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广大朋友要求在这贴上
【多图预警】
【手机党慎重】
【月底了小心流量】
小时候喜欢历史就是从喜欢古装剧开始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拨开重重迷雾才发现影视电视剧的道具各种坑爹,坑姥爷。
不说别的,就说张艺谋拍的那个
《满城尽带黄金甲》坑爹程度,直接爆表。他如果拍舞台剧咱肯定闭嘴,但他拍的是电影。还好几亿呢,就把道具搞成这个样。当是春晚群舞还是朝鲜《阿里郎》人多就是震撼,在咱眼里最多也就算广播体操。
竟还动用解放军那么多资源,画蛇添足跑那么整齐。直接整国庆阅兵式呗,好了废话不多直接上图。
说铁甲前先看一下先秦的皮甲。
都知道什么玩意都讲究个历史传承问题,大到国家如新中国传承的是民国的烂摊子,民国传承的是大清国的版图。而大清承自大明还把自己娘家满洲和蒙古一起当嫁妆嫁了过来,嫁过来以后又开疆辟土开辟了新疆。
那铁甲的形制传承自什么呢,呵呵当然是皮甲,中国的铁甲都是由皮甲演变而来,而在先秦的皮甲之中,,就已经可以看出未来铁甲的影子。
看《麦田》里的秦锐卒铠甲。
上一张不是很清楚看这一张
这一张电影上说是赵国的铠甲,但除了颜色不同款式跟秦兵马俑]差不多,就当也是秦甲吧。而且他的头盔就是秦军头盔的样式。
注意战车上戴头盔的御手,他头上戴的头盔很好地弥补了扎甲的缺点,上下有缝。头盔上下之间的甲片遮掩住了。
先上图
取自《成吉思汗十勇士传奇》
这身蒙古扎甲,横向铁片密密麻麻叠加,只是上下甲片之间的缝隙有突破口。就是由上图的皮甲演变而来。这样的铠甲是中国历朝历代铁甲里边,炮灰小卒的必备装备。
电影《赤壁》是我看到的复原古代铠甲最好的电影,(虽然表现的是汉初的铠甲)从电影里不仅能看出主人公的等级而且非常古朴漂亮。
先上几张汉代小卒和精骑的扎甲图片。
取自《赤壁》电影
从这张骑兵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汉随秦制,头盔的样式跟楼上《麦田》的赵国头盔有传承关系,一直到南宋金国的铁浮屠头盔式样,骑兵的样式都是如此的。
上面说过,《赤壁》里通过角色们穿的铠甲可以看出等级。就是通过它们身上的鱼鳞甲,扎甲其实跟同时代的鱼鳞甲相比,其实是有炮灰属性的。
为什么说扎甲是炮灰必备呢,因为扎甲甲片上下之间的连接防护不给力,对于大量使用弓箭的中国古代,这身装备相对于同时代的鱼鳞甲而言,是很没安全感的。
下面咱们就说鱼鳞甲
上一张
秦始皇陵出土的鱼鳞甲图片
上图。秦代鱼鳞甲(或称半悬挂式扎甲)
上半部肋骨条部位硬扎,肚皮部位为了弯腰等动作灵活,用绳子悬挂式软扎。
电影《赤壁》里关于鱼鳞甲都是大BOSS级的人物才可以穿戴的,例如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有一个穿鱼鳞甲的是关二爷谁让人家跟刘备是兄弟呢,也跟着沾光。
上图
取自《赤壁》
关二爷这身装备还是很流弊的,但他身边这把朴刀我是怎么看怎么碍眼。终究不是真的历史剧,哎也就这样吧。其实真正的古代战场上南方步战还好说,北方的马战根本不能用长柄的朴刀或是青龙偃月刀刀。因为在马上根本甩不开,用长槊和白杆枪还好说。都是一击而走,你玩青龙偃月刀甩一下子,正好就有空门露给敌人。找死呢!!!
除大BOSS以外,即使是周瑜这样的特高级打工仔,也只能用用扎甲和鱼鳞甲的混搭品。更不用说路人甲乙丙丁那些高级的打工仔。
最扎眼的就是赵云,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用不怎么高贵的锁子甲。挺穿越的,但职位太低,找存在感吧。
曹操身边的高级打工仔
孙权这一边的都一样
鱼鳞甲补充的是扎甲上下甲片之间的缝隙。鱼鳞甲上侧固定下侧悬摆可以有效防范弓箭从空中抛射和平射。
但却也有漏洞,防范不了从下往上的攻击。这样的情况在攻城战的时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如果敌人没节操的从城下往上射即使穿着
鱼鳞甲,防护也有漏洞。想象一下到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处理鱼鳞的手法。
所以为了不被刮鱼鳞,中国铁甲的终极BOSS出场了。铁铠中的贵族,山文铠。
遗憾的是山文铠至今已经失传了,即使有复原也不知对不对。
《大明劫》的导演是很有节操的,里面的
明代服饰是我看的影视剧里关于明代服饰考据最靠谱的一个。但无奈经费有限,所以.....
