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不过有一首虽然很温馨,但是结局却是个悲剧。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坡仙的这首定风波有个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序的大意就是复述了这首词的缘起和主题思想。最后一句向称名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
都说人世艰难,命如纸薄,当生活中的大多数都变成了生活的阻碍,车马衣食们都卸去伪装,向你展现出它们狰狞的面目,是不是生活就开始变得如此逼仄了。然而换个角度想,如果一个人逃不脱生活的压迫,那么两个人呢?如果说人世炎凉,那么唯一可以凭借的,就只剩下手掌间的一点温暖。相濡以沫为什么要相忘江湖,就算是涸辙之鱼,既然已经没有了选择,那么何不相拥下去,就像《麦琪的礼物》那样,就像这里这句“此心安处是吾乡”那样,这是生活的温暖,也是我所相信,所执念的光明。
——————
下面这首,竹垞老人的两同心,就是我说结局是悲剧的那首。
两同心 朱彝尊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
比肩纵得相随,梦雨难期。密意写、折枝朵朵,柔魂递、续命丝丝。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
词牌就有趣,两同心,“风前带似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然而词中本事说起来却有些苦涩。因为这首词,或者说这首词所在的一卷《静志居琴趣》,都是为他的妻妹所写。
说是悲剧,因为竹垞与其妻妹终究没有在一起,竹垞那句冠绝国朝的“共眠一舸听秋雨”,说的就是此间冷暖。后来竹垞写了长诗《风怀》记录这段情事,许多年后有人建议竹垞删去这首诗,因为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想竹垞是犹豫过的吧,然而最后他还是说“不删风怀二百韵”。深情如斯,却也不知是对是错了。
后人说世传竹垞《风怀二百韵》为其妻妹作,其实《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风怀》注脚也。竹垞年十七,娶于冯。冯孺人名福贞,字海媛,少竹垞二岁。冯夫人之妹名寿常,字静志,少竹垞七岁。但是,当朱彝尊编成这卷《静志居琴趣》时,伊人已经不在人间。追思往事,无限伤情。《洛神赋》中有一句“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静志,小字中央,静志居琴趣,说的就是这里。
我写下的谜语,只有你知道答案,这难道不是温馨吗,哪怕只有那一瞬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