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guan-jian-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兄弟,你要的商业分析能力是这个社会最稀缺,最难获得的能力之一。光靠读书,看帖子很难炼成,反而容易被误导。


一个完全没创业过的人,读书的吸收效率是很低的。特别在畅销书横行的时代,“饥饿营销”、“网红经济”、“病毒传播”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商业新手很容易被绕晕掉。一些畅销书作家为了卖书和卖个人品牌,夸大了他观点的能量。我所看到的是,很多大学生和职场新人被理论误导,做出了错误的职业选择,心里想追求的是财务自由,却不知不觉活成了劳碌命,耽误了自己的青春。我在下面会举具体例子说明。

你“非常想知道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那么我就先给你书单。


  • “今天看到一些人,能从一个产品的外包装,分析出这个设计背后所涉及的供应链;”产品的外包装是一项很成熟的工艺,外包装常见的材质无非是牛皮纸、PET//PE、NY/PE等,找几家外包装定制厂家老板聊一聊就知道了,你可以读一读《一只iPhone的全球旅行》,详细讲了手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销售、走私、再销售的过程。


  • “从一个货架的摆放设计,从利润率、消费率、人流量的角度分析出这样做的原因”。人类开超市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的,老外在货架拜访上做了大量研究,帕科·昂德希尔写过一本书叫《顾客为什么买》,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购物中心、杂货店跟踪观察购物者,分析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博弈关系,花费20年时间研究卖场环境如何布置。宝洁也盖了实验室型的超市来研究顾客的购买行为,这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 “从一款彩虹糖果上,分析为什么只设计有5种味道,为什么偏偏选这5种。”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位商业人士曾经卖过18种口味的彩虹糖,监测过各款口味的销售数据,并且做过深入的消费者调研,他会很清晰地知道顾客喜欢什么口味。成熟的营销人不轻信预测,他们通过调研和测试做决策。你可以读一读《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脑白金不是第一天就砸全国广告的,而是在江苏几个小城市验证成功后逐步推广的。

读了这些书,就真的掌握了商业分析能力吗?不能。只能增加在饭桌上的谈资罢了。


真正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这样的:广西某民营医院老板老K原来钱赚的挺舒坦,突然开了一家竞争对手医院,请了三线明星代言,投放了大量户外广告,医院装修得富丽堂皇,服务人员服装、服务像空姐。这家医院一开,老k的业绩掉了20%。他潜伏到对手医院做探子,观察地点、面积评估租金成本,观察医务人员、服务人员人数、职位配置算出工资成本,调查对手投的广告算出推广成本,经过一系列调研算出对手的保本价格是一个项目6800元。对方现在的定价是7800元,于是他把价格降到6600元,这个价格他有利润,对方会亏,因为他判断对方在“环境,人员配置上过高”,广西有很大一部分“追求性价比”的顾客。他专门针对对手改了广告内容,推广话术,调整了广告媒体,6600活动一推出,果然业绩开始止损回升。



我认为这才叫商业分析能力,盈利亏损、生死存亡就在一个或几个决策之间。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不是什么“让人着迷”的品质,哪有功夫去想迷人不迷人,这是惊涛骇浪中自救上岸的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谈论商业。转发马云“新零售”的讲话,做个总结,转发薛之谦的H5,预测新媒体内容营销趋势,在企业当个经理,高管,和一些一线品牌合作,感觉自己很专业,很懂商业。但是,如果脱离公司体系,你试试看,你能卖得动什么?你对商业真的懂吗?


衡量商业分析能力的标准,不是比赛谁能妙语连珠,连续抛出新颖有趣的观点。而是比谁生意做得好,企业赚钱多,能持续地健康赚钱。


如果你同意这个标准。我想告诉你,锻炼这个能力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书,看帖子——

非得你自己去做一回生意不可。


生意不用大,倒卖些家乡的特产,什么海鲜,蜜汁鸡翅,还可以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或者自己做一个自媒体大号,根据你的才能和优势来定。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花钱,花钱进货,花一些钱投放广告,雇几个兼职员工,正儿八经地做一回生意,可能会亏个几百、几千元钱,但是你会对商业有全新的认识。

评论马云,评论王健林谁不会?等你要把自己银行卡上的钱掏出来投资,一切都变了,那是你的血汗钱,你一分钱都不想亏。你开始认真和紧张起来,有一种压迫感逼你去思考商业的本质。光是准备做生意的思考过程,就能让你商业思维提高几个档次。

不信,我来陪你走一遍。



首先你要选产品。

你一定希望产品很好卖,那么首要原则是顺应趋势,不要和他作对。


消费升级就是很明显的趋势。中产阶级的队伍在壮大,信息面在拓宽,健康有品质的产品越卖越好,廉价有害的产品份额在萎缩。


同样卖5元钱的饮料,豆浆好还是奶茶好?

