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球在国内的关注度:男足>男篮>男排,本届冲奥之旅成绩则刚好相反:男排>男篮>男足,但结果基本已经确定不出意外的一致,再次证明一条定律:曝光度越高,职业化程度越高,商业化程度越高,咱们越玩不转。能力差距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匮乏甚至断层。
就在13日下午,第98届日本高中足球全国大赛决赛在日本埼玉2002世界杯球场进行,对阵双方为青森山田和静冈学园,最终静冈3:2战胜青森,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比赛吸引了56025人现场观战,在17、8岁的年纪能够登上5万多人的大舞台,光想象就足够令人心潮澎湃。
邻国从小学就开始的联赛制度、基层教练培训以及职业队选拔综合并进,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最终能进职业联赛的球员少之又少,但浪里淘沙、优中选优的过程中,长友佑都、本田圭佑、冈崎慎司、大迫勇也这些闪亮的名字得以脱颖而出。
他人的成绩羡慕肯定是羡慕不来的,毕竟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差异,大部分人将体育运动等同于娱乐消遣,绝不会将之与职业画等号。谁都知道青训体系上不去,可从02年之后提了将近20年的问题,按道理应该有一茬到两茬的人才出品了吧,郜林这样的资深球员前期接受采访的时候直言他们这波退下去之后情况将会更糟,悲哀却是事实。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几个点:
足球的超高关注度已经不需赘述,上级压实责任,足协、集团公司全都卯足劲想在其中扭转颓势,干出一番事业,这是一项大型工程。可足协掌门换了一波又一波,从抓游泳的到抓乒乓的,从抓乒乓的到抓企业的,主帅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把愿意来的且最大牌的请了过来,薪水也溢价到出国等于降薪。而这批球员冲奥冲世的每一次抽签、每一次比赛、每一次赛后新闻都是热点,在这样放大镜显微镜的观察下,最终却成为一支被段子包围的球队,赛场上出现的总是老面孔。青年球员成长较为熟知的方式主要还是专业足球学校和职业队梯队,央视也经常转播的小学生联赛,参与度令人感到惊喜,可到了大学生联赛就完全是业余兴趣组的竞技,从小学到大学中间的断隔正是所有人都无法弥补的,踢得好除非去专门学校或者进入职业队少年队培养,否则就是在升学过程中放弃,而大学的年纪还在参与联赛的则基本不可能走职业化之路,而能够投入其中的球员也有点类似现在的艺校生,大都不是普通家庭,类似张玉宁这样的职业之路。总而言之,看球多,踢球少。
这与上一条并不矛盾,在参与度提升后,竞技水平依旧存在无法突围的困境。以篮球为例,个人经验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篮球场应该是越来越多,资讯越来越发达方便后,看球、打球的群体也是越来越壮大,从同学到邻居再到社会关系,8、90年代如果最火爆的还是乒乓球,那么新世纪以来伴着NBA的扩张以及本土CBA逐渐影响力增大,学生群体对篮球作为校园第一运动的热情应该算是持续升温。但19年的世界杯,或者这么多年以来的问题十分明显——基本功不扎实,从早期咱们后卫被诟病的撅着屁股运球过半场,到罚球不准和发不出球,在高对抗下的技术动作变形甚至影响我们的国手发挥,中国最会打球的10-15人在国际上场上被非酋和欧皇可劲蹂躏,这样的差距单纯从参与度和热情上解释肯定行不通,而关键还是习惯。首先是用人习惯,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小庙容不下大佛,从基层球员到基层教练都是如此,优秀的苗子特别是教练肯定都是往省队、上层调走,由此带来的真空谁也无法填补,而越是年纪小越是需要巩固基础,因为习惯、意识和技术特点在这一阶段引导和塑成的可能性更大,大部分人在野球场自学成才,而即使学校的体育老师上课也是三步上篮和投篮动作,对抗、脚步和战术不可能有,而到了类似夏令营、冬令营场所跟专业教练学费用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而走职业化的球员也是梯次上升,按照前面介绍的情况,教练优秀的程度也是依次提升,也就是说你在最需要涨球的年纪碰不到最好的教练。看过路人王都感觉野球手很牛,看过路人王和CUBA选手对抗后,感觉后者更牛,而看过CUBA球员和咱们普通的职业球员后,才感觉职业无愧于职业,但看到他们在世界舞台,才感叹美国真TM牲口。
职业化的薪金如今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大家都在感叹这样的表现怎么对得起这样的薪水,因此限薪水,但限薪的结果呢?篮球顶薪900万,足球顶薪1000万,他们1年仍旧是普通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这还是限薪之后,那么有没有大批量的涌入其中的情况呢?目前看是没有,伴随着收入压力,近年来考研人数猛增,校园的象牙塔驻足的时间回越来越久,稳定和竞争看似矛盾,实则在大部分人眼中不冲突——学习=稳定=竞争力,而诸如运动这样的旁支在当今形势下的风险因素反而提升,还是以艺术生为比,前些年影视行业的火爆催生艺考培训和相关报道的增多,但作为普通人的感受应该是最实在的,可以观察周围有无参与的人,而他们的生活环境如何,而今影视寒冬又是如何,同理类比体育运动产业。
这种题目就是来找骂的,都是干什么吃的。
全军覆灭,咱的腰杆子呢?
气愤归气愤,这就是体育比赛,技不如人,输了活该。
该滚蛋的滚蛋,该方式的反思,该骂人的骂人。
这事就这样了。
体育上太过于好强不是啥好事,举国体制还是要朝着职业赛事相结合的道路前行。
近几年体育比赛的退步,早在大学扩张的时候就注定了。
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90后00后就是现在体育上的干将。这里面最好的人才,最有潜力的人才,大多放弃了搞体育,即使是学生愿意,家长也不干,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人在备战高考,在奋力冲刺名校,把大学填的满满的。
体育退而求其次,14亿人口的大国,体育人才却凋敝。
万事有利就有弊。
经济发展,科研发展,军事发展,制造业发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踩了体育一把。
体育娱乐化,职业化,把体育更好地融入经济当中,而不是单纯为国争光。
体育就会发展起来。
我们现在不需要体育来为国争光了,我们要把体育当成一个赏心悦目的节目,让大家沉醉其中,感受体育给大家带来的愉悦。
三大球就是最好的娱乐节目,玩起来,嗨起来,就会有人才源源不断地把血输进去。
搞体育赛事,现在的方向就是错的。
搞体育的人,搞不好体育。三大赛事的失败,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换个思路,把电影电视娱乐界的人才引进来,先不管球打得好不好,先把赛事搞起来,说不定会成功。
想一想,大家都想一下。
最后,大家别再把为国争光这样的担子加在体育头上了,他们担不起。
先打好球,先娱乐好大家,玩着玩着高手就出来了。
真的,这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