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斋出了对赵晓卉的70多分钟的音频专访,听她自己说比看我在这瞎扯强多了
------------------------------------------------
以第三季为基础来作答。大家都喜欢赵晓卉的外表、性格和炸场的遗言,但是我想说她内在的实力和坚持更值得敬佩。
如果这个比赛和跳水一样有技术难度分,那么第三季到目前为止得分最高的应该是周奇墨和赵晓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更多的采用了进阶的内容形式和表演方式。
从单口喜剧创作的整体形式来说,最基础的叫做观察式段子。观察式段子就是寻找生活中某一种现象,寻找中间的不合理,来制造笑点。一般都是“我发现”“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之类作为开头,这些段子可以很短,没有前因没有后果,只要梗出来了就可以转下一个话题了,所以这种形式很适合单口喜剧入门来用,因为首先创作简单,你只要找到这一个点就可以直接用了,并且因为不需要呼应上下文,所以只要把每个情境下最好笑的梗排在一起,就容易产生连续爆笑的效果。但是只用观察式喜剧也有问题,就是单口喜剧演员的终极目标是办专场,这样的话如果只有观察式段子根本不行,因为首先观众不可能一个小时都保持亢奋,就好像妇联电影不能从头到尾都是大决战一样,需要中间有缓和情绪的时间,其次因为内容转换的太快,整场表演下来,观众可能记住的只是自己笑了好多次,但是回头想不起来说了啥,不利于观点的输出。而对于优秀的单口喜剧人来说,观点输出也是追求方向之一。最后光靠很短的观察式段子也很难凑够专场的时间,并且因为观察式段子前后逻辑性弱,演员自己也难记住所有要演段子。所以观察式段子是最基础的表演方式,但是对于单口演员要想长期进步只靠这一种方式是不够的。
更进阶的一种是故事型段子,就是要将一个相对完整一点的事情,这种段子需要前期介绍背景,展开,出梗,表演占用的时间要比观察式的长。这种段子的有点首先就是撑的时间足够长,中间有起承转合,所以很适合专场的时候用。但是这种段子的缺点首先就是门槛高,创作难度比观察式大。故事型段子前期铺垫时间长,如果观众对演员不是很熟悉没有建立起互相的信任,很容易让观众在段子铺垫阶段失去注意力,导致即使后面到了梗的地方也没效果。因此为了保证观众注意力,故事型段子在铺垫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出梗,但由于所有梗必须和故事紧密相关,所以不可能像观察式堆砌的表演那样所有的梗都很炸。而且故事型段子在结束之前是没法转换主题的,所以如果观众对这个主题不感冒,可能整个几分钟的表演都没办法产生共鸣。所以对于脱口秀大会这种要求表演短评快的综艺来说,采用故事型段子风险尤其大。因为一来表演时间太短,每个故事型段子占用的时间比例更高,一旦效果不好,很容易整段垮掉。而且来评委和观众都是非专业,也很难从技术上欣赏你的高难度的尝试。所以在脱口秀大会上讲故事型段子,是一个更有单口演员追求,但是风险和难度更大的事。
所以比赛中的一些选手,哪怕是一些十强选手,采用的就是完全靠观察式段子堆砌的方式,有些选手采用混合方式,而周奇墨和赵晓卉,他们每一轮的比赛80%以上比赛时间都采用更难的故事型的段子,所以他们的作品,在这种场合更难讲好,更难出效果。这里要提一下呼兰,他的海选的表演非常的厉害,相当于整个表演都只讲了去澡堂子一个故事,难度和风险更大,所以第一轮周老板输给呼兰我也是心服口服,真的像其他演员说的,巅峰对决。但后面两期,也许作为笑果的演员,背着晋级的kpi,呼兰明显更保守了,还是以观察式为主,场子热起来之后在最后安排一个故事型段子,属于中庸之道。
再说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两个人除了普通的演员视角叙事,更多的采用了单人sketch的呈现方式,单人sketch通俗的说就是演员介绍完故事背景之后,就完全进入场景中一人分饰多角推进剧情,而不再跳出来作为表演者本人解释或者抖梗。这种方式对于表演能力要求很高,不但要能表演好自己,还要表演好其他人。这种表现技巧我最喜欢的崔娃吐槽英国殖民的段子