肯定是卖豆浆。5元钱决定了只能用奶精勾兑奶茶,越来越多人不喜欢这种有害健康的物质。你去看看娃哈哈、康师傅这几年的财报,惨不忍睹。

老龄化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生育率的下降,再来看一组体现变化的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4年为10.1%,中国的老龄化正呈加速度上升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你能根据这些公开信息分析出什么商机么?


事实是,当北上广深的互联网公司在激烈抢夺中青年市场时,南方某省的精明商人常年享受老年人市场的红利。搞一个药厂,配一些中草药做成口服液,喝了对身体没坏处。到三四线城市的小电台包一档谈话栏目,把口服液好好夸一夸,调整睡眠啦,缓解酸痛啦,补气补血啦,老人感觉电台具有权威性,功效又很吸引人,一盒卖100多百元也不贵,买5盒还送2盒。就这样的营销方式,已经成功复制了20多个城市,每个月做几千万营业额。

选产品的第二个标准是能复制粘贴。


假设你是一个资深的平面设计师,画的一手好图,P的一手好S。

你会开一家广告公司?还是做个漫画家?


如果你开一家广告公司,你就会发现,这门生意是做一单,只能收到一单的钱。想收5单的钱,就要再付出5单的力。客户要改,你就得奉陪到底。没客户的时候,你还有去找客户,谈客户,还不一定谈的成。虽然一个活儿的单价高,但是每天都要干活,不知不觉活成了劳碌命。致命之处在于,你的产品无法复制粘贴。


如果你去做个漫画家,前期一定很辛苦,只能在微博、朋友圈里积累粉丝,但是一旦粉丝群聚集起来,回报是巨大的。你的一本漫画可以卖书,卖APP下载,一本卖N份,你的粉丝越积累越多,你的作品也越卖越多,你完全可以不干活赚到钱。这门生意可以复制粘贴。


同样的,一个五星级大厨听起来很牛,但是天天要干活也挣不到几个钱。章鱼烧,奶茶,外带寿司这些大厨瞧不上的菜品,反而是能赚大钱的。因为可以做成样板品牌,卖品牌设计、装修模板、厨具赚加盟费,还可以卖食品原材料挣流水钱。每年都有大量存了点钱,厌倦了上班,想要创业过“自由生活”的人,他们是买单者。百度下“连锁加盟”,一长排推广结果印证着这块市场有多大。成功的商人只需要把模板批量卖出,赚到一份份加盟费就行了——不需要炒任何一盘菜。


做生意的第二步是定价。


价格是非常敏感,非常关键的数字。它决定了顾客的购买成本,也决定了你的利润。


谈到定价,很多人津津乐道《怪诞心理学》里的价格把戏。


“比如电视机推销员山姆,他在对供展示的电视机进行分组时,和我们玩的也是同一类的把戏:

36英寸 松下牌 690美元

42英寸 东芝牌 850美元

50英寸 飞利浦牌 1480美元”


作者认为,当他故意设置了一高一低的价格后,大部分顾客就会买看起来便宜的中间档——850美元。


而当你真正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你就发现他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窄的。你卖850美元,顾客马上就上网查,“42英寸东芝牌多少钱?”如果网上其他家卖820元,顾客想都不想就走了。还有可能是,顾客有个朋友在国美或苏宁上班,或对电视机有过深度调研购买经验,他会建议“别傻了,国产42英寸才680元,质量差不多的!”于是顾客也不会中你850的圈套。


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怪诞心理学有用,但是没有那么大魔力,除非顾客没有其他地方可比价,只能在你家买。


真正管用的理论来自看起来就很枯燥的大部头——《营销管理》。


  • “需求决定了企业的产品价格的上限,成本是其下限。”
  • “不同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弹性越高,则降价1%带来的销量越大。如果富有弹性,销售者就考虑降价,因为较低的价格能产生更高的总收入。”
  • “一项全面回顾40年来价格弹性的学术研究发现,所有市场、产品和时间段的平均价格弹性为2.62。”
  • “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弹性比其他产品高,处于引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价格弹性比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高。”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定价就是按菲利普·科特勒的这句话——