咱说的是铠甲,
《大明劫》里的山文铠。虽然外形看起来很像,但山文铠是铁甲,而且是一个摞一个叠加在一起的,而不是剧照里的拼接式的。具体的山文铠制作方法,好像已经失传了。
先上图
取自
《大明劫》甲片之间的感觉上,应该是这样的。
宋时的山文铠是这样的。这张图手里的兵器不合理,一是枪杆它用了不锈钢。抢走如龙说的就是枪杆的韧性,如果用白杆枪就好了。唐以前世家子弟都爱用槊,槊杆的讲究下面跟枪杆一样不过更高级先问在表。
另一个兵器是单耳戟,单耳戟其实在真正的实战中就是鸡肋。所以后来就成为了装饰品,枪头两边的重量不一很容易影响到战斗力。而且这样的单耳戟单耳的固定也不好十分影响作战。
不过这张图讲的主要是铠甲,就不要注意这些武器的细节了。
真正的山文铠已经失传了,所以楼上的都是一些只防其型的至于真正的什么样谁也不清楚。只能从宋代的石雕找点灵感。
这是楼上山文铠的细节
这是宋代石雕的山文铠
山文铠的局部细节,跟楼上防的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宋的时候石雕木雕泥塑神马的水平已经发展成熟,写实度很高跟
欧洲文艺复兴差不离,且意境和写实兼顾。不过悲剧南朝无马。。。。。所以就没有所以了。。。
而且听说关于山文铠,明朝的时候好像已经失传了。
额,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说说《画皮1》吧。
现在就扒一下《画皮1》里的铠甲。
《画皮1》里边的铠甲,
锁子甲。看样是应该是明代的,有明一代
九边的边军一般每人都至少备有两副铠甲。
一副铠甲是样子货,在军区检阅的时候穿出来摆一摆。而另一副则是真正打仗的时候穿起来防护的。
而
锁子甲我知道的是,在元朝之前这东西在中原很少有。虽然唐的时候
吐蕃人喜欢穿锁子甲,但就是没在中原大规模装备过。
直到元以后才大规模普及,而明朝的时候这玩意好像是因为美观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检阅的时候不穿,只有真正打仗的时候才传出来防护。即使防护也穿在里边,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画皮1》开场的那个野蛮部落,他们穿的铠甲。也是明朝时候大量普及的,一开始叫绵甲,后来随着棉花的大龄普及开始用棉布造甲叫
棉甲。
《画皮1》开场的那个野蛮部落,他们穿的铠甲。也是明朝时候大量普及的,一开始叫绵甲,后来随着棉花的大龄普及开始用棉布造甲叫
棉甲。
棉甲一开始只是
神机营才装备的,但随着火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部队也开始用这东西,听说浇了水以后可以防的住
火枪(防火枪基本不靠谱,因为无法操作浇水以后太沉了)。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都以为只有女真或称为
满洲八旗才装备
棉甲。这其实是被电视剧给误导了。
其实装备
棉甲是从明朝中叶以后明军开始大量装备的,而一开始的女真是装备铁甲的。
只有进行检阅的时候才穿上
棉甲转两圈,跟前朝的明军
九边士兵一个德行。
明军的武器装备以
万历朝鲜战争为分界线,其实是有区别的。
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其实中国跟日本的武器有那么一丢丢是平分秋色的。当时西方的荷兰已经崛起,中国和日本在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的资源足所以造大炮厉害,特别是弗朗机造嗨了。
日本的鸟铳(或叫铁炮)也不差。
这样一起互扔板砖的时候就有点大条,攻城战的时候中国有大炮我能把城攻得下来,但是进入城市巷战,人家日本鸟铳打得响中国人抱头鼠窜。
野战就是另一个水平了,中国人用弗朗机,还有神机箭各种射,中国占优。
所以朝鲜战争打完以后,明军鸟铳也开始普及。
而鸟铳普及以后关于
棉甲也开始大规模普及。
明朝的
棉甲 棉甲的结构,有的棉甲里边会镶铁片。有的棉甲就不镶因为没必要了,反正热兵器兴起以后根本就防不住什么。穿上也就是职业装。后期的棉甲都是用来检阅的时候穿出来晾一晾,根本不具备使用价值。例如满清的八旗,明朝
九边也这熊样。咱谁也不用说谁
最威风的就数乾隆这身大阅铠了,纯摆设样子货。
八旗穿的这些也是,当年清朝的时候。八旗穿出来和现代穿出来其实目的都是一样一样滴。
扒
韩国电影《终极武器:弓》
说实话这部
韩国电影关于女真的语言,兵器,还有作战方式什么的都还算考据。
但怎么说都是韩国人,咱肯定得挑出他点毛病来不是。而且他的铠甲也弄错了,咱就来挑挑错吧。
废话先不说先上图
这里开始扒,我楼上已经说了。女真刚崛起的时候他们都是穿铁甲的。
努尔哈赤是
李成梁养虎自保养出来的,类似于现在美国跟日本。
肯定
努尔哈赤的部队建制不完整,类似日本的海军自卫队就是反潜部队。
直到
登州兵变以后,满清的军队才
鲤鱼跃龙门。
这里要介绍一下,
登州的新军是当时明朝最先进的热兵器军队。
而
登州新军兵变以前,女真的军队打仗都是模仿李如松朝鲜对付日军的方法。先用穿着三层铁甲的骑兵死兵先锋破开敌军防御,在由后边的单甲骑兵扩大战果,最后辅兵仆役一起上。
《 弓》这部电影突袭朝鲜一座小城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作战方式。
但铠甲却穿越了,那时候的女真先头死兵先锋应该穿铁甲。
但总体来说,《弓》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推荐大家一起看。
其实本人有个恶趣味,特别喜欢看韩国有关战争的电影。至于为什么你们懂么????
