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问题还是青训断档
谈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无论是整个中国足坛还是我自己能切身体会到的野球场,90后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比70后80后差远了。某些中超小将们真不是教练不给机会,而是给了机会他不中用啊,不光是对抗意识拼不过老球员,连速度和体能都拼不过。
现在十六支中超球队有一个算一个国内球员框架都是靠已过而立之年的80后球员搭建起来的。算一算每一轮各支中超球队首发国内球员的平均年龄吧,多么的触目惊心。
天津泰达的荣昊,33岁本赛季10次出场3个进球。看着数据也不算多牛是吧,如果我告诉你泰达本赛季才进了8个球一个人占了将近一半是不是看起来很牛了?如果我再告诉你他踢的不是前锋是后卫还是最吃体能的边后卫是不是特别牛了?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位33岁的老将很可能已经36了是不是牛爆了。
95、97、99这三个年龄段的球员不靠政策保护有几个能踢的上首发(韦世豪算一个,还有呢)?就算韦世豪,今年都25了,不年轻了,他现在的实力比25岁的武磊于汉超孙可郑龙更强么?
至于要不要保护年轻球员,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联赛就是联赛就应该让更强的球员上场。但如果站在国家队的角度那就应该保护(牺牲联赛为国家队分忧解难就挺魔幻的),这批国脚本来技术就糙现在年龄大了拼体能更拼不过其他国家的年轻小伙子了,等到89届这一批退的差不多了(91年的武磊颜骏凌也是89这一批的)国足就要迎来最黑暗的时刻了。
直接说问题来源,就是因为足球管理单位的无能。
某单位长年累月地无计划无规划地操弄足球青训,导致中国足球青训毫无体系,毫无研究进步,毫无政策支持,毫无长远规划。进而导致青少年球员人才极其匮乏!
一、青训至今没有固定体系。学德国,学西班牙,学荷兰等等,每一次所谓体系都维持不了三年。因为外籍顾问的任期往往就是三年,而管理层更短,新任管理者则刚认识这些顾问,人家就到期了,有换上自己喜欢的人。中国孩子该怎么练,几岁到几岁,分别需要练什么,什么不能练,分别有什么比赛计划。各年龄段国字号,青少年联赛,青少年注册转会等又分别由哪些部门管呢?别说我们球迷不知道,它们员工也不知道。因为青少年联赛每一年都在变,国字号的组队方针,教练员也每年在变,青训的几乎一切都不断变换。
二、完全没有对青少年的培养进行过科学研究。别说从基因层面研究了,连身高体重也经常靠目测。什么爆发力,肌肉类型,身体协调性等等,从未研究。当然,也是因为既没有这方面人才,也没这方面人手。其实人才是有的,但薪资低,氛围差,人际关系复杂的,基本把人才都劝退了。市面上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从事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数据的研究,但是要从那单位竞标订单,不如做其他面对百姓面对其他运动的项目呢。你们懂的。
三、足球青训与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完全脱钩,很可能就只是懒得挂钩而已。球员的教育,升学,就业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各地区也有各地区的相关政策,但往往想扶持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扶手。结果就是系统内的校园足球貌似火热,但只是自娱自乐,真正高水平的孩子则必须在升学和踢球间二选一。往往就是学习差的去踢球,脑子好的去读书。
四、青训从未有长远规划。连长远目标都没有。因为衡量一届青训行不行就是国字号的成绩,所以规划都是围绕着各种亚青,世青,亚少等等比赛制定个两年三年的规划。但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啊,两三年之后呢,队伍就解散了。
这些年职业足球火热,但青训却一再沉沦。就像一个人每天早上起来上班想着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但到了中午就想着好累啊,怎么还没下班一样。
我回答的四点只是最底层最基础的问题,我觉得必须先解决的问题。如果非要问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的答案就是推倒重来,和清算一批余毒。如果没有这个决心,这个魄力,我们也就只能完全寄望归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