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年了,就要期待一些可以预期的、不用带脑子的快乐,极度熟悉也无妨,因为惊喜反倒不是必需的。在上述这些点上,能和赵丽蓉老师的小品、世纪初郭德纲的相声比肩的,大约也就是老字号香港贺岁片了吧。
我最爱翻出来看的是《东成西就》和《92 家有喜事》。《东邪西毒》这样的电影,除了「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这句台词外,没有一秒钟适合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东成西就》就不一样了,学友哥的山东话、梁朝伟的香肠嘴、嘉玲头上插进去的一只靴子、祖贤和老张的眉来眼去剑,我光是打下这一行字就在心里笑开了花。如果说前者是对传统文化的某种解构,那后者就是解构的解构,那戏外每天在沙漠里埋西瓜、找西瓜的老张和青霞,堪称解构解构解构的两位大师。
很难相信,一部电影里就能凑到这么多光彩熠熠的明星,放在现在,相当于把所有顶流都喊上吧,啧啧,那得花多少钱。
家有喜事也是类似这样的合家欢电影,一家三兄弟各自谈着不靠谱的恋爱。周星驰偷偷幽会李丽珍,珍妹裹着深蓝色的浴巾,海藻一样的头发荡在肩膀的一边,薄嗔带怒,在老旧的桥段里像一颗毛茸茸的水蜜桃。
老张演的常骚扭得像跟面条,名台词是「生孩子会痛的」,惟妙惟肖,让人想起《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张国立。
世纪之交的时候,总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流传在街头巷尾,那时距离老张去世还有三四年,别人问他末日的时候要干什么,他说要喊上嘉玲、王菲和唐生打麻将,最好临了能胡个大三元。家有喜事里面,老张摇头晃脑和毛舜筠打麻将,对着一炮双响,最后还有一炮三响,堪称春节里能经历的最大的噩梦。要是他还在的话,说不定还总能有和牌搭子的轶事走上热搜。电影的结尾,老张和毛毛穿着结婚的礼服合影,好像是平行世界里人生的另一种走向。
严格说来,「贺岁片」就是起源于香港电影的概念,讲究的是从老到小都能坐在影院里一起笑着看。香港影史里第一部贺岁片是 1981 年许氏兄弟主演的《摩登保镖》,讲一栋大厦里保安们的故事。密集的荒诞和笑料里又不时会掺着几个短促的伤感,庇护偷渡者的时候,他们会慨叹,「香港就像一条小船,人太多就沉了」;嘲讽自己的时候会说,「你只不过是个小伙计而已,这么拼命干嘛」,这讲的分明是咱们打工人自己的故事。
许家这三兄弟也挺妙的,谁和谁长得都不像,许冠文明明学问那么好,但是怎么看都像手下最多仨伙计的小老板,还会克扣工资的那种。留着齐刘海的许冠英总也不老,他在与《僵尸先生》有关的童年记忆里蹦蹦跳跳,总是受气包,又总是能因为自己的忠厚老实化险为夷。许冠杰高高大大、走路带风,走出来就是巨星,但是我最早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老了。
我是后来看《最佳拍档》,才体会到许冠杰的帅气,他一身黑衣在楼宇间穿梭,一双无处安放的大长腿跨在油亮亮的摩托车上,又飒爽又憨憨。《最佳拍档》是彼时初出茅庐的新艺城制作的,包括麦嘉、石天、黄百鸣、施南生在内的新艺城七人组,在麦嘉的家里有一间「奋斗房」,有多少熠熠生辉的点子都是从这个房间捱出来的。
《最佳拍档》本来的男主想请同样身材比例好得惊人的周润发来演,因为他档期撞期才换成了许冠杰。发哥的运气几年后才来,他出演了同样是新艺城制作的《英雄本色》,88 年他又演了破了票房纪录的贺岁片《八星报喜》,电影里发哥拿蛋清刷脸,还会把地图贴在墙上,背过身去扔飞镖,飞镖扎到哪里,就去哪里猎艳。时隔这么多年,我看到酒吧里的飞镖都会想到他的那句「小李飞刀我寻欢」。
去年香港影展姗姗来迟,主题是喜剧电影,黄百鸣在某一场放映之前被连线,办公桌后面装裱着「奋斗」两个字。那天我连看了《摩登保镖》《最佳拍档》《花田喜事》三个电影,嘴巴笑僵在脸上。
这大概就是光影的魅力吧,戏外的人生殊途,甚至已经走到了并不完美的结局,但是戏里面永远是热气腾腾的家人和永不散伙的老友记,适合岁末疲惫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