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 Linus 一个人就能写出这么强的系统,中国却做不出来? 第1页

  

user avatar   moranzc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Linus自传就完事了。

Linus研究生时期开始写操作系统(大约是91年),那时候个人电脑(PC)虽然兴起一些年了,但是还只是小部分程序员和狂热爱好者的玩具。硬件基本上都靠自己攒,软件也是用开源系统各种魔改。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折腾PC的动力和理由。

Unix已经霸占了许多生产力场景,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而且很多发行版是闭源的。个人用户根本不要考虑。

那时候Linus自己攒了一套386,但是找不到好用,廉价/免费的操作系统用。当时社区里当然也有一票免费且开源的系统,但是要不就是兼容性差,要不就是各种坑,要不就是没软件,总之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兼容性是最主要的问题,那时候的CPU不像现在的流行架构就那么两种(x86,Arm),那时候叫的上名的架构有十几种,所以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Linus开始自学操作系统,发现了一本很好的教材《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然后花了一个暑假看完,开始自己写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这本书的作者是塔雷鲍姆,写书的时候已经是业界大牛了,他在大学为了教学操作系统,但苦于学生买不起太贵的Unix发行版,于是自己写了一个兼容Unix标准操作系统(主要是兼容POSIX标准),叫Minix(名字上就很对仗,Universe - mini)。

Minix这个系统就是为了教学而生的,只要买了这本书,就免费邮寄一份Minix源代码。Minix为了方便教学,保持代码的简洁,塔雷鲍姆拒绝向里面添加太多复杂的功能,。所以Minix虽然实现得优雅,但是社区的玩家要自己日常用,要魔改很多东西。

对了,Minix是微内核的。对,微内核的概念存在几十年了,而不是2019年诞生的。

微内核的结构非常优雅,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硬件驱动都是以进程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内核代码,这意味着驱动挂了不会带着内核一起挂。缺点就是系统调用开销太大,以至于慢到无法接受。所以现在的桌面系统,没有纯微内核的。

对于教学系统来说,微内核不是问题,毕竟是教学,不是生产工具。

社区和Linus都很喜欢Minix,但是都不满足于Minix作者因为教学目的而放弃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于是Linus在自己运行Minix的PC开始了Linux的开发。Linux是宏内核的。Linux本来不叫Linux,Linus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好意思取这么自恋的名字,但是合作者强烈建议用这个名字,所以就用了,x代表unix的联系(都兼容POSIX)。提一句,Unix不是为开源和免费而生的,而是为商业而生的,但是Unix的发展催生了最好的开源环境(比如GNU)。

注意,这几年的社区,属于『军阀混战』,大家都缺一款好用的免费操作系统,但并不只是Linus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理查德斯托曼领导的GNU组织在90年代就一直酝酿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与商业的Unix对抗,光有一个GCC编译器还不够,还需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社区里各种技术人员也对GNU的操作系统非常期待,但是这玩意儿难产了。直到很久之后,Linux流行起来后,依然没做出来。

最开始的Linux版本,只有几千行代码,现在基础扎实的CS本科生,花一段时间都可以看懂,甚至有些OS教材就是用Linux最初的版本来教学的,比如哈工大李志军的课程。

Linus从一开始就不断在minix论坛上发布自己的进展,搞得论坛上一堆人非常感兴趣,于是许多人加入了开发,这时候Linus用邮件接收每个人的代码,然后手动合并。没过一段时间,minix论坛上就全是讨论Linux的了,虽然塔雷鲍姆不是个小气的人,但是这么搞也让塔雷鲍姆很不爽。

不久之后Linus和塔雷鲍姆之间爆发了一次冲突。塔雷鲍姆在论坛上写了一篇文章,论证微内核与宏内核的优缺点,其实主要是攻击宏内核,说宏内核除了性能好点,全是缺点,说Linux过时了。Linus是脾气暴躁的人,在技术问题上从不妥协。于是开始嘲讽minix。Linux的可移植性比minix更好,而且免费开源(minix需要买书后获得)。

然后来来去去吵了很多次,具体可以看

只是他们两个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次论坛上的口水战会成为几十年后人们依然提起的操作系统之争。