关于铁铠的五种样式已经说完了。
现在开始扒坟抽皮,对电影电视剧打脸。如果还没人的话,楼主就不更了。
就从《精忠岳飞》开始扒。
关于《精忠岳飞》猛一看上边的铠甲很像中国的,但仔细一瞅。尼玛全是霓虹的具足小
肚兜。还不是大将的具足,最多也就炮灰足轻的命。
而且就算是具足小
肚兜模仿的也不全面,上边的甲片全都是拼接在一起的。连扎甲都不算,到处是缝如果当年岳飞穿这身用拼接方式,拼接在一起的铠甲,我觉得[
url]http://历史[/url]上就没有岳飞了。尼玛,拼接之间的缝隙根本防御不了箭矢。
上图
取自《精忠岳飞》
日本霓虹的具足小
肚兜其实《精忠岳飞》如果不细瞅的话还是可以蒙的过去,因为造型打眼一看跟《武备志》上的差的不是很明显。
但
《画皮2》就很没节操了,根本连掩饰都不屑得掩饰,直接穿戴着霓虹的具足就上了。
陈坤身上穿的那身铠甲直接就是日本具足,而
赵薇就是日本大铠和具足的混搭。道具师到底还有没有节操了,碎了一地呀。
上图
取自
《画皮2》 陈坤身上的具足,前边肚子和胸前的部分特别明显就是具足
赵薇这身就是具足和日本大铠的混搭了,细瞅她的肩部一会儿上日本的南蛮具足。道具师直接照抄,哎。。。。人家南蛮铠的时候日本都战国了是在中国明朝的时候才有的,画皮发生在汉末或南北朝。跨越以前多年,道具师跨越千年的爱恋呀!!!
日本具足
日本南蛮具足
日本大铠
陈坤这张马上的图片最掉节操,喜欢看日漫的看他头上戴的是什么!!!!
好吧,还有一个人看,还是小吧主。那我就继续往下更吧。看不懂我就写的明白一点
接楼上,既然《精忠岳飞》里的宋代铠甲是日本具足,那中国的宋代铠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说到这个就要先说
《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具体的人物忘了,就是说两个武将打架,一开始两人是全身披挂,打着打着运动了一会儿身体就热了。扬手表暂停,我把甲裙卸了咱俩再继续打。卸了甲裙一会儿,又热的不行。在扬手等一等,我把外甲卸了咱俩再打,太热了。打到后来竟然再扬手,哥们再等一会咱俩赤膊干吧,我把内甲脱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代铠甲是可拆卸的各个部件都是独立的,类似美军在
阿富汗 伊拉克的防弹衣。
而明史记载,当年
袁崇焕在北京城下和女真互相扔板砖。都被女真的重箭射成刺猬了,人在铠甲里边照样没事儿,后来才知道他奶奶的身上披了五件铠甲,这到底是这么办到的呢。
这里就要脱离一下主题了,因为我在影视剧里实在找不到宋明时候的铠甲,只能贴一些现代人防的给大家凑合看了。
上图
真正的宋代马步甲,这是躯干全披挂的。
这是把披肩(护肩)去了以后的样子
现在把披挂全都铺开,大家注意一下。其实独自到胸口那,铠甲是有两层防护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里贴的门神上和庙里看到的天王都那么大的肚子。
那不仅仅是表威严那么简单,是因为那里光正式的铁甲就至少两层。这也是增加正面防护,让军人勇于作战。正面的防护比后背厚,心理上也有利于增加士气。
好了记得上面武将脱衣服的笑话吗,现在看这铠甲的细节。战裙上面有木扣,儿战袄下片有几个竖着的红扣套。战裙就是这样拆卸的。看明白了吗???
