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贫的生活?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iao-l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考我这个专业的博士的时候,自己和自己说,要热爱学术,不为金钱所迷惑。来到北京之后,才发现,我没被金钱所迷惑,而是被心中所谓的学术而迷惑了。

忍受寂寞,忍受贫穷,忍受压力,冒着延期的危险(延期了没有房子住也没有国家发的每月1200的补助),写出一篇毕业论文。然后想办法去跪舔那些编辑以求发核心方便找工作,毕业之后去个地方学校,一个月拿2000多块钱的工资,鬼才知道能不能搞到项目(文科项目的经费很少),要买房和养活自己家人。这就是我一个小文科博士生的生活。

大家都集中讨论那些非常具有产出的学科专业,却恰恰忘记了基础性的文科研究。其实文科研究周期更长,收获也更难。


user avatar   vaart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社会舆论导向是这样,好像科研人员赚钱多就有天大的罪过一样,都快跟官员包二奶贪污什么的相提并论了,不知道为什么畸形成这样。

整天就喷大学教授不潜心学术老出去做商业讲座开公司赚外快,那是因为潜心学术不赚外快的大学教授真心没什么钱啊。

为什么各行业的人都要用工资福利去激励,科研人员就要抱着一份崇高的使命感清贫度日?

我不知道为什么。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想多正常啊,科研是赚钱的事吗?科研可是烧钱的事!你见过哪个正经的科研机构是可以不靠别人提供经费就能自负盈亏正常运营的?你干的是不赚钱的行当当然得做好忍受清贫生活的准备喽。

科技成果确实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的,但产生商业价值的前提不只是有科技成果就行的,还需要有资本投入实现产业化然后再通过合理的商业手段才行,这也是为什么科研机构都在烧钱还是有人不断投入。

科研人员毫无疑问都是高水平人才,高水平人才有与其地位相称的高工资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是工资再高也是劳动者,别指望给人打工能发财。所以也不用为袁隆平赚的不如王健林多而愤愤不平,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子,不爽可以去朝鲜。

科研从整体上看是投入越多收获越多的,但对于个人而言科研并不是投入越多收获越多的,付出有时候就是和收获不成比例,运气有时候挺重要的。而且科研行业是个资源很容易集中的行业,头部从业者会占据大部分资源,其他从业者只能分到边角余料,所以从整体上看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收入确实也不会太高。所以只要你无法成为行业翘楚那确实得做好过清贫生活的准备。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的收入,排除掉运气之外,取决于三点:

  • 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价值越高,收入越高;
  • 你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竞争越平缓,收入越高;
  • 你承受的风险,承受的风险越大,收入越高;

科研本身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其本身只有外部性——也就是间接的影响世界,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当我们探索完成之后,有一部分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转化,成为价值的创造机。比如你开发出一种新的算法,可以让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得更快一点。如果这个发明仅仅停留在发表上,那么这仅仅只是你智力的一种体现,给现实世界不带来任何价值的提升。而如果Google看到了这个算法,觉得不错,应用到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上,那么对于Google来说,可能因为快的这么一点,就节省了很多电力和计算资源,而搜索引擎使用者也得到了更快的服务,这就产生了现实的影响。


这里,我在探讨外部性是市场导向的,而不是在探讨科研的意义,因为意义是人赋予的,比如我们去研究一个出土文物上的纹路是什么含义,这个纯粹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对现实世界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也就是这种研究不创造价值,但是对于你个人,对爱好者,或者对于学术圈来说,依然有意义。


科研的外部性怎么计算呢?我们可以粗略的通过这个公式:

有一些科研成果可能非常有意义,或者说在未来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是现在转化的可能性很低,或者转化的效率很低,那么在现在它的外部性依然很低;有一些科研成果甚至就无法转化,或者目前压根找不到什么方法来转化,比如大量的纯数学的理论文章,那么这种科研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就比较低。


从事外部性比较低的科研人员,是需要“自我”一点的。这里的自我说的是“我就自己做科研觉得爽,其他的俗事我不是太在乎”的感觉。也就是说,这里科研的过程和结果需要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乐趣,这些乐趣要能够弥补其科研成果外部性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做纯理论方向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个人道德有好有坏,社交能力有高有低,但是除了聪明之外,往往一定是比较自我的人,因为如果不自我,他们无法做到如此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科研确实就需要忍受清贫的生活,因为你不是在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为了社会的进步而活着,你是在为自己的好奇心而活着,而不巧,你的好奇心满足的结果又不能够给社会带来足够潜在的价值转化,那么社会凭什么要给很多的金钱作为回报呢?


