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在台澎金马以外工作的台湾人员有73.7万(近年一直在增长),但是要记住,这些并没有包括入别国籍、从留学时就出国、跟随家属出国的人。
换句话说,假设一名出生在新竹的学生,在国中、高中或大学时去海外,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则他不在上述「海外务工人员」的统计范围内,而这类人不在少数。
按照教育部统计,海外留学生数量占对应年份出生人口总数的6.7%,这些人大部分是不会回到台湾的。许多民间咨询公司估计实际上外流的台湾人超过200万(包括家属),并且这种趋势还在上升。
而主计处统计的从台湾大学毕业的人员赴海外比例来说,是5%左右。如果仅仅是统计大学学历,这个比例自然平平无奇——5%的流出率在亚洲并不是很高的数字,印度、菲律宾、新加坡、孟加拉、韩国、马来西亚都要高于这个水平。
但是如果算的是硕博班毕业,那么流出率就上升到了22.7%,每4名台湾高学历人才,就有1名目前在海外工作,而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越年轻的越高。
另一个不太妙的趋势是:愿意回台湾的人是在逐渐减少的。目前75%的人在长期移居海外后就不会再考虑返回台湾发展,只有拜访亲人时会回去。台湾本身能吸引到的外劳以东南亚蓝领劳工为主,而流失的却大多为白领与技术精英。
「全球人才短缺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台湾雇主面临招募困难,远高于45%的全球平均值。工程师、资讯程式员、AI软体开发是台湾当前缺额最严重的领域,即便是台积电、宏达电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梯队持续萎缩的局面。
台湾人才外流的主要方向是美国,台湾科技人才集中于加利福尼亚的矽谷,诸如:陈仕骏(Youtube创始人之一)、苏姿丰(AMD半导体总裁)、杨致远(Yahoo创始人之一)、李文和(核子物理学家)、王蔚(Vizio公司创始人)、黄仁勋(英伟达半导体创始人)、高民环(佳明公司创始人之一)等,都是台湾移民美国的杰出人才。
台湾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医学生,选择在科技、工程领域钻研的本就是经过筛选的,但即便如此他们在美国还是做到了比在台湾本土更大的成就。说明这并不是说聪明人都离开了,而是离开的人才有机会追求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医师、律师、教师这些「体面岗位」是台湾人优先选择的职业,而这些本质上是服务本地人的。近40%的社会/科学方向的人无法在台湾市场被消化,只能选择出走。而且相比于美国、欧洲、日韩的高薪水,台湾的薪资缺乏竞争力。
随着美国本土教育断层,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未来必然会不断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待遇,吸纳全球的智力。作为被美国虹吸效应影响的重灾区,台湾以后即便出现50%的年轻人去美国务工,都不会是奇怪的事情,谁让他们给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