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港台不改用大陆规范字(简化字),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用大陆规范字?其中有政治或文化上的原因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n31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字的历次文字变革,都逃脱不了政府的影子。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秦,书同文,为小篆。有隶书,但不作为正式文字;

汉,隶书渐成正式文字,武帝后,汉隶代古隶。

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

(参见:zh.wikipedia.org/wiki/%

一朝一代书何种文字,政府公文、教育机构、书籍出版的字体为要点。

变革,却是一纸公文之事。

一种字体,取代另一字体为正式文字,若无政府操纵,不可想象。

------------------------------------------------------------------------

文字变革大致方向为由繁化简,不凭政府喜好,而源自需求。

书写工具、书写载体、书写信息、教育普及均为文字变化、变革之因素。

因毛笔的应用、一统后胥吏工作量的增加,始有 「隶变」 ,

因毛笔、纸张的应用,行书、楷书书法(隋唐前,不作为正式文字)才初见端倪。

因科举的兴起,而造就楷书正统地位。

文字字体的变迁,分为字体和字式的变迁,

草书、行书、楷书相对隶书,为字体变迁;

简体相对繁体,为字式变迁;

而隶书相对篆书,为字体和字式两方面的变迁。

由小篆到隶书,变迁是划时代的,时间也短促。

为求书写简易,往往牺牲 「六书」 原则,一些字,用字的人也就无从知晓语源了。

如 「负」本从人,「奉」「共」 本从双手,「原」 本从泉,等等,自从“隶变”以后,都看不出来了。

若以今日标准,秦与汉,文化断层更甚,却无今人痛惜。

汉时人物想看懂先秦古籍,要多耗费一些精力了。


------------------------------------------------------------------------------

近代以来,不独中国,汉文化圈之国家都经历文字改革。

传送门:zhihu.com/question/1987


仅引日本的情况:

其实,「废除汉字论」起源日本。

其废除汉字运动起源于日本的明治时代,早于中国。

时代背景却无不同,西方列强侵入、民族主义兴起。

废除汉字,无非是时人探索救亡图存的一条道路。

汉字自唐朝传入日本后,被曾奉为 「 正政之始 」 、 「 经艺之本 」 ,

但随幕府至明治起,中国由盛转衰、日本民族意识抬头、和学兴起、西学传入,

日本人开始思考汉字的优劣。

汉字衰落之时,日本社会纵然普遍认同文字改革的路向,

但改革路向意见纷陈,有主张转用平假名、罗马字,甚至转说英语、法语。

(假名派、罗马字派、新文字派、转用洋文派、减少汉字派)

最后,减少汉字论和文言合一的路线得到落实。

“减少汉字论”与后来的割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脱亚”主张,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为何 「减少汉字论」 成为最终方案?

该方案源自福泽谕吉,

1873年,他编写小学教科书『文字之教』,在序言中指明,虽然汉字难学,但日文已累积不少汉字,难以一下子废取。 他认为3000个汉字就可应付日常环境,提出先限制汉字运用,往后时机成熟,就可废除汉字。

各派意见争执不下,其方案实为折衷方案。汉字屹立不倒,却是贵族利益在左右。

贵族掌握汉字知识,朝廷上下以至士农工商都要听命他们,若废除汉字,犹如打倒贵族。 (大久保利通语)

一种观点认为,汉学带领日本走向维新。

支持大政奉还的藤田东湖、佐久间象山、吉思松荫,全都是汉学出身;

即使是伊藤博文,也是以汉学为根,办理洋务。

而日本天皇的诏敕仍是以汉字书写 ,

天皇权威、忠君体国与汉字连成一线,否定汉学,等同动摇天皇权威。

这却是日本社会不敢触碰的一根神经。

私以为,此为日本汉字幸存的主因。

汉字表意,可消减日文同音字的因素倒在其次。

后步入二战,废汉论有违大东亚共荣圈,又是后话。

参见:zh.wikipedia.org/wiki...

明治维新(1868)以后,有意识地进行文字改革。推广以东京(江户)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一般读物中的汉字全部在旁边注上假名,实行读音统一。小学语文课本从半文半白的文体改为口语化的文体。日本的文改运动者在1866年提出废除汉字,1872年提出改用罗马字, 1873年提出限制汉字字数。日本“国语审议会”拟定的“当用汉字表”(1850个汉字),1946年由内阁公布,后来在1981年改为"常用汉字表"(1945个汉字),政府公文和一般出版物所用汉字以此为度。小学课本只用八九百个汉字,常用汉字表中有许多简体字

-------------------------------------------------------------------------

近代以来的文字改革是一系统工程。

化繁为简、文言改为白话、直行改为横行、加拼音文字以注音、加标点符号以断句(以至汉字拼音化)等,都可视为其一部分。

时人急于动刀文字的时代背景,想来无需赘述。

而,推行简体,于偌大的中国普及教育,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在这一点,若无共识,那话题很难讨论下去。

对简体的态度,本人非常赞同@任天涯 的观点,就没必要展开说明了。

另,对部分知友将推行简体,归责于毛一人的说法,有些难以理解。

同理,直行改为横行、加拼音以注音汉字的变革也是毛一人主张?

一个人再作恶多端,也不可将所有罪名强加于其头上。

----------------------------------------------------------------------------------

回到正题,为何台湾、香港未采用简体?

