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至今还流行有一种落后的思维:嫁得好就是女人最大的成功。
“做得好不如嫁得好”
“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诸如此类。
既然“嫁得好就是女人的成功”,那么能够嫁给默多克这样的世界级大佬,岂不就是“世界级的成功”?
既然是“世界级的成功”,那不就该进行“世界级的追捧”?
当一些人热衷于讨论邓文迪是多么努力、多么大胆、多么辛苦才赢得了默多克的青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寄生虫也是很辛苦很努力的。
这背后的根源,无疑在于过去农业时代的文化观念,即便经过了某个十年的清洗,却仍然没有完全退潮。我国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发展出一种对于真正成功女性的审美。
依赖于别人的所谓“成功”,终究是不稳固的。结婚了可以离婚,更不要说还有婚前协议这种东西。只有自己的事业、能力、智慧,是别人拿不走的。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征服了男人”并不代表这个人就能“征服世界”。邓文迪的产业经营从来就没什么成功。如此看来,她的努力、大胆、辛苦,其实在现实世界中的水平并不高。
在此推荐一篇博文
从《傲骨贤妻》看邓文迪 _水木丁这篇文章讲得比我好。
话说,娶个老婆,是要做饭、收拾房子、洗衣服、带孩子的吗?未来很多家务劳动,都能被自动化的设备所取代。那种落后的农业时代的思想,必然会被淘汰。未来的婚姻,夫妻之间需要有一种相互的欣赏。女人是男人的伙伴,而不是伙计。
当工业化、后工业化的产业格局主宰社会时,男女之间气力的差异对其职业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就不再显著了。女性难以上升,不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社会文化造成的。这主要是整个社会灌输给孩子的错误理念。
有人分析过乐高玩具针对男孩和女孩进行的特殊设计。男孩玩具或不分性别的玩具的配色很正常,但是女孩玩具的配色就常常集中于粉色、紫色、淡黄色等典型的所谓“可爱色”。男孩的玩具,或不分性别的玩具题材非常广泛,人物职业千姿百态。女孩玩具的题材就是公园、家庭、面包店之类“家庭女性”(Housewife)惯常接触的东西。男孩或不分性别的玩具中,人物往往有自己的职业,而女孩的玩具中,几乎看不到其中的女性人物除了“家庭女性”外,有任何的职业(当然,近年来诸如芭比等产品也开始注意这一问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在从小就把这一套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社会环境的“女性原则”灌输给孩子们。然后他们再灌输给下一代。我们可以这样想,是不是做父母的往往喜欢给女儿买洋娃娃,买“过家家”的玩具,而给男孩买积木?而这样的环境又造成了“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使得那些“离经叛道”的孩子为了能够与其他孩子玩耍,而不得不屈从于这种过时的社会文化。
对邓文迪过分褒奖的背后,其实是“社会文化落后于社会结构”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