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所以我专门花了几天的业余时间,查了不少资料来写这个回答。可能有一些疏漏,还请大家指出。
“美元霸权”是一个不太严谨的说法。我不确信题主究竟指的是什么。由于题主的一些文字和这个问题(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的一些说法类似,所以我推测他是指我所说的“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之前我在有些答案之中曾误写为“国际货币地位”)。
首先,什么叫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是指,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和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书中所讲,美元占据了国际贸易的40-60%,并在国际外汇储备中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
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显然谈不上什么阴谋论。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自然有他的好处。这个我们放到后面来讲。
题主所言的阴谋论,恐怕是指美国利用各种手段维持和加强其世界货币地位的说法。
要了解美国是如何建立并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有两个关键词一定要清楚,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二是石油美元体系(Petrodollar System)。
————————————————————————————
要谈美国是如何建立起世界货币地位的,自然要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有一本书利用了美国和苏联的解密文件,2013年2月刚出版,算是比较新的政治经济学历史研究,可以一看。这本书是《The Battle of Bretton Woods》。作者是Benn Steil,美国重要外交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会员、国际经济主管,《International Finance》(学术杂志)主编。
这本书里详细讲述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各种台面上和台面下的明争暗斗。其中揭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仅仅是一个国际金融解决方案,它是罗斯福政府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借助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彻底让英国被压制,使之无法再成为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对手。
据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文章《The Bretton Woods sequel will flop》,当时的英格兰银行高管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英国的打击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英美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和贸易额最大的两个国家。英国的殖民帝国体系可以形成一个专属于英国的市场,综合的经济实力不可小觑。美国只有压制了英国,才能得到世界的主导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要义在于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换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一般汇率改变不得超过1%,超过10%需要经过国币货币基金组织许可)。
那么,如何保证汇率保持在指定范围呢?货币这个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和商品类似,需求多了,价格就会涨,供给多了,价格就会跌。如果其他货币对美元涨起来了,发钞国就需要用本国货币买入美元。如果跌下去了,发钞国就需要卖出美元换回本国货币。所以,“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背后的意义就在于,各国都必须持有大量的美元作为储备,从而才能控制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在此之前,美元的这个功能是由黄金来完成的。
既然每个国家都需要持有、使用大量的美元,那么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结算当然是用美元最简单。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了世界货币。
不要一听这种事情就觉得是阴谋论。这是确确实实的历史,有不少专家学者的书籍进行了探讨。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时是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另一个体现。
这个基金,本来是为了避免成员国爆发支付危机而设立的。有的国家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外汇不足以支付所需的进口货物/服务(这往往导致该国货币猛烈贬值),那么它就需要从国际货币基金借款(实际是用本国货币购买黄金或他国货币)。
如果长期借款,该国就会受到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经济政策的“监管”。而这种监管的方向究竟符合谁的利益,其实是很清晰的。这个问题在《Super Imperialism》(Michael Hudson,前华尔街分析师、咨询师,现任密西西比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经济学研究教授)里面讲的很清楚。
因此,在布雷顿森理体系下,美元的统治地位不但使得美国在贸易上从此畅通无阻(无论想进口还是出口,都再也没有了货币上的严重顾虑),而且使其获得了一些操控他国经济政策的能力。
