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校长自己科班出身,对学生成长、青年教师成长的认知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
以前学校招收本校毕业生作讲师时是师资博士后,要求博士在其他的一级学科做博后
比如我们食品的博士毕业之后有去化学、生物和动物科学那边做博后,作为预留师资
但是之前我就很纳闷,在仔细了解张希老师课题组学生的就业及去向的时候,发现,张希老师自己培养的博士生毕业之后重新做了他自己的博后,当时就觉得,难道是因为张老师是院士,有很多方向或者一级学科吗?
直到今年,在张希校长的努力下,做博后不必要非要跨一级学科来作,因为博士毕业的时候是成果最丰富,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自己当前的一级学科继续做下去,对自己博士论文的内容进行更宽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都会快速提升上来,所以效仿清华,取消了博士毕业必须到不同的一级学科做博后的这一传统,这对广大土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而学校为了能够在后备师资中培养新生力量,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在张校长建议下,专门派人到清华考察,学习清华在招引博士后作为后备师资力量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才有了吉大的“鼎新学者”
按照鼎新学者的要求,学校每年出25万,博士后合作导师每年出5万,一共30万/年
当然,能不能评上鼎新学者需要外审,还有其他一系列硬性要求,同时合作导师在学生外审前就得将这两年需要付给学生的10万块钱交到学校保管
想必推出鼎新计划张希校长也是力排众议,做了不少工作
还有一个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利好消息是,以前副教授评选教授都必须要有一年的出国经历才行
今年学校也正式取消了这一规定
此外,以前评选副教授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学校下拨的名额,根据候选人的条件评选的,这中间有不少论资排辈的现象
现在也改了,好像是提高了相关评选要求,够标准的一律都能上
不得不说,张希校长回到吉大以后为学校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后备教师力量的补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让我们这些土博看到了能继续服务吉大,建设吉大的希望
最后,希望学校能更好的调动40-60岁这个阶段教授和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混吃混喝的老教师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