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耳机是如何调音的?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耳机调音之客观声学篇:

耳机是压力场,主要靠腔体容积和泄漏控制调节声音。单元只需要保证相对平滑平直,满足一定的带宽且失真较小就可以。

解释这种现象的具体定量计算为电力声模型和声音在管中的传播等。

更基础的解释则在南京大学的声学基础中。

声学系统中各个问题,有些是主观评价的,有些是心理声学的,有些是客观理论的。对于耳机单元与最终输出声音的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纯粹的声学原理问题。其实只要对这些原理稍微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厂商的广告和音频媒体以及发烧圈对此的说法,与声学或者真正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或者说只是纯粹的营销故事。不少人确实从来没看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所以看到一些广告语中也许符合他们直觉的说法便会深信不疑。当然,这些广告的目的一来是想宣传耳机的声音有多好,二来是给消费者一个购买这样的商品是有意义的理由。

声学行业绝大多数人都是做这个领域的。这才是一些人所谓的“数据”。目前很多发烧友所相信的,也是耳机厂商广告中一而再再而三宣传的单元数量、单元种类、。但实际上和真正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多少关系,只是营销话术而已。

耳机的声学如果真那么高深,人类都解释不清楚,为啥不去拿个诺贝尔奖,至少也搞个自然科学吧。

耳机调音之心理声学篇:

所谓心里声学,指的是对人的主观听感研究的科学。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人听感的统计性质的数学表述模型,它解释人各种听感的生理原理。揭示和解释了客观声音与主观听感之间的关系。连接了客观测量与主观感知。

说得更简单直白一些就是,上一个环境提到的耳机调音的声学原理只能解决耳机输出声音的调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耳机输出怎样的声音是相对来说高保真的。但是无法回答耳机输出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心理声学研究为如何设计声学产品、声学产品应该设计成怎样的响应,提供了指导依据和方向。

这一方面对于耳机而言,曾经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国内基本上没什么人去研究。倒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有南京大学的教授对小房间内音箱的主观听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只不过同一时期Floyd Toole博士也在做这方面研究,可能是光环太大把国内的研究成果盖过去了。导致不少人觉得这方面还是未知领域。实际上即便不懂英文,也能搜到南京大学的研究结果。

关于耳机的都市传说,有很多是没有任何依据或者已经与事实相反的。例如不同国家的人听音偏好会有巨大差异、需要特定奇怪音染的耳机才能让某种音乐类型像魔法一样更好听、真实的声音没有感情等等。甚至有些根本不符合一些基本的逻辑,真实的声音没感情意思是歌手都是机器人没感情?

耳机调音之主观评价篇:

即便广告了吹的天花乱坠,但事实上,很多国内的公司,包括一些国外的公司,研发是以曲线为主。最终验收时也许会听,但是研发调音时很多时候就是调个曲线。他们用人工耳的频率通常远高于人耳。甚至可能整个公司也没几个真懂听音的。

耳机主观评价也并非听一些仪器完全无法测试或者远超听觉极限的东西。在客观测试相对完善的条件下,通常是听例如头戴式耳机的夹持力、耳机泄露等因素的问题。

耳机听音调音在整个声学行业中基本上和“蒙古海军”差不多。

车载音响调音、小房间声学调音、电影院调音、Soundbar调音;甚至是蓝牙音箱调音,都要比耳机复杂,主观听音的工作量更多。而像手机、笔记本等嵌入式音频的调音也比耳机有挑战的多。

从评价和主观调音的维度而言,多声道系统的复杂性远远高于立体声系统,音箱的复杂性高于耳机。

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比耳机更简单的。蓝牙音箱还有个down mix和limiter需要考虑。

我之前是做主观调音,工作是专门靠听音去调音。但我没听说过有任何耳机公司有这样的职位。即便是外包,也很少。主观调音的行情,大概是一个工作日一个iPhone12 Pro Max,不论是B to B还是一些人自己搞。还有法国公司是按件收费的,每卖出一个产品一欧元。我也没听说过有多少耳机公司愿意出这些钱去请专业调音工程师。那些夸张的“金耳朵调音”基本上只存在于耳机厂商和他们所雇佣水军的营销故事中。

当然,耳机确实也可以只靠听去做,如果一个人很懂听音的话。但是这样做效率有多低?

