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人均碳排放n倍是他妈精神世界产生的。
大多数人没条件出国调查外国人的生活,我也没调查过
但无妨,gta玩过吧?没玩过也听说过吧?
洛圣都(原型洛杉矶)的高级中产区啥样?
麦克家,双层砖制别墅,前面草坪花园,后院一个游泳池+一个私人网球场。
小富的新家,双层落地窗,配一个车库,一个在二楼的室外泳池,一个可以用来烤肉家庭party的前院。
北上广啥家庭条件能配这么个房子?
买“奢侈品”以及“轻奢”彰显身份,那是欧美19世纪干的事。而且咱们眼中的“奢侈品”,很多都是人家眼里的平民货。
爱马仕最早是生产皮具的,一战时给马匹提供马鞍。知道这是啥概念嘛?二十世纪的法国大兵人均爱马仕……
巴宝莉,生产军用风衣的,一战英国大兵人均巴宝莉,巴宝莉上那个d型环其实是挂手榴弹用的。
所以人家能觉得这玩意多高大上吗。
至于说什么奢侈品店,机场免税店不见有本地人,那是因为他们赚的就是中国人韩国人的钱,传言(我也没去过法国没求证过),香榭丽舍大街的门店主要客户就是中国人,法国人自己买东西才不去香榭丽舍。
就像咱中国人自己买自己城市的土特产会去旅游区买吗?会去那些xx老街买吗?会去机场免税店买吗?会去各种特产超市买吗?一样的道理。
然后巴黎人买东西去香榭丽舍?去机场免税店?
那玩意坑不坑他们自己心里没数吗?
要说物质追求,就像gta里的私人网球场,这一片塑胶场地得烧多少钱?顶多少香奈儿gucci
一个私人游泳池,咱一个月工资怕是都不够维护费。
而且那玩意,似乎,据说,不是用来游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懒人,游泳池主要作用是院子里养一泡蓝汪汪的水做装饰,你周末可以在旁边支个椅子晒太阳。
至于欧洲车子偏小,那是因为欧洲车多,而且老城区普遍道路逼仄,欧洲人开车都开了三四代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小车灵活,好停,还省油,小不是问题,因为一家人手一辆车,一般出行只有司机位坐人,要啥后排空间?
中国人为啥喜欢买b+轿车,suv?因为多数中国家庭还是一家一辆车,大后排方便全家出行,suv后排放倒还能客串皮卡,这样一台车顶三台车用。
这都是生活智慧,不代表中国人消费比欧洲人美国人猛
因为人家追求的物质你看不懂,或者欧美玩家的圈子不带你玩。仅此而已
喜欢露营的,5th wheel房车加heavy duty皮卡至少15万刀。每年开不超过2000迈,保养却得2000刀,也不卖就在哪儿放着
喜欢钓鱼的,一条二手的有个底仓的小渔船5-20万。汽车的油耗单位是MPG, 船是GPM: gallon per mile. 停船费一个月1000。想停自家院子?请先买上面的重型皮卡
喜欢飞的,4个人合买一架二手小飞机轮流上天爽一爽,每个人也就5-10万。但是还有停机费一个月上千,起降一次油费机场费。我还没提航校学费
喜欢打猎的,枪加镜子2k起,衣物装具2k起,夜视仪5-20k。每次出去机票油费1k,住宿向导费1k,再加上剥皮去骨处理费,冷藏拖运费。一个周末花掉2,3k带回来几十磅腥不拉几的冻肉。去非洲的话x10。
欧美中产的玩具有个共性,目的是自己爽,而不是让别人羡慕。所以持有成本和使用成本都都不低。
目测大部分亚洲人因为人均资源短缺,就算买玩具也多半是些收藏性质的东东。亚洲人的玩具大都放在柜子里。欧美人的玩具大都放在院子里,或者停在海边
对普通人而言,资本主义的极致就是算准你花多少钱给你工资,让你paycheck to paycheck的生活,看上去工资很高,但衣食住行网费油费维修费税费之类全部抵消,没有余钱买奢侈品。
其实中国就有这样的例子——香港住笼屋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工资都比大部分内地的高,但是在香港他的工资只能住这个,而且香港笼屋的租金也不便宜其实。
对资本家而言,机场免税店的,那就不叫奢侈品,萝莉岛游艇才是人间至乐。
中国人有很多优点,聪明,努力,勤奋,相对温顺,重视教育,等等。
中国是奢侈品第一消费国! 别忘了中国的售价还比海外贵一大截。
宾利劳斯莱斯之类的超豪华车百分之四五十销量在中国(again,同一台车还是海外价格的三倍)