Linus并不恨塔雷鲍姆,他说后来有一次去了塔雷鲍姆的演讲,完了之后拿着那本书想要塔雷鲍姆的签名,但是没有等到人。

我想Linus多少还是尊敬他的,毕竟是自己学习操作系统的领路人。

在Linus和社区人员的努力下,通过扩展GCC支持Linux,Linux也兼容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其他各类软件移植到Linux也就变得容易了,尤其是在那个许多软件以源代码方式发行的时代,只要有对应平台的编译器,编译一次就算移植好了。

赶上PC发展的浪潮,但还不够,毕竟苹果微软不是好对付的,商业操作系统的易用性依然很强。

但是Linux开始被各类企业青睐了,因为不是每个企业都有钱花高价买一套Unix来用,或者是更贵的软件+硬件一体的大型机来用。Linux让他们看到了省钱的希望。

GNU开始支持Linux,Linux成为了GNU的官方操作系统,所以现在叫GNU/Linux。可以说Linux和GCC几乎是最伟大的两个开源项目。它们合起来就更强悍了。

GCC让软件方便移植,Linux软件生态就好了,软件生态好了用户就多,用户多了就让硬件公司眼馋,各路硬件公司都为Linux开发驱动和各种扩展,以支持自家硬件,这样用户就更多。这个倍增效应是很强的。

Linus在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不再亲自写代码了,主要是合并代码,毕竟全球那么多人提交代码,他一个人审核合并就够忙了,亲自写代码也没时间。

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忙不过来了,审核代码会遇到很多傻逼代码和开发者,于是他开发了现在最流行的版本控制工具,git,字面意思就是饭桶。


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Linux在几个十字路口都做了非常精准的选择。

从1991年0.0.1版到1994年1.0版,这期间Linux进行了极其快速的迭代,社区玩家在使用中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最好的测试就是让用户去测试,这保证所有的更新都是实际有效的。

要知道,Linus在1991年开始开发时,根本没想过Linux有一天能改变世界,那个时候,他跟所有的社区玩家一样,期待着GNU的系统,所以他在论坛上解释,做Linux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最多用来填补GNU系统出来之前的这段空白时间。

但GNU由于各种名誉加身,导致目标定得很高,于是项目一直延期,同时市面上的系统也在发展,GNU又继续调高目标,然后继续延期,最后难产。

而Linus从一开始,就没什么心理压力,每一点成果都在社区上公布,快速获得反馈,然后及时调整。这种开发方式无意中就超越了GNU的闭门造车。

RedHat这种系统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也取得了成功,这大大激励了其他发行版开发商的信心。目前Linux的发行版,没有一千也有一百。

96年2.0版发布,开始支持多核CPU,这个重要的更新,让很多企业开始考虑Linux。

之后几年Linux在服务器的份额快速上升。

03年2.6版发布,稍微了解过Linux的人都只要这意味着什么。2.6版本跨越03年-11年,中间有许多小版本更新。2.6版意味着Linux第一次真正具有了高稳定性,高可用性,高可伸缩性的工业级别操作系统。

05年git诞生,Linus和核心团队摸也索出一套稳定实用的合作开发方式。

之后就是遍地开花的发展历程了。

不得不说,他对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把控是精准的。

总结一下,Linux的成功,以下几个条件必不可少:

  1. Linus强大的开发能力
  2. Linus的项目管理能力
  3. Linus对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把控
  4. 一个群雄割据,缺乏免费好用的操作系统的时代。
  5. 一个不仅群雄割据,缺乏免费好用的操作系统,而且程序语言,操作系统理论,编译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PC持续发展的时代。
  6. GNU的系统没做出来
  7. Minix死守着『教育』不放
  8. GNU的支持
  9. 全世界硬件厂商的支持
  10. 全世界软件厂商的支持
  11. 全世界开源开发者的巨大贡献

再总结一下,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天才,强于一国,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user avatar   coldwing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是你想多了……