看不清的话再来一张。
扒《神都龙王》铠甲
铠甲穿的还是日本具足,但兵器是
唐刀或叫
环首刀。
图上
李治穿的这身黑色铠甲我是看不出它到底是日本的具足还是中国的披挂。因为被外面的大氅个结结实实挡住了,头上戴的头盔可以是中国的头盔,年代也很符合是隋唐时期的。
上图
取自《神都龙王》
而
冯绍峰手里的刀肯定是中国的,但是
唐刀还是
环首刀就有待确定了那就叫
横刀吧。
唐刀或者说是中国
环首刀再或者
横刀和
日本武士刀的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弧度,中国的横刀是直的。
这里边还有个讲究“宁折不弯。”中国宋代以前
横刀都是宁折不弯的,只有少数非主流才是弯的。
废话不多说上
冯绍峰图
汉
环首刀图
汉骑兵武器
环首刀图
取自《赤壁》
唐刀图
《神都龙王》 的铠甲这一张很明显表示穿的是日本具足,可以跟楼上的具足图进行对比。
真正的唐代明光铠,鱼鳞甲与扎甲混搭。
借用黄巢的《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才是真正的唐代明光铠,而张艺谋的《黄金甲》,吼吼我只想说:“神马玩意”
局部扎甲特写,靠扎甲上下之间每一丝缝隙,这铠甲防护完美了。
局部吞肩兽特写
局部鱼鳞甲特写
发点自己对影视剧的感想调剂一下,没动力有点不想更了。
大多数影视剧的导演如果成本不够,完全可以不用拿铁甲这种费钱的道具来丢人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电影《我的唐朝兄弟》。中国历代铠甲,都有价格便宜的皮甲。如果实在经费不足,大可以多让剧里的士兵身穿皮甲。将领将军穿身厚实的犀牛甲,挺唬人的,也不掉价,对于历史癖来说想找毛病也无从下嘴。
但如果穿铁甲的话,纯属找喷。
或者糊一点纸甲也行,都是便宜货。
例如《墨攻》里边
上图
《我的唐朝兄弟》我最喜欢
王的盛宴里他们的头盔,查了一下和历史上楚军的头盔一样。
上
吴彦祖大照
其实细究起来那皮甲也不好造。例如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件
但成本神马的皮甲明显比铁甲低,再不行也可以玩纸甲。这玩意根本就没有存世的,道具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细节帝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不信,你问
元芳。
元芳,你怎么看。
取自
《神探狄仁杰》上图
有什么喜欢看的影视剧,都可以往这扔一扔。让咱给他扒一扒,但是日本的影视剧就算了啊,除非让我扒《石川五右卫门》。
让我扒
大河剧,我就只能扒大河剧歪曲的历史了,道具什么的真心没话说。
我自己就喜欢日本
大河剧其中《秀吉——太阳之子》是最喜欢的但却只翻译到11集(现在翻译全了),后面的都没字幕,想看就得自己学日语了。
为了不亏,又看了《利家与松》哎,利家这样的人都可以成为后来
日本幕府第二大的百石大名,但猴子和
宁宁的爱情着实窝火。
猴子和
茶茶的后代还断了根,一代豪杰就这样消逝于历史。郁闷,看猴子的奋斗史越是辉煌,越是成功。想到他的将来结局就越是心痛,这也许就是草根逆袭之后给人的真心崇拜。
高欢一开始的成功还是靠脸蛋钓到妹纸的,但猴子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还逆袭了
宁宁。
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即使是相貌猥琐的猴子,也吓得独眼龙政宗几度切腹。这才是屌丝们 应该崇拜的男人。
上图
取自《秀吉—太阳之子》
外国甲优缺点,这从何开始说呢。
先说日本具足吧。日本具足的灵活性很流弊的。
即使是日本的大铠,也听说穿着也可以玩倒立。
大家也知道,日本是岛国。所以具有封闭性,也就是说打架的话,都是玩自撸。
(不考虑两次元朝入侵日本都碰到神风这样的奇葩事儿)
这注定了日本铠甲也就只能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玩攻守防御。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举日本弓箭的例子。
日本的竹箭只能射几十米,(从这里就能猜测为什么荷兰的火绳枪可以很快的在日本普及,射程半斤八两。尼玛学竹箭还得费时间费人力。而火绳枪直接拉农民过来就能迅速成军)
虽然说破甲能力很强,但破的是日本甲。所以就没有所以了,日本的具足注定了只能在岛国自己玩耍,防一防国内的竹箭和竹枪。
出国的话,也就是万历朝鲜战争。全靠着火绳枪,才撑了那么多年。话说日本到现在都对织田信长很是怀念,其实也不错。
织田信长之于日本相当于彼得大帝至于俄罗斯,是一个改变时代的人,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后继者猴子丰臣秀吉,跟信长比的话还是差了些火候。
至于德川家康,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我是真希望当年日本发动朝鲜战争的是织田信长,在上文也说过,打了朝鲜战争以后,明军的装备和战法马上发生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火绳枪起码就是朝鲜战争以后才得到重视的,棉甲神马的也是火绳枪得到普及以后才慢慢换装。
而丰臣秀吉关于朝鲜战争,总体来看。打的还是很仓促,如果换做织田信长。
我就觉得他应该会更用心的准备完毕以后才从容应战。