“首先应当考虑最接近的竞争者的价格。如果企业的产品有竞争者所没有的特色,那么就应该评估其对消费者的价值,加到竞争者的价格上。”


说白了,和我同层级的竞争对手比,我的产品有优势,我就可以略贵,反之,我要略便宜。如果不这么干,无论你玩什么价格把戏,都会有消费者来教育你“你们怎么这么贵,某某家才XX元!”,销量下跌的数据也会告诉你。这个规律适用于大部分竞争激烈的市场。


第三步是推广。


一谈到推广,很多人就会谈杜蕾斯,谈薛之谦H5,谈500强品牌户外、视频、音频媒体的全面覆盖联动传播,网红KOL扩大声势。


很多营销人也会把这些建议写到方案里,反正推广费不是自己出。


但是一旦自己要掏钱搞推广,你发现游戏不一样了。那些500强互联网公司丢个几百万不眨眼,而你,一分钱广告费都不愿意浪费,最好投一些免费渠道,如果花钱,投一元钱最好能挣回5元。


公司小的时候,压根不用去想什么病毒营销,10万+爆文,不现实,找准一个强力卖点,选一个精准渠道去投放才是靠谱的。


正如我朋友倒卖周华健门票。周天王隐退多年,影响力大不如前,门票滞销。我朋友很容易就搞到了3折的进价。他就在想:投什么渠道最可能把票卖掉?


会听周华健的歌的人群,一定不年轻,至少是70后,80后,甚至60后,而且要有一定经济实力,于是他选定2个渠道:高端楼盘的业主群和形象稳重的高端车车友会群,给群主一些红包做代价,搞个群福利活动,最终卖了100多张票,包括10张顶级VIP。另一个做定制T恤生意的朋友,天天混明星粉丝群,关心粉丝的日常生活,吹捧一下他们的爱豆,也能搞到定制偶像T恤的订单。在企业小的阶段,推广渠道的精准度是最重要的。


企业稍微大了,也千万别学4A公司那套“360度整合传播”,搞什么媒体全覆盖联动,听起来不明觉厉,实际上烧钱死得快。很多企业发展初期就是靠单点突破,倾全力去吃透,报纸也好,电台也好,微博也好,公众号也好,单点做透,把ROI做到最高,到生存无忧了,才考虑投其他媒体去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这个顺序一旦做反了就很可能导致崩盘。


你看,做一个小生意,光是想想就有很多门道,这还不包括做大后的供应链优化,品牌资产管理,客服管理等等。而且你会发现什么叫一环扣一环。比如推广,你广告卖点不强卖不动货,你煽动吹牛过度,把顾客期望值抬太高,一堆投诉就到客服那了。书本的理论或是概念并没有书里吹的那么神,光靠读书去创业是不靠谱的,你必须同时处理、平衡多个环节。


只要做上半年时间的小生意老板,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方式有以下改变:


  • 你身边的圈子以前都是打工者,慢慢转变为老板,尽管是小老板。你开始获取越来越多的创业信息。
  • 和人聊天时,对方抛出一个商业概念,饥饿营销也好,增长黑客也好,你能迅速准确的知道,它属于产品、推广、定价,渠道的哪个范畴,它会如何影响到成本、销售和利润。
  • 你去逛街时,你的思考维度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你看到一家奶茶店,你以前只会想他价格和口味如何,现在你会思考他的租金、原料成本、月流水和推广渠道。
  • 你以前喜欢畅销书,现在开始啃学术书。以前让你激动不已的商业理念,现在看来漏洞百出。你开始啃《营销管理》、《经济学原理》这种大部头。
  • 你变冷静了。你开始抛开感情好恶来读书。你会读一些你不喜欢的作者的书,对自己有启发就行。自己曾经喜欢甚至崇拜的作者,你也会抓出他的理论漏洞。
  • 你不再转发马云咋说,不再和人讨论王健林咋想,你关心的是我咋办?我的生意如何能做的更好?
  • 你变抠了。你以前骂过老板很抠,你当了老板也大方不到哪去。不该出的钱一分都不出。
  • 你独立思考的时间变长了。做个小生意,你也会听到纷纷扰扰的建议。有人要你降价,有人要你提价。你发现你才是所有问题的负责人,所有风险的承担着,所有收益的获利者。提建议的人可以说完就走,你不行。你会感到孤独。你开始更少地去问别人意见,你开始长时间,安静地独立思考。一个问题独自想上2、3个小时。