Linus确实在Linux的内核开发上做了很多工作,诸如项目发起,最初版内核的设计等等,但是你如今拿到手的任何一个Linux发行版中,包含了至少上百个GNU项目,无数的其它开源项目,以及数十万人贡献的代码。这里所言道的Linux,是指Linux这个内核,而内核这玩意不包括任何应用层,甚至那个黑框框命令行都并不是Linux的一部分。内核暴露的是硬件到软件的抽象、任务和资源调度,给出的是调用系统的编程接口,仅此而已。

Linus所做的1991年的第一版内核有些什么功能呢?简单的说,是这样的:

一个有着硬件平台限制,能够运行起来的,与当时便不是特别热门的叫做Minix的操作系统内核大部分功能兼容的内核。

要说能力,那是非常强的,因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的大学生们即使上了操作系统课程做大作业要写个OS内核,通常也不会做得多全面,更不提完全兼容某标准(当然更可能是因为没有做那么精细的需求)。但若只是如此,Linux也就止步于「优秀的大学生课程作业」水平了。

真正有意义的是他把Linux扔网上与社区协作开发(后来加上了GPL协议),而后在2年之内有超过百人折腾这个内核。而在当时的商用环境普遍使用Unix而主要发行版的Unix都贵破天际的情况下,在4年后终于有人觉得这个开源内核加上GNU工具能够起到替代部分Unix节省成本,才真正意义上火起来的。而彼时已经有上千人参与内核的开发,其中甚至有大批RH等公司的专职雇员。

没错,就这么个内核,没有任何人机交互,仅仅提供软件运行环境的玩意,尽管最初雏形是Linus的作品,四年后已经是数千名对操作系统有研究的程序员共同开发的产物了。而这只是一个现有的Linux发行版中占比重很小的一部分(尽管很重要),可以交互的命令行环境bash来自于GNU,图形界面Gnome来自于GNU,声音服务来自于GNU,显示服务来自于GNU(近来的发行版中也有其它开源实现)……连编译器都来自于GNU,而这些东西,Linus几乎都没有参与。

他是大神,是Linux之父,但是说Linux,尤其是现在广泛使用的功能完整的Linux是他一个人开发的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piaoy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纳斯自然不可能写出那么强的系统,你眼中的Linux包含着千万行级别的代码,他手指敲断,也敲不完。

林纳斯最伟大之处在于开创了一种软件开发方式的先河,他调动着全球的黑客为其免费工作而乐在其中,这种合作方式在其后开发的 Git 版本控制软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事实上,你认为的一个人的工程其实是堪称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作工程。所以说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就,理所应当。

那林纳斯做了什么?当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一名本科生的时候,他为手里的一款80386处理器的机器写了一款程序,他自己说当时仅仅是为了娱乐,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写了一款操作系统内核。当他发布其于网上的时候,获得了热烈欢迎。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位极其伟大的前辈,他叫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他为了软件的自由奉献一生,他从不用智能手机,他使用的有线电话,他从不用google,即使不得不用,他也会使用朋友账号,他的笔记本从硬件到软件都是完全自由的,因此非常古老甚至是古董,他拒绝任何包含非自由软件的产品,因为“他不想把自己的隐私暴露在FBI的屠刀之下”。他就是自由软件之父,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立者,GNU工程的发起人。他来过几次中国,不过很遗憾,我那时候没条件去见识。而他与题主的Linux有啥关系?

Linux全称应该称之为GNU/Linux,以此凸显GNU工程对Linux发展的重要贡献,但Linux并非GNU工程的一部分,因此两种称呼存在分歧。

GNU工程起源于1983年(Linux则于1991发布第一个版本),它计划开发出一款完全兼容Unix的操作系统。整个工程由外而内,先开发外部应用软件,再集中精力解决内核问题,应用软件和内核的关系类似于人所熟知的office软件和windows系统之间的关系。GNU工程持续到1991年那会,应用软件已基本开发完毕,只剩下内核问题,不过此时林纳斯的Linux内核横空出世,在负责GNU工程的自由软件基金会和全球黑客的帮助下,GNU外部应用软件和Linux内核完美融合,又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全球技术人员生生不息的贡献,终于发展成为现在的GNU/Linux。

所以总体来说,题主的Linux并非一人之功,就像之前说的,这是全世界技术爱好者数十年的功劳,规模之大,成就之高可想而知。

那为何中国到现在也没有完成一个类似的操作系统?