有一说一,不要耍赖皮。
一边势利眼,一边还脸皮薄不好意思承认。各种强词夺理狡辩。
战狼打法真的可以用在所有的地方么?而且很多人自以为是战狼,可旁观者看起来更像是鸵鸟。
PS: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
我从小坐在爸妈自行车后面去上学,也从小就羡慕能坐在摩托车后面上学的同学们。
现在我儿子一出生就坐在特斯拉后座。他长大了肯定不稀罕这个。
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XBOX刚出kinect的时候,在亚洲卖的非常不好。调查之后发现,Kinect在亚洲表现的非常不灵敏,动作识别总是失败。微软怎么修改都还是不行,负责动作捕捉的哥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这哥们来亚洲日本出差才找到问题关键。亚洲人的客厅太小了,只有北美家庭的三分之一大小。而Kinect的动作捕捉是按照北美客厅来设计的,所以在狭窄空间的亚洲表现很不好。
现在知道了吧,别总觉得人家物质要求低,而是你喜欢的那些东西,其实在人家早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的生活基本要求了。三室一厅?不好意思,贫民窟都这样的。看过一些说NBA球星小时候生活艰难,但是,仔细去看吧,基本都衣食无忧,只是买不起限量版耐克而已。这尼玛就是穷人了?那中国80%的人也是穷人!
回复评论里好多人的质疑,美国真的那么好吗?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自己去美国看看,你们会更震撼,一个月收入3000美元,真的可以生活的还可以了,美国和加拿大有那种公租屋,我还住过,两室两厅两卫,这是给难民和新移民住的。收费很便宜,大概500-800之间,这种房子,装的是地暖,连走廊里都是地暖,我去过才明白为啥《成长的烦恼》里冬天都穿那么少了。甚至很多白小孩冬天就带一件冲锋衣,基本都短袖短裤。吃饭,有机的很贵,但不是有机的,你去沃尔玛里真的很便宜,牛排都是四斤起卖,没有活鸡活鱼。牛奶都是大桶卖大概2.99一桶,一桶大概是中国塑料桶牛奶的三四倍。蔬菜没看见大白菜,华人超市里好像有。水果里,西瓜挺贵的,香蕉这些都很便宜。我印象里可乐最贵,因为可乐2.99,依云也是2.99。各种家电算上税,比京东都便宜。鸡翅一大包3.99。大概八十个鸡翅。超市里一排各种糖果,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冰柜,全是各种速冻食品。都不贵。你去看美国那些所谓记录穷人生活的纪录片里,说穷人压力很大的,很难翻身,因为要坐BUS上班,每天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没时间健身,也没时间社交。你仔细想想,中国大部分白领过的不就是这种日子?所以我们中国只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跟人家没得比的。认清现实,发奋图强吧。
再杠,那就去看看《成长的烦恼》,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去看看之后告诉我,你过上那样的日子了吗?我不说西佛一家,你就去看看迈克的那几个朋友家,哪家不比中国80%的家庭强?再说《生活大爆炸》莱纳德和谢耳朵住的是公寓,那个客厅多大?四层楼就安装了电梯。你们自己想想,有多少中国家庭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我来说点大实话:因为很多国人脑海里追求的“物质”,在很多欧美人那里根本用不着追求简直唾手可得,获得的难度和国人比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欧美人第一用不着去“追求”,第二人家见怪不怪了,“追求物质”带来的虚荣心上的得益没那么大。
首先题目里的“物质”是什么?我相信是说除了教育医疗住房吃喝旅游以外的那些消费,就是衣服钟表各类电器电子产品奢侈品汽车的消费吧?
