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淘宝有利,对支付宝不利。
蚂蚁金服的估值要继续下调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这个是之前就计划好的,那蚂蚁金服之前上市真是割韭菜啊
阿里这一手还是有点厉害的,刀子两面光,哪头都砍人。
现在国家发起反垄断,阿里这么一搞,实际上就是把球踢给了企鹅,企鹅接了,就是用自己的流量去养竞争对手,微信管道化,难受。不接,就坐实了搞垄断的罪名,违法,难看。所以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阿里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向来都是相当不客气的,大打出手,杀气腾腾,马云在当初微信支付上线不久,说过要“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砸,该摔的摔”。
开口不像个身价上百亿的上市公司老总,反倒像个社会大哥。
实际上阿里的侵略性一直非常强,08年的时候淘宝屏蔽了百度,13年的时候封杀了微信,国内互联网企业搞圈地运动和互不联网,阿里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但是侵略性强不代表就一定做的好,从去年开始,并夕夕已经取代了淘宝成了活跃用户最多的的购物网站,而并夕夕在向企鹅出售了一部分股权之后得以在微信上引流,依靠能在微信里搞推广的优势,并夕夕的成长速度远超淘宝和兄弟东,阿里对此一直很眼红,毕竟微信的巨大流量一直是个富矿,谁都想进来分一杯羹。当初阿里封杀微信支付的时候姿态那么高,连打砸的话都说出来了,现在又要上赶着进场,这着实有点前倨后恭的样子。
虽然都是搞事实垄断,但当初微信是可以接入淘宝的,是阿里封杀了微信支付之后,企鹅才还手关掉了微信接入淘宝的接口,而在两家互相封杀之后,对于民间开发的那些可以互相接入的第三方工具,阿里的封杀力度一直比企鹅要大,几乎是露头就打,企鹅反而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意思。
另外阿里早年说,淘宝上被打掉的假货现在都去了并夕夕,但是现在又眼红并夕夕的用户规模,毕竟事实证明便宜永远是最大的商业优势之一,所以推出了淘宝特价版,这个淘宝特价版说白了就是阿里版本的并夕夕,阿里现在无非是又要拉下脸来把当年被他们踢出去的“假货”再请回来而已。
现在搞了这么一出,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恶心企鹅,如果企鹅让阿里版并夕夕入场,那么相当于是用自己的流量去养肥当初要打砸自己的人,但如果不让阿里版并夕夕入场,那么相当于坐实了搞垄断的罪名。
从去年炸弹演说,蚂蚁IPO全部木大,市值在同行业中又被企鹅超过之后,阿里就有点急,现在已经开始打快攻了,这几年的阿里其实颇有点行业冥灯的意思,它投谁,谁就从原本的半壁江山下降到只能割据一方的程度,比如饿了么,现在是肉眼可见的干不过美团。
对于用户来说,两家能联通肯定是最好的,因为天下苦互不联网久矣,现在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实在是很破坏使用体验。
然而先撩者贱,眼下这么一个互不联网的局面,阿里实在是难辞其咎。
这合作,看字面意思,仅仅是鹅猫两家商业融合的开端。
用户视角:没所谓,大家一起共事一起玩耍嘛。
但以商业视角观之,却大不一样。
所有商业领域光谈合作的,都干黄摊儿了。能活下来的,后头必须加俩字儿:共赢。
合作共赢,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商道之本。合作为飞矢,共赢才是靶的。
且共赢,必须是平等共赢。
比方说咱俩绑一块儿干买卖。我把我妈压箱底的金货都押上了,你呢,出两颗大白菜。
我准抽你。
基于以上的商业原则,咱回头看阿里向腾讯伸出来的这商业触手,味儿就不一样了。
阿里腾讯,论体量是国内的老大老二轮流做,太高举高打,咱抬头把颈椎病都治好了也看不见尖儿,那么就把维度降一降。
腾讯是什么?
是互联网上建的一大广场,大伙唠嗑交流都在他地盘,里头有免费娱乐设施随便玩,免费的戏随便看。您想有高级点的服务,得掏钱。
腾讯的核心价值,是人。
阿里是什么?