所以这就是我的建议——与其一年花几百元去买书,看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实际上读了的书收获也不大,还不如先亏个几百元,几千元去做一把生意,建立一个清晰的、初步的商业大局观,认清自己的商业能力长、短板,这大概率是一次痛苦而无助的修炼,但也一定是你这辈子最划算的一次学习。


想一想,我刚才说的那8项改变,只读书,不做生意,会发生在你身上吗?


或许有人可以靠模拟盘炒股赚到1个亿,但是概率大吗?赚到了又怎样,有意义吗?


世间所有重要的才华都标了代价,只是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v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健明

★ 前奥美广告人,现医疗集团营销总监,连续3年营销ROI超过1:5

★ 《销售与管理》杂志特邀专栏作家

★ 知乎营销类回答高赞记录保持者 《如何写走心文案》22K赞


公众号【创意很关键】

马上关注ID:【 bigideaa 】

——————————————

好书推荐

前奥美金牌广告人力作《爆款文案》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你思考许久,删删改改,写出来的文案还是不吸引人?

老关我刚出版了新书《爆款文案》,和你分享走心文案的秘笈。小马宋、台湾奥美大佬Jesse为这本书题词推荐,刚上线就售出3500多本,冲上当当网新书热卖榜第5名。

我毕业即进入奥美广告,后进入医疗企业,推动企业4年业绩增长11倍,老关为斑马精酿撰写微信推文,投放后单篇销售啤酒35.8万元,创下业界记录。在这本书里,算是把自己10年心血与你分享。我写文案从不依赖“灵感”,而是把文案拆解成4个清晰、科学的步骤:

1. 标题抓人眼球
2. 刺激购买欲望
3. 赢得读者信任
4. 引导马上下单

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只要我们依次做好这四步,顾客就会情不自禁地下单!每个步骤,我都为你准备了4到5种方法,比如感官占领、权威转嫁、价格锚点……用上它们,原本平淡的文案立刻变得生动精彩。

已有超过2800位营销人、新媒体人购买阅读,他们的评论是“按书里给的4个步骤,可以很快搭好文案框架”,“写得很通俗,一看就懂了”,“挺实用,用上那些套路,文案会更吸引人”……

这本书的售价是42.00元,当当网、亚马逊、京东、淘宝全线引进销售,年末促销活动很多,折后价大概在30元左右。

一个人憋文案,很容易疲惫,而且效果不好,不如让高手为自己指点迷津,用来自奥美的科学方法写好文案,帮助你推动产品销量上涨,让自己早日升职加薪,

点击右边链接直达这本书:t.cn/RlPZQzi


user avatar   cloud-wal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用一个真实而简单的实际案例来做说明吧!(看图)




在仅相邻已经开了几年的好德便利店10米处,全家开了一家新便利店,两家店进入短兵相接的接触战,作为销售额急剧被对手分流(降低到原先的1/5以下)的应对方案,好德的战术是出售新鲜的鸡蛋和大米。


这是他们的” 对策讨论会议“


信心满满嘛!


来检查情况



太好了!转败为胜!


咦?这是怎么回事?


这又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竞争对手全家的调查人员到他们店里转了一圈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胜负已分


本案例来自NHK纪录片《上海便利店之争》。这是一个完全真实而简单的商业案例。


商业分析需要很玄乎其玄很复杂的分析工具么?我不这么认为!

商业分析需要超人的智商么?我也不这么认为!

看看上面那场胜负手的双方所需要的商业分析与判断,难道需要什么超越个人常识与逻辑的特别能力么?

好德方面在作出“鸡蛋+大米”战术之前,只需要深度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鸡蛋+大米”能拉动销售?

如果因为居民要购买鸡蛋+大米,那么周围是居民区么?

如果是因为居民要购买鸡蛋+大米,他们会到好德来买么?

当然,如果再往下深度问问:鸡蛋大米的价位合理么,包装合理么,有吸引力么,吸引力多大?

