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
主要跟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环境不同有关。
目前核准制情况下,券商投行身份其实是多重的。一方面你是负责做承销,也就是帮发行人融资的,另一方面你也是代表监管的,也就是帮投资者的。
甚至说,投行到底应该侧重哪一方,都有过很大的争议。
理论上券商投行起到了“资本市场守门人”的角色,你得“尽职尽责”,把企业查三代,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查清楚,到底是否有问题。以及说还得描绘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这其实是非常明显有一定主观因素在里面了),如果未来出现了“未尽职尽责”或者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券商是要挨罚的。
基本上你看到过券商遭到调查和处罚的情况了,一旦调查有问题,所有的在会项目全部暂停,各家客户基本上也会另找其他券商,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了。很多投行原先实力很强,但都因为项目出问题,一下子大量团队出走,项目也走了。
所以对于券商来说,你这项目不做倒是其次,一定不能出问题,真的是往死里去查你,要做到滴水不漏。
当然,也有好处,真是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上市的公司,往往跟你的关系都非常深厚。毕竟都在一起这么久了,对于发行人来说,你不是他们的员工,胜似员工了。
而对于外资投行而言,本身承做的周期没有那么长。
本身材料形式做好,企业足够配合,没必要跟内资券商一样把企业都当贼一样狂查。
大家的利益更加统一——忽悠投资人去!
而且注册制的情况下,其实承做和跟监管抠这企业怎么样不是重点。
重点是挖掘好的项目,以及把项目卖出去个好价钱。
所以经常会写pitch book去承揽,以及说有承销的时候销售和定价之类的是比较大的重点。
所以承揽和承销嘛,经常去好地方住好酒店,日子就是爽。
内资投行也就上市酒会那一两天算是最放松且逼格比较高的时候了。平常趴项目,穿太好的西装都觉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