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工业体系,就是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
具备完整工业体系,意味着,工业部门中任何所需的部件、技术,就算本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不够好,也还堪用。
那么,为什么完整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如果工业体系对外依赖,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在冲突中,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朝鲜并不是一直这么惨,过去朝鲜曾经生活水准比中国高。后来苏联垮掉了,经互会垮掉了,朝鲜得不到足够的石油、机械零件、技术,于是石油农业垮掉了,机械化的体系垮掉了,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当然,朝鲜是个小国,它本身不足以容纳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也是中国身为大国的一个优势。
不要看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进口(比如芯片),如果真的被切断了供给,中国仍然可以生产低端芯片可供使用,尽管良率比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撑工业体系还是够的。
所以,完整工业体系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非常显著。无论哪个国家想要威胁该国,他们都没有能力通过贸易禁运就打垮该国的经济体系。这使得一个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一国产业比较齐全,外国投资时,很容易就能从本地找到生产厂家,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从外国进口零件不但需要支付运费,往往还要支付关税)。这使得中国即便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产业还是不得不留在中国(当然,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但对国家安全有好处,还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助益。
而中国最早的完整工业体系,是在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上建立起来的。这使得,即便中国和苏联、美国同时交恶,本国经济体系也不会崩溃。
世界上现在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恐怕只有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比较勉强。日本算半个,受自然资源限制比较严重。其中美国和欧盟最强,基本上各个领域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基础材料、精密仪器、电子等方面水平虽然堪用,但确实较差。俄罗斯退化较严重。
美国很多东西不生产,并不是它不能生产。只是生产无利可图。具体的技术,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时刻,美国依然能够恢复相关的生产能力。
所谓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是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工业加工能力及原材料供给能力,能够撑起全产业链范畴内的全部工业门类。
这个角度来说,世界上唯一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是美利坚帝国。甚至可以说美利坚帝国都做不到,只不过美利坚帝国强力控制下的筹码足够多(物流,原材料,市场,产业,积威,路径依赖),使得帝国能比较容易的获得强力控制范围之外的资源而已。
农业帝国,以控制土地为根本。工业帝国,以控制物流为根本。同样中国人听得懂的情况下,我之所以很少用春秋战国模型,而是用天朝上国模型来形容现代国际社会,原因就在于此。
1、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2、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如果一家制造业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搞定。
接下来是美国,具体数据以前看过,现在找不到了,不过也应该占有94%左右,然后是俄罗斯,欧盟,日本勉强算的上一个(主要是民用制造业体系)。
3、完整的工业体系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竞争力和国防军事力量。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
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脖子。在小国和大国的战争中,大国完全可以以少数尖端的产品就消灭小国,但是在大国之间的战争,尖端技术的差距还没大到一方完全无力反抗,所以在这种时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产中端武器,比慢慢生产少数昂贵的高端武器更有现实意义,例子可参见德国和苏联的坦克大战。
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就是白人占统治地位,垄断全球最大数量的资源和利润,中国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就是一个异类。共产党有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不但先后和美苏两个发生过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甚至遇到苏美两国制定共同瓜分中国的情况,所以亡国的危险时刻勒在中国的脖子上,一个绝对完整,不求外人的工业体系,就成了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当然,到现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中国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就算是各种被人诟病的高精尖产品,中国的技术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几名。落后与先进,要看跟谁比,更别说中国技术追赶,并购的速度那么快。
附39个工业大类一览表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这个问题,如果具体的比较公认的工业门类定义和某国拥有的门类,还是具有纯粹研究意义的。
但是,下一个什么「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这样的定义是可笑的。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建立起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就拿二战的德国和日本来说,战前都积累了大量稀缺的工业原料、半成品、乃至于本国生产困难的成品。而且战争中也积极利用中立国获取工业原料和产品。而盟国正是靠着国与国的合作才建立了完整的战争工业动员。战争后期,盟国的经济封锁给德国巨大的影响,说明所谓「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就是梦。而美国,没有南美等等中立国的支援,战争努力也会困难的多。
更重要的是,二战以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国与国不会再爆发「总体战」。在受限战争中,一国受到的经济封锁情况非常复杂。但是可以肯定不会出现「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甚至不会出现大部被切断。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追求「完整工业体系」这种简单化的大而全的粗放式努力,说句实在话,是那些游走在 isolizationism 边缘的国家的行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个古老的道理。不是说有了道,高于一切。但是追求什么「一个在外部联系全部切断时,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无疑是在不自觉的往失道上靠。二战前,英国倒是想保持完整的工业体系,连原料产地都是自己的,那又怎么样?反而增加了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后进国家无法融入世界市场的绝望感,导致了二战。
究其原因,因为「外部联系全部切断」这个假设太大,你永远无法知道它的全部 implications。所以以这个假设为前提追求某种体系,无疑是疯狂的冒险。就如同你问:能不能计划一下,如果地球上除了十几种树木、猫狗、人,其他都灭绝了,我们怎么生存。
面对游行示威,这个中国总领馆要是能换成美国大使馆,那么这个局面将绝杀。
可惜换不得。
毕竟美国国土上暂时不能有美国大使馆。
看你自己的回答我觉得你还挺懂事的嘛……
你身边的人也是一样啊,难道这个人不应该是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放弃学习的借口么?
你是不是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人在伤害你么?
嗯,我看你挺懂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