起码学荷兰会更彻底一点,不仅仅只是学荷兰的火绳枪而已。
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好了关于日本具足大铠什么的我就不上图了,楼上有。就上一个日本的竹箭吧
取自《平清盛》
说到《平清盛》我又想说点。不知什么原因《平清盛》这部电视剧在日本大河剧里边相对来说收视率很低,但我看得却很过瘾。
这部电视剧详详细细的描写了,日本第一个武家从崛起到衰落的过程。
看到这部电视剧大结局的时候,我想了很多。
其中关于世家传承,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电视剧都有涉及,举例平家即使辉煌到了顶点,但一有势力反对他,发动起义。
即使起义的人是在送死,但平氏家族里边也肯定有人参与到叛乱。
手足相残也在所不惜,必须有人站出来到平家的对立面去。
源家也是如此,如出一辙。
而且世家内部也是强干弱枝。
老大的势力永远在打击老二,有些时候看起来,简直就是在逼迫老二到自己的对立面。
后来源家取得天下,也如出一辙。刚刚取得胜利打败平家。源赖朝就对源义经下手
还有的第二点感触就是日本武家不能跟公家沾染过甚,就是日本以天皇为代表的公家。武家夺得天下以后最好跟公家有一定距离。
如果沾染过近,整个家族就会发生家族诅咒似的。整个家族都跟着灭亡,平家如此,而猴子也如此。
整个公家的习气好像中国宋以后的儒家,高雅过甚。而激情不足。
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看一下日本的《大奥》逢武家跟公家粘上,就没好结果的。其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代是极其明显的,这也是我的个人看法。
猴子秀吉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太低而想从公家提高点出身,结果就没结果了。
不管是丰臣秀吉,还是平家。在我来看他们的后期,即使猴子短短几年关白,我都感觉到了繁华和富饶。
这是源家镰仓幕府,和德川幕府所感觉不到的。
总体来看,德川幕府,和镰仓幕府。都有点古朴厚重感,而平家和丰臣秀吉就是华贵富饶感。
这难道只是自己的感觉,有谁可以说说????
赞一下《降魔篇》里边的铠甲吧。
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想大赞一下我大处女座周星驰。干得漂亮!!!
我自己现在就想扎一套鱼鳞甲的,其实论防护力来说。扎甲虽然便宜,但也有两到三层防御。即使是悬挂式扎法,缝隙的刺入角度也很刁钻。
但 楼主是处女座,对眼睛能看到的缝隙根本就无法忍。而且硬扎也有缺点,不灵活,其实悬挂式的(扎甲鱼鳞甲过渡)虽然有缝隙,但很科学。战场上很少有人能从那个角度刺入。
但楼主处女座忍不了,以后有钱了就想自己扎套宋式的鱼鳞甲。之所以不扎山文铠是因为感觉现在仿制的感觉不对,跟宋代石像上的细节不一样。到现在都没有山文铠的出土文物,我不想穿戴一身的错误,所以哎。。。。
上照
取自《西游记降魔篇》
有人问《江山美人》
那就开扒。
《江山美人》的铠甲,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设计理念是一样的。都是模仿自罗马的肌肉胸甲,只是用护肩,战裙,护裆,将那罗马的肌肉胸甲的边边角角给挡住了。
电视剧《隋唐演义》的铠甲,也是源自这个设计理念。
但不管材料是怎样的,这两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关于战裙的防护都是典型的战五渣,这个帖子的开篇就已经介绍了中国铠甲的叠加方式,是叠加而不是拼接。而这几部电影电视剧关于甲片链接的方式都是拼接,特别是甲裙。在我眼里全是窟窿,《精忠岳飞》的铠甲也是拼接的方式,这在我大处女座眼里简直不能忍。所以至今《精忠岳飞》我是一集也没惜得看。
我写这篇帖子,也是基于现实导演道具师既然只想糊弄。那就把观众的欣赏水平先给提上去,反过头倒逼导演道具师认认真真干活。
提高水平,再有粗制滥造的大家一起鄙视之,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江山美人》甄子丹也穿过一件具足
好了废话不多说上图
完完整整的具足,连腰带都不差。
一水罗马肌肉甲,不过女主角,脖子上的护盆,可真是战国时代的铠甲特征。春秋战国当时的主战兵器是戈,跟镰刀似的。而护盆的使用可以防范被战戈给勾了脑袋。
罗马肌肉甲
有吧友问陌刀,这就说一下我理解的。
这里科普一下。唐代的陌刀两边开刃,如果给一个直观印象的话,我觉得他跟二郎神的兵器,三尖两刃更接近。如果你想想象大唐的陌刀兵,就把三尖两刃两边的尖去了。
而关于唐刀,它起源于汉代汉武帝北击匈奴,的骑兵武器。环首刀,后来又叫横刀,现在叫唐刀。唐刀与日本武士刀最大的区别是,唐刀是直的,讲究“宁折不弯”虽然偶尔也有非主流带有弧度,但主体上是直的。
唐代陌刀直观的印象更像是铁锹,但刃的部分更细长一点。跟大家的想象好像不一样,大家以前都把明代的苗刀想想成陌刀了,其实不一样。
大家网上查的图片像苗刀或者武士刀的放大版那是苗刀,那个玩意是明代的想要玩得转要练《辛酉刀法》
如果想看《辛酉刀法》那就到韩国但韩国的苗刀,好像却一个铜护刃。辛酉刀法的苗刀靠根那无刃可以把持。
三尖两刃
铁锹
《辛酉刀法》所用苗刀
这里再说说铠甲
一个网友总结的:
其实鳞甲就是为了弥补札甲不足而生的发展型号
但是虽然弥补了札甲缝隙的问题,却因此丧失了甲身的刚性优势