表演能力上这一季里面我觉得这方面做的最强的是豆豆,可以完全在严峻的老师和调皮的学生之间自由切换。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物世界那个段子,这个段子里面豆豆不只有常规混合呈现里当事人和叙事人两个层次,还多了一个“朋友们这个段子我只能讲到30岁”的自我的层次,让这个段子更有层次感。周奇墨也很强,能在一个段子里表演出小学生和醉汉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这两个人做到了,完全靠表演就能出梗的地步。晓卉也有很多这样的段子,虽然表演不同人的区分性上还没有做的那么好,但是也有靠表演出梗的能力,比如演出时眼神扫过所有老头的桥段,这就已经比很多老演员都强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周奇墨呈现了一个更高级的技巧,就是和老年女友对话那段,在这个段子里其实是有两个人在对话的,但是演员只表演其中一个人,另一个人完全靠观众脑补,这种技巧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艾伦早期讲单口的时候一个给上帝打电话的例子:
这个技巧这一季印象中只有周奇墨用到过这一次,我觉得他选这个段子,其实就是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表演方式,而这一段老罗的评价是,你说了个老女人让我感觉不太舒服。第二季的时候皮球海选的时候有一个挨揍的段子也是这种形式,李诞还特意点评过说很巧妙,但第三季无论是李诞还是领笑员,都不太从技巧上去点评选手了,或者是点评技巧的被剪辑掉了,就好比norah那个有压迫感的点评,norah后来自己在节目里说过其实当时李诞是有给解释的,但是最后剪出来就剩一句莫名其妙的爱听不听,感觉第三季后期制作更加往综艺上靠了。
第三个就是内容深度上,周奇墨和赵晓卉都尝试去挑战更加沉重的话题,周奇墨讲的是父母离异,赵晓卉讲的是母亲做手术。这种话题如果处理不好,开场说前提的时候就可能因为话题沉重让场子冷下去,观众带着负担往下听会容易笑不出来。而他们在这里都展示了一个技巧,就是当他们把这个沉重的前提抛出去之后,会马上出一个梗来化解这种压力。周奇墨说的是“小时候我爸妈不在我身边,但是你们不要担心,因为也不是你们的错”,而赵晓卉说的是“我妈前两天做了个阑尾炎手术,前排这俩小姑娘怎么这么紧张呢,阑尾炎又不传染”。观众笑了,就放松下来了,后面就好讲了。上面艾伦那个给上帝打电话的表演,里面有个细节是有人敲上帝的门,其实那时是艾伦的女友意外去世了,敲门的就是她的女友,短短的一句没事你先去开门,观众当时笑了,但是如果稍微一回味,眼泪就会掉下来,这就是最高级的喜剧。
第四,周奇墨和赵晓卉都刻意回避综艺性的段子。作为综艺,cue嘉宾,立人设,炒cp,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简单粗暴见效快的方式。作为综艺新人周奇墨,就是单纯没靠这些东西。虽然节目组给他铺了天花板人设,但是他根本没有借着这个话题发挥。而赵晓卉更让人尊敬,为了讲纯粹的单口喜剧自废武功,本来论人设她这个车间女工是最强的,但是他在第一场也说,如果我晋级了,我就脱掉这身工服,结果说到做到,后面参赛讲的内容基本就和人设没太大关系了。所以周奇墨和赵晓卉对段子选择,第一目标都不是晋级,而是尽力展现出单口喜剧的更多样更进阶的内涵给大家看。这两点他们两个都在音频节目里提过,周奇墨说我就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单口的另外一种形式,他只是没想到这种段子在那个舞台上这么“不灵”。赵晓卉讲的比较委婉,说的是我不想讲换了节目就用不了的内容。
如果有人有耐心看完前面我说这些,再看赵晓卉的“遗言”,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她的这个遗言,就是典型的综艺喜欢的内容,全程观察式、节奏紧密、不再有任何艺术追求上的限制,各种cue,各种call back,仿佛在和节目组说“我们这个级别的选手,谁还没些能晋级的段子了?”。其实以她的创作能力,遗言里这几个梗完全可以改一下前提分散一下,靠到每场比赛主题上,都能保证爆灯直接晋级,但是正如她自己说的,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不是她追求的方向,不是“作品”,所以她宁可被淘汰也不会在比赛的时候讲。