对于有些学科,他们的科研人员比较幸运,因为他们的兴趣点是市场所追捧的,或者说容易被转化的。他们科研的外部性很强,也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成果相对容易给社会带来好的变化。比如现在红得发紫的AI,很多公司就直接去高校挖人,博士,副教授、教授很多都被高薪聘到了公司里面。因为他们从事的研究外部性比较高,所以市场也给他们很高的回报。他们自然不会也没有必要忍受清贫。当然这也带来一个跟风的问题,也就是在上一种情况下,能够坚持下来的往往是真爱,因为不是真爱的就已经转行了;但是在后一种情况,因为大家知道待遇很高,所以很多人没有那么热爱也会入行,这就造成了第二个问题,竞争。


这一点科研和市场是一样的。在同一时间,科研的需求变化并不大。而如果一个学科门槛很高,很多人根本进不去,那么少数人就可以占有相对比较多的资源,自然也不会清贫;而有一些行业竞争异常的惨烈,那么科研的收入就堪忧的。这典型的例子就是知乎上经常提到的材料生物等几个学科,这些学科已经非常的工业化了,实验室和实验室之间对经费等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那么这种时候,科研本身所产生的外部性可能还不错,但是这种价值就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消耗掉了,这一点张五常喜欢称之为“租值耗散”。


第三点,就是风险。科研行业本身由于其随机性比较大,所以职业必然是低风险的——高风险的话就没人干了。而风险本身会带来风险溢价。做科研很多人也很忙也很累,但是这种忙和累并不是生死存亡的忙和累,比如很多在终身轨体制下的正教授依然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但是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已经拿到终身教职的他们是并不愁体面的生活的,学校会给他们一直发工资发下去。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商业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而言,他们真的就是在面临生存、发展还是破产的问题。相比在高校和研究所做科研,商业企业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幸存者拿得报酬理应更多。这一点其实可以类比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员工的薪水,也是一样的道理。


科研人员“系统性的清贫”只出现在非常特殊的年代。在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科研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业和其他行业,还是科研内部的专业细分之间的待遇差异,都可以从外部性、竞争和风险的角度来理解。虽然现行的科研制度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是要说有根本的缺陷倒也未必,毕竟我们总需要一个机制来调节社会对科研各个部门的投入,那么根据其对社会贡献的外部性来分配财富,应该算是相对不坏的一个机制,毕竟我们不但要防止投入过低(Underinvestment),也要避免过分投入(Overinvestment)。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用流行语一次,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说科研,什么是科研?在大学里无所事事,只是干了几个自己爱好的事情,随便写本书算科研么?申请一些课题,其实并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算科研么?在大公司搞出一个新的专利算科研么?用自己的知识创建一个公司算科研么?在知乎发表一篇角度新颖的答案算科研么?在平凡工作之中创建一个自己认为效率比较高的工作方法算科研么?公务员在接待群众时采取了更加直接有效的处理方式算科研么?

再说什么是高薪。单位分房,除了工作之外什么都不干,每天上4小时班,剩下时间用于吃吃喝喝,月收入7000+,算高薪么?每天蹲守在一线,出了点问题要拿帽子、甚至自由来换,月收入好的时候1W+,差的时候4000,算高薪么?每天不但要干完一份工作,还要兼职其他工作,有时候要通宵工作,月收入2W+到5000+不等,算高薪么?多次技术投资失败,搞得周围的人都觉得你不务正业,终于一次成功了,从此晋升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算高薪么?同上的另外一个人,最终都没有成功,只能忍受每月4000+,比别人累却没有报酬的兼职,算高薪么?