其实,只要问自己这么一两个问题,问几个为什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无法解答。但他们连自己第一个问题也不问自己,或者他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所以胜负已分。

在我看来,商业分析不过就需要三件事:

1、实事求是,不自欺欺人自以为是的态度。

2、勤奋下功夫,认真做工作。

3、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每一个凭据都被自己作实。

可惜大多数人做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04-11 补充:

我在上面说“可惜大部分人做不到“,在我文章下面评论的 王灰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评论到:“ 好德和全家都没有赢,房东赢了,房租翻倍了,跟分析力没太大关系,位置好,房租贵,自然营业额高。“

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看三个例子:

1、学校前店的战斗

请看一下,两家在学校对面的店,相距不超过10米的两家店。


结果呢?请用位置好,房租贵,营业额高来解释一下成败?



明明是灯光,布局,服务的差异,总经理到对手考察的反应竟然是“日用品很充足”。


这明明是个面向校前学生和商务客流的店,对策居然是袋装大米+鸡蛋



结果:



2、医院区块的战斗

在静安区中心医院的黄金地段,几家便利店经营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原本在区域里面有可的和好德,在远处还有一家罗森。

好德的老总亲口承认自己的地块是最好的。


罗森(前面我误当做是全家了,向各位道歉)发难,将租金抬高。对此好德的反应是:


全家的反应是:


十多年以后,在那个静安区中心医院前面的便利店,分别是左全家右罗森,好德,可的已经消失。(百度街景)





3、在复旦大学便利店经营者的会议上:

可的便利店总经理炮轰全家提高租金,哄抬低价,是异常现象。



对此全家的回答是:




这部纪录片里面揭示的竞争者之间的经营管理和商业能力差异导致最后成败是如此明显,可还是有人视而不见,硬说:” 跟经营能力差距不大,全家就是要不惜血本把好德挤走。“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条,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近乎盲目。

连基本事实认知都出问题了,还谈什么工具,什么方法论,什么练习呢?

————————————————————

视频链接:

上海便利店之争

user avatar   ci-wei-da-xue-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藏数快要是点赞数的四倍了.....觉得不错的小伙伴,麻烦点个赞呗~~

因为老板定的KPI是赞同数。。哭了

-------------------分割线-----------------------------

这个回答价值199元,小刺猬冒着被主管开除的风险,花了3天时间,整理了这10000多字的回答

赶紧收藏,被主管发现可能这个回答就要404了

--------------------

商业分析能力有多么重要!!我们来看两组调查报告

2011年的bloomberg businessweek在对商业分析现状调查发现,在收入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中,97%都在使用某种形式的商业分析

2011年的麦肯锡全球机构报告预测,到2018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将会缺乏具备高级分析技能的专业人才约14万至19万,缺乏懂得通过分析大数据作为有效决策的有数据悟性的人才约1500万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分析能力对于职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对于商业分析人才的渴求

那么,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练成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对商业分析有一定的基础认知,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商业分析

一、商业分析的认知

商业分析是什么?

维基百科的解释,商业分析,是识别业务需求和确定业务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学科。通常包括战略规划、流程改进、组织变更、以及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来研究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调查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做出成功的决策去指导企业发展

我们知道,所有的企业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发展趋势,能不能活下来,可能就是一个决策的影响。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让企业关门倒闭。那么为了在这种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企业就要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商业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能更好的指导企业进行决策

这里的决策包括但不限于:

进入新的领域

例如:今日头条继续开疆拓土,入局在线教育,瞄准少儿在线英语赛道,对标新锐独角兽VIPKID,推出同样采用北美外教真人教学的gogokid

开发新的产品

例如:华为继续探索未来手机形态,率先推出5G折叠屏手机,引起消费者的热烈反响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

例如:面临更加复杂和敏感的外部环境,小米进行了史上最大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投资并购其他企业

例如:腾讯独家战略投资斗鱼、投资金额高达40亿人民币,斗鱼以后将于腾讯深度战略绑定

渠道优化

例如:小米CEO雷军宣布,将会用3年的时间,在国内开设1000家小米之家店,增大小米在线下渠道的出货量

所以商业分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这也是商业分析从业者工资高的一大原因。由此商业分析的价值也就清楚了,能够让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支持