当然说这些不是踩其他演员,我觉得之所以周奇墨和赵晓卉能采用这种表演方式而其他人没有,不是其他人没能力,而是处境不同。想想呼兰讲了两个比较高级的故事型段子,结果导师却在一个你又瘦了的小梗拍了灯,想想庞博为了晋级被迫双脚离地喊出姐姐们终于开始乘风破浪啦,结果因为后面讲中年危机这种比较沉重的话题被淘汰,他们才是进退两难。而周奇墨和赵晓卉不用像笑果那些老演员一样背着晋级和保证节目效果的kpi,他们还都是各自本地线下俱乐部的台柱子,另外这两个人也是不争不抢的性格,所以他们来线上比赛,更多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和综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想讲自己觉得更好的东西。
那么为什么他们这种更高级的表现手法观众反而觉得不好笑呢,我觉得这主要和脱口秀在国内畸形的发展路径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一种表演形式的发展,是演员和观众一起成长的。比如相声,起初可能是很三俗的东西,观众也乐意看,但是后来看多了,想看点不一样的,比如针砭时弊的,演员正好这个时候也想突破,出新东西,观众觉得新颖,就接受了。而脱口秀作为一个舶来品,前几年其实在国内是没有广泛关注度,现在很多脱口秀演员在段子里还会讲,前几年演出的时候是几个演员围着一个观众讲。因为没有广泛的关注度,那几年脱口秀其实成了一种亚文化,就是爱好者在没有多少大众观众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圈子里成长,就和其他的爱好一样,会慢慢形成一种审美的门槛。而且因为没有国内观众的大样本反馈,他们判断段子的好坏基本就是按照发源地的评判标准来,那边的大师都在讲故事,输出价值观,办专场,那这些应该就是高级的,是应该这么追求的。但突然这两年因为综艺脱口秀在国内火了,大量的国内普通观众涌入,这就造成了脱口秀圈内从业者和圈外观众在作品审美上的脱节。观众对脱口秀的理解就是当成笑话听,我笑得次数越多越好,而这和脱口秀演员一直以来在缺乏大量国内观众反馈的情况下对作品形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出现了,行内人都认可的赵晓卉周奇墨这种表演形式是高级的,观众却觉得听的不温不火不过瘾的情况。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现在是需要脱口秀演员在自己对脱口秀固有的评判标准和现在大众的接受程度上做权衡,这就是这季那些说了三五年脱口秀的老演员很痛苦的点。
最后希望晓卉能找到一个能够和她长相厮守的电动车
简单的小把戏,居然能有这么多人写出来这么多洋洋洒洒的文章,来解释他为什么这么火,什么消费主义什么内卷疫情什么年轻人的爱好,什么小众,什么设计师什么ip。在下真的服。没理由也能给他找出理由来
给个标题你们就能编个文章出来呗?
我只想问一问题:是谁在二手市场上高价收购那些小概率抽到的产品?
建议有关部门彻查。
玩金融的路子真的是越来越野。
——————————————————————
我拿了一张A4纸,把他撕成100块,上面写上1-100,。随机塞进100个袋子里。
然后我在市场上卖这些袋子,1块钱一个。
抽中数字1,可以在市场上卖10元,抽中数字10,可以在市场上卖20元。抽中数字100,可以在市场上卖50元。
凭什么一张白纸写个字就能卖1块?因为有一定概率他能卖50!
但是凭什么你抽中某一张就能卖50元,废纸又没用
那你猜猜谁在市场上50块钱买一张写了字的白纸?
至于他盲盒里面装的是什么,重要么?不否认有的人喜欢里面的东西,但是他根本就不是赚这部分人的钱,这部分人也没钱给他们赚。这个世界上,赌徒的钱最好赚
————————————
几天都没什么评论,10分钟来个十几个人替盲盒说话,然后全是小号,全部收藏了同一个问题。
你们花钱搞公关的时候,是不是碰见黑中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