更荒唐的是,如果真的完全是这么做。那么可能在公司内部交差都困难。要如何给领导写报告?要如何做备案?最滑稽的是,要如何量产?如何告诉工厂产线怎么做这款耳机?怎么保证耳机出场的品质?难道也要挨个去听吗?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也能发现一些说辞的漏洞百出。

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曲线调到相对合理的范围,再主观去听,验证和微调。也就是所谓的主客观评价。通常客观测试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就算是音箱的NFS测试,半天时间也足够了。有时候我也很怀疑,到底是我的讲述能力有问题还是有些人选择性无视,几个小时做完的工作为啥我讲了两三年还是那么多人搞不清楚?他们是真的不清楚吗?

耳机调音之广告营销篇:

一些人对声学原理并不了解,比如说前面提到的耳机电力声模型。对主观评价也并不了解,例如可能连空间印象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或者连基本的听力测试都过不了。

但他们很愿意无条件的相信厂商的广告与营销故事。厂商当然很乐意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甚至很多骗局十几年、几十年都不变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过来送钱。

在这一方面,水军扮演者混淆视听的角色。广告营销公司则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而讽刺的是,业内比较大的几家广告公司,都没什么声学行业的背景,更没有任何声学相关专业技能的人。但是却能忽悠住一些高学历的人士。有家公司之前是卖线材的,有家公司之前就是卖茶叶的。更离谱的是,卖茶叶的还有专门的对外部门,在国外的论坛散播那些营销故事。而国内的很多耳机和播放器、耳放公司,都有和那家公司合作。

再例如某款蓝牙耳机研发只花了200万,但是单单在国内的广告推广费就花了700多万。你说这是科技行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一些厂商在研发中是如此吝啬,可能十万二十万的调音费都不愿意出,甚至用的人工耳都为了省钱而买山寨的。但他们为何给水军的预算如此阔绰?是因为广告和营销在这个行业才有实打实的收益,投入产出比高。

从长久以来发烧圈的很多说辞,这些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对声音判断的依据。或者说一些人本质上听的是广告而不是声音,厂商自然要给他们讲故事。例如有不少高价国外品牌“进口”耳机,实际上都是国内厂商研发或者组装的。但是对于不知道真相的一些人来说,他们会通过各种广告想象着国外某些品牌的神秘调音黑科技和大湿的工匠精神,从而感受到那“至高无上”的声音。。。

写到这里我真忍不住唠叨一句。耳机这么简单的东西,这么简单的原理,这么简单的评价。很多声学相关的书籍里一笔带过的东西。有的时候磨叽的,我自己都烦。


实际项目的开发流程

两年前就讲过声学产品开发实际相关的流程和各自得职责,对于小公司而言,基本上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的。但是对于大公司而言,通常则并非如此,而是往往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不同的人各司其职。

例如Sean Olive博士和Omid等人,负责前期耳机目标曲线相关研究。Chris负责定义具体耳机的声音(客观与主观)与验收,某位大湿负责具体的结构设计实现曲线和声音。只不过中间有些插曲。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讲了。还有一类产品是声学工程师同时负责定义声音和声学设计实现声音。这种在大公司中也很常见,或者说看具体项目。还有一些大湿负责对接ODM和纯贴牌的项目,下文会详细阐述。

不过以上提到的大湿好歹确实是声学这个圈子内的,虽然不是调音这个更小的圈子内的。而网上更多的是一些讲着看似专业的内容实则漏洞百出各种错误甚至是完全胡说八道的“声学大佬”,实际上只是厂商的吉祥物或者老板,并非实际做项目的,也基本上不懂声学和调音。一切只为了显得专业。有的时候我也不是很懂,其实很多就是贴牌。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许信了还情有可原,但有时候好像他们自己都信了。

