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影《寄生虫》(寄生上流)有哪些细思极恐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lys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其他地方的布局都还算稀松平常,但高位的马桶实在是太惹眼。

学过物理的我们都知道,高处的压强小,低处的压强大。生活在地下室的主角一家的马桶之所以接近地面高度,我理解是为了冲水顺利,低一些,液体的压强就大,不容易冲水,或者想要冲水顺利,需要更多的水冲击。

他们生活在底层,懂得在这种小事上节省。

暴雨夜,妹妹坐在马桶上压住下水道的污水。这也是导演另一个侧面强调,地下室水压高,你看,污水都顶起了马桶盖。

影片最后,父亲在豪宅地下室冲水前,看了很久马桶口。因为他的贫民区地下室生活经历告诉他,地下室的马桶水压会高,他会担心不下水。

他并不知道高档住宅区的管道水压控制远远要好于他原生的住址。

最后,他在疑惑中,缓缓地拨动了冲水开关。

整个过程,他一直盯着马桶口。

他怕,他怕地下室的马桶不下水。


本文做了部分改动,并添加到我的专栏:TaburisSAMA:源于生活的贫民住址,高于生活的马桶位置


user avatar   deng-han-59-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穷爸爸看似没有出手,但在那个雨夜,他知道胖管家受伤却不施救,走出地道时还特意拿走了开门的扳手。

第二天在体育馆,他说“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让儿子误以为他怕了,让观众误以为是穷人的怠惰,听天由命。实际上他自己知道,没有那个扳手,地下室那对夫妇根本出不来。没有计划,就是让他们困死,还不脏手,这就是最好的计划。

没想到的是,笨儿子自己去把门打开了,还直接导致女儿的死亡。他跪在那里看女儿死去,还是不出手,一出手就干掉了富爸爸。


如果说有隐喻的话,笨儿子就是底层大多数人,没钱没头脑没力气没能力;女儿是底层聪明人,真成长起来会有很大的破坏力;穷妈妈是底层有力气能干事还听话的人,穷爸爸象征着底层有能力的老实人,平时以安定和小日子来安慰自己,经历过风浪,遇事能沉着处理,但真一疯狂起来,破坏力也最大最强。


user avatar   sheng-yin-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了,但是我按顺序放后面了~

--------------------------------------------------------------------

《寄生虫》这部片子第一次看确实会觉得逻辑上有些奇怪的地方

后来看了一些影评,大家纷纷给出了关于阶层差异的看法

二刷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的细节非常的有意思

尤其是人物方面

我想这可能也是片子一直在我脑海里转悠的原因吧

以下都是个人解读,可能存在过度解读的地方

而且有点散乱,想到哪就说到哪

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 关于阶层


个人感觉片中对于阶层的塑造并非是那么简单的表现一种高低阶层的对立

而更像是表现阶级分化的结果

因为片中的两家人并非是那种old money世家与贫民阶层的关系

片中的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两家其实原本可能都是中产阶级

但是在后面的发展中一方晋升成了新贵,一方跌落到了底层

首先看朴社长一家

朴社长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老板

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

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人凭借互联网和高科技从平民晋升为是高科技新贵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片中前帮佣雯光提到朴社长一家是四年前才搬了进来

而在墙上悬挂的全家福照片附近,还有两个朴社长的荣誉证书和剪报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两个画面

简报的标题是“Nathan Park hits Central Park”

内容大意是朴社长的公司是开发了纽约虚拟现实游览地图的软件

这里这个英文标题很有意思,字幕只是翻译成了“南韩企业攻占纽约”

但是实际上标题运用了一个Park的双关语义

朴姓在英文里一般是会写成Park

甚至我都觉得片子是为了这个双关才让社长一家姓朴的

而第二幅图里是社长的企业获得了一个科技方面的奖项证书

上面写的也是朴社长的英文名“Nathan Park”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就是颁奖日期为2017年12月17日

