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题主就是想找人一起骂国足的,听不得其他说法……
而且自称老球迷的题主,不认识里贝里这种金球级别的球员也就算了;把耿晓峰这种国家队超级边缘人认成主力是什么鬼……
我怎么就管不住我的手呢?这边建议 @于姐最美 看看球呢。
我大概翻了一下题主的记录,盲猜一下题主没现场看过中超/国足比赛。
题主说的“消极”大概指的是另一个题目的“为什么中国男足总是爱在后场倒脚,慢慢腾腾,不爱快速短传(像法国),全力进攻呢?”或者说就是:缺乏侵略性。(PS我不太清楚为什么题主非得要开两个问题)
先额外说几个常见的误区:
实际上,具体到国足,以2019年亚洲杯为例(具体数据来自北体大的李春满的论文)。
国足恰恰并不喜欢“后场倒脚”:
在3场获胜的比赛中,国足的场均向前传球碾压对手(176.33次 vs 141.67次);而即使是输掉的2场比赛,尽管组织不起来有效进攻,国足这方面的数据与韩伊差距也不大(140.50次 vs 146.50次)。可以说:中国倾向于偏激进的手段进行进攻。
至于“慢慢腾腾,不爱快速短传”:
这是因为国足采用的是中、后场压迫的防守体系,这使得当中国队得到球后,往往是在自家大禁区前沿。这时候快速短传在风险更高的同时,效果远差于直接长传找前面的高点和爆点,然后靠这些球员的单点爆破解决问题。
但是同样有个问题:为什么法国,或者现在高水平球队就可以使用快速短传呢?因为这些球队可以进行高位逼抢,得到足球的位置大致是在对方半场30m到中场线的区域,这时候使用快速短传丢球后被反反击的风险不大,同时又可以继续撕裂对手由守转攻时候的阵型展开。
额外说一个最能够体现“侵略性”的数据:1/2球的拼抢成功率。
国足5场比赛只是打伊朗的时候吃了亏(40% vs 60%),其他比赛里都是能够至少持平(吉)的。像踢韩国还微微占了点聊胜于无的优势(51% vs 49%),踢不过他们真的是技不如人……
关于里皮版国足战术的进一步说明:
里皮所制定的战术非常看重边路的传中/长传能力,我猜这是为了规避目前国足缺少水平不错的发牌器而进行的妥协:“不取巧解题”。实际上,除了比我们更人高马大的伊朗外,国足面对每个对手都有着更多的传中球。
在这种情况下,国足的战术更倾向于两个选择:第一时间长传到前场进行单点爆破争取机会(射门、定位球、边线球等);没有机会下稳住,把球安安稳稳的送到前场进行传中。
这种策略的实施在面对强敌时候必然产生两种结果:好不容易守下来后感觉有机会一脚长传,赢了个界外球或者把球交给对手;好不容易守下来后感觉没机会,后场倒脚慢慢的把球安全的运到前场打套路。这也就是为什么题主会觉得国足的比赛很“消极”。
快速出球的漂亮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是选材时候更倾向于脚下技术精湛的球员,导致那些能够横冲直撞的球员机会减少(日本所付出的);比赛过程中后场短传失误后被就地打反击(诸多强队付出的);球队中场建设时候啥都可以没有,但是必须要一个发牌器分配球和一个变速箱改变节奏(日本:能不能别提我了)。你翻翻国足的仓库里,这些成本我们能付出吗?
另外,我实名反对下面的 @涨潮 的答案
中叙之战里摆了乌龙的张琳芃是内鬼?那个丢球的第一责任人是王刚,站错位置让对手毫无干扰下传了一脚漂亮的传中球绕过张琳芃;第二责任人是严门,张琳芃脑后没长眼睛,这个时候门将应该去喊他不要碰球。而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张琳芃只能想办法碰到这个球;第三责任人才是张琳芃的解围失误。
不去追究乌龙的前因后果,而直接往张琳芃身上扣帽子,就不怕以后没人敢再伸那一脚了?这是嫌不够黑,再抹点墨汁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