是不是科研,算不算高薪,这都是要和别人比的。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你的那个博士朋友,除了是博士,自称搞科研之外,没有提供任何亮点信息,那么,请问一个什么都没有研究出来的博士,应该拿多少才算高薪?当然了,可能这位博士还是干了点东西出来的,那么再请问,如果一个无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博士,该拿多少才算高薪?

不得不说,现在的大学是非常多的了,所谓的搞科研的人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真正潜心搞科研,并且能出成果的人有几个?大多数人都是除了文凭外并无什么所长,整天混在学校不安心教书,科研搞不出,天天想去混社会,看见别人赚了钱就认为社会不公。如果你参与了“北斗课题”研究,如果你攻克了某困扰国家数十年的技术难题,即使学校不给你高薪,难道你自己不能给自己高薪?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别的不说,光是靠知名度都能换钱,你自己不能出成果,或者即使出了成果也不知道怎么换钱,为什么要怪社会不给你高薪呢?我国确实曾经宣传过那些勒紧裤腰带搞出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但是千万不要搞错了因果,人家值得表扬是因为人家搞出了原子弹,勒紧裤腰带只是加分,否则就算这裤腰带勒死了,也只是一群无所建树的妄人。


user avatar   wu-xuan-6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2012年大一到现在,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那时不到十八岁的我可谓满腔热血,认为把数学弄好就行啦,有了名声什么就都有啦,别跟我提什么钱不钱的,太俗。为此我爸非常担心,跟我讨论过好几次这个事情。

科学家当然要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一个伟大的科研成果远比钱重要得多,在国际上扬名立万也比赚钱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但这个世界没这么简单,不是说你作为科学家可以躲到一个时间静止的小房子里去,等做出璀璨的科研成果以后再出来享受世人的认可。

事实上,通往远大理想的路需要一直,反复不断地妥协。在科学家的身份以外,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我需要钱,需要享受,想吃好一点,想去到处旅游,想玩各种最新的游戏,想在和女朋友出去的时候能大大方方。有的人甚至还可能有诸如耳机,汽车,品酒等比较贵的爱好。我是个俗人,如果这些长期得不到满足,我的创造力会被扼杀。

我从16年底开始完全意识到钱对我科研生涯的重要性。有了钱,我可以在不满意学校的破宿舍的情况下随时出去住酒店,蒸蒸桑拿;我可以天天大鱼大肉,我可以想去旅游或者回福建看父母时就买张机票出发。做科研是很累的,尤其是做数学,太耗精力了,我需要享受,不享受的话我恢复不回来那种极强的专注力。

(这儿本来有一段详细收入的描述,不过有好心人告诫我说,不要暴露这种私人信息,所以我就删掉了。)

我现在可以说对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坚定了,我要当科学家,当科学家不会让我过苦日子。我在物质上享受的同时,还能享受美妙的数学,和别人的尊敬。

另一方面,日子过好了,做科研时可谓心无旁骛,不会担心做不出结果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这些事情。在这一年里,我竟然连续提出和做出了好几个有趣的问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导师罕见地在学期评价中给了我最高评价A(以前都是B或C)。我真是爱死这日子啦。

贫穷不是美德,有能力致富才是美德。作为科学家,我们有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专注力。那么,学会和商人聊天打交道,发挥特长去和社会接触,赚足够的钱让自己逍遥自在,就可以更加不怕失败且坚定地向着科学的顶级殿堂走去。毕竟在天才云集的数学界和理论计算机界,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成功。

对,在特殊年代,很多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比如陈景润。但是如果给他们宽敞的办公室,衣食无忧的日子,每天能开着豪车回舒服的房子,加上专门的秘书处理杂事儿,让他们不再需要花力气去对抗恶劣的环境,只需要全力做好研究。我相信他们只会更加卓越。


user avatar   edwin_hao_qing_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我记得我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内容大概是一个美国读Phd的学生,和他老师说想要申请当助教。老师问他理由,他表示因为家里穷所以希望可以勤工俭学,老师当即就说如果你要整日为生活苦恼的话,是没办法做好Phd的还不如早点撤了算了……

