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爱女足,就去给姑娘们打打气。
每个有女足队的城市,每年,有心人,就1次。
要求不过分吧?
大家看看,上海尚且如此,这太作孽了。
私以为,不该免费票。
无论多么没人关注,也不该免费,自轻自贱。
其实,想看的人,想支持女足的人,不在乎几十块钱。
没心思没空的人,免费的他也不会去。
花了几十块钱,倒是为了不浪费票钱,会如约去看,免费票,放鸽子就放鸽子了,无所谓。
女足踢的怎样,看的人90分钟是否无聊,其实是有很多办法解决的。
极限运动会,一帮人在那里摔摔摔,真正好的没几个。但是现场有各种科技极客玩意,有嘉年华一样的派对氛围,有各种吃的。这一套营销做下来,如何不赚?观众一家子来,各取所需,不一定全程就看比赛,比赛可以只是一个聚会的由头!
国内大部分体育比赛,其实都应该这样搞。乒乓、羽毛球、赛艇等等,f1和NBA,其实不过如此。
单靠比赛内容不够吸引力怎么办?凑其他内容让活动充实啊!
商业化,不是完全堆砌钱在运动员和俱乐部身上,赤裸裸地借以打广告,依靠老板的一份施舍赞助而过活。这是过去的封建大资本家模式,和戏子认干爹没多大差别。
商业化应该是包含一整个丰富的体系,围绕运动这个活动形成一个各方都可以获利的商业生态。应该是人民群众围绕舞台形成共同的欢乐氛围,很多人能从这一次欢乐聚会中得益。这才是人民群众的文艺和体育。
天天讲群众路线,搞体育的时候怎么就都忘了呢?归根结底,还是一批官员,懒政不作为,总想着招大商,找一个大老板,做一份服务,收一千万赞助,比容纳一千个小商户,做一千份服务,收一千万赞助,看起来省力多了。可是省力是省力了,依赖一两个大企业,也导致拿人手短,主客颠倒,自绝于人民,自绝前途。招大商,路线和蒋某反动派投靠大资本的路线,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失去人民支持,玩不下去是早晚的事。
国内对体育商业的理解,和国外体育商业的模式,与国家的道路,目前正好是相反的拿错剧本状态。
何时我们每个月跟女足姑娘派对,场上场下唱歌对答如同亲友,连是否能挣得国家荣誉也似乎不在乎了,总是在安慰她们“这次没赢不要紧下次继续”。女足姑娘里有很多和朱婷、福原爱等一样是网红。那时候,不知不觉的,我们又会是强队了。
你看隔壁女排,传统的女乒,初步有点这个样子了。如果当年女足获得世界亚军回来,我们对她们持续关注支持到今天,现在不会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