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木有雪线
大概介绍一下什么是雪线。如果一座山,终年被冰雪覆盖,它就可以被称为雪山,而它常年积雪的高度下限,就是雪线。在雪线之上,是终年积雪,在雪线之下,夏季积雪会融化。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很多,比如纬度、洋流、季风、降雪量等等,故而每一座山的雪线高度都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靠近赤道的山峰,雪线高度越高,越靠近极地地区,雪线高度越低,在南极,雪线高度是0,因为它的海面上都是终年被冰雪覆盖的。
富士山虽然是日本的最高峰,但并没有雪线——也就是没有常年积雪。每年夏天山顶的积雪就开始融化,七、八月份基本就化光了,九月底山上又开始出现积雪。为了保障安全,富士山全年也只在七、八两个月对游客开放登山项目。
积雪融化后的富士山,裸漏出红色的火山岩和火山砂,被称为“赤富士”,也就是红富士的意思,正宗的烟台红富士,不甜不要钱(大雾)……它的靓照是这样的:
秃顶的富士山有一种独特的(wei)美(he)感(gan)
你哭着对我说,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是谁,是谁把冰清玉洁的富士山,变成了面红耳赤傻张飞?一定是全球变暖这个小妖精!
这么怀疑,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主峰基博峰,它的雪线就在全球变暖的淫威下快速消逝:从1912年有记录以来,到2009年,基博峰峰顶的积雪和冰川消融了85%,并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消退,预计在2022-2033年间,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将彻底消失。
乞力马扎罗山即将消融殆尽的积雪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乞力马扎罗主峰足足有5895米高,而富士山仅有3775.63米高。以富士山的身高,足不足以让全球变暖背这个锅呢?我们可以从两幅画作中寻找答案。
第一幅是大名鼎鼎的《神奈川冲浪里》。容我啰嗦几句,这画的名字正确断句为《神奈川冲,浪里》,而不是《神奈川,冲浪里》,更不是某度百科瞎写的《神奈川冲浪图》……冲你妹个头啊!在《神奈川冲浪里》这幅画作中,画家葛饰北斋在画幅的中下部绘制了富士山的远景,可以看到画中的富士山白雪皑皑,青灰色的山体庄严肃穆。
《神奈川冲浪里》
而在葛饰北斋同期发布的另一幅代表作《凯风快晴》中,则描绘了盛夏时节富士山的近景。和《神奈川冲浪里》中的富士山明显不同,《凯风快晴》里的富士山不仅积雪即将消逝,而且山体呈现出明显的赭红色。
《凯风快晴》
现实版《凯风快晴》
这两幅画作均发表于1831年,是葛饰北斋《冨岳三十六景》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作。在1831年,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非常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非常微弱,而当时富士山的积雪就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消退。由此我们可以断言,富士山没有雪线,完全是因为海拔不够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无辜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冷,高冷,得足够高,才能冷;要是身高不够,就只能做个暖男。(
@Hxbert GoO提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