我当时读的时候感受还没有那么深,一直等到自己读完了Phd的时候才深以为然。往个人的方面来说,如果你想要在精神大厦上追求象牙塔顶。那么相对的就要在物质生活上有所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之前读书的时候一个巴黎高师的同学和我说你知道么,对于我们在高师学数学的人解决数学大难题的快感>解决数学小难题>吸毒>做爱>赚钱。虽然这只是个玩笑话,但是实际上从侧面说出了这些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如果在精神世界的满足足够大,是非常乐于在物质上相对清贫的。

后来在我读博士的时候其实特别明显地感受到了这点,几乎是每一天都要自己reinforce自己。纵向比较的话,许多硕士一起读书的同学都成家立业了,基本上都在投行混得很好,2,3年的累积之后挑一个槽可能年薪就上百万了。而如果你选择读博士,未来完全不可期,你不知道你去哪里,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未来能拿多少钱。映像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当时谈的女朋友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羞于告诉自己家人自己在和我谈恋爱…… 问及原因的回答是:你连去哪里都不知道,也没有一份正经工作,我如何向家里人开口…… 所以读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你明知道在赌博,可是自己却输不起的事情。

横向地比较的话,其实就算读博,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家庭条件也比我好许多,所以使得他们可以在读博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经济顾虑。这种经济上的宽裕其实对于博士阶段很压抑的精神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最简单的话有两点:第一点你吃穿不用愁,也可以花钱谈恋爱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压力,而事实上谈恋爱是很花钱的事情。第二点是你如果经济上没有压力,就可以自己suport自己许多事情,你可以不用做那么多的助教,可以上 market前买一套好点的衣服好好打扮自己,可以找人给你proofread,也可以自由地出去开会交流没有任何的限制。这些事情其实都是非常重要又非常需要花钱的地方,而许多时候都是需要Phd自己掏腰包的事情。我记得我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家庭出了一些事情经济窘迫到注册费差点都交不起,所以千方百计想要去找一些助教的工作来补贴生活。我一开始瞒着我导师并没有告诉他,后来他知道了之后非常生气,直接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这段时间魂不守舍,研究不好好做到出去做助教。我把你找来读Phd不是让你去做助教赚这些钱的,你到底还想不想读下去了?…… 我记得我当时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衬衫后背的衣服都是湿透的。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既然选择了积累Human Capital那相对的你同时也相当于接受了积累时间段内的清贫生活。可是索性上帝总是公平的,生活也是公平的,拿走一些的时候又总不忘记给予你另一些。比如说读完博士以后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抗压了,许多年轻气盛的时候遇到的事情,当时或觉得气愤不已,或觉得激动人心,现在多多少少都变得云淡风轻许多了。至于博士之后的生活,因为我还是继续选择在科研战线上呆着,也有许多压力,的确也没有太多钱,但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清贫二字。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活着,自由自在,不受世间枷锁的舒服,不倚靠家人,不卑躬屈膝,这本身对我来说是出了金钱本身以外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事情了。就好像李白说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除此以外,即使不选择在学术界留着去业界,实际上对于获得Phd的人来说,许多业界的工作的报酬都非常可观,哪怕是国内阿里巴巴,滴滴出行,还有各种咨询公司做行研这样的地方其实是非常欢迎Phd的加入的,甚至一些职位Phd只是最低门槛而已。

总而言之,我总觉得那些觉得做科研就要忍受清贫生活的人,不是小看了自由的价值,忽略了科研真正的乐趣。便是还没有在生活的需求和科研这件事情上找到天平的那个均衡点。留下这些文字,与同样选择科研的诸君共勉……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带有社会心理学这个标签,可见题主确实懂。问题的核心是,科学作为一个舶来品概念,中国人在最初面对科研工作者的时候,对标的是传统中国哪个阶层?