个人觉得其中确有政治和文化因素。

其一,政治上分裂的现状。蒋政府为维持中国正统地位,反共的需要,反对简化、坚持直行更似一种政治姿态。

其二,日治、英治时期的教育普及。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教授繁体汉字的难度自然下降。港台两地地域不广,普及全民文化教育相较较易。无简化汉字的迫切需求。


ps. 新加坡官方颁行汉字,曾于1969年自行汉字简化,在1976年后则改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


-----------------------------------------------------------------------------------

古籍直行、无标点,古碑或篆或隶,即便识得繁体,若想通读,还是有些难度。

私以为,识繁书简,平常阅读已经足用。

文化传承,一部分担子要由出版行业承担,出版简、繁体古文。只因,我们阅读的古文书籍大部分都是 「现代」 的。

阅读 「古籍」「古碑」 的工作,相信我们的文献、考古工作者们的专业能胜任。

『论语』,不由繁体写成。

另附:方舟子,为什么要用简体字360doc.com/content/10/1


user avatar   ren-tian-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成本
  • 传统
  • 专业队伍

1.大陆政权推广简体字基于两点考虑:

  • 降低普通民众识字成本,从而降低教育成本。要知道大陆的人口基数,任何一点点轻微的成本降低,在绝对数上都是巨大的。所以主政大陆的都会去考虑汉字简化的问题。民国也考虑过啊,方案也出过啊,不过时机尚未成熟而已。
  • 硬笔书写已经普及,每次书写工具发生变化时,就是字体发生变化时。譬如甲骨到大篆再到小篆再到隶书之后的真书都是这样。
  • 汉字简化工作从清末发端,至民国时期的方案就已经相当成熟了,49年后原来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的主要力量留在了大陆,大陆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基础扎实,力量雄厚,不继续推进这个工作都不可能。

2.台湾不简原因是:

  • 台湾人口基数小,人口素质还强于大陆,简化字可以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及推广简化字本身的成本和反动伤害,所以没有推行简化字的需要。
  • 既然大陆推行了简体字,台湾就不可能推行简体字。要知道台湾在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和大陆差不多的专制社会,这些政策老蒋们就能决定。台湾很多政策就是大陆说黑台湾就说白,这一点都不奇怪。这里补一段网文,感谢@lokok知友的提示( groups.tianya.cn/tribe/
    何应钦也曾经在1969年,于国民党十中全会提出过整理简字案。(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但是后来因为大陆先这么做了,考虑到敌人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就是匪来匪去的东西。“因政治斗争的对方推行简体,我们就倡导繁体,依哲学角度而言,我们是作为对立面的另一边,居于‘客’位,沦为强势‘主方’的奴隶,结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调。”(台湾学者林安梧,见《文字简化面面观座谈会发言纪要》,载台湾《国文天地》,1989年5卷2期)
  • 繁体字是到台大陆人维系传统的根系之一,对它动刀子,狠了点。
  • 台湾本身也没有什么搞汉字简化的专家,专家都留在了大陆,所以即便想要搞简化,台湾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能力。

3.新加坡用简的原因【题目被改了,增加了新加坡这条,这时隔多日的改题让俺颇不适应啊,抱怨下】

  • 新加坡不是华族,新加坡只是个华裔人口占70%多的地方,英语、印度语、马来语在新加坡也一样有力量,这是传统的原因。
  • 新加坡把汉字纯粹当作书写交流工具,没有传承文化的任务,实际上新加坡也没有什么传统文化。因此挑选文字的时候自然会挑选他们看来让民众学起来门槛比较低一些的那种,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当时大陆政府的简体字的合理性。而这就是成本的原因。
  • 新加坡的简体开始与大陆有些差异,最后与大陆完全相同,这期间起作用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新加坡对大陆地位的判断,即新加坡认为大陆将在亚洲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和大陆用字保持一致怎么看也是合算的。类比的话应该说这是新国政府认为使用简体字的机会成本较低。

简体字和繁体字在书法上并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补一句,书法的审美和什么科学伪科学毫无关系,如果书法的审美也无法产生,那真真的是动摇了作为中国人的一个精神内核了,有感而发),也许有那么几个简体字不太容易写好,但是还有大量的繁体字本身就很难看或者说很难写好,这是等同的,所以从书法上说是不靠谱的。

再者不要觉得好像简化字丢了繁体字的多少信息一样。这些信息,我跟您说啊,每次字体变化都有大丢失。比如说小篆,李斯赵高等规整简化各国文字时就大规模的简化过文字,这个科学性方面比大陆简化时差远了,但小篆挺不错不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小篆的来源“七国文字异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命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请注意或颇省改几个字,那是什么?那就是汉字简化过程。邓散木在其《篆刻学》中对这段话的一点解释是“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这就是汉字的简化与统一。

再有小篆变隶书。隶书是什么,就是底层小吏使用的文字,所谓隶人书,为嘛使用它,简单啊,怎么简单法,跟您说啊,那可比李斯他们简化各国文字要过分多了,反正就怎么简单怎么来。然后程邈在监狱的时候收集了这些字,最后在汉朝确定这些文字的使用,这就是繁体字的直接祖宗。

所以不要一提到简化汉字就说什么文化什么,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翻翻历史啊。

哦,貌似跑题了。

=================

@顾惜朝

,改了一个错别字,结果被提醒不合社区规范,可我这个答案都快一年了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风变编程的 Python 网课? 
  为什么元明之際漢人文士的華夷之辨觀念極為淡薄? 
  南加大经济专业or悉尼大学finance专业应该怎么选?(本科)? 
  你手机中最舍不得删的一段视频是什么? 
  如何评价星巴克的店员服务和情商? 
  女生有一头短发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还是有人想当初高中教师? 
  古代有哪些古人的表字让你爱不释手? 
  你最喜欢《三体》里的哪一个(些)配角? 
  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外国人敢在中国骂中国人? 

前一个讨论
「回归祖国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 」是怎么回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要废除死刑呢?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