在后面前帮佣雯光返回的时候

通过电话门禁上的显示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18年6月30日

也就是说明朴社长得到这个奖项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

进而朴社长的这家公司可能成立也不过就是几年的时间

一家刚成立几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四年前才刚刚搬进这座豪宅

而且在车里说自己佩服在一个岗位坚持干很久的人

在家中重要位置挂上的分别是一个美国报纸的剪报和一个外国的奖项证书

这几点就可以勾勒出朴社长大概的一个人物形象

我猜测他大概率是留学美国,并且在美国做过一阵高级打工仔

然后抓到了一个机会拿到融资回国创业这样一个身份


而朴社长的太太估计可能也是他在美国结识的

有几点细节可以体现出来

朴太太说话时不时的会冒出几句英语来

但是不是那种夹杂英语单词的显摆式说法

而是仅仅在跟金基婷说话的时候才会有偶尔的英语

因为金基婷谎称是美国留学回来的

所以朴太太可能对她会有一种同是留学生的亲切感

所以不自觉的会冒出几句英语常用语

而后面在布置儿子生日会的时候

朴太太会提到李舜臣、鹤翼阵、闲山岛海战

让这个人有了一些浪漫主义的气质在里面

而后面在超市打电话邀请歌唱家朋友的时候朴太太还唱了两句歌剧

听的时候感觉得唱得并不差,有点惊讶

这一切都说明朴太太应该来自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


现在看来两口子可能都是有一些海外留学背景的人

就算不是的话,后面还有两个细节

一个为了儿子生日野营,朴社长买了一大堆户外用品

我查了一下那个品牌snow peak

这是一个日本顶级的户外品牌

准备生日的时候朴太太去逛的那个超市ORGA

我查了一下也是一家有机专卖超市

社长家里两台车,一台奔驰,一台陆虎

朋友来参加生日会开的也是MINI

吃的也是西餐、唱的也是歌剧

甚至朴家的这套豪宅的设计风格都非常的现代西式

这些都反映了在这个年轻新贵的上流圈子是非常西化的一群人

是完全不同于old money的一群new money

甚至朴社长不断强调的越线也带有着一丝西方人的相处模式


而且金家和吴家原本感觉也应该是中产阶级的一员

比如金爸爸开车技术的娴熟

按说只干代客泊车这种开不了几十米的工作,不应该能练出这种驾驶技术

其次他还说开过炸鸡店和古早味蛋糕店,但是都倒闭了

儿子小时候参加过童军

我个人理解这种类似于夏令营的活动,虽说没有什么家庭收入门槛的限制

但是肯定要定制一些服装之类的,也不是穷人家愿意去参加的

目前金家人虽然落到了住半地下的境地

但是依然还能够维持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

并没有像吴家人一样被人追债到只能去地下室躲着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讲阶级的,但是又不是我们以为那种方式来讲阶级

这里并没有那种富二代嚣张跋扈的欺压贫民的桥段

甚至里面金家人利用朴家人出游时候来到豪宅

在草坪上看书、在草坪上仍链球嬉戏

吴家夫妇幻想着在客厅听着交响乐的画面都毫无违和感

他们并不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并不是山里来的山民

他们跟朴社长一家曾经是一模一样的城市中产

给他们同样的生活条件,他们马上就能适应

但是后来的阶级分化让他们变成了不一样的人

就像那句话

“张华考上北大,李萍进了中专,我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大家现在看觉得是个笑话,但是却和这个片子讲的事情十分类似

就在一个考进大学,一个进了中专,一个进入社会工作的初期

三个人都坚信自己有光明的前途有错吗?

并没有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是同样的人

但是后来呢

上了大学的朴社长继续美国深造,回国创业拿到融资身价过亿

金家几经变革落入半地下,但是还能生存,还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吴家呢,欠了巨额债务,彻底沦为地下生物,甚至开始觉得生来可能就是在地下的

我觉得这才是《寄生虫》所想要表述的东西

阶级变动比阶级固化对那些在变动中落入下层的人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前几天微博看了一篇文章讨论香港问题

说香港人其实不仇富,因为阶级早已固化了,甚至他们以仇富为耻

但是他们却接受不了未来可能变得还不如大陆人

也是一种阶级变动对人心理巨大冲击的佐证吧


中产阶级是最脆弱的一个阶层

看似平稳富足但是抗风险能力特别的差

稍有不慎,不管是投资失利还是生个大病

立刻就会掉落入贫民阶层,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即便是有一些运气拿到上层的入场券的人

也同样扛不住意外和风险

就像OFO的老板,曾经可能差一点点就跻身上流社会

但是如今却身背巨额债务,难以翻身

片中的朴社长一家不也是这种状况么

没有了朴社长的这家人,未来还能维持住这样的生活吗?