说了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其实很多产品尤其是我们常见的工业品,比如衣服电子产品这些其价格如果忽略关税和各个国家自己的因素,全世界其实早就已经差不多了,那么导致消费者买不买得起差异的无非是两点: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商品在当地的实际售价。
看购买力,一个美国普通人打一份普通工作月入3000,接近两万人民币,如果有这个收入那人家消费那些什么iphone ,apple watch 或者各种游戏机是不是压力不大?这还只是职场入门级的收入水平,多混几年工资上去了消费这些东西更是稀松平常毫不费力,人家用不着费力去“追求”。而国内有几个人能真的一个月到手差不多两万元?在一二线城市能做到稳定月入7000 8000就已经不错了吧?如果你能月入两万元人民币,消费那些个入门级奢侈品或者名牌衣服电子产品是不是轻松平常?用的着卖肾去买iphone么?
而看售价,在美国普通的衣服就是耐克阿迪,T恤便宜的20元以下很多都是15元左右一件,贵点的外套和普通耐克啥的运动鞋70 80,再贵点的鞋比如乔丹啥的如果不是什么限量版的200顶天了;女人的包包倒是贵点,MK Coach之类的小点的包几十元大点的包几百元一个,入门级的驴牌七八千一个,但也就普通人两个月收入高一点的话甚至一个月的工资就买到了。真要买的话随便一个有正常全职工作的人花点时间存钱都能买得起。
国人刚来美国很多人都喜欢去扫货,就是因为美国这边的这些东西比国内便宜,这些商品虽然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但国内的各种关税以及商店和经销商的利润地租等等层层叠加在一起,最终在国内的售价比美国卖的贵多了。我父母每次来美国也会像各种大爷大妈都会带一大堆货回国,他们给朋友晒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多有钱多富贵,反而是在显摆自己省了多少钱,比在国内买便宜了多少,而且还绝对质量上乘没有假货。你以为人家在追求物质,其实人家是在占便宜。
这里我多说一句,个人体验逛商场购物给我体验最好的就是美国,最坏的是香港。
说到汽车就更是如此了,BBA入门级别的4、5万,美国全国的家庭年入中位数6、7万,个人年入3万以下算是贫困了有的地方能符合领救济的条件了。像国人那样省吃俭用人家不用多久也能买得到,中餐馆那些传菜员开BBA的多的很呢。而如果你买车预算有10万美元(不足70万人民币),那你已经可以上陆巡路虎保时捷那个级别的车了,对很多美国中产以上家庭来说这个价位不过一年的年入而已。
当然,在美国真要依靠奢侈品带来的虚荣心满足感的话得消费升级再往上几个档次才行,比如起码得要买上万甚至好几万的手表手袋,那才会震慑得了周围的朋友圈。可是,买奢侈品的目的不就是装逼给周围的人看我有你们没有,我买得起你买不起嘛,如果那些东西周围的人踮踮脚都能够得到的,那这就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了,而日用品能迸发你的消费欲,用得着你去“追求”么?
