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这个问题的绝佳对象是:压线上名校的学生和差了几分落榜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同一场考试中因以几分之差,或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原本能力素质差异甚微。而前者沾光成了凤尾,后者却遗憾失足落在了鸡窝。
想了解“凤巢比鸡窝究竟好在哪儿”,可从对照两类人毕业后的人生轨迹入手。
在论文Jia and Li (2016)中,研究者收集了2010至2015年间40916位考生的高考结果。他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高考分数距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线上下20分以内的学生,收集他们个人及家庭信息,并考察了他们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情况。
具体的数据收集和回归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阅读论文(见文末链接)。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研究者的几点发现:
1)毕业时收入状况:凤尾比鸡头的每月收入平均高700-900人民币。但进入名校成为凤尾,对日后是否进入精英领域、高新行业、国有企业、定居大型城市等方面,无明显帮助。700-900人民币的月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同一行业、职位内部的薪资高低。而造成这种高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高薪职位更倾向于在名校招聘。
2)社会阶级流动性:无甚影响。研究者比较了学生和家长两代人的收入状况。他们发现,对于那些家庭富裕(父母收入在样本中排名前20%)的学生而言,即使考分低于录取线,他们也更有希望留在同一收入阶层(收入在样本中排名前20%) ,而那些考分高于录取线却家庭背景一般的学生,进入该高收入阶层的可能性依然较低。这说明,“精英教育是中国社会阶级更新洗牌的源动力”这一说法,证据尚不足。
3)个人长远发展潜力:研究者考虑了名校教育对提高能力素质、扩展人脉资源、积累背景声望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未发现显著证据。
如何解读这个研究结果呢?从乐观的角度看,题主完全不必因高考发挥失常遗憾。进入所谓名校,并不会对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从悲观的角度看,什么名校不名校,说到底还是投胎投对了父母更重要几分。
值得一提的是,“上名校到底重不重要”这一问题,美国经济学者也十分关注。
Dale and Kreuger (2011) 集中考察了个人背景、家庭环境相似,又被名校和非名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对上名校和非名校的学生毕业后30年的人生轨迹进行了追踪。他们发现,是否名校毕业对个人收入影响甚微。独有对家庭贫困的少数族裔学生,名校背景的确能够加分。
希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Dale and Kreuger (2011) "Estimating the Return to College Selectivity over the Career Using Administrative Earnings Data" (NBER WP No. 17159) Estimating the Return to College Selectivity over the Career Using Administrative Earnings Data
Jia and Li (2016) "Access to Elite Education, Wage Premium,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Truth and Illusion of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 (Stanfor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P No. 577) http://scid.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577wp_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