他们在事件之后就马上搬离豪宅真的是因为这是个凶宅么?

还是因为已经无法偿还巨额按揭只能选择搬走卖房?

因为朴社长这种互联网高科技新贵即便是收入不菲,但是拿的都是融资

不太可能全款购买这种昂贵的豪宅

在还清贷款前,这所豪宅根本就不能算是他们的财产


二 越界


对于越界的问题

看到大部分评论都说金司机两次说“你还爱她吧”导致的

这个桥段电影里出现了两次,我不想完全否定说这个不是越界的证明

但是也有一些个人见解

因为结合前后语句和对话内容来说

金司机并不是生硬的去打探社长家庭生活

第一次是说到前帮佣走了之后,家里一团乱

朴社长自己吐槽了半天太太“不会打扫,做菜也很难吃”

然后金司机说了一句“但是你还是爱她的吧?”

这个对话我感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话赶话的一种安慰式的对话

但是朴社长当时的表情是一惊、迟疑

然后发出了模式化的虚伪假笑

说“那当然,我爱她”

然后又补了一句“那就是爱吧”

然后转过头用嘲笑的状态笑了一声

这样看来,我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谈论朴太太的话题并不是金司机提起来的

朴社长之前自己已经吐槽媳妇半天了

所以应该不存在说金司机这句话有打探朴社长隐私的问题

金司机的问题属于话没接好

金司机这个回答属于一个看似高情商其实低情商的回答方式

看似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围

但是实际上却是加强了吐槽的力度,同时又有点逻辑混乱


我们试想换一个场景

场景一

“我儿子啊,笨死了,学习也不用工,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将来不知道怎么办”

“你家不是有钱嘛,还怕没学上啊”

场景二

“我们学校啊,宿舍条件不好,食堂也难吃”

“但是你们学校录取分数低,好考啊”

这两个场景都是一个人吐槽自己的事情,然后另一个人接话

但是这个回答都是很糟糕的答案

就算两人是好朋友这么接话都是不太妥当的

这个就像女朋友的抱怨,并不是寻求答案的


金司机这个回答如果补全一点,就是

“是的,太太是有点废,啥都不会干你竟然还跟她继续过,是因为爱她吧?”

所以朴社长的惊讶迟疑我觉得有两层意思

第一就是你这人怎么这么说话

第二就是你这是什么逻辑,媳妇娶回来就是干活的?不会干活就只能因为是爱?

所以朴社长才会在搪塞的回答了“那当然,是爱她”之后又加了一句“那就是爱吧”

补全一点就是“原来你理解的娶媳妇实不实用就是爱啊”

进而嘲笑般的冷笑了一声

此时我认为俩人的聊天还算融洽

到后面金司机说拒绝了那个家政而来朴社长家工作

朴社长还开玩笑说感谢他的恩情

到这里我觉得朴社长情绪还不错,如果是生气他越线应该不会还跟他开玩笑

但是这时候金司机转头客套时候,险些跟大车刮蹭

朴社长被甩到了一边,这时的朴社长脸色才变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朴社长才是真有点生气了

后面金司机说别说是自己给的名片

朴社长还在努力维持笑着说感谢你让我能表现一下了

但是金司机还在喋喋不休的说先打电话咨询一下什么的

这时候朴社长是真的生气了,冷冷说了一句“看前面”

然后后面就没再表现车内的内容

一方面是信息都交代完了

另一方面是这时候朴社长真的生气了,中止了两人的对话

所以看到这里

我们还能单纯的认为金司机的越线是因为提了“还是爱她的吧”吗?

