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质疑梅西获得美洲杯的含金量?
1、美洲杯举办频率高
有人说为了梅西的获得美洲杯,美洲杯就变成了“每周杯”。看似举办很频繁,但我告诉你,美洲杯至1916年开始,到今年2021年一共举办了47届,平均是每2.2年一次,梅西参加了43到47届美洲杯,按起始年统计,这个频率为2.8年一次(其实算错了,梅西应该是3.4年一次),所以梅西并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
2、美洲杯球队水平不高,巴西派二队就能夺冠
一般来说巴西二队就能夺冠是指04年,巴西二队参赛夺冠那次,一来当时的巴西人才济济,二队有一定实力;第二,也一定运气成分,阿德最后时刻的进球有一定偶然性,之后巴西也基本都是派主力参赛的。
还有就是美洲球队实力弱,这个确实整体不如欧洲,这个没有错的。以最近三届欧洲杯夺冠难度讲,12年西班牙和20年意大利淘汰赛都是击败fifa排名前十的球队夺冠的,16年葡萄牙运气很好,只有决赛遇到了fifa排名前十的法国。但美洲球队,整体实力也不容小看,10支球队有6支fifa排名在25以内,这个综合实力其实不差,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最近fifa排名,欧洲杯排在26以外的球队有多少,任何一支欧洲强队来参加美洲杯想夺冠其实都很困难。最后提下,美洲杯水平不如欧洲杯,但也不能说水平就不高,毕竟也是洲际赛事,也是有巴西阿根廷的洲际赛事。
3、美洲杯搞笑的10出8的规则,谁都能出线
美洲杯这个10出8的规则确实特殊,因为球队少,为了拉长赛程而做的规则,感觉谁都不担心小组出线问题,毕竟80%的小组出线率。
我们还是拿欧洲杯来举例,大家觉得从16年改制后的欧洲杯是多少?24支球队16支出线,就是12出8,67%,考虑到欧洲杯那些不少排名在40以外的球队,这个出线率不低,葡萄牙就是靠这个高出线率,才小组出线最后拿了欧洲杯的。
4、巴西不重视
和第二条有点相似,但还不一样。巴西一共举办了6次美洲杯,前五次都是夺冠了的,大家要明白马拉卡纳球场对巴西足球的意义,何况对手还是阿根廷。再者,内马尔还没获得美洲杯,这是最好的机会,巴西怎么可能不重视。
所以,可以说欧洲的金球奖不应该太重视美洲的赛事,这个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说梅西的美洲杯就含金量低,梅西4球4助,赛事的MVP,绝对的领袖,作为一个24年阿迷,最后举杯时刻,真的眼泪没忍住。和梅西类似的就是99年的瓦刀,凭借美洲杯特别是决赛的优异表现击败了拥有英超、欧冠的小贝,获得了金球奖。
美洲杯还真不是附加题,因为美洲杯会有多个国家参加,而阿根廷在此之前已经接近30年没有拿到这项冠军了。美洲杯对于阿根廷来说,并不是手拿把攥的冠军,而是真实的需要拼搏,输了被喷,赢了还是一样会有人说含金量不足的比赛。
那么什么是附加题呢?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附加赛。本来按实力应该可以正常晋级,哎,我不晋级,我就是玩!打了附加赛,输了队友抗,赢了还有机会多刷几个进球,还有机会让投票延期,这是属于特定几支球队的附加题,输了没关系,赢了加分改规则。
这不,今年,又要开始了么。晋不晋级其次,又多两场国际大赛可以进球了。。
有句话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民间也流传一句“你吃第四个馒头吃饱了,不代表前三个馒头没用。”
梅西拿金球不是因为他只有美洲杯,而是因为他在西甲射手王等数据加持下有了美洲杯。
就好比莱万只有德甲冠军,或者非要把世俱杯冠军也加上,那他凭什么是热门?因为莱万有欧洲金靴数据加持。
有人说:“煤球王拿一个美洲杯拿金球,两届美洲杯桑切斯哭晕在厕所。”问题是15年桑切斯联赛只有13+4,而15年金球梅西欧冠+西甲,联赛26+16。16年桑切斯联赛24+10,但16年金球c罗联赛25+5,欧冠+欧洲杯。换做是你,你觉得选谁?
至于今年,真的只能说集体拉胯。先说若日尼奥,虽然欧冠+欧洲杯,但切尔西队内战术地位不如坎特、国家队巴雷拉、维拉蒂、基耶萨都比他表现突出,数据又一般,切尔西没换帅前都快被球迷开除队绩,选他?那18年瓦拉内金球排第七不搞笑?
