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从一个不打算走专业的前提下学了23年钢琴(1995-2018),之后嘴上说要读一个钢琴专业,每天练习4小时以上,但其实还沉浸在文傻的世界并且对理聪动心的渣女角度来讨(吐)论(槽)。
对于那些既没有好好学到能够理解和正确演奏一部作品,也没有得到快乐的琴童和琴童家长来说,学习钢琴就是一种苦修,而学费就是香火钱。当这个行为完成之后,他们会通过痛苦和无意义来确认他们获得了某种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题目描述中的这种感谢是我个人最常反驳的情况之一(另外一个是“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也学了一门技术,艺多不压身”和“学会了坚持,沉静,认真,左右脑分工,记忆力, etc.”)。这种感恩壬永远只会强词夺理,但是他们整个生命的无聊已经能证明他们的辩解是多么苍白了。
他们拒绝承认练习,演奏和聆听会带来任何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他们尽力避免的。只有痛苦能让他们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哪怕任何认真学习音乐的人都应该向相反的路线前进。
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习了数字的写法之后,就被迫进行一系列的十以内加减法运算。天赋好的孩子很快能发现数字的意义,并且学会计算。这些孩子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深入地学习数学,虽然他们会被称为数字机器,并且因为缺乏其它学科的知识而备受批评。剩下的大部分孩子中,极少部分幸运儿能得到老师的耐心教导,其余的都是连蒙带猜地前进,并且花费极大地工夫“打基本功”:抄写一本并不十分精妙的,写满数字的字帖。
而大部分人都要通过一个称为“业余数学考级”的东西,虽然其中的题目毫不简单。如果按部就班地学习的话,本来是可以每年一级或者两年一级地考试。然而大部分字帖临摹者们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死记硬背下答案,并试图在考试时候直接默写。注意:这是一场数学考试,出题人的原意是想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几年的苦练之后,大部分人都通过了这个考试,虽然他们完全不理解试题的意思。而通过这个考试的原因也只是及格的底线一降再降,只要能把卷面填满就可以通过。
拿到证书之后大部分人都不再学习数学,并且宣称自己从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学会了坚持,得到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指用错误的方法临摹出并不好看的数字,而从来没有系统梳理过如何做哪怕是最简单的加减法,对于其它运算方式和数学领域完全一无所知),所以感谢父母和那些为了赚三瓜俩枣课时费的老师。
这就出现了题目描述中的感恩壬。
我一个30多岁的成人刚学琴半年。
我可以确认,钢琴是性价比最低的技能。难度曲线不断上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练习,而这个技能的金钱回报极低。
琴童成为职业钢琴家的概率万分之一吧,如果以此为专业,最终归宿大多是钢琴教师。
成人学琴成为专业的概率为零。这也正是凡人学琴的真正意义:作为一个爱好,能够弹奏喜欢的曲子给自己和亲友听的愉悦感。没有别的意义。
所以如果不是真爱,学钢琴的意义基本为零。所有的痛苦都是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