这句回答不太好,但是我觉得并没有什么越线的问题

因为这只是一句想谄媚但是说得不好的奉承话

朴社长顶多是不高兴但是又犯不着跟他生气

我认为真正越线的是后面的递完家政名片的部分

金司机为了怕朴太太觉得他跟媳妇是熟人

所以喋喋不休的说让朴社长不要提及他之类的话

开始朴社长还忍着接了句话

但是金司机又继续说“可以先打电话咨询”

这时候朴社长才是真正被激怒了

为什么?

因为我猜在朴社长眼里

金司机你是司机,你的工作就是好好开车,此外闲聊几句没有关系

但是当金司机不好好开车,却不断转头要过来指点朴社长该怎么做事

这才是真正的越了线


试想我们换一个场景

朴社长跟公司保洁阿姨闲聊

说自己老婆不如阿姨会做家务

阿姨说你还是爱她的吧

朴社长会生气吗?他顶多也就是嘲讽一下穷人的脑回路

但是如果阿姨扔下手里正在打扫的工作

跑过来跟朴社长说我觉得你那个软件应该加个功能

朴社长会怎么想?


说到说话的情商

朴社长跟金司机说话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不着边际的在夸奖他

第一次说他坚持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这么久很佩服

第二次说感谢他推了家政公司那边来为自己工作的恩情

第三次说感谢金司机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些可以反应出朴社长情商确实很高

虽然是从各种假笑能看出是那种虚伪的商业互吹模式

也从侧面反映了朴社长能爬到今天这个地位并非没有原因

极好的沟通能力,不着边际的吹捧别人

而且也更让我觉得他以前应该是个金领高级打工仔出身。


第二次金司机提“反正你爱她”的时候

我个人感觉并不是越界,而就是单纯的激怒了朴社长

结合上下句对话的语境

朴社长给金司机讲解了要做的事情

金司机说太太还真是喜欢搞惊喜这套

朴社长说是啊,而今年好像格外努力

到这里两人还是挺和谐的在聊天

但是金司机这时候说了一句“我看你也挺努力的嘛,也是,反正你爱她”

然后朴社长才生气变了脸色

细看这句话,已经直接怼人的级别了

别说是朴社长,换成任何一个人听了估计也不舒服吧

这就好像你朋友圈发了一个旅游照

底下有人回复“又出去旅游了,也是,反正你们家有钱,又不用上班”

你看完不想骂他吗?


所以金司机混成这个样子不能说完全没有他的责任在里面

就像好多混得不太好的人一样

自以为是、轻重缓急拎不清、不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都是越混越糟糕的原因

比如被小儿子朴多颂闻出身上有味道的时候

回家金司机分析的是洗衣服和香皂的问题

从他们在家可以光脚溜达

可以看出金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并不是不讲卫生

妈妈看法却也只是说不想分四锅洗衣服

这就是看出这个家庭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思维模式有问题

只有女儿金基婷一针见血指出是因为住半地下的缘故

但是这时金司机想的不是找个地上公寓搬出去

而是说“就当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吧”

所以说气味的问题真的只是因为他们家穷导致的吗?

一家四口都在朴社长家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但是依然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

所以最后他们家被水淹了,我真是一点同情心都起不来

本片导演并没有简单去塑造富人阶层傻逼又有钱,穷人刻苦又倒霉

从很多细节里都可以看出来朴社长阶层上升,金司机阶层下降都有他们个人因素在里面


之所以觉得两次问“你是爱她的吧”不是越线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从朴社长谈论尹司机车震

但是朴社长说“年轻人有性生活没有问题,但是你能不能在你前面的位置上干,为什么要越线,到我的座位上弄”

