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非985,211二本大学学生是否很难获得香港或者国外大学的读研机会?应该如何去申请,是否应该找中介? 第1页

  

user avatar   awying-guo-liu-xue-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留学申请,归根结底是再一次认识自己的过程。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书,其目的都是将你的三观、爱好、特长、人生规划更好地呈现出来。
所以经过几轮硕士和工作申请,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自身,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我从一所双非学校进入LSE就读研究生,这期间的种种不是”幸运“二字可以概括的,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是简单的分析靠什么样的成绩可以实现”鲤鱼跃龙门“,而是从其他角度告诉大家申请最重要的是什么。
申请背景
本科:外交学院
本科交换:法国里尔政治学院
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派实习生,在纳米比亚、黎巴嫩各工作一年,明年将赴智利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雅思:8.0/9 (阅读:8.5,听力:8.5,写作:8.0,口语:7.5)

大四毕业

选择与申请
我本科在外交学院就读,学校隶属于外交部而非教育部,所以既是双非,出了北京市也没有什么知名度。
我的专业是外交学国际组织方向,报志愿前跟家人充分沟通,明确了这是我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之一,也可能会是我擅长的领域。然而入学后的第一堂课,老师问我们有谁今后想要真的在国际组织工作,全班20个人,举手的只有不到五个人(包括我)。
现实是,由于外交学院属于提前批次,我的很多同学都是看这个学校分数线比较高就顺手报上了,结果稀里糊涂就被录取了。
这一点在大四留学申请的时候重演,由于外交学院偏重语言教学,近百分之六七十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留学,然而尽管对专业本身并无偏爱,很多同学还是申请了国际关系作为硕士方向,因为“已经学了四年这个专业了,也申不上别的”。
现实是,完成了海外的硕士专业学习,这部分人最后从事的行业与五六年的专业所学并无交集。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也只有你对你自己负责。
如果你的选择能够建立在对自己的理想和能力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未来的人生中遗憾也会少一点。
我在本科期间的学习和实习规划都是围绕着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目标来安排。在我的理解中,除了学历和成绩,国际组织更为注重能力、经历以及价值观(事实也确实如此)。
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我喜欢的社团工作中,并且在大一的暑假去坦桑尼亚当了一个月志愿者。
由于法语是国际组织中重要的工作语言,我在大三时申请去法国里尔政治学院交换了一个学期,并在课外学习了三年法语。
大四申请硕士时,我考虑到本科的学习均以理论为主,所以想要在硕士阶段申请应用性更强的专业。我的申请经历主要集中在欧洲院校的人文社科专业,包括巴黎政治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日内瓦大学的“公共管理”,以及位于比利时布鲁日的欧洲学院的“国际关系与外交学”,后两个拿到了要求法语成绩的conditional offer。
选择三所学校的原因如下:
巴政——国际政治领域的顶尖精英院校; 日内瓦大学——学费低廉的公立学校,且位于众多国际组织的总部日内瓦; 欧洲学院——与外交学院有合作关系的英法双语学校,申请难度相对较低。
然而正在我焦虑等待offer时,从天而降一个机会,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项目(sponsored traineeship),提供二十多个岗位,并资助为期一年的实习。
激动的心情真的溢于言表,因为在我少年时期模模糊糊的意愿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我最想去的国际组织。
岗位列表里,教科文组织驻纳米比亚办公室是唯一一个接受本科生申请并跟我的经历吻合的,于是我义无反顾地申请并顺利被录取,当年的录取比例是20/600,而我是录取二十人中的三个本科生之一,也是我们那届的本科班里唯一一个毕业后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
回想为什么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申请?
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极其强烈的想要在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意愿。这份渴望在本科四年期间塑造着我的生活,决定了我的很多选择,譬如着重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充实海外学习工作经验。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相信如果你长时间地、强烈地渴望做成一件事,你在生活中的诸多选择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你通往这个方向,这时如果能够遇上好的机会,加上适当的帮助,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因此,一切的起点都在于,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
现实确实很残酷,你擅长的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你喜欢的可能无法给你一份工作,甚至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或者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擅长。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其实就是这样生活的,然而如果你已经想要申请留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挑战,你就已经比那大部分人往前走了一步。下一步,就是跟自己对话,重新梳理你自己是谁。
国际组织的工作
接下来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喜好并选择从事国际组织的工作的。
首先,在成长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人格特质:内向性,喜爱且擅长文学艺术,性格温和,同理心强等等。
由于家人职业的原因,从小到大读了很多外国小说,意识到世界之广阔,也因而认为我的生活不应该被局限于一处。
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小说是《追风筝的人》,我发现除了西方小说描绘的布尔乔亚式的风花雪月,这个世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黑暗之中的,很少被看到。
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也触发了我想去“帮助”这个世界的愿望,我在这一刻好像看到了,帮助他人将是我存在的意义所在。在高考报志愿之前,家人带我去做了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结果跟我对自己的认知很相近,我的同理心特质和艺术特质比较突出。
考虑到成绩,我给自己划定了两条路:外交和影视艺术——前者有比较好的职业前景,也是我擅长的;后者是我发自内心喜爱的,是愿意牺牲一些物质条件去追求的。
最后的高考成绩比较好,北大清华的录取线都过了,但是去外交学院我并不遗憾,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要的是接下来几十年职业的起点,而非四年就读于最高学府的虚荣心。
本质上,认识自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能帮助你反观自身、跟自己对话的,是反思性质的思考。
我认为阅读对于训练这样的思考很有帮助。当你阅读时,不管读的是小说,课文材料,或是新闻、评论,你需要边读边问自己:我同意吗?这就是全部真相吗?我如果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会怎么做?——你需要提出跟自己相关的问题。这能够像照镜子一样,让你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加敏感,进而帮你梳理出你之前可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想法。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发生在跟别人进行比较深入的谈话,或是旅行中。
很多职场前辈都告诉我,人一定到多走多看多体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几年的“漂泊”过后,我认为我的生活确实更广阔了,我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更坚定了,也更自信了。
在纳米比亚工作的一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开始越来越经常地质疑我所学习和接收到的信息,以及我曾经对于所谓“美好生活”的想象。
西方的经济文化霸权体系和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陷阱于我慢慢变得清晰,这份反思正是我开始申请硕士专业的起点,我认为也是我成功拿到伦敦政经offer的关键。
申请LSE?YES!
第二次的硕士申请,我再次选择了三所欧洲院校:巴黎政治学院的“国际公共管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社会政策与发展”,以及位于比利时的天主教鲁汶大学的“社会与文化人类学”。
申请这三个专业的原因与第一次大同小异——再一次申请巴政,出于对其的幻想和执念,加上学该校本身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巴黎的地理位置;
LSE的“社会政策与发展”专业在QS ranking上排名全球第二(在2019年排到了全球第一),其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职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符合我的自身条件和预期;
天主教鲁汶大学学费低廉(一年注册费800欧元),比利时的文化环境相对宽松多元,纳米比亚一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经历让我对社会与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极有兴趣,而且申请难度相对较低,属于保底选择。
申请结果是收到了后两所学校的unconditional offer,选择了伦敦政经。
伦敦一年的生活再次强化了我对资本主义模式的反感,以及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向往。
于是基于已有的经验,我再次申请了公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习项目,并来到了黎巴嫩从事教育政策方面的工作。
在一年的工作中与直属领导配合很好,于是她选择在转岗去智利时把我一并转过去,这样我就将拥有三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经验,可以作为我正式开启国际公务员职业生涯的敲门砖。
以上是我对于申请和自我认知的关系的一些思考,最后再来谈谈申请本身。
申请感悟
如前所述,申请是你向目标院校展现“你是谁”的平台——“你是谁”包含两个方面
你的学术兴趣、职业规划、三观(为什么申请这所学校); 以及你能给目标院校带来什么(学校为什么应该给你offer)。
成功的申请应该是双赢的过程,即通过在该校该专业的学习,你的学术水平能更进一步,这份经历有助于你的职业发展和人格完善,同时学校也能受益于你的就读,你能够为学校带来多元的思考和优秀的学术成绩。
你在文书中需要呈现的最直观的点是:为何申请该校该专业。
构建理由的切入点,可以来自:

