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沿用了胎盘哺乳动物的祖传代码。这不是什么 bug。
影响同种动物不同性别的体型关系的因素很多。对有内骨骼的动物来说,“通过胎盘支持后代发育并通过阴道分娩”的需求可以影响骨盆的结构,对整个体型的影响是间接的。
你可以注意到没有胎盘的动物在物种数量、个体数量、总碳原子量等方面压倒性地多于有胎盘的动物。题目挂着“碳基生物”,其实动物以外的生物更没有这种规律。
一些动物物种的雄性彼此激烈斗争来取得交配权,体型大、力量强对战斗有直接的好处,可促使一些雄性演化得更大更强壮,以便跟其他雄性争抢资源(包括而不限于领地、食物、雌性等)。在这种情况下,体型小的雄性动物可以躲开直接争斗,发挥速度优势搞些隔壁老王的操作,或是扮成雌性混入群体来交配。在雌性参与争抢资源的动物物种里有不一样的情况。在雌性包办战斗的蚂蚁等一部分社会性昆虫里则明显是雄性的身体较弱小。过去至少一千万年间,人的祖先主要是雄性在争抢资源。
雌性动物比雄性的身体更强大的物种一般是雌性负责照顾后代(包括觅食在内)的。这些物种的雄性主要负责提供精子,有些物种的雄性在交配途中或交配之后有被雌性吃掉的风险,雄性为此演化出交配前赠送食物分散雌性的注意力、交配后顺风逃走等行为。一些社会性昆虫干脆抛弃了雄性,纯以孤雌生殖延续。
狩猎采集时代古人类的觅食主要是男性在搞狩猎,女性采集为辅,照顾后代的女性并不负责觅食。再往前追溯数千万年,人类的祖先也不是雌性大包大揽的类型。
在雄性负责照顾后代的动物物种里,情况就会有变化。雌雄帝企鹅的体型基本一样。要用育儿袋支持幼体的雄海马的体型比雌海马大。在雌雄一同照顾后代或雌雄都不管后代的动物物种里,情况是不稳定的。
历史上,达尔文认为人的体型差异归因于性选择[1]。但是,后续研究显示,“体型更大的男性在搏斗中取得优势从而传下相应的基因”造成的影响极小,甚至不存在[2]。相比之下,性激素的影响更明显。在青春期前,人类男女生长速度都差不多。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会逐渐增多,刺激骨骼生长,但高雌激素水平会导致生长更早地结束。结果,女性的身高增长很快达到极限,而男性的身高可以继续增长几年时间。当人们的营养条件和健康情况较好的时候,女性初潮可能提前,造成平均身高增长的程度不如男性,和男性差距更大。
使用类似的机制,雌性斑鬣狗的身体比雄性更发达,因为怀孕期间斑鬣狗母体给雌性胎儿提供了大量的雄性激素。
在地球上已知的有性别的动物物种里,雌性的身体比同年龄同物种雄性更大的情况占多数。
下图是对 73 个有性别的动物纲中的物种的雌雄体型差异进行的统计:
现代人男性平均身高比同年龄女性高约 8%,平均体重比女性多 15% 到 20%,并不算显著差异。哺乳动物中,南方象海豹之雄性的体重可达同年龄雌性的 7~8 倍。鸟类中,大鸨之雄性的体重可达同年龄雌性的 3 倍。
在雌性体型明显较大的物种里,雌性的身长可达雄性的 10 倍以上,体重可达雄性的 100 倍到 500000 倍。如果没有发现它们在交配,人类很难相信它们是同一个物种。
其实,如果你让人类女性在历史上偶然地演化成了身高三米、体重五百斤、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体表布满毒素、生个孩子像拉屎一样,对智人这个物种是纯强化。
一些人称哺乳动物是“高级动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自己是哺乳动物。达尔文早已表示动物不分高级、低级。
野生哺乳动物在人类登场前的物种平均存续时间就明显短于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在人类影响下更是走向灭亡。现在野生哺乳动物的总碳原子数约 700 万吨,是人和家畜的零头,比鱼、虾蟹、昆虫、蚯蚓等少得多[3]。你大可声称“身强力壮的性别只顾内卷”要在一定程度上为此负责——尽管那程度不高。
身体强壮有利于生育是对的
但身体强壮不等于一定是肌肉发达
你为何不先思考一下
体脂率和肌肉率哪个更有利于生育
爆发力和耐受力哪个更有利于生育
然后再做出判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