这里可以看出朴社长其实还挺宽容的,他在意的点竟然不是司机用他的车车震

而是司机在他坐的位置上车震,而不是在前排司机的位置上车震

所以可以看出朴社长其实有点精神洁癖

他是要把位置分得很清楚的那种人,坐错了位置才是他在意的越线的点

所以只有当金司机不好好开车频繁回头说话的时候他才会生气

只有当按加班来生日会帮个忙金司机还逼逼他才会生气

因此最后一次他板着脸跟金司机说的不是不要提我们夫妇的话题

而是跟他说,既然算加班,就好好做好你的工作就好了

先写这些,后面还会分析一些基婷基宇兄妹的特征,朴家是不是真傻等细节

下面是更新


自己又看了一遍之前写的,当时想到哪写到哪,有点乱,而且我这个人有时候用词不是太准确,找不到合适的词就会用个相近的词来说,可能出出现歧义,大家理解一下我要表达的意思就行了,咱们就不纠结这个old money,中产阶级的具体定义了,大家大概明白我是啥意思就行了。

其实我对影片的理解核心就一个,它反映了同阶级随着时间发展分化变动的一个结果,而且这个阶级,我们就不说中产阶级了,我所说是主要是指构成社会主体的中间阶层,也就是工薪阶层吧。

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目前我们社会的中间阶层主要是由工薪阶层来构成,不管你是月薪2000的,还是月薪20000的,都算这个大阶层里面,甚至连一些做点小买卖的,虽然不是上班族,但是收入方式和收入档次其实也是跟工薪阶层差不多的,这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大阶层。

所以我才会认定男主金家和社长朴家原本是处于同一个阶层的。朴社长两口子的原生家庭可能跟金家差不了太多,可能有差别,但是可能就是月薪8000和月薪5000的差别,只是后来随着大学留学等等,后来由于人生际遇的不同而分化了。(而且对于韩国不能以我国的标准来看,他们国家作为早期发达国家,出国留学这种事很稀松平常的。)这个际遇包含很多层面,甚至包括特殊时代、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而不简简单单是什么聪不聪明,善不善良等决定的。所以才让人看过之后唏嘘不已。

这里如果不理解我说的时代和运气成分,可以参照我一下我国60后、70后、80后的人生。60后是被时代耽误的一批人,一辈子按部就班朝九晚五,但是到了中老年却发现攒那点家底经不起折腾,很像金家老两口;70后其实是我国这几十年最幸福的一代人,大学包分配他们赶上了,结婚刚需时房价还未飞涨,互联网大潮方兴未艾他们刚好毕业,所以很多70后从普通家庭里出来,但是却能乘着时代的东风完成阶级跨越,很像朴社长夫妇;而80后呢,有点迷茫,很像金家兄妹。而这个我觉得在任何国家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它比讲阶级固化的东西要有更加广泛的覆盖面。

如果说阶级的跃升我们可以从我国70后身上看到一些影子的话,那阶级的跌落可能还是要从60后身上去看了。这个95后的年轻人可能感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等我下面说完,95后可以去对照一下自己的亲戚身上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可能就能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我估计95后的年轻人应该是对于九十年代并没有太多的记忆,(废话),但是我作为一个80后,对那个时候可以印象深刻,九十年代我国有一个重要转变的,也就是改革开放,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工厂没落。所以那个时候,社会的主体跟现在相比,虽然社会主体的中间阶层也叫工薪阶层,但是却又不太一样,那个时候社会的主体中间阶层是工人阶层,纯字面意思的工人。

现在一说工厂工人年轻一点的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农民工,但是90年代的时候,工人并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最骄傲最体面的工作就是去工厂当工人。而且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农名工这个词,是因为那个时候,工人和城市人其实指代的是同一个人群。这个人群收入稳定,普遍受过教育,对于文化艺术以及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购买能力。所以小时候我的印象里,是他们家庭最先购买了电视、电冰箱、热水器,业余文化生活去跳交谊舞、看电影,还有收藏文玩、集邮、玩乐器等等个人爱好。因为我父母年龄偏小,所以基本从小都是从羡慕着大姑大姨家的生活,再到有样学样的跟风中度过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大工厂没落,迎来了下岗潮。