山纹甲显然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发展,用改变甲叶形状来完善甲片连接问题的成功作品
扎甲
鱼鳞甲
山文甲
槊
既然都那么纠结关于的兵器问题,那咱就揭秘吧,是槊。
枪是兵器之王,而槊是枪王之王。
槊
是骑兵武器。唐以前打仗马上长兵器十有八九就是他,三国的时候关公,张飞的制式武器谁也跑不了也就是这玩意。程咬金也用这个而不是斧子神马的。只有拿小说当[url]http://历史[/url]的人才会以为唐以前关公什么的会用青龙偃月刀神马的奇门兵器,真的青龙偃月刀在唐朝的时候是有,不过功能类似于举重用的哑铃,是武将锻炼身体的东东。
槊这玩意制造十分繁琐,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复合弓。里边牛筋鱼胶神马牛角蛇皮神马的杂合在一起使弓壁更坚韧。
而槊的木杆是用竹片、木头、树皮、麻绳神马缠在一起制成的工艺十分繁琐。自做完了以后外层还要涂点神马东西。使他更抗击打,锋利的刀剑砍上去犹如砍在金石之上,有金属声才是合格品。
这玩意造价十分昂贵,古代只有世家贵族才能担负的起用这个玩意。这东西可是高级货,用的是复合杆子,杆子是枪杆为芯外面包藤条 竹片等等,刷上漆反韧性比枪杆强多了。工艺复杂,一条 槊好多几年才能制成,要刀砍在杆上发出金铁之声才算成功。一般非将门用不起的。这可是传家的东西。
有吧友补充:槊杆的制法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然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
吧友问:
回:
1,只能说你被电视剧给坑了,电视剧看多了的说。楼上有一个宋甲不知你仔细看了没有,他的披肩把胳膊的大臂大部都给包住了。
而小臂有护腕,就是楼上那些山文铠那几个哥们的那种。
护腕把大部分小臂也给包住了,而胳膊肘因为要运动的原因,而当时的铠甲主要是披挂,各个部件都是独立的。
胳膊肘就没办法了 但明朝的时候就把这问题解决了,看一下棉甲那一部分整条胳膊都有护臂。
介绍锁子甲的时候也说过,中国直到元以后锁子甲才大量普及,除护壁外九边的解决办法就是里边穿锁子甲。更久以前是穿绸衣,特别是汉朝的时候穿褶皱的绸衣防护能防一点是一点吧。
2,因为中国古代特有钱,箭支神马的玩命射。每只军队的弓弩手所占比例牛掰,弓更是人手一支。每人再配三根弓弦。
所以为了防弓防弩,就大量装备一片片叠起来的铠甲。因为叠加在一起,被射了以后。箭镞打在一片甲叶上要承受多则三层少则两层的铁甲防护。
这样的铠甲不容易被穿透,所以在中国大量装备。而英法百年战争的时候,英国长弓,把身穿板甲的法国骑士爆出翔来,充分显示了板甲优越的防护能力。
而英国的长弓威力不如中国的牛筋复合弓,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当兵的压力。
英国弓箭都能射穿板甲,就说明胳膊肘是真心防不住。打中那,算你倒霉。即使是明军有护臂有锁子甲其实也没什么用。因为有重箭
3,颈部的防护在头盔上,头盔边上摆下来的甲叶就是用来防护这的。不过只能防护后面和侧面,关于正面真心不敢防护,不知哥们骑不骑摩托车。
关于摩托车头盔有包嘴的,有敞开的。如果戴包嘴只漏俩眼的头盔,十分影响视野,十分影响战斗力。当然中国古代也有日本那种包嘴的面具,但说实话。
因为战场上的弓箭,主要都是用来破甲的重箭。型号都比较生猛,即使你带上那面具也不顶事儿的,所以也就没所以了。
既然防不住,那就不带呗。这就好比矛和盾,盾厉害了,矛也肯定跟着升级。结果升级到最后,盾把大面都防住了。但总得露点腿脚,所以就要考验长矛手戳脚的手艺了。
总结:其实随着铠甲越来越牛掰,到了宋辽的时候,主战兵器已经不指望把人砍死了,这时候。辽用铁骨朵,宋用锏和鞭。而刀的背也越来越厚,即使砍不死你,也把你砸死。这个时候唐刀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唐刀的兴起,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从汉至唐锻造金属的水平高出周围对手一个等级。但唐末的节度使割据,异族的装备水平提高,本身时代所处的铁甲防御力也达到了唐刀的临界点。唐刀在一场战役就消耗半个武库的储备,锻造工艺又十分昂贵。得不偿失,自然而然就要淘汰了。
先说明,我不是从武侠片的角度来看绣春刀的,所以如果对我的内容,有人想往武侠片扯。那随便吧,我当你没说。
大家看明朝的历史,以课本上来讲。大多数上学的时候,印象都是皇权加深,朱元璋废丞相什么的。
其实这东西是这么回事,也不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你说明初朱元璋,朱棣什么的,确实是有这回事儿。
还设置东厂锦衣卫什么的监视百官,这里的百官主要是文官。
但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就有点不一样了。
以我现在的水平看,土木堡之变以后对皇权的影响有以下三点。
一皇帝对军队的把握,明显松了老多。
二勋贵集团断代。
三文官势大,渐渐不受控制。
这三点是相互联系的,土木堡之变。明朝当代勋贵武将群星陨落。皇帝落入敌手,权威尽丧。文官趁机夺得兵权。
我不想说别的废话,只提几个对比。
土木堡之变以前关于明军,大家的印象里,明军应该是国家的军队吧。起码我的印象里是这么回事儿,或者也可以叫皇帝的军队,勋贵的军队。是当年跟随朱元璋朱棣打天下和众勋贵带领的那波士兵南征北战薪火相传下来的。
而土木堡之变以后呢,王阳明带的兵,戚继光带的兵,李成梁带的兵,吴三桂带的兵?