  • 学校对于该专业的介绍页面——基于相关领域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经历,你认为通过在该专业的学习,你在哪些部分能够胜任,哪些部分能够提高,哪些部分你尚无经验但尤为感兴趣,等等;
  • 毕业生就职情况页面——毕业生就业领域与你的职业规划相似,或能够提供给你调整职业道路的机会,帮助你建立领域内人脉;
  • 课程设置——明确提到你感兴趣的课程或教授名称,以体现你对学校的了解。可简单提及你在这个科目上的见解是什么,在课堂上你希望贡献怎样的讨论和观点,等等。
  • 学校本身的传统和氛围——小规模精英教育、厚重的文化底蕴、自由多元的学术氛围、注重批判性思考……这所学校的哪一点让你产生共鸣,希望加入成为该校的一份子,你认为自己的那部分性格和三观和学校相符。

总而言之,在叙述为何申请该校该专业时,你应该通过提及你计划选择的课程、学期间的实习计划等信息,来体现你对你申请专业和学校的熟悉和深入理解。
同时,你需要解释为何这个学校match你:你的经历、兴趣、未来规划、三观,都是如何地契合该校该专业。
接下来就是阐述为何你match这个学校,即你能够为学校带来的价值。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申请一所学校不仅仅是关于你,同时也是关于学校。学校希望知道,你与其他候选人相比,有什么突出优势?你是否能够为学校带来多元的思考、批判性的观点、或是优异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够有理有据地提供这些信息,将大大提高你的录取可能性,因为这是你打动招生老师的关键所在。
当然,回到这篇文章的主旨,留学申请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知是否清晰。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答案,但一旦开始思考这件事,生活中的很多迷惑都将迎刃而解——不开心、不满足的理由,无意义感、迷茫感的出路,对于未来和未知的恐惧等等。
所以希望各位能够以留学申请为契机,开始认识自身,与自己对话,并找到更为开阔的世界。

和同学吃饭

导师背景
硕士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社会政策与发展专业(QSRanking 2019年排名全球第一),本科毕业于外交学院,专业外交学(国际组织方向)。
DIY申请了包括LSE在内的多所欧洲院校的各类人文学科,熟悉欧洲(包括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申请流程。
目前就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中东、欧洲、拉美洲均有工作和实习经验。





  

相关话题

  军人值得敬佩吗?如果是(或不是),为什么? 
  欧洲各国如何看待意大利人? 
  高考后准备申请留学可行么? 
  如何看待金山办公推出的KOS认证? 
  2021年,相亲要求男方身高175-185,93年到82年,有车有房,工作稳定,相貌堂堂要求高么? 
  欧美有没有中国当代作家的书卖的很好,任何行业的都行? 
  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端的心理知识有哪些? 
  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知乎上「内容提供者变现需求」和「知乎内容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 
  如何评价「暴走漫画王尼玛知乎揭 ABB 老外副总裁京沪航班上爆粗」?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 

前一个讨论
GPA 3.4 雅思7(单科5.5)GMAT700商业分析在美国能申到什么学校?
下一个讨论
普通二本的学生想要申请国外名校应具备哪些条件?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