其实我对改革开放和下岗是没有意见的,这是我们国家要往前走所必须的过程,但是我也不想用什么发展的阵痛这种冷血的说法来描述那个时期。因为确实无数的家庭为了国家的前进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尤其是北方老的工业城市,我想经历过的朋友一定有很深的体会,也有很多像《铁西区》《钢的琴》等电影反映了那个时候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下岗潮又并不等于阶级跌落,毕竟虽然大龄失业,加上工厂里流水线磨灭了大多数人的生存技能,同时还有骄傲的工人阶级自尊心让很多人拉不下脸来去干很多不体面的工作,下岗潮确实使很多家庭陷入生活上的苦难,但是这个毕竟是一个大面积的情况,你失业我也失业,但是还到不了阶级跌落的程度。就好像现在,你今天被单位辞退了,可能生活上要艰苦一段时间,但是你不会觉得自己阶级跌落了对吧。所以像《钢的琴》讲的虽然是这个事,但是它主要讲的是下岗潮对工人阶级生活带来的苦难,语境与《寄生虫》完全不同,所以带给观众的感受也不同。

虽然我说下岗潮对于下岗工人来说并非等于阶级跌落,但是也并不是说这个事情就不严重,这个事件相当于是把人突然推到了悬崖边上,你并不是马上就掉下去,让你随时有了跌落的危险。那个时代的工人普遍有着存钱的好习惯,并且那个时代养孩子也并不是那么费钱,也没有房贷等等外债。因此对于大多数下岗工人来说,日子艰苦,但是勉强还过得下去。但是总要想办法挣钱才能继续生活啊,所以下面才到了他们人生的关口。而这里面又分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打零工,做点不会伤筋动骨的小买卖,练摊之类的,这些人大多数挺到了现在,如果孩子有出息基本还能生活的不错。唯一能击垮他们的只有意外和重病。

第二种,就是想走点捷径的,比如借钱搞大一些的买卖,以及杀入股市。对于那个大家都去工厂的年代,可能确实有些又胆有识的商业天才被埋没在了工厂,下岗反而给了他们机会。但是大部分工人阶层就是老实人,如果因为对自己不客观的认知想去冒险捞一把,尤其是举债去搏的,基本这批人都陷入了阶层跌落的境地。我就亲见过借债最后被收去房子,现在只能租住郊区小平房的人。如果借了高利贷可能后果更惨,至于流落街头的我虽然没亲见,但是一定有这样的人存在。是不是很像金家和前管家的情况了。

这里只是一些感想了,有点跑题了。继续说细思恐极的地方啊


分析一下金家的构成啊

很明显妈妈和妹妹与爸爸和儿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

后面儿子也有台词说到“基婷好像就是富人家的孩子一样啊”(大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了很久

最终只能总结出一个个人看法吧

我管它叫做——女性的务实

以及由于务实所带来了那种自信与从容

那与之相反的

就是父子俩由于不太务实而产生的不自信

这个从很多细节都有体现

先说父子俩的不着调

其实最开始接的那个叠披萨盒子的零工

为什么最后会有四分之一不合格

我第二遍看的时候才发现了端倪

原因就是当时家人干活的时候

儿子拿着手机给大家看了一个快速叠披萨盒子的视频

然后在外面喷洒消毒剂的时候

大家都乱作一团

但是爸爸却像是着魔一般盯着那个视频咔咔的叠盒子

最终果不其然就他取巧的盒子不合格

这里反映了什么?

妹妹妈妈都很务实

儿子虽然有想取巧的找了个视频

但是最终也没偷懒

只有爸爸如实的照做了并且搞砸了

这说明了爸爸不仅想取巧而且还对自己认知不足

像极了我前面说的那种想炒股发财

但是对自己韭菜能力认知不足的父亲们

说这个很可悲

父亲们动机都是好的

但是他们这种不务实的态度却实际上害了他们

儿子现在还年轻

但是却已经有了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了

比如他在出门去应聘家教前吹的那个牛逼

“我不觉得我是在作假,明年我考进那个大学,就不是假的了”(大意)

这牛逼一直吹到最后

“等我买下这座房子,爸爸就可以从下面走出来了”(大意)

这种不务实的态度与妹妹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在一家人喝酒的时候

儿子说“这房子要是咱们家的,你想住哪间?”(大意)

妹妹说“等这房子是你的再说吧”(大意)

这就是务虚与务实最直接的对比

还有就是爷仨雨夜往家跑的时候

妹妹问下面该怎么办?