不同的决策需要做不同类型的商业分析报告,所以掌握商业分析技能,你能选择的就业岗位就比较广泛了。一般来说,商业分析从业者可以去这4种类公司

总之,商业分析从业者不管去哪类公司,后期的发展路径都是非常广阔的

二、商业分析的流程

商业分析的流程一般分为5个步骤


1、明确问题

首先在解决问题前,我们一定要知道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后期工作的方向,避免了以后出现的没必要的争论。对于如何明确问题,可以用SMART法则来说明

S——Specific 具体明确的,不能将问题说得太抽象

比如小米手机想要卖的好,就不能简单的说成小米手机要做成让每个人都喜欢的产品,而是应该说成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要达到去年的150%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不管是问题的本身还是目标要量化出来

还是小米的例子,出货量达到到去年的150%,那么150%就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A——Action-oriented 行动导向 就是说明问题时,必须要有解决的方向

比如小米通过销售改进、加大市场推广、增强产品研发能力这三种方式使出货量要达到去年的150%。

R——Relevant 相关联的,行动与问题存在相关性

小米通过销售改进、加大市场推广、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对提升出货量是有相关性的,不能说小米通过进入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方式去增加手机的出货量,开发笔记本电脑这个产品线这个行动跟提升手机出货量没有任何关联

T——Time-bound 时间限制

计划使出货量增加到去年的150%,可能过了两年手机的出货量也没有提升到150%,所以明确时间尤其重要 ,比如我计划用8个月的时间使手机出货量达到去年的150%。当然,时间的限定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2、拆分问题

拆分问题需要用到逻辑树模型

逻辑树分析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已知明确的问题作为树干,分析哪些问题跟这个问题有关,把相关的问题作为树枝加入到树干当中,由此不断向下拓展,就会将问题拓展成一个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模型的优点:

● 保证了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 理清了所有的思路

● 避免了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2个法则能更好的帮你理清思路,分别是MECE分析法和二八法则

MECE分析法即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条原则:

完整性

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

比如市场推广和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就是2个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向,漏掉某一项都会使解决问题的方向不完整

独立性

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比如小米手机想要增加出货量可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把手机设计得更好看,那么这2个子问题就重合了,因为产品研发能力包含了手机设计能力

二八法则,通俗理解就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逻辑树分析模型中也是一样,要时刻关注重点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的问题舍弃掉,减少工作量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3、安排工作任务
4、推进执行任务

既然是商业分析,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从哪几个维度去分析,以及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明确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很好的推进执行任务

3个分析维度

以小米案例说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整个手机市场的概况,对于手机市场的规模多大,供应链上下游的情况一一了解清楚,根据手机市场的环境来预测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到快人一步

对于竞争者分析,我们要知道整个手机市场的几个大的玩家,以及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还要具体分析每个竞争对手的概况和优劣势,包括渠道、供应链、产品等等方面。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苹果、华为、OPPO、vivo这几个大玩家是一定要仔细研究

最后是用户分析,要从用户属性、购买产品的决策等等因素上精准定位粉丝,了解用户需求,抓住用户痛点,帮助公司获取和留存用户。手机行业,OPPO和vivo因为渠道优势,对于目标人群的需求抓得非常精准

3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案头研究,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获得相关新闻和一些专业的数据库,但是由于信息量极大,我们也要注意筛选出可靠准确的目标信息

用户调查可以分为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线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的形式调研,能得到大量的一手信息,但是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全部信息。线下我们可以通过拜访的形式交流调研,线下调查能直接触达用户,了解到你想要的全部信息,但是时间经济成本太高

实地调研一般会和用户调查相结合,能得到一些隐藏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当然,时间经济成本也是非常高

5、输出分析报告

这一步是整个商业分析过程的复盘总结,决定着你的分析结果是否能给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般来说,输出分析报告可以分为4个步骤

三、经典商业分析案例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案例:

请问北京有多少位理发师?
请问一家星巴克一个月的营业额是多少?

这类题型之所以这么的经典,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很好地考察面试者的逻辑能力、基础计算能力、问题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等,更可以考验你在压力之下的表现

所以不要一直想着怎么死记硬背,不要想着去背数字。而是要理解解题的底层逻辑

这种题型有一个统称叫费米问题Fermi problem),指的是被考察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接下来用一个例子跟大家说明一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纽约普通的周一有多少人穿红色?】

明确问题
拆分问题
分解问题之后,第三步我们就要针对分解后的问题逐一回答

大家可能对于第二步拆解问题,还不知道这其中的套路

那我们来进一步深入说一下对于第二步分解问题,有没有什么基本思路呢?