实在是没必要啊。

第一,国外计算机起步早,对软件的需求非常旺盛,需求极大刺激了软件发展。他人栽树旁人乘凉,人家已经造出来了,国内还有造新类似软件的需求么。

第二,GNU/Linux是一款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技术不分国界,在GPL许可下,你可以自由的获取其源码,使用,修改,再发布。这意味着整个系统清澈见底,美国政府已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在GNU/Linux上使绊子。

第三,这个全人类最大规模的合作工程,除了全人类,我认为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自己媲美之。


接下来有更深兴趣的同学可以额外了解下。

为什么早于Linux内核的GNU工程在如今的影响力知名度会远远弱于Linux?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理查德·斯托曼在软件界影响力巨大,那个时候也没有出现开源一词,而他则是自由软件唯一的精神领袖,《黑客》一书则称赞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黑客。但是他做事和理念过于极端(至少大部分人看起来如此)。他认为使用非自由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哪怕你为那个商业软件付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除此之外,在一些日常工作中,之前和他志同道合的同事对他的管理风格也颇有微词。

OSI(开放源代码促进会)首届主席雷蒙德,也是开源运动圣经《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八十年代他在GNU工程中非常活跃,但是在清理 Emacs LISP库中的代码时进行的修改使得理查德非常不满,雷蒙德回忆此事时:“这使我感觉到很沮丧,我再也不想与他合作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林纳斯,一个是最大开源软件Linux的领导者,一个是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两人被经常相提并论。相比之下,斯托曼的未来愿景看起来过于理想(最起码当前看起来是如此),而林纳斯则是一名实用主义者。

林纳斯热爱着开源软件,但他也是微软PPT的一名发烧友,他和雷蒙德认为:“在自由软件的世界中,也许隐藏着一个 PowerPoint 的自由软件替代品。但是,在黑客们真正开始转向使用这个软件前,为什么要嫉妒微软开发了这样一个好用的专有软件呢?”

林纳斯也非常容易与之相处,雷蒙德说:”Linus是个好人,人们都喜欢他并愿意帮助他,这(和他的项目成功)不是巧合。”除此之外,雷蒙德还在一次大会上开玩笑:”很有趣的是,如果你发自内心地谦逊,并承认你欠别人很多,你将很快发现世界会这样对待你:他们认为是你发明了整个软件,而且你对自己的天赋有着得体的谦虚。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在Linus身上体现得有多好!”

这句玩笑话正也可以用以题主的回答。

注:上述的对比并不意味着雷蒙德和斯托曼紧张的私人关系,相反,他们有着数十年的友谊。

林纳斯自我总结时,他说自己很懒,能给别人做的就给别人做,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也分给别人做。但是在最终采纳他人代码的时候他将”不偏不倚“,谁的好用就用谁的,这点他在自传中强调了多次。

其实对于Linux的最终成功,除了林纳斯过人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之外,一些客观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林纳斯出生于1969年,比较巧的是,同年互联网前身阿帕网正式投入运行,于是林纳斯和互联网同时成长,同时成熟。毫无疑问,Internet 对于Linux的合作开发至关重要。其实源代码共享并且吸收他人的改进的做法早有先例,1976年开始的斯托曼的Emacs便是著名的一例,他称之为“加入Emacs公社”。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延申到GNU工程。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除了互联网的不发达之外,一种被雷蒙德称之为大教堂的软件开发模式在当时主导软件开发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教堂”认为:“如果软件复杂到操作系统这样的程度,就必须要有一个精心协作的团队,团队要比较小,而且紧密互动。”名称由来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遵循此模式的一些软件复杂巨大,如“大教堂般宏伟”。

但Linux则从一开始就走完全不同的路线。林纳斯在大学时开发出Linux第一个版本,当时的他“一周出门一次,毫无社交经验,人一多就双腿哆嗦”,毫无所谓的合作开发与管理经验,Linux“更像是仅通过互联网合作的大量志愿者的随意之作。”在质量方面,更没有严格的标准或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管理。

