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答过我就照搬了
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个人认为,雪国结尾的仓促感是川端刻意加快了节奏的结果。小说在火灾之前几乎谈不上有任何情节,却在即将结束时抛出一个充满紧张感的突发事件,可能这是题主为何觉得结尾仓促的原因。
谈到结尾,其实雪国的结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读懂。川端的这本书改编自他的真实经历,而驹子这个形象也是有原型的。我记得曾经有出版社采访过驹子的原型,问她怎么看待雪国,她说里面的人物在现实中几乎都真有其人,发生的也都几乎真有其事。她还打趣说不知道川端竟然会变得如此出名,早知道就留下书稿了。(川端在完书后将原稿寄给了她,稿子似乎被她烧了。)川端否认岛村就是自己,却承认驹子确有其人,他同时也说,叶子的形象是完全虚构的。
那么,为何唯独叶子是完全虚构的呢?我相信题主应该注意到了开头对于车窗倒影的大段描写,这其实是对叶子这个人物的不真实性的暗示。那么为何借助窗子的倒影?因为叶子就是小说中另一个人物的倒影,这个人就是驹子。岛村初见驹子觉得她分外完美,后来却越发觉得自己与她的关系是徒劳的。关键在于驹子仅仅体现了肉身的完美,无法排解岛村对精神的追求。相反的,叶子则成为了精神上完美的表现。她对未婚夫的忠贞,对驹子的尊敬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到这,我们就能谈一谈火灾了。驹子与岛村跑到现场时正巧看到叶子坠楼。驹子急得发疯,岛村却表现地若无其事。叶子坠地之后,岛村首先注意到的竟然是她的脸和和服花式。“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叶子内在的品质,演变为了道德上的完满。而叶子的死也是在告诉岛村,完美的道德脱离了人世。明悟这点的岛村“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