是互联网上一大菜市场,大伙交易行为都在他这进行,他卖的货全而且还比较便宜,所以所有在网上买东西的人,几乎都是他家客户,他也知道所有人爱买什么,每个人消费能力几何。
阿里的核心价值,是财货流通。
辣么,今天阿里找上腾讯的门,要做微信小程序,又是什么?
是:
大菜市场打算在大广场上,开个分号卖东西。
换言之,是:
大菜市场打算要大广场的人流量,打算要大广场的核心价值,卖他家自己的货。
OK,换位思考,你是广场老板的话,现在准一脑袋问号:
他要我人流,等于我把裤衩都给他看了,他给我什么交底的东西了么?好像没有吧……
所以,换了我,够呛能答应他这个不情之请啊!
这个事怎么说呢,不管是企业还是咱平民百姓,去找人办事的时候,一定得先说我打算给您什么,然后再说希望您帮我个什么忙,没错吧?
因此阿里这次的对外说辞如果是:
淘宝现决定,开放所有电商平台的微信支付渠道!同时希望腾讯能给我家小程序安排则个!
这个辞令,腾讯估计就动心了,这是利益交换。不提,就带着占便宜的心办事啦。
甚至换了我是腾讯,我下手可出名的黑,开微信支付我都未必答应。上边不是说了么,微信核心是人,阿里核心是消费大数据。我估计我得跟阿里说,以后的消费倾向数据你给我打通,咱俩实时共享,我就给你个在这练摊儿的权限!
核心换核心,刺刀要互拼!
阿里不给开微信支付等等,不做对等利益互换的话,这事就玄。
此其一。
再者,诸位想过阿里为什么这当口把这码子事提上日程了么?
昨天我写了篇文,提到国内现在比较火的几个电商平台。听好了啊是几个,而不是若干年前阿里独占的局面了。
现在的电商平台,被购买力和选购商品品类分化的已经非常严重了。
我想大而全,肯定选老牌劲旅阿里。但我买奢一点的东西想要售后保障,或者我就下沉消费纯比价格,未必选阿里。有其它友商替代。
因此,最近几年网上有个论调说阿里系流量面临枯竭,这个不够精确,国内互联网大厂都面临流量枯竭。
而阿里,从友商崛起的态势看,没准面临的是比枯竭更严重的流量下滑趋势。
所以他必须得找腾讯借力,从巨大流量池里头,试图捞起几枚以前遗漏的硬币以充仓廪。阿里从多年前电商领域独步天下,时至今日走到三家分晋,从这次合作看,看到的尽是王者迟暮的悲情故事……不提也罢。
说到这,想起句说烂了的老话,叫个科技以人为本。
腾讯商业核心是人,雪球滚大;阿里核心是商贸,则总有新对手的新模式,杀入阵来,分割战场。
似乎科技还真得以人为本噻。
当然,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所有商业斗争的结局的。以这事儿的调性看,发展来演化去,搞不好又得扣上一顶“垄断和反垄断”的大铁帽子。
毕竟之前的剧本都是这么写的嘛。
事实上呢,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还是别的什么公司,整个地球所有行业的旗舰企业们,有一个不揣着垄断的心么?
做生意给同行留活路,明天同行可能就把你送上黄泉路。商业就是这么卧槽无情。
而往往说别人垄断的,都是自己想垄又没垄住的……才会站道德高地花洒式滋尿。这种案例以前多了去了,以后也多了去了。
做蝎子粑粑独一份的买卖,是每个商人的至高梦想——苹果听了连连点头。
曾经的垄断者,由于种种原因垄不住了,才会强行微笑对同行后生摆出长者脸:老夫是故意让你三招。
然后对异业伙伴说:你咋垄断捏?不讲武德……
依我看,这次阿里如果铁了心想破流量的局,靠腾讯真的靠不住。毕竟生意场亲爹都未必靠得住,哪能把命栓在合作伙伴大腿根儿上?