在西方社会,人们并不认为科学家穷。大概是由于西方科学家是来自于贵族阶层,传统上是衣食无忧的贵族阶层才能玩的领域——基本上著名科学家(除了迈克尔·法拉第)没有穷人出身的。例如,Nature 杂志曾经发过一篇文章《Is science only for the rich?》[1],副标题是"Around the world, poverty and social background remain huge barriers in scientific careers." 即,在全世界,贫穷和社会背景依然是科研生涯的巨大障碍。恐怕Nature杂志不知道中国的情况,中国科研很多都是穷人家庭子弟才去搞,有钱人家出身的普遍不太愿意学这个。

可见中国相当特殊。中国好像是有了科学研究这个行当以来,就特别推崇科研从业者安贫乐道。这个大概有两个原因,科研人员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上,列于"士农工商"中“士"这一列,也就是吃皇粮的知识分子。而士人从古代就被安上了"安贫乐道"的默认值。例如,孔子在论语中就反复说“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单单孔子,中国古代最接近科学家的墨子,甚至鼓吹苦行僧似的生活“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至于孔子墨子为代表的古人,为何特别鼓吹"君子固穷",富有什么不好吗?或许与传统上的士人阶层所处的君臣结构的人身依附有关系,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以后可以探讨。

正因为这个千年以来的传统刻板心理,所以我们才有这样那样的有关科学家的宣传,总是提到科学家的清贫,例如李小文,袁隆平。甚至对于其实并不穷的科学家,甚至还要伪造一下这些人 物质上的拮据。类似的例子还有对于官员,对于教师,对于各色各样的知识分子,这些吃皇粮的人,中国人总是希望这些“士”是清贫的,不清贫不能做探索大道的苦行僧;若非如此,就好像掉价了一样。

当然,这种农业文化中形成的心理在现代这个工商业主导的社会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一度寒酸到出现了“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咄咄怪事;当然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人才流失。

参考

  1. ^Is science only for the rich? https://www.nature.com/news/is-science-only-for-the-rich-1.20650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

早在1985年,就有人发出了灵魂的呐喊,这都过去三十年了,还不一样么…

本质一个吃皇粮的职业,能指望皇粮拿多少?

人还是太少了,一共才一千多万人的一个行业,百分之一不到,能有多大影响力?
小众得很,随意虐…

我这是说为啥拿不高的原因…

不止穷,工作还难找,


就业比都这样了,还抱有幻想…



至于你说「别人凭啥认为你应该拿的低?」

那太简单了,人都认为自己最牛逼的,只要不是自己,别人都该拿的低…

悲催的是他们量还贼大,所以你就觉得全世界都在觉得你应该拿的低…





>>>贱贱的圈|群|站<<<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科研就算年薪二十万,比起炒币一个牛市五百倍,十万翻到五千万,当然是清贫的,甚至比起开个小超市,每年赚五十万,那也是清贫的,只要实行工资制,那多数人必然是清贫的,基本上没有哪个领工资的行业可以普遍奢华生活。

有人说了,那科研也可以不清贫,比如说袁隆平院士,他的隆平高科上市,股票十个亿,再比如清华的韩锋教授,发行个什么亦来云,割韭菜五个亿,当然可以不清贫。但是,首先他们也都不是领工资的,其次他们是少数,如果做科研的都领这个钱,把我们国家卖了都不够。





     

相关话题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如果当初去了哈佛大学再回来,会怎么样? 
  为什么有些消费者看到产品的负面信息自己也会产生负面情绪? 
  如何看待和评价「不做学术就不要去读 PhD」这样的说法? 
  研发核武器难度有多大? 
  如何协调陪女友与科研时间? 
  曾经信教的你,现在为什么不信了?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通知正式发布,有哪些申报经验和注意事项可以分享? 
  为什么 Hi-Fi 发烧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相信科学,而是相信自己的理论? 
  一个人的脑子里能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吗? 

前一个讨论
关于欧洲伊斯兰化的担忧有无必要?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可能是「在中国长大的人」才知道的事?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