坎特,是真的可惜。怪就怪本泽马,法国要是欧洲杯进4,感觉就非他莫属。
本泽马,西甲数据不如梅西莱万,一年颗粒无收,选他不选坎特?
c罗,可惜尤文崩盘+国家队队友梦游,要不然意甲+欧洲杯8强+意甲射手王+欧洲杯金靴,也会是前三热门。
凯恩,数据加持在联赛,扣分项也在联赛,欧洲杯亚军+联赛第七,虽然揽获英超金靴+助攻王,但属实进不去前五。
萨拉赫,联赛22+5,无冠,要是他拿金球,实属奇迹。
至于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德布劳内养了n天伤、斯特林联赛水的不行、苏牙只有一个西甲……
说到底,今年只能是梅西莱万二人转。给谁都合理,但给谁又都有问题,毕竟梅西西甲丟冠、欧冠16强;莱万欧洲杯四选三垫底出局,欧冠八强。
首先,说个常识。
足球,除了极其严重的失误,或违背体育道德外,从没有扣分一说。
退一万步,即使,我是说即使你连着十几场、几十场发挥失常,也并不能把你整个生涯几百场的表现全盘否定。
恰恰相反,足球运动员的生涯高度是加法。踢的好的比赛可以打8分、9分、10分,踢的差的比赛,打个4、5分就是了。
其次。
你可以质疑2021美洲杯的赛程难度——没有预选赛(梅西在美洲杯的4球5助攻其中有3球3助建立在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这种球队之上,其中玻利维亚自2016以来只赢过海地一次);
你可以质疑美洲杯的竞技水平竞争——同水平的对手很少(与阿根廷整队世界排名相近的只有巴西);
你甚至可以质疑美洲杯过于频繁。
但就事论事,梅西在美洲杯前六场比赛中的五场踢的是真好。梅西在美洲杯的表现一点、一点都不烂。
题外话,梅西的比赛我可能看过两三百场,踢的很烂的比赛真不多。
如果硬要说烂,我印象最深的那场,梅西错失了两次单刀机会。
第一次,队友隔着六名对手组成的两层防线为他送出手术刀,而梅西也拍马赶到平时最习惯的位置,处于无人干扰的状态。他只需要一脚轻描淡写的推射,就可能为阿根廷带来大胜。
第二次,队友从后场发起长传,吊过了对手全队。梅西单刀驰骋在对方边路。
可惜。
有记者拍到了梅西赛后凝视大力神杯的照片。
难过得令人动容。
甚至有人因此说,世界欠梅西一个世界杯。
但是他们不知道,最难过的绝不是梅西没有捧起世界杯。而是他曾有两次亲手为阿根廷带来胜利的绝佳机会。那两次机会,对他而言,放在平时,即使是闭着眼睛也万不可能有如此失误。
竟都错过了。
这种感觉,也许就像一代妙手回春的神医却没能救活自己挚爱的父母、一位所向披靡的战神却没能保护敌军炮火下的子女。
那份真切的懊恼、遗憾,足以使强者都抑郁、放声大哭;不是只把梅西当谈资的极端煤粉所能感同身受的。
恐怕也因此,那场,即使在梅西心中也是生涯最烂,最不愿意回忆的一天。
美洲杯是南美足球国家队层面的最高级别比赛,只要是个南美球员,美洲杯就是他能参加的第二重要比赛。
美洲杯不设附加赛,10支球队的实力差距是所有洲中最小的。从赛制而言,在美洲杯你不会看到葡萄牙对直布罗陀、中国对马尔代夫、喀麦隆对塞舌尔、墨西哥对开曼群岛这类杀鸡局,比赛质量非常高,难度系数也很大。想靠签运、赛制等因素一路苟到决赛躺冠基本不可能,从小组赛开始就得真刀真枪。
美洲杯是这个星球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锦标赛,其举办年限一直不固定,这不应该成为质疑其含金量的理由。同理欧洲杯创办于1960年,第一届比赛分两年打完,直至到1980年前决赛周仅有4支球队参与,这同样也不能成为质疑其含金量的理由。
美洲杯历史上一共出现过8支夺冠队伍(除了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没拿过冠军),按比例算远高于任何一个大洲,也就是说美洲杯基本不存在哪支队伍吃定冠军的情况,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三支世界冠军队拿不到美洲杯冠军并不罕见。
综上,美洲杯作为一个分量足够,举办年份不固定,竞争激烈不容易拿冠军的赛事,如果作为附加题,那这个附加题也实在太难了,仅比拿世界杯的难度小一点。要是拿了绝对应该加分。
但“踢得再烂不减分”则不存在,踢得烂肯定是要减分的,比方小组赛垫底出局、踢到第二轮就出局之类的。因为这几乎是一个“人人都可拿冠军”的比赛,且没有附加赛,第一轮正赛后全体成员淘汰率只有20%,除了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这三支弱一点的球队在第一轮淘汰情有可原外,其他7支球队进不了第二轮就证明它只是“凑数队”。要是美洲杯变成以前欧洲杯那样只有4支队进正赛,那这些小组垫底的队这辈子都别想亮相,想起来简直就是不可原谅。
而如果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三支世界冠军队,在8进4中无法确保一个席位,那也算是踢得非常不好,因为抽签上不论是无邀请的2组,或是有邀请的3组,这三支队都不可能分在同一组,第二轮就出局意味着面对低半档甚至一档的队伍没能拿下来导致出局,这代表作为巨星你的成色根本就不够,连洲内比赛都无法名列前茅,我就问还有什么脸去角逐世界性的个人大奖?
所以,美洲杯是附加题没错,但不是梅西专属的附加题,而且这道附加题绝对不是不做都没所谓的添花题,而是一道影响评级的生死题,对于强队球星的标准超高。因为在南美,可没有欧洲区那种“我不是传统强队,没有夺冠实力”的借口可以找。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