整体上,林纳斯的开发风格是“早发布、常发布、委托所有能委托的事、开放到几乎是混乱的程度“。

所以说,在Linux社区里,没有建筑大教堂那样的安静和虔诚,倒更像是一个乱糟糟的大集市,这也正是《大教堂与集市》一书名称的由来。毫无疑问,雷蒙德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大教堂有暗指FSF(自由软件基金会),而集市则是指代Linux社区的意思,但其实也并非如此,雷蒙德这本书的目的旨在推广开源运动,而当时市面上的各种商业软件公司都可以称之为大教堂。

不管怎样,Linux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美国杂志《时代》在”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投票中,作者林纳斯位居第17名。

但是Linux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由软件和GNU工程的成功,实际上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是两码事,林纳斯对Linux使用的软件许可协议是GPL(GNU工程的产物),但是他本人则对开源一词有更大的兴趣,但同时他也说过:”对Linux使用GPL授权绝对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自由软件不同于开源软件,但是软件自由的前提是开放源代码,斯托曼对此区别说:”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这两个说法其实说的几乎都是同一类软件,但是它们所秉持的价值观是根本不同的。开源是一种开发方法论,自由软件则是一场社会运动“

相比之下,GNU工程则任重道远,但并未停止。GNU工程还有自己的内核Hurd正在开发之中,其实自由软件这场社会运动一天不成功,GNU工程就会持续下去。

什么是GNU工程?About the GNU Project

GNU系统和Linux的不同Linux and GNU - GNU Project -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user avatar   hu-tao-jia-zi-82-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没事吧?几年前就500多万行代码,你觉得就算你照着敲,你多久能敲完?人家Linus先生是发起了一个社区,然后用git来管理社区代码,让大家往上贡献的方式,把Linux逐渐完善的。15年以前(2005),Linux还只是“玩具”(抱歉之前没有加引号,我以为人人都能知道这个引号是默认的,不可能不知道业余人士是玩不了这个票的。在此我真诚的感谢提意见的知友),无法运用到企业级。进程调度系统,开始的时候可以称之为简陋,是后来才用红黑树+cache才搞成功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这种系统?你先看看我们有自主的开源社区吗!连这个基础设施都没有,开源系统会自己从天而降吗?某个天才,只能把握大方向,你指望他把一个团队的活儿都干了,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操作系统,属于基础研发,需要有非常大投入的。中国之前的环境,可能还是挣快钱那种,所以很难有企业有这么大力度的投入吧。全都炒房去了。。。


大马

一个只有基本功能的操作系统并不难,难的是生态,难的是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linux
我们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这也证明不了什么。中国的生产力已经追上来了,在未来新的产业机会中,中国会做出基础贡献

个人觉得,这位大马的评论,才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这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肯建议!做一个能让计算机处于ready状态的操作系统其实不难,但是现在有了Linux这个操作系统,我们也消化了其中的技术,那么微软如果这个时候断供一切产品,我们就有办法让所有业务不受影响了吗?显然不能!因为微软的操作系统上面是一套生态,中国要是能在Linux上搭建并推广一套可以取代和兼容windows生态的生态产品,这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不是中国做不出来这么强的系统,而是没必要也不该把精力放在这里


user avatar   stephenk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算机民科三大经典问题:

1,中国为什么做不出自己的处理器

2,中国为什么做不出自己的操作系统

3,为什么没有中文编程语言

隔三差五就会有人问,解释多少次也没用的。


user avatar   liu-zhe-qi-47-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Linus只是写了Linux内核,也就是grub里指定的内核文件,简言之,那只是一个文件,并不是整个操作系统

第二,内核文件是很小的,Linux的内核文件,就是/Boot目录下的zImage文件。640KB。

第三,所有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其实全都是由一个人写成的。比如WindowsNT内核,也是由David Cutler一人所写。

所谓“Linus一个人写操作系统”,就跟那些“包治百病的万灵神药”广告一样,属于严重的夸大宣传。

内核本来就是个小东西,理所当然是由一个人写完。这就像“我一个人就能吃一口饭”一样,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若由一群人同吃一口饭,反而才不正常。

Linus就是做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为啥却成了神话传说?