其实很简单,最常用的方式是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种

那我们先来说说需求端估算的思路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题目:

问:CBD一家星巴克一个月的销售收入是多少(假设仅供楼内的人)?

首先,确定问题:一个月是时间限定,计算的是销售收入,这就包括了饮品和非饮品两大类。(星巴克的饮品类型其实非常多,但根据二八法则,在这里我们把饮品暂认定为咖啡类饮品)

从需求端出发,我们要确定的两个子问题是:

  1. 每天大楼里有多少人喝咖啡?

2. 每人每天喝多少杯咖啡?

对于第一个子问题,我们可以先估算出大楼中一共有多少人。(或者给出一个合理的假设)然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可以计算出喝咖啡的比例,然后可以计算出大楼中每天有多少人喝咖啡

在得出一天这栋楼有多少人消费咖啡的这个结果之后,有关键一步不能遗漏,就是渗透率。并不是所有喝咖啡的人都会选择在星巴克消费,所需乘以一个渗透率,假设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得出70%的用户选择星巴克。

然后我们来拆解第二个子问题,每人每天喝多少杯咖啡。因为喝咖啡的量会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把用户再细分成,一天一杯组和一天两杯组,同样可以用抽样的方式,了解到不同咖啡消费量的比例。

那么从需求端出发,我们就可以最终计算出来一天这家星巴克的咖啡销售量了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计算非饮品的销售,从而获得这家星巴克一个月的销量总额的估算

那我们来进一步梳理一下需求端出发的估算方式的基本框架

其实需求端市场的估算就是客户数量乘以客户价值

在确定完客户细分之后,一定不要忘记计算渗透率,就像之前提到的,计算消费星巴克的销售量时,要考虑到不是所有消费咖啡的用户都会选择星巴克,虽然星巴克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竞品的竞争,比如瑞幸,连咖啡、甚至还有推出咖啡产品的喜茶等等

需求端估算一般适用于偏消费品的行业中,供应方零散,需求方也相对零散的情况

同样是星巴克的例子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答呢,答案是可以的。我们从星巴克可以卖多少杯咖啡入手。

供给端思路:

逻辑很简单,就是计算每小时星巴克会卖出多少咖啡和每天星巴克营业的时长

先计算工作日时候的销量:我们可以结合平日的经验,做一个合理的估算。忙时,每分钟会接单一杯咖啡,两台收银机同时工作,那么一个小时就是120杯,一天有6个小时是忙时,共有720杯

闲时,每3分钟会接单一杯咖啡,一台收银机在工作,一个小时接单20杯,一天有6个小时是忙时,共有120杯。

那么工作日的一天销量是840杯

假设周末的销量是工作日的70%,得出周末的销量。这个百分比,我也同样可以用实地考察调研的方式获得相关的数据

供给端估算一般适用于供给端集中的市场

为了估算一个市场,因为供应端比较集中,所以依次估算出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供给数量和相对应的产品价值,然后做一个加法求和,就可以了解整体市场的情况了

以上就是估算类型的题目的最重要的两种思路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商业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商业分析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业者也需要在工作项目中不断的学习,从全局上思考问题的根源。

不仅如此,

为大家送上全文的思维导图,理顺全文脉络


我是专注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提供职业规划建议,与职场技能辅导一万年不动摇的刺猬学长

关注我收获更多职场/技能 干货内容


写了10000多个字。。好累啊~~

看到的小仙女和小哥哥们,能给我个赞让我开心一下吗?




  

相关话题

  同事1个月请丧假3次,领导说你家亲戚死光了然后被打,做的对吗? 
  如何完成一场有效、高质量的讨论? 
  市场营销学书籍有推荐吗? 
  中国将永远保存全产业链吗? 
  同事强行在上海买房,天天加班透支身体,这是为什么? 
  如何让职场人变得值钱? 
  如何评价罗辑思维说给员工发年终奖是懒政? 
  学历和能力哪一项是公司较为看中的? 
  带新人心太累,各位有什么办法能让新人快速上手? 
  “职场中,不要发朋友圈吐槽领导和同事”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在安卡拉遇刺身亡?会造成哪些后续影响?
下一个讨论
非科班出身者如何走上导演道路?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