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看这个问题,我对他很无语,自己天天混日子,混过了还嘲讽老师不行,陈教授人家兢兢业业服务了复旦三十多年,是见证复旦走向辉煌的活历史,你面对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自己吊儿郎当的没有一点谦卑,令人不齿。
4年毕业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再回顾这个视频,可以说是复旦这么多年来发展停滞的一个缩影。袁同学当时已经提出了关键问题“学风稀薄”,并指出了评职称的关键是论文,课题经费(国自然)而与其他无关,虽然复旦说是代表作制度,但实际上还是这三项直接挂钩的,非升即走的合同直接打脸了复旦的代表作制度,合同中没有一点写到代表作制度的东西。
现在作为一个具有自身三观的学生来看,陈教授的说法非常的矛盾,以训斥的口吻来教导后辈,没有就事论事的指出,并且强行偷换概念。首先筷子问题,确实复旦食堂的木筷子使用太久,出现碎屑,这是问题,而陈教授则是大言不惭的说筷子是要半小时高温消毒的,并且十双中最多两三双有问题,根本答非所问,木筷子老化导致碎屑,碎屑吃进食道造成损伤,这是问题,而不是筷子上有没有细菌。
其次,陈教授对于学风稀薄的问题,指出袁同学是以偏概全,复旦两千多门课,有一些水课怎么了?就代表都是水课吗?这个说法对国内任何一所除了C9的高校来说没有问题,但你复旦是别的高校的榜样,作为你高校王牌的政治课出现这样问题,你不反思吗?偷换概念说他以偏概全?
最后,复旦的优秀毕业生毕同学指责了袁同学的说辞,认为他嘴快没脑子,我则认为这是一种固化思维的体现,对于自己对立的观念,从来都是抗拒,而没有去了解一丝一毫,但凡看了这篇文章,不难发现这些绝对是动了脑子,而且动了很多脑子之后去反思的问题。这也反思了我国教育的弊端,批判性思维缺乏,导致创造性不够,大家都做跟随性研究,没人去做原创,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去创造,而所有的创造,都是从对固有因素的质疑开始的,你没有批判性思维,怎么去找到新的科学发现?
复旦在王生洪当校长的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从上医合并事件就出现了政治参与学术的事件,你复旦合并上医是好事,上医有自己的一套学术体系和行政系统,硬生生被复旦拆得粉碎,为的就是把上医变成复旦医学院,结果两边对峙,矛盾公开,1000多名教授联合上书要求保留上医的名号以及医学院体系,但复旦以王校长带的领导层强加政治进去,搞的矛盾一直对立,以前“北协和,南上医”的名号彻底粉碎,上医的发展备受钳制,上医的人出去不会说自己是复旦的,还是说自己是上医的。
其次杨校长上位,则是昏招频出,开始不断的拆分学院,因为很多领导想晋升,但位置不够,就一直拆学院,斗争拆分之后的学院之间开始内斗,各个学院内斗分裂,根本没有学术合作,软院创始人臧院长无奈奔走闵大荒的事情,更别提把高级金融学院拱手让给交大,拒绝深圳送给复旦的地等等一系列操作了。
杨校长走之后,中央看许校长在中大做的很好,把许校长调过来,按理说是重整旗鼓的时候,可更秀逗的是找了一个复旦嫡系还是学新闻的和许校长搭班子,该书记不涉足学术圈却要指手画脚,并带老复旦人排挤外人,许校长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如今复旦大学被戏称焦统大学,足以看出复旦从99年之后开始滑坡,到了10年开始火箭式下坠,到了14年止住了一段时间,结果又开始往下走……
你要是复旦的学生,你会觉得老师怎么这么没水平,老师的背景怎么这么不堪,我跟你说复旦招人纯靠情节,但科研人员要吃饭啊,人家MIT斯坦福牛剑毕业去交大能有帽子,到你复旦只能挂“青年研究员”?拿类人脑学院做例子,挖了一堆教授,没一个在你本校的,各个学院师资力量看似很强,教课的全是师资博后,嗯,你复旦学生进来想着教你的起码是常春藤或者牛剑马普吧,结果一看,嗯,XX大学,从未听过,上课就是读PPT,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你要是走学术回国了想回母校发展,一看待遇,不如交大,一看合同,非升即走,已经劝退了多少?即使有回来的,结果年年拿不到国自然本子,学术合作根本指望不上,整个校风是分裂内斗,老师无心上课,无心上课的原因要分两点:大佬教授天天搞政治斗争心很累;青年(副)研究员拿不到本子要拍屁股走人心很累。这也导致了今年数学系的悲剧。
现在复旦真的是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很多毕业校友都感受到了,很多复旦的老师也感受到了,甚至一些有批判思维的学生都感受到了,可是就那么几个人感受不到,只能看着复旦的根基摇摇欲坠。
我只希望若干年后,大家评论复旦,不是名气大于实力,不是“又一个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