得靠自己。
先从内部整顿肃反,清空莠品,售后跟上。
再从外部优化,把供应链渠道捋顺,再额外让利消费者,给下沉市场脚底下垫上砖,让他们够的着消费门槛。
只要,不但不用靠腾讯的流量扶持,甚至能把友商吞掉的客源,再给他抢回来。
商途如仙途,指望仙缘得金丹终归拼运气。必须访名川锁深山自己修,才得正果。
如果阿里想要在微信端做一个淘宝特价版的入口,总得拿东西来换吧。
毕竟在淘宝上只要是提到微信两个字,卖家就会被封禁,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些好评返红包的模式,都是通过微信来返的。
就是因为淘宝和微信不互通,所以这种变相的刷单模式才能大行其道。
现在淘宝特价版想要在微信上接入小程序,那支付宝能在他们的小程序里面接入微信快捷版吗?
再不济,淘宝和天猫的能把微信支付的选项打开吗?
既然淘宝和天猫不能打开微信支付,那小程序的淘宝特价版是不是也不能打开微信支付。
那就出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了,内嵌在微信中的微信小程序不能使用微信支付。
所以啊,别光看别人做了什么,先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
又当又立这种吃相真的令人不齿。
这次事件说明,淘宝是真急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是强如阿里巴巴,如今也绕不开微信这个互联网基础设施了。
微信屏蔽淘宝的这件事,确实是淘宝先动的手。
淘宝算是国内互联网封杀的鼻祖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淘宝屏蔽百度收录。
随后在 2013年11月22日,淘宝正式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
在屏蔽微信之前,淘宝已经禁止淘宝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甚至禁止卖家提到“微信”这个词。2013年11月22日那天,用户在微信中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被淘宝强行导向手机淘宝的下载页,这样,微信就成了手机淘宝的推广渠道。考虑到2013年阿里巴巴移动端商品交易额只占总交易额的15%,这种对手机应用的绑架式推广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当时的界面是这样的:
淘宝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
手机淘宝方面表示:“大量用户反映,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营销号发来的链接点击进入了伪造淘宝店,掉入钱物两空的陷阱,有的用户还误入钓鱼链接,支付账号和密码被套取,银行卡里的资金被盗空,威胁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淘宝公关:“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
作为微信来说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相当于成为了淘宝的强制导流渠道,这个做法确实影响到了微信的利益。
因此有了:
2015年2月1日,继支付宝红包开通微信、QQ入口8个多小时后被微信封杀。
随后,不少商家反映,通过微信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
卖家们只看到一个“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浏览请求”的页面提示,微信表示,是淘宝屏蔽了微信所致。
阿里方面则暗指微信混淆:支付宝和淘宝为两个独立的公司,淘宝屏蔽微信链接和微信封杀支付宝是两件事儿。
微信的这次封杀,更像是在给微信小店和微信平台的电商铺路。
在讲这个观点之前,需要阐述三个事实:
淘宝的外部环境
微信从当时不到3亿日活用户已经到了如今的10亿,从用户数量来看,微信不可小觑。
并且从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0全年度财报显示,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了7.884亿人,超过淘宝,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淘口令的词语变化,就是近几年来微信与淘宝的博弈史,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淘宝的艰难。
拼多多崛起
五六年前,那时候,主流电商平台都在讲消费升级,网易有网易严选,淘宝有淘宝心选,京东有京造,都在为中产阶级消费者服务。
但这时候拼多多却开始唱起了反调,从下沉市场做起,这些对品牌没有强认知的下沉市场用户就开始使用拼多多,靠着“砍一刀”、“拼团” 等等的流行,拼多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但是好日子没多久,拼多多马上就遇到了瓶颈,假货、山寨货横行,让拼多多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