有没有感觉不一样?
关于皇权和众勋贵的依仗,那帮打天下的兵,那帮打天下的勋贵。全都陨落土木堡了!!!!
有人想挽回,被淹死了。
以上只是我的自我猜测,大家看看就过。也不知道经不经得起推敲,随便吧反正我不保证。
顺着以上推测,从土木堡之变以后。作为文官的掣肘,勋贵集团。我感觉在政治上已经站在了边缘。
我说的勋贵不一定是武将,可以理解为和皇帝是一家的那批人。
而文官大家可以理解成打工的。
太监嘛就是奴仆喽这就不用废话了。
勋贵有什么作用,这里提一下。他们不一定是非得当官干活,他们有爵位可以传给子子孙孙可以说与国同休吧。他们相对于文官跟皇帝是天然亲近的,突然想做官了,可以跟身边人说说。想当也就当了,不费什么劲。如果被皇帝当枪使,犯了众怒大不了辞了官,回家当爵爷,靠着爵位混吃等死,文官看着不顺眼。
【“你就不顺眼呗,能奈我何,有本事儿你咬我呀。我官不要了,但我照样比你爵高一等,见着了都得请个安,叫个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子就是爷。而且老子的儿子也会是爷,但你文官的孩子?那就不一定喽,等级社会就是这么爽,文官你服不服??”】
上面我模仿的勋贵口吻,就是想说明一般来讲勋贵集团的荣华富贵是与国同休的,还不理解大家可以想一下《鹿鼎记》里的沐王府。
沐王府大明建国,到明朝灭亡,与明休戚与共,是朱家的忠实战友。
而土木堡之变,集体陨落的这些勋贵就是沐王府这种与国同休,薪火相承的勋贵。中坚力量突然断代!!!!
为什么扯到这,扯到这里的原因就是想说明土木堡之变以前文官的掣肘不仅有皇帝,还是有勋贵的。皇帝对付文官的手段不仅有锦衣卫东厂,还是有勋贵集团的。勋贵集团是可以管文官,而且是不用害怕犯众怒的只要皇帝说一声,就上了。
勋贵集团是一个群体,把文官惹恼了人家大不了辞官不做,继续享用爵位。在明朝的大政方面,这种与国同休的勋贵大多数时候是想解决问题。因为政权就是他们的,还是他们子子孙孙的。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惹恼文官,而是害怕丢了大明王朝。
这一点是与文官集团很不一样的,文官集团可以理解成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鱼跃龙门。
当官了,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老子还不得好好搜刮一顿,把那十年寒窗所受的苦,所禁的欲补回来。
但是呢,老不自在。
为什么?
脑袋上有多少把刀悬着呢,皇帝的锦衣卫东厂,勋贵不时瞄来的目光。还有同是文官的政敌盯着,手脚还是得收着点。
但是土木堡之变以后完全变了,短暂的时间内。脑袋上那些有权威的勋贵不见了,还有勋贵手里的军队。都死了!!!
