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中提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当下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企业和其他各类型企业当中的普遍问题,其成因复杂,涉及面很大,有阶级性的也有非阶级性的,没法一概而论;但很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本身都是和性别矛盾无关的。。。
“职场对女性越来越不友好”其实是真命题,背后有性别结构矛盾也有非性别的其他结构矛盾(可以单独展开),但是提问者并无法识别提出这个矛盾,而是把普遍性的矛盾特殊化作为“对女性不友好”这种感受的起点。
容易证明,提问者预设了一个“对女性友好”的环境是“压力较小、关系简单、管理宽松”的。
我想反问的是:问题中的“女性”究竟只是一个生理性别概念,还是一个身份认同概念,还是一个被某种结构预设的“特权符号”概念呢?强调这种身份和待遇之间的关系,究竟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读者可自行求解)
你说的这些对男性同样存在。
建议把问题改成:
如何挑选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留学时,同系有个“背井离乡全村希望”型黑人学生,对他我心里只有respect。
开课第一天,人家一开口专业知识比我这东亚老卷王更丰富,之后上课也是从不迟到、积极回答问题,作业essay还被老师拿出来夸过半节课。人家确实有助学金,但更有奖学金。
你说咱会歧视他吗?
但我想问一下,你见过几个上述画风的呢?
有时候“歧视”并非无根之木,而是从个体的人品扩散到了群体。我相信在中国大地上,一定存在着用心读书、努力打工的品学兼优的模范黑人,但很遗憾的是他们被更多的不良甚至非法移民完全稀释了。
当害群之马的数量超过其他马的时候,观测者对这个“马群”的理解就会改变基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外国人。西方人民肯定有中立的、善良的甚至亲华的,可问题是他们有在我们身边吗?来“游玩”和“学习”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是娱乐/酒店从业者应该很清楚。
我想,单纯的喜欢好人、讨厌坏人,应该不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