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好参加了学院的研究生网络复试,写了一篇小文以作纪念:
多年以后,2020年考研的这批同学回忆起自己奋斗的那段时光时,准会想起线上面试监考老师带他们测试手机支架的那个遥远的春夏之交。
当时,全国上下因为疫情而停摆了好几个月,复试的时间一推再推。扩招的通知让人欣慰,取消复试的传言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线上复试的决定意料之中,却又平添了几分变数,让人有些紧张。
刚好被学院征召的我,则打算以此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记录下这注定会被人铭记的一年复试。
由于是线上复试,前期仪器调试一类的工作格外繁琐。
不知道是复试系统做的比较烂,还是服务器带宽不够用,亦或是同时面试的人太多导致网络拥挤,总之测试的时候掉线了好几次,让人心惊胆战。
为了避免作弊,还模仿某校的做法要求用手机在侧后方开个摄像头,监控屏幕和桌面有没有作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开头说测试手机支架,也是之前发了个想法说因为线上面试导致手机支架销量大幅提升的原因。
总之,连着两天早起,带着一堆用上或是没用上的音箱、耳机、麦克风、录音笔、转接线等装备在教室测试后,终于开始正式复试了。
全院的复试分了很多组同时进行,一组十几个人,每人半个小时。顺利的话,一上午加一下午,时间充分得很。然而一开始我们就被叮嘱,白天不够的话晚上继续,晚上不够的话周日继续。想必大家对网络的稳定性也不是很有把握。
于是每个考生开场都一模一样的三连:
同学听得见吗?加一下腾讯会议,会议号XXX。第二机位的手机位置调一下……
第一个环节是英语自我介绍和问答。我严重怀疑网上有个被广泛套用的考研复试英文演讲模板,以至于每个人的句式看起来都差不多……?
而自我介绍完就是简单的问答一些小问题。虽然都是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级别的初中词汇,但明显就能看出来即兴发挥和提前背好的差距。而很多考生结结巴巴的句子,配合东南西北的口音,再加上原本就不大流畅的网络,则更是让这短短的几分钟雪上加霜。
当然,能回答出来已经算不错的了。不少情况下,直接就是一脸懵逼听不懂……
第二部分是PPT自我展示。虽然每个人都是超级喜欢学习和科研,超级喜欢做公益和集体活动,超级刻苦努力严谨细心,但还是能看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的。
同样的科研经历,有的只是摆点数据图,有的则能从头到尾讲的头头是道 ,明显参与度就不一样。
而社会实践什么的虽然对录取没太大加分,但是有些小同学的经历真的是丰富多彩到令人震惊。
第三部分是专业基础题,相当于原本复试的笔试环节。考生随机抽一套题,选一半作答。
为了照顾不同方向的考生,题库包含了冶金成型,材料化学,固体物理三部分的题。
物理类的问题一个都没人选,那几道能带、相对论之类的题每次都成了摆设hhh。
化学类的题也没什么人选,我完全看不懂的冶金之类的题反倒是每个考生都最先作答的。考虑到我本科材料系就材化和材物两个班,不由感慨同样是材料专业,不同学校的差距真是大……
专业基础一共给了十五分钟,但实际上会的话三分钟功夫就说完了。最开始说这十五分钟不能跳过,然后就是尴尬的相顾无言:
“不好意思,剩下的题我都不会……”
“你还有十二分钟可以思考,或者对之前的作答进行补充。”
……
“我又想了下,刚刚那题我觉得还是选B吧。”
中场休息的面试老师:“还是允许提前交卷吧,我刚刚眼睁睁看着他把唯一一道会做的题还改错了,真是急死我了……!”
最后一部分就是专家提问了,相当于传统复试中真正的面试环节。
问题大多数集中在科研经历,诸如毕设做了什么,简历里的科研项目中承担了什么工作,拿的奖项和专业有什么相关性等等。
而对于本科方向差距比较大的同学,以后打算做什么方向,和原本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是否足够等,也是需要好好准备的问题。
线上复试没有笔试,主观性要大很多。但实际上除了那种真的复试表现惊为天人,或是惨绝人寰的,大多数情况下复试并不会在初试的排名上有太大的变动。
道理也很简单,初试第一的人被刷了,当事人必然是不服气的;初试最后一名被录取了,别的考生自然也是不服气的。这种情况下,学校于情于理也得给出解释,然后便是无穷无尽的扯皮,徒增工作量。
因此,实际上每一项打分的上下限差距并不会太大。好处就是哪怕你面试的一塌糊涂,最后的分数也不会太难看。用学院的话来说:调剂的时候会好看一些。
此外,打分里面还有很多别的奇奇怪怪的考量,就比如考生的硬件条件的量化标准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面试的最大感触就是,线上教学/办公真的是不靠谱。网络首先是个大问题,而线上视频和实际面对面给人的感觉又是天差地别。
另一方面,由于面试是在家里,不同学生家境的差距一目了然。相比于宽敞明亮的房间,高清的摄像头和丝滑顺畅的网络,有些看起来真的是家徒四壁,水泥地面和白板墙上全是裂痕的考生,真的是让人有些不是滋味。
愿疫情的影响早日结束,愿每个努力的学子都能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说明社畜学聪明了。
从迷蒙时代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财务自由有十层,你在哪一层》等诸如此类的文章,
到抖音上二十一岁的女孩挎着几万块钱的LV的包。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定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贩卖焦虑。
这下可把社畜们急坏了,
为什么别人种田年入几百万,
而自己却只能整天坐在格子间,吃着用满减点来的外卖,晚上十点挤着地铁回到只有几平米的单间,眼瞅着中年逼近。
于是,
买书、买课、买教程,
只要998,
升职加薪,三年买车,五年买房,月入五十万不是梦。
后来就像那些用权威机构测智商,为了看自己智商高低给公众号交二十块钱的人发现自己智商确实不高一样,
买课的人不仅没有赚到大钱、解决焦虑问题,反而因为浪费了时间、金钱变得更焦虑。
也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一个能批量让人月入几万的人怎么还会靠卖课赚钱?
我拿你当人生导师,你却拿我当傻x。
你不是靠贩卖焦虑恰烂钱嘛。
我如果不焦虑,看你还怎么卖焦虑。
不但不焦虑,躺平认嘲
而且还自我嘲讽。
学习阿q的精神胜利法,
被人打了,打人者是儿子,不过是儿子打老子
赌钱赢了被抢又怎样,反正我赢了。
说“上班”,就感觉像是为生活所迫,不情不愿。说“打工”,就像是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未来
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对,你没有看错
虽然没有钢铁铸造的房子和车子,
但却有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