虽然今天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里已经不再是说一不二的了,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很多方面与当年的实际功能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受益国的范围扩大了。比方说一个国家陷入了某种支付危机,IMF说借款可以啊,但是我看你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发展经济啊,也就不利于还款,这样吧,把你的政策改一改嘛。IMF的核心思想是华盛顿共识,也就是彻底开放的自由市场。于是这个国家把一些产业保护取消了,资本市场的限制取消了,欧美资本长驱直入,打垮、兼并了很多本地企业,控制了该国相当比例的经济命脉。而该国的经济未必有什么好转,进而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债务危机。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非洲国家对欧美带有政治条件的借款、援助表示反感的缘故。
——————————————————————————————
既然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可以这样说,只要美国愿意用美元买东西,外国一定卖。各国都是“美元有多少要多少”的态度。因为所有国家都需要美元,拿到手的美元,以后可以到任何其他国家买东西。
如果换个角度,印度想用卢比来中国购买设备,中国恐怕也要想想以后有什么要从印度买的,如果没太多要买的,那显然不可能收很多的卢比。
既然美元印出来就有人要,美国自然会开始印钱。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复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必然需要印刷更多的美元来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而这些美元免不了要用来买外国的货物,进入国际市场。由于很大一部分美元被作为了储备货币或国际流通货币而不会回到美国,这就相当于美国一直从国外赊账拿到了商品(这个问题在最后会详细谈)。
那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外面的美元还是美元啊。美元的信誉,来源于大家相信,美元无论如何都能换到东西(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会来换)。所以如果美国自己的经济规模与外面的美元规模相比越来越小了,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就会降低,它们就可能会开始放弃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但另一方面,美元是世界货币,国际贸易量上升了,就需要对应的美元货币供给,而美元货币供给是通过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来提供给国际社会的。这个问题被称为特里芬悖论(Triffin Paradox)。
换言之,要提高美元的世界货币信誉,就要控制国际上的美元数量,但是世界货币是要作为国际交易工具的,世界经济发展又要求美元供给量不断上升。由于美国的经济规模达不到世界的一半,美国黄金开采速度也不可能跟得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总是处于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
到1959年时,流通的美元数量已经超过美国黄金总量。
1960年时,英国黄金交易中,一盎司黄金能兑换40美元,这已经多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35美元了。这意味着,一个商人可以在英国卖掉黄金换取美元,然后到美国买入黄金,再到英国卖掉。这样循环获利。
从这时起一直到1960年代末,美国一直竭力维持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0年代初,这个局面已经不可维持了。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因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清晰地以美国霸权为目标的、细心构建的体系。而新的石油美元体系,则基本出于另外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卖债券。
——————————————————————————————
这个问题在《The Hidden Hand of American Hegemony》中进行了阐述。该书作者是David E. Spiro,专业咨询公司“The Strategic Practice”创始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在哥伦比亚、哈佛、亚利桑那大学执教,曾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中东政治。
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产油国贸易收益剧增,其他国家陷入贸易赤字。各国都需要产油国收取的外汇重新投入到本国。
美国于1974年与沙特秘密签订协约,给与沙特特殊地位,可以在公开拍卖以外用稍低的价格购买美国国债(这个协约不是很多人说的“沙特以美元结算石油”)。当年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证政府开支能够有人买单而兜售债券。
实际上在这个协约之前,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而绝大多数是由交易就是由美元完成的。那么这个协约的重要之处在哪里呢?它在于美国将沙特阿拉伯,也就是世界最大产油国、欧佩克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和自己绑在了一起。沙特海量资产都投在美国,而其中大部分又在纽约美联储的账户之中。
1975年欧佩克曾短暂讨论将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由于美元当时有短暂的升值,这个方案被放弃了。而1977年12月到1978年9月间,美元资产因为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等原因,其购买力跌掉了40%。这个事情让包括沙特在内的欧佩克国家大为恼火。因此1978年旧事重提,欧佩克再次开始讨论用“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作为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但是沙特当然是有顾虑的,因为如果转换到了特别提款权,那么美元肯定还会下跌,自己的庞大美元资产无疑会继续缩水。这么大的资产全部转换到其他货币是不现实的,这也会导致资产缩水。
