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一个很重要的点。
高中生学力学的时候不要过分执着于“人”的运动,因为高中阶段的力学知识绝大部分只适用于质点,但是人体的运动,即使简单如走路、跑步,从力学的角度看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考虑到能量转换,还要涉及生物学医学的知识。
但是人体的运动,恰好又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物理现象之一,所以总有很多学生执着于想诸如人站着不动/倒立/走路/跑/上下楼……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想又想不清楚,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徒增烦恼。
所以我觉得干脆就不要执着这些问题了。
一问让我忆起当年。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学习思路差别非常大,初中好绝不意味着高中学的就好。
初中物理有大量的常识性内容,对概念理解的要求较低,解题思路容易犯想当然的毛病。
高中物理知识呈现体系化的特征,严谨程度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以常识性的态度来应对就不行了。得靠真正的学习——对一个正规知识体系的学习。
言归正传。
其实学好高中物理,关键只有一条,就是严格按照定义来。我的意思是,要避免想当然。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受力分析。这也是高一同学最早的学习内容,但也是非常容易被闷棍的内容。一旦受挫,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胆怯。
受力分析的依据就是牛顿定律。
第三定律的定义原文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义展开,实际涉及如下几点:
(1)三个特征:
①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
②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
③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2)四种性质:
①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②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③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④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相同的。
举例如下。
例题一。
判断题:下图中桌上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给它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错。
解析:
这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为什么?
因为第三定律明确写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而重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的力,弹力是桌面作用于物体的力。
所以这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所以答案是“错”。
这道题,你要是还停留在初中物理的思路,还在用常识性的思路来答题的话,犯错就是大概率了。
例题二。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试分析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答案:参见下图。
解析:
对M和m整体而言,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
由于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N1,m对它的压力FN2和静摩擦力Ff。
但是Ff和FN2的合力会是什么方向呢?
如果是按照初中思路来看的话,这个方向很有可能会指向右下方(和小车对m的弹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但实际上,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因此由m静止,可知Ff和FN2的合力必竖直向下(否则在它们反作用力的作用下,m会移动)。
举例结束。
严格理解和执行定理和定义是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同时也是前提。
在这个基础上,那些什么整体法隔离法之类的方法才有应用的可能。
如果你的智商还行,听高赞的。
如果你的智商偏低,听我的,别白费劲了。
这些高赞的学霸们,基本上都是重点高中出来的,他们接触过的“学渣”和我们认为的学渣不是一个概念。
我是全县最差的高中出来的,我见过太多太多很努力很努力的在理科上用功却完全没有进步的真正的学渣了。真的,如果你达不到“中人以上”的智力水平,别听那些天赋异禀的人说的话,他们不是想坑你,而是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你。
记得以前有人说爱因斯坦之类的人都有点自闭,不太喜欢跟人交流,一个个心理学“专家”都在分析说超高智商的那些人都很容易有什么心理疾病。
我觉得完全就是扯淡。
因为如果那些超高智商的人真的很难和普通人正常交流,只能是因为他们跟普通人交流就像普通人对牛弹琴一样,智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你为什么完全理解不了他们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