此时拼多多急需解决口碑问题,于是拼多多通过邀请品牌商入驻,以及“百亿补贴”的方式,iphone 直接比其他平台便宜了 500多,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也直呼:真香。
而随后的一波操作,直接让拼多多的品牌形象提升不少。
有些品牌喜欢在奢侈品店旁边开店,假装自己也是奢侈品。
所以拼多多先是碰瓷“特斯拉”,后又是“劳斯莱斯”。
淘宝的溃败
拼多多许多商品的价格非常低,低到有许多淘宝和京东的商家都开始从拼多多进货,因为如果从阿里巴巴进货的话,很多单件是不包邮的,甚至需要购买100件以上才能给优惠,而拼多多价格低,还包邮。
京东不能对 1688 造成威胁,但拼多多可以,甚至还有了多多进货,许多淘宝卖家开始从拼多多进货了。
这也是资本为什么更加看好拼多多的一个原因。
在拼多多之前,被假货问题缠身的,其实是淘宝。
随着淘宝这些年对假货的治理,其实淘宝自身的品牌形象已经足够好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下沉市场。
而拼多多此时的切入,可以说正中阿里的命门。
虽然淘宝也曾推出特价版淘宝进行反抗,但缺乏腾讯系产品的社交推广优势,这是其一,腾讯现在可是拼多多的大股东。
第二,下沉市场有使用微信和微信支付的习惯,但不一定有使用支付宝的习惯。这也是特价版淘宝难以下探到下沉市场的原因。
第三则是因为淘宝现有商家体系的存在,注定了淘宝难以给特价版淘宝导流,不然会引起现有平台商家的强烈反对。
于是特价版淘宝就这么名存实亡了。
拼多多对于下沉市场来说没那么差
作为用习惯淘宝、京东的我们,当然会觉得拼多多体验“差”,但别忘了拼多多瞄准的是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很吃这个套路。
拿购物车来说,拼多多有收藏,但是没购物车,用户下单流程可以说精简到了极致。
只能说,拼多多对用户群体的把握是相当到位。
拼多多在2020 年5月份,月活更是超过了淘宝,如果不出什么大变故,随着客单价的提升,拼多多市值不断增长也只是时间问题。
特价版淘宝上线小程序
因此,淘宝急需一个能支持微信支付、能在微信分享的 ”小程序“ 来切入下沉市场,应对拼多多。
但需要知道的是,腾讯对拼多多持股为16.5%,对京东持股17.1% (2020年6月数据),此次特价版淘宝通过仍有很大难度。
预计这次特价版淘宝会继续通过舆论施压,这次事件背后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阿里的商业帝国,似乎没那么稳固。
二是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如果能独立拆分,才是有利于互联网竞争的大事。
我是 @左华栋 ,一个喜欢求真的互联网人
只要给钱有什么不能谈?销售额十个点,只能用微信支付,转化用户一年内销售额分成不低于八个点。
这就是向腾讯施加压力,腾讯基于自身利益,肯定不想通过这个审核,但是这几天反垄断部门已经找腾讯谈话了,腾讯如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拒绝,那么可能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我不是说支持阿里,阿里本身一样涉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但是就事论事。大厂之间的这种随意封杀竞争对手的行为应对停止,涉及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行为需要重罚。
这个问题透着一股邪乎味儿,怎么看怎么危险啊……
建议专业机构给予支援。
我觉得还是任意门吧,毕竟站在普通人立场上,拥有时光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不谈高赞答主那个关于较真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只是纯粹看漫画里面任意门的作用,那基本就是打开门可以前往“之前到过的地方”。
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打工呢?
通勤时间,不需要了!别人还在急急忙忙赶路,我还可以呼呼大睡。
买车相关成本,全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堵在路上了。
哪天心情不好,随便找个国外的地方转悠一圈,然后回家睡觉。真正说走就走。
只要隐藏到位,就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确保我得以闷声发大财。
相比起来,时光机的风险就很难控制。从《哆啦A梦》原作来看,实际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
1.无论过去怎么改变,未来都是一样的。
2.可以改变历史。
如果是第一种,那时光机本身就失去了应有价值。而第二种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回到过去随手扔的一张纸会引发何种蝴蝶效应,轻则自己都会消失,重则改变世界历史走向。
老爸自认为没有这种抗压能力,还是任意门吧!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