我靠,文官自己管自己耶。
皇帝也困在了宫里,文臣也可以指责两声了。
这也太过分了吧,确实就是这么过分。
谁叫皇帝老板当年投资失败,让一个皇帝家的经理力挽狂澜了呢。
从文官力挽狂澜这天起,大明江山的话语权就变了。
勋贵,勋贵手里的军队。你有,我文官也有。
勋贵以何为贵?不就是勋功章嘛?文官给我动起来。
辎重,粮草,军饷还被文官管着。
大明薪火相传的军队,被永远的封印了。
有一句老话是自古穷文富武。例如大家看一代宗师,叶问。就是家里有钱才学武的,还有水浒传里家里请师傅的哪个不是小富有钱人家。
我这里提穷文富武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想把一些看武侠看多了的人的印象给掰回来。意思就是告诉你古代真正学武的,会军事的家里都不是一般的有钱。作为一个书香门第,都得当上小地主,有兄弟扶持,想想曾国藩。
而培养个武将,所需要的成本更是嗨了!而作为大明的勋贵世家,中坚分子全都于土木堡陨落。这整个勋贵圈子里都发生了断代,也就是说后面的勋贵子弟还没成才,前面的师傅就已经死干净了。干干净净,青黄不接。种子都没留下,皇权身边的一两代勋贵就陨落了。
文官:“呵呵。”
以上就是绣春刀的故事背景,只剩下色厉内茬的皇权面对空前膨胀的文官集团。
所谓阉党,不过是文官内斗的一个招牌而已。
所谓的皇帝,不过就是文官内斗手里的屠刀。
《绣春刀》上图的场景,有些诡异,作为皇权最后的遮羞布,东厂锦衣卫竟跟文官首领一张桌子。太诡异了吧,不符合逻辑。
回到这篇的主体,绣春刀。不如叫他锦衣卫好了,片名有点名不副实。根本没出现绣春刀的影。
主角们出场时的衣服也不对,他们的名叫锦衣卫。锦衣卫,卫在明朝的时候是当兵的天子近卫。
是军队啊!!!
里边老大才是个总旗,连飞鱼服都混不上的好吧!里边李诗诗的角色说过,老二怎么不穿那身锦衣卫制服。靠,制服呀,制服你就敢穿带蟒的,设计制服的人不怕违制被拉出去砍头呀。我知道明中后期以后,就算是戏台上的乐手都可以在衣服上绣麒麟狮子,但人家那只是私底下玩,你们可是当兵的。
有正式编制的。制服可得按规矩来,就你们仨货穿身朴素花纹的曳撒得了,想要显的威风外面套层罩甲何至于弄一套不伦不类的说甲不是甲,说衣不是衣的杂交混合物出来。完全没有群众基础的好吗。
作为锦衣卫你起码得混到皇帝身边才有可能赐麒麟服的。
图选自《新龙门客栈》
罩甲
《新龙门客栈》里幡子的造型还是挺考究的,只是兵器不是牛尾刀,如果改为雁翎刀就好了。这里重点看的是帽子和幡子们的衣服款式。
这里我们可以参照日本影视关于战国时代那些中二的青年们的奇装异服,也不过是把人家日本铠甲上零部件,往常服上搭。显得另类而已,只是那么一搭。把铠甲上的腰带弄到浴袍上去,贴地气且合情合理。
图选自《利家与松》
而绣春刀里的服饰造型,不知所谓!!
戴个网巾还戴个棒子味的!
要么不戴,野人呀!不戴帽子不戴网巾也敢出门。
我知道的是明末流行的网巾上面的紧口是松了的。但也不是不戴呀,脑袋上什么都不戴的是化外野人。嘁,失望。
影片里的场景也真够次的,小家子气。感觉过于圆(没润)且单薄,没有明朝建筑的稳重气息。反而让我感觉到了德国啤酒小镇那种卡通的味道。还破破败败的,给人感觉一沾就碎,纸糊的一样。失败!!!
医馆的造型,有棒子味和日本味就是没有中国味。中国北方,有这样的建筑?在房间里这样煎药,煮饭?从小没见过四合院啥样呀。
关于草原的场景,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吧。前一阵大家就挺反感抗日剧的,手撕鬼子!还有武器不考究等等吧,结果这一次又来了这位。
可能是想赚皇汉的钱吧,但也不照镜子瞅瞅就这道具水平!也想糊弄皇汉,知道皇汉里边有一个汉服发烧友吗?这帮同袍是自从爱上汉服以后,瞅哪哪不顺眼。古装剧都戒了,伤不起呀。话说我也是喜欢汉服的汉子,我大班的时候姥姥还亲手给缝制过老辈的地主袍子蓝面的,黑背心,西瓜帽。手拧的红顶子。
那是清朝的服饰,现在穿汉服。也了解蒙古的袍子,明朝的服饰有很多蒙元的元素。帽子尤其明显,而电影里出来的这伙。啧啧,看着像辽像金,像蒙古没有成吉思汗以前的装备,但就是不像后金。
功课做好了再来好吧,不管蒙古,辽,还是金,后金,清。人家都是有贵族有首领的,只是叫法不一样。若是后金人家每十人为一单位头头叫牛录,服饰不是这么寒酸的好吧,后金努尔哈赤建立的时候已经建城了,努尔哈赤可是做贸易起家的富得流油。哪跟蒙古鞑靼似的。
人家一开始就十三副铠甲起兵,而且当年做大明的雇佣军,除了没有火器。人家冷兵器方面的装备还是不错的。一水的向李成梁家看齐,清朝的服饰什么的都有明朝军装的影子。
而且常服不是这样子吧,人家最厉害的也不是骑兵。而是步兵,女真起源于渔猎社会,北方虎狼,女真是虎。虎啸于森林,森林虎王,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说的不是他们像狼而是虎虎虎!!!
女真的步兵射的箭不见得远,但准,很准,相当准。对待大明的军队最爱射眼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