而且,上万好几万美元,对普通人而言这意味着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房贷,或者全家好几次出国豪华度假,或者换一辆新车了,拿来买一个装逼用的手表手袋,这对普通人来说实在不划算,大家都是打工人,大家收入都差不多都比较知根底,你如果是个普通打工人,这样的花钱方式周围的人恐怕是羡慕的少,嘲笑你脑子进水的多;你要是收入比较高,那奢侈品就是日用品,那意义也不大到哪里去。
回看我自己,刚打工的时候月入2000不到,但各种动辄过百的乔丹篮球鞋以及各种球衣眼都不眨就买了;现在收入算不上很高,也就超过本地中位数水平,离那些年入几十万的码农们还很远,幸运的是我房子买的早,不住在湾区房价不怎么高,自己又不开豪车,房贷车贷没什么压力,但我最近这七八年买过的价格超过百元一双的鞋子也就一双皮靴,最常穿的两双耐克运动鞋也就60、70一双,最贵的衣服是一件300来元的NorthFace的羽绒,而且下雪天穿着只是走动几下就全身出汗了,比什么XXX鹅保暖多了,我平时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穿XXX鹅的有七八成都是国人模样,我和我那些美国钢铁直男同事聊起这XXX鹅,很多同事都不知道这牌子或者只是听说过这牌子,然后一搜价格他们都被价格震惊了。
其实说到底,就是只要物质丰富久了,你以为的奢侈品就会祛魅没了那个光环了。那些贫民窟黑人买一双几百块的乔丹就恨不得让全市的人都知道,但对我来说我摸鱼一两天而码农们甚至摸鱼半天就买得到了,那我还用的着去“追求物质”么?
老王说,真正的奢侈品是飞机游艇高端酒店,
一个包不算个奢侈品,
一条皮带一千多块钱,算什么奢侈品,很多东西把它包装成奢侈品忽悠你去买,
你说的奢侈品店,都是包装好忽悠发展中国家和亚洲人的,他们用赚到的钱去消费真正的奢侈品。
欧洲几百年间在无数风景胜地,瑞士,意大利,南法,盖了无数度假酒店和疗养中心,提供人间仙境般的景色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又在世界各地运营旅游度假酒店,
这才是真物质。
N年前,我开着右舵八手丰田在某昂撒国家,身边一台柴油顶配黑色Q7呼啸而过,身后拖着一台比车还长的游艇还把我超了,
那一瞬间我印象深刻,
车是好车,艇是好艇,生活真是好生活。
可想而知人家开到湖边,湖水像钢笔水那么蓝,
把艇倒进湖里,在上面钓一天的鱼,夕阳西下,把艇泊到岸边,上拖车,拖着艇再回家,一天过去。
这不叫物质追求,我都不知道什么叫物质追求,
真正的奢侈品除了豪华酒店,游艇,还有教育,
欧美人诠释了什么叫再穷不能穷教育,
跟学区房不同,
学区房自己孩子用完学位还可以卖出去回血甚至赚一笔,
这个掏钱就是一锤子买卖,实打实的砸进去,
可见欧美人不仅物质需求高,对教育的精神需求,渴望知识的心也高。
哪怕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了规模那也是极端消耗物质的,
比如北美的家庭草坪、高尔夫球场和运动草坪,一共有63000平方英里,是一个德克萨斯州的面积。耗费的淡水超过任何一种农作物,修剪草坪烧掉的石油够小国全部的能源开销,洛杉矶大旱时候水资源紧张,政府建议一周只浇草坪3天。
全球家用纸巾市场约120亿美元,美国占其中的57亿,美国生产一斤牛肉需要1700升的水、20斤的谷物外加2升汽油,,美国一年消耗牛肉近1200万吨,比欧盟全部国家加起来还要多400万吨,
这不是物质追求,那什么是物质追求。
因为你只盯住了亚洲人喜欢的物质消费。
美国人很多消费都在不起眼或者你没注意到的地方。
说几个小例子。
我认识个华人女性朋友,她家车库墙上挂了十几把铲子。她的解释是她的美国人老公对于每把铲子都有不同的用途。
很多稍微讲究一点的美国人家,家里的餐具、毛巾浴巾这些几个月就要更换全套。
很多美国人会专门租一个小仓库,专门用来放各种节日给前院装饰的东西(灯,摆件,大型充气娃娃,圣诞树……)这些东西很多一年才用一次。
很多美国人会买几万刀的游艇、房车。
花很多钱买咖啡买酒。
这么说吧,美国人的消费比亚裔更多样化一点,不一定追求豪车名包,但是会在他们认为值得的地方砸(往往超出其承受能力)钱。
其实你从上面也能看个大概,美国没怎么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富足挥霍是他们的民族/国家特性,这俩词儿是不可能跟“不追求物质”沾边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