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就不要听利益相关的人说了。
如果你的学习计划仅仅是到硕士研究生,那我衷心奉劝你,别学应用心理学,如果你的学习计划是到博士,乃至博士后,那你选这个,我还能理解一点。
应用心理学的就业,理论上,很广;实际上,非常非常窄。
理论的广,凡是跟人打交道的,都跟心理学沾边。广告、传媒、教育、甚至金融,你都可以说它们跟心理学沾边。可问题就是,人家有专门学广告的、传媒的、各学科(语数外等)、金融的,而你只能算是沾边。体现在纸面上,你的专业跟科班出身者相比,毫无优势。
实际的窄:你基本只有当老师和公务员两个选项。
什么?心理咨询师?听上去好像很牛,按小时收费,一个小屋子里,桌上两杯咖啡,手里拿着纸笔,为来访者作咨询记录、发量表。反正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
但实际上,国内心理咨询行业非常非常混乱,基本都是成立不久的小公司。
我曾应聘一个心理咨询师助手岗位,到那一看,您猜是做什么的?塔罗牌占卜!
好吧,虽说咱心理学的房树人实验、沙盘游戏等,本身就有推测的性质,咱祖师爷之一的荣格也一度醉心玄学,但你也不能直接把一个【认知神经科学】的专业跟塔罗牌放在一起吧?
真正比较正规、有实力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师都哪儿来的呢?其实很多都是高校教师的兼职去做的。那高校教师都是什么学位层次呢?除了一些民办高校,这些老师的学位打底都是博士。资历、职称、学术、社会阅历都很丰富才能干这个。
我在别的地方举过这个例子,你说你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给人做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的咨询,先不说人家信不信你,你自己经过多少事儿啊,有那共情能力么?
很多人去做心理咨询时,真的是已经很无助很压抑了,如果不能切实帮助他们,咨询师自己都可能有负罪感和心理压力。一个人把许多压在心底的秘密说给你,而后完全崩溃大哭,这种感觉,没经历过,真的很难体会那种压力。
研究生现在真的很难再算高学历人才了,定位非常尴尬。真正招高学历人才的地方,你一看,绝大多数要博士;普通的,本科就可以。当然,入职后会多得几百块钱,但定位其实还是有点不上不下。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许多文件说,各个学校需要配备心理教师。可是,只有本专业的人才知道,别高兴得太早。
一所中学,可能只招一两个心理老师就够了,其他科目的老师要招多少?
我有个朋友在小学当班主任,我问她们学校的心理老师怎么样?她说,我给上。
???
我说,你不是对外汉语吗?她说,是,但就一些简单的团体活动,各班班主任就干了。
那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呢?——卫生老师兼职。
……
也许大城市要好一些,但我说的这些,才是大部分地区最真实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条路是高校辅导员,这个硕士就够了,而且就要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的,但得是党员,公立高校一般对此都是硬性要求。
公务员的话,社区、教育局、狱警等,这个慢慢查就行了。
另一个就是中公等培训机构,招讲师,考教资或考研时会有,一般底薪加课时提成,或者进教研岗。
整体就是这么个情况。看起来好像很多,其实真到找工作时就知道了。找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话,十个岗位九个销售。
我导师吉大本硕博,我曾问她,有没有某个时候,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其实很空虚。她的回答是,到了这个岁数,重要的是要看自己手上有什么了。你慢慢品。
我觉得国人对心理学的关注,还处在一种猎奇心理的阶段,而且我悲观地认为,这个阶段会很长,除非我们人均发达国家收入水准,没有那么多福报,才会有人有钱有空去了解、接受心理学。
心理学趋向实证研究几乎是不可逆的,纯粹个人的判断是,认知神经科学最终将成为心理学真正的主流。
之前有个新闻是北师大的一个学生写的为什么后悔选心理学,我看了深有感触。
说实话,我非常后悔。
但你有你的人生,我这些,只能算个参考——也许都不是。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