因此,沙特要求加大沙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重,以此交换沙特不支持以特别提款权计价/结算。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投票不是一个国家一票,而是根据权重来的。理论上每个国家手里那张票的权重取决于该国对IMF的注资。
IMF有个神奇的“大多数”比例。就是说,IMF如果要修改章程(包括这个大多数的比例)或对其他重要事项形成决议(比如各国投票的权重),就要达到一个“大多数”,而自从IMF建立开始这个大多数就必须高于除美国外其他所有国家权重之和。换句话说,只要美国反对修改章程或修改权重,那么就一定无法通过。
自IMF建立起,新的国家不断加入进来,美国的注资比例就一路下跌,权重也就不断降低,而同时,“大多数”的比例也不断上升。
1974年时,由于欧佩克国家的注资,要提高欧佩克国家的权重,美国的理论权重已经要低于20%了。但是由于当时“大多数”的比例是80%,一旦美国权重低于20%,那么美国将失去对IMF的控制能力。因此美国把修改权重的议案拖延了四年之久。美国本来的想法是,IMF在合适的时机偿还一部分欧佩克国家的注资,从而减少其可能得到的权重。
直到1978年,美国与沙特妥协,一方面把“大多数”的比例提升到85%(保证美国的控制力),一方面把沙特的权重提高到原来的4.27倍,使之一跃从第38位上升为第6位。同时沙特保证阻止欧佩克用特别提款权定价。
所以,维持石油以美元定价,并不仅仅依靠一个“秘密协约”,而是靠着美国和沙特等国长期的博弈。
石油目前是各个国家都必须要买的“生活必需品”。绝大部分石油用美元定价,意味着各个国家都需要获取、储备美元来维持生计。这样,美元就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仍然维持住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
那么,美国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是“赊账”。
再来看这张图
所谓经常项目收支(Current Account Balance)一般指的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
可以看到美国经常账户在1970年代以前可能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基本还是维持在出入相抵的水平上。但是从1970年代中开始,就有较大的波动,到80年代起,出现一般国家想都不敢想的持续、大规模经常项目赤字。自1990年代起更是愈演愈烈。
经常性项目赤字,意味着美国的进口大大高于出口。美国显然是拿印出来的美元买了这些商品和服务。这就相当于赊账,但这种赊账,却是带有负利率的。
即便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27年中,美国总体通货膨胀率也有130%,换句话说,1971年的1美元放在1944年,其购买力只有0.43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1944年卖给了美国一些商品,而这部分美元在1971年又拿到美国去买商品,那么只能买回四成。同样是经过27年,1998年的1美元,放到1971年连0.25美元都不到。
当然,国际市场是很活跃的,不大可能大家都时隔27年再去美国买东西。但是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每时每刻都在通货膨胀,都在贬值。美元的购买力就可以跌掉几个百分点,有的年份甚至跌掉10%以上。这种通货膨胀,使得美国在将外国的美元兑现时,不必支付原来从外国获取的那么多的商品和服务。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去当铺,当掉了自己的一箱衣服,拿到了一笔钱。等到拿着当票和等量的钱去当铺赎衣服的时候,只能赎回来一部分了。要赎回全部,就要加钱。这一进一出,当铺就赚了不少。
因此,美国可以比一般国家进口更多的东西,进口货物相对而言更便宜,生活水平就更高。题主提到“美国恩格尔系数同样和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相近”。那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恩格尔系数。
这还是金融危机以后的事情。金融危机以前呢?
不要小看这几个百分点。比美国高7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就高一倍或者收入就只有美国的一半。这绝对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忽视的生活水平差异。
————————————————————————————————
第二个好处是,债券总是有人买。
美国GDP是中国的两倍,政府收入也差不多是两倍,但是国防开支却是中国的四倍以上。
中国2013年国防开支(1660亿美元)占GDP的2%,美国(6820亿美元)则占4.2%(
Military expenditure (% of GDP)),即便再911以前,也常年在3%以上。美国的海军比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强。这是凭什么?凭的就是美国政府无以伦比的举债能力。
2013年美国政府闹关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限制财政赤字(当然,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也是一个问题),而两党对于究竟该加税还是减福利始终不能达成一致。从美国政府的开支来看,这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了。
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统计,美国各级政府的税务收入占GDP比例为26.9%,而中国为17%。当然,两国都还有一定数量的非税收入。美国政府总收入约占GDP的30%多一些(
Revenue As Percent Of GDP United States 1900-2010),中国也在30%上下(
北大副校长:应合理控制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GDP|财政收入)。
可见美国的政府收入比例,在美国的发展路线(低税收低福利)上,已经不低了。
无论是提高税负还是降低福利,都要降低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军费,则要减少美国在国际上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总之,美国政府现在的模式,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持续的。换句话说,美国的军事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是其GDP不可能支撑的。