ODM以及纯贴牌。如果是ODM项目,通常对于蓝牙耳机而言,原厂负责给出ID外观设计,代工厂负责提供硬件成品供原厂选择,而EQ是由原厂调节,声音由原厂最终确认,代工厂进而继续完成后续量产制造。

但近些年由于成本因素和整个耳机市场竞争等因素,越来越流行纯贴牌的耳机,即外观声音也都是代工厂做,只是logo是原厂的。现在不少大品牌的中低端耳机就是这么搞,或者说逐步从ODM转变为纯贴牌,连外观和声音都放给代工厂做。然而,有不少代工厂的研发能力,至少不如原厂。但为什么各大品牌。高端产品线打口碑打品牌,低端产品“割韭菜”。。。实际上现在不少主流大品牌就是这么干的。因为它们(代工厂)要的实在太少了!自己做研发速度慢,消费类产品一个省一块钱就能多赚不少,何况很多时候这样搞贴牌,省的可不止是一块钱。但当你实际去过一些这样的代工厂,就明白所谓的“调音”是怎么回事了。

现在更时髦的现象是类似于模块化的产业链条。单元、模具、电路(TWS)、电池(TWS)、外观ID都有专门的公司和现成的方案,甚至已经有了单元模组或者叫单元包,已经调好的腔体直接装到ID公司设计好、模具厂做好的外壳里,就可以调好音了。或者说只要出钱负责营销就可以拿去卖了。

以上说的只是耳机相关的调音流程。其他产品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例如汽车音响调音、剧院等,就不是这样的。究其根源还是直接面向的客户群体不同。例如车载前装是车厂验收。车厂对供应商通常都会有要求,回有专门的部门对接或者请专家验收。不可能完全放任不理。采购的性质和普通消费者消费也不同。其实不论从声学原理的角度,还是从整个声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只要稍微深入了解一些就知道那些广告、水军、论坛的说法有多离谱。


最后再说一下我自己吧。之前有很多热心网友关心,问我是不是也要做一款自己的耳机。

如果我真想做,我能立马拿出一堆还不重样的。但是那样真的很无聊,并不是我目前所想的。我也可以自己设计再去找工厂代工,但我一时半会也提不起兴趣。

音箱我确实有认真想过自己出来搞一款,而且也联系过专门做单元的一位大神。但是估计今年是搞不成。当时想得大概还是搞一款几千块的。说实话,做几百块一千块的音箱肯定没戏,因为完全不是漫步者的对手。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这是产业规律的问题。自己做注定不会很大量,均摊成本怎么可能拼得过漫步者,更别说电子设计那些问题,如果是有源音箱的话。做几万十几万的音箱注定是没什么人买的,除了象征性质意义不大,大品牌一年都不一定能卖出多少。

其实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知道资本是怎么运作的,也就很容易判断一些说辞的可信度。很多真正从事调音的人也像曾经的我一样,上班打工,只要客户满意,产品经理满意,老板满意就行,甚至我自己不满意也无所谓,毕竟不是做给我自己的。量产项目只是例行公事,只要对给我发钱的人负责就行。尤其是大公司,只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好,做超出自己范围的事情反而是大忌。




  

相关话题

  拟声词对于自然声音的模拟在语音学上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2021 年,有哪些特别值得推荐的蓝牙音箱? 
  有人认为 320kbps 和无损连金耳朵都听不出来,为什么发烧友们还执着于无损? 
  大机(HD660s一类)真的很看推力么? 
  为什么我的耳机声音一边大一边小,转一下接口又对了? 
  为什么耳机 有这么些坑, 难道 真的只有制造泡沫才能更好的挣钱? 真的 无奸不商。? 
  求推荐HIFI落地音箱,预算一万以内? 
  求推荐给儿童使用的耳机。? 
  求推荐一款400到800的耳塞式耳机,连电脑玩游戏也用来平时走在外面听歌。最好有比较好用的麦克风。? 
  求推荐价位500-1000的真蓝牙无线耳机? 

前一个讨论
非线性元件不符合欧姆定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灯泡不符合欧姆定律是怎么回事,这个表述是不是有误?
下一个讨论
$34.85 用英语怎么读?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