儿子说“我刚才一直就在想,要是敏赫的话,他会怎么办”

妹妹直接怼他“要是敏赫哥,根本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妹妹为什么会急?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装模做样的说这种蠢话呢?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马谡被断了水源包围在山头

下面人问 ”怎么办?“

旁边出了一个人说”我在想,要是丞相碰到这个情况,他会怎么办“

你想不想骂他”你要没主意就别出来逼逼,要是诸葛亮能让人围在这?“

这反映了什么?

儿子内心那种严重的不自信

其实这个在片子里从头到尾都有体现

只有父子两人去应聘的时候

有大量的准备和彩排

而妈妈和妹妹去工作完全没有事先彩排什么的

(准备家政名片属于必备道具)

因为妈妈和女儿身上有一种务实的自信

儿子第一次去之前准备假文凭

妹妹就是进门前跟他对了一下口供

儿子被女主人气场压制

但是妹妹去的时候女主人全程被妹妹气场压制

而且我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当时就特别怕朴社长两口子跟她说英文会穿帮什么的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甚至是当朴社长回来的时候

社长太太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

用英文说”this is dongyi“

妹妹却是用韩语回了一声你好

而不是故意为了证明自己的留学背景用英语回

这就是自信的人别人反而不会怀疑你

不自信的人就会想

吃麦当劳要不要用刀叉呢?

父亲第一次去应聘之前特意去4s店摸车

而且一路上不断吹嘘自己驾驶技巧多好

路有多么的熟悉之类的

陷害前管家之前

儿子写了详细的台词跟父亲在家演练

如果仔细看片子里

除了第一个排练镜头妈妈妹妹还参与一下

后面父子俩排练的时候

娘俩在旁边喝着酸奶无聊的看着他俩

但是妈妈和妹妹两人去工作

基本都是直接上手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

就是朴社长一家雨夜赶回来的时候

仔细看对话

妈妈根本不知道那个”炸酱干脆面“是什么玩意

但是却镇定自若的问清楚还有多久回来

然后挂断电话才问什么是”炸酱干脆面“

我怕又有人要质疑我对务实务虚的理解了

这样说吧

同样是要写个历史小说

父子就是那种非得要把历史书吃透才敢下笔的那种人

但凡一本资料没看完他们也会心虚

但是实际上他们可能就第一本资料看了个开头

这个事就以后再说了的那种人

不知道解释明白了没有



然后另外一个地方的细节很有意思

就是司机送妹妹回家的时候

妹妹坐在朴社长的那个位置上

态度气质完全是老板的状态

这里也是对朴社长说的越界的一个侧面体现

司机不断的想直接把她送回家

当然我们不恶意揣测的话

我觉得司机也就是好意吧

虽然妹妹的拒绝也是因为不敢暴露家的位置

但是这里妹妹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上位者的态度

就是说一不二

如果第一次司机逼逼

还可以耐心解释一下

但是如果一二再的质疑她说的话

上位者就会发脾气了

试想如果换成儿子的话

就算拒绝会是妹妹这样吗?

再一个就是司机为什么会反复挑战她的话

因为她不是老板嘛

所以司机敢不拿她的话当回事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了

爸爸明知后面是老板为什么还喜欢瞎逼逼

当然也有他不着调的一方面因素

另一方面我觉得跟这个也有相似的地方

就是金爸爸没拿朴社长当回事

不是那种轻视朴社长的不当回事

而是把自己位置摆高了的不当回事

就好像他给邻居家儿子当司机似的那种

事实上你是老板我是司机

但是咱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也没低你一等

所以为什么感觉他们之前是同等阶级的人

而不是那种阶级已经固化下的不同阶级的人

儿子的那个朋友敏赫

出国交换以后可能抓到机会就会变成下一个朴社长


说到敏赫

其实我觉得敏赫