那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操作系统,却又喜欢在小白面前不懂装懂。

讲讲软件架构吧?自己都没搞明白,讲不下去。那就讲个Linus一个人发明操作系统的故事吧。。。。。

在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听过这个“芬兰大学生发明操作系统”的段子了。我也一直以为这是个神话般的故事。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我搞清了到底什么是内核,什么是系统。

Linus确实很牛逼,但远远没有你以为的那么牛逼。

至少像他这样水平的人,不比名气和成就,单说技术能力,在中国找出几百个,还是毫无挑战性的。

现代计算机发展史,有资格坐上神坛、编成故事的人物,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出三个。比尔盖茨、肯汤普逊、丹尼斯里奇。如果见识再多一点,也许他们三个也会从神坛上掉下来。毕竟这个世界是没有神的,尤其计算机本就属于严谨的科学领域范畴。

中国为什么没人写出类似Linux的操作系统?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爱迪生发明电灯,距今快200年了。近200年来,中国从来没有人发明过电灯。你是不是每天晚上,都生活在黑暗里?

中国为什么没有人发明电灯?因为爱迪生已经发明电灯了,刚需问题不存在了。即便你发明了,大家也不会因此换掉家里的电灯。

中国为什么没人做出主流的PC操作系统?因为已经有Linux和Windows了。即便你发明了,也没人会扔掉Windows和Linux,而去改用你的操作系统。

现代中国的发展史,其实只有几十年。几十年前,全国上下还是一片焦土。而很多欧美国家已经稳定发展几百年了。

作为后来者,几乎所有能挑战的领域,中国都在挑战。而有一些领域中国缺席了,是因为那些领域,根本没有挑战的价值与必要。


user avatar   skywalker-17-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5散热都上液态金属了,这超频带来的代价对比省下的钱,真的值得吗?

微软,xsx 公开性能12T,真·开局暴击,sony只好硬着头皮,提升频率,结果就是疯狂堆散热构件。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用液金,那只能说索尼艺高人胆大,1亿销量的机型顶着这么大的风险搞,真的是永远滴神。不过管它呢,只要能熬过两年质保期,你能奈我何?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售后部门每天多烧点香吧。我也不打算买这初代版了。

作为消费者,出了钱的,评价一下好坏我觉得挺合理吧?索尼的无线耳机好,我会夸,他们家手机辣鸡,我会喷。这才正常吧,扯什么情怀和用户忠诚,都是资本家拿来骗鬼的,搞饭圈那一套更是恶臭。还不是为了我的钱。

微软恶心的也不少,这阿三搞出来的win10 bug多如牛毛,我觉得win10不行;但Xbox series x我认为这次的确比PS5设计更棒,我也会夸它。身为用户,就该从自己使用体验出发,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当然如果你是利益相关者,那我觉得你说啥都合理。


user avatar   minmin.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简单的说,“渲染多内容”的优化主要方法是剔除(culling)和细致程度(level of detail, LOD)。

不在视角范围的物体可剔除、被其他物体遮挡的物体可剔除、占据屏幕面积太小的物体可(有损地)剔除。

LOD 则是(有损地)缩减较远距离的物体表示方式,除了减面,可用较简单的 shader,也可换成 billboard/imposter 等。

还有一些要改变渲染器的架构。详情请看RTR3 和 GEA。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GitHub 与 OpenAI 合作推出的 AI 代码建议方案 Copilot? 
  许多 985 大学的毕业生赚的没有二三本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多,那他们为何还读 985 呢? 
  怎么解决TCP网络传输「粘包」问题? 
  从物理层面解释,为什么在键盘上输入 abc,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 abc? 
  为什么计算机无法精确计算小数? 
  Linux为什么不能像鸿蒙一样实现万物互联? 
  Windows 单次运行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卡? 
  为什么微软不把 Windows 下的 API 做得更「安全」些? 
  有哪些明明是 bug,却被说成是 feature 的例子? 
  怎样算是「风骚」的代码?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那种小到极致的表情包啊?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好看的微信头像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