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创始人阿北钱挣的差不多就去国外了。
但是豆瓣今天还是抓住文字基因作为一种互联网的古老物种安静、独立、完整地存活在信息世界。
知乎的发展没有困境,只有妄念。
Quora到今天也还是一个专业问答平台,
但知乎这个小弟,早已猥琐发育成了一个野心勃勃想要进军视频世界的变态物种(生物性上的)。
兔子是无法进化成猛犸的。
但是这个世界需要兔子。
兔子不想当兔子,就是知乎今天的发展困境。
过去,成功的公式是二维的:
成功=正确的算法 x 大量重复动作²。
但是自信息革命以来,
摩尔定律导致信息环境每隔半年就会有一次整体性的演进。
这种虚拟世界的信息进化也就意味着时间在虚拟世界里被扭曲。
很多变化被带上了加速度。
所以,信息物种的不断成功进化被加上了一些奇怪的buff。
知乎的成功=Δv(正确算法 x 大量重复动作²)
这个buff是一个复杂的函数,有竞争对手的打法影响,也有自己的战略定力。
但总之,
1。 Δv:
选择改变大战略本身,就已经意味着负的加速度,掉头本身就会消耗巨大的资源。
而且通常,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相互作用力。
在虚拟世界(三维+)的竞争中,从来不是你感受到了一个10N的力,你从完全相反的方向给一个10N的负力就能消除运动。
知乎的战略调整,是人为简单策略在多维空间中的刻舟求剑,所以越发育越猥琐。
2。大量重复动作²: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
如果策略是对的,努力对于扩张的价值是有上限的。
中国有豆瓣,美国有Quora,都不会为了增加公司收入而过度多元化业务线,
也不会单纯为了增加已有业务线的收入疯狂接广告或者容忍各种博人眼球但不合规的文字帖存在于平台之中。
过度增长或者强行加快增长速度必然是已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
物理密度的拉扯和压缩都有其极限。
这点上,知乎已经上市了,我觉得讨论的意义不大,按下不表。
3。正确算法:
因为信息世界演进会导致许多革命性的变局(通常对已有赢家来说是坏事),
所以,所谓正确的算法——其实创业者很难抓住本质。因为这个本质是一个动态的推演。
而你很难保证你的推理与想象力宏大且正确。
什么是真正不变的东西?
对知乎来说,一开始想要通过问答来打开创业局面,这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天花板。
一切后面的战略调整(Δv)和努力(大量重复动作²),都取决于创始人创立知乎的认知本身。
这个认知就像受精卵,让知乎这个社区发展成型,是什么物种,一旦形成,
不再是你想调整战略,想调就能调。
所谓知天命,就是要尊重创业模式诞生在这个世界初始时候的底层逻辑。
显然,在这点上,知乎的各种变态动作(生物性的比喻)从未停止骚操作。
所以,知乎发展的困局如何破?
野心决定心理落差,而不是真实的营收水平本身。
知乎的困局,更多是感知上不甘。
知乎是死的,知乎团队是活的。
视野、认知开始膨胀到知乎这样一个胎儿无法孕育奇迹的时候,这样一个创业项目的天命就到了。
野心再大,也必须首先尊重知乎作为信息世界一个已有物种的DNA。
没有内容作为灵魂,再牛逼的算法也无法拯救一家古老的文字社区。
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
这是内容的细胞。
作为一家盈利为目的的平台,知乎显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平台。
所以,“泛娱乐性”是知乎要永恒追求的价值输出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在尊重知乎基因的基础上,新瓶装旧酒,保持知乎严肃与娱乐平衡的调性。
影像对人的冲击自然是最强烈的,
但要掌握影像语言的难度也是最困难的。
知乎作为一个重视知识观点的社区,
生存根本就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要用视觉表达一个思想精髓,
这本身就对影像表达的能力非常高。
有思想干货表达能力的人,达不到干货用影像输出的能力,
能把一个问题想清楚的人,在这里免费输出文字变现困难,
这就是知乎今天的发展困境。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到底要团结谁的问题。
以及,用什么筹码团结自己人的问题。
我觉得,知乎应该考虑Youtube的广告收费模式,
钱可以很少,少到一分一厘,
但知识分子和知识工作者的思想是需要金钱认可的。
广告模式本身(完读率和广告分成挂钩,而不是好物推荐),
让文字创作者持续见腥(哪怕只够塞牙缝),
能稳固知乎的核心算法(优质内容才有完读率啊),同时保证正的加速度,
最后才是拼努力的阶段。
这篇属于我个人思考随笔,
其实没啥意义。
因为知乎已经上市了,
上市的知乎没有困局,
只有白兔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