而把这种不可能的水平,支撑起来的,就是外债。美国政府可以不断举债、借新债换旧债,从而保持超出自己能力的财政开支。
当然,美国并不是唯一这么做的。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也是如此。但是美国的储蓄率非常低,美国国内蓄积资本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举债规模。美国要单独自己支撑这样的举债规模,必须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储蓄率,这意味着有大量的钱不能用于消费而必须存到银行里。这同样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
而美国的储蓄率现在恰恰不能够支撑美国的债务水平。因此美国必须向外部寻找债券的购买者,正如美国财政部在1970年代的做法一样。
石油美元体系维持了美元在布雷顿森林确立的世界货币地位,世界各国仍然需要储备美元、用美元交易。而美国的通货膨胀则刺激各国积极寻找保值途径。当资本数量搞到了一定程度,想要寻找增值途经就很难了。唯一能够接纳海量美元资本的获利途径,只有美国国债。因此,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诸如中国、日本,都不得不购买美国国债来寻求保值。然而,这仅仅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而已,美国国债的利率,现在是低于通货膨胀的。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只有可怜的3%。这已经不是保值而只是减少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跌带来的损失了。而之所以美国国债能够维持这么低的收益率,就是因为这是海量美元资产能够稍微减少一点损失的唯一途径,需求总是很旺盛。
美国现在全部外债已经超过了16万亿,美国净投资额(美国在国外的资产减去外国在美国的资产)为负4万亿(
News Release: U.S. 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所以,题主自答内容之中说美元资产基本都是美国自己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
那么,如果石油美元体系崩溃,会发生什么呢?如果石油不再是最核心的能源,或者欧佩克转向了特别提款权或者欧元,会怎么样?
当然,世界市场是有惯性的,美元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抛弃。但是如果石油美元体系崩溃,而美国没有任何其他手段维持世界各国对美元的刚性需求的话。世界各国就没必要储备这么多美元了。既然大家都不大想要了,花掉大量美元的唯一途径就是拿到美国买东西。
这时候美元的供给会增多,而需求突然减少。不必说,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美元会开始大幅下跌。美国出口量开始上升,但是进口量减少(不能再拿美元随便买东西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以美元计价的GDP恐怕反而会上升。要知道,美国的GDP是这么计算的:
GDP=私人消费+总投资+政府开支+(出口额-进口额)
这也部分回答了题主关于“那么美元霸权既不增加美国GDP……美元霸权到底是啥玩意?有啥用?”(至于题注说的物价问题,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应该是有利于降低物价的,如前所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有利于美国进口,能便宜进口的东西,美国自己生产就少,甚至于不生产。而GDP描述的是一个国家创造价值的能力。
换句话说,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得美国不必产出更多的价值,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更强的军事实力。而题主问“为什么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没有能提高美国产出的价值”?从某种角度上讲,恰恰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压制了美国GDP的提高——本来美国应该生产的东西却采用了进口。
——————————————————————————
至于美伊战争的问题。现在并没有资料显示美国政府是为了石油美元体系而入侵伊拉克。实际上现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美国政府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入侵伊拉克。所有相关的文件都还没有解密。
但是到目前为止,石油美元的说法是我觉得最可信的。为了反恐和为了价值观的说法都已经有很明显的证据可以否定。因此目前我认为石油美元的说法是现在我所知道的说法中最靠谱的。
——————————————————————————
说句题外话,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的建立与维持,其中最具阴谋论色彩的无疑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筑。石油美元就差得多了,基本都是对既成事实的维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颇具阴谋论色彩的事件。比如美国财政部和CIA之间的一次争吵。
道琼斯在1978年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说苏联在减持美元而增持德国马克。其中消息援引“情报机构”(Intelligence Sources)。这让财政部大为不满,当时沙特阿拉伯不希望自己在美国的资产规模和分布被公开。财政部认为如果CIA这样披露了苏联的金融情报,那么沙特可能也会感到紧张,怀疑CIA可能会披露自己的金融信息。于是财政部向CIA抱怨说“你到底会不会守密啊?”
当然,CIA后来解释说,这信息是国际结算机构的数据,谁都能得到,他们公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财政部显然吓坏了,在此之后还继续给CIA发了备忘录,警告说如果沙特的资产被公布,将引起严重的金融后果。除此之外,商务部下属的经济分析局(在相关政府文件解密期到达之前)一直都没有得到过沙特在美国资产规模的数字。他们是负责分析和公布这些数据的机构,所以数次向财政部索要。而财政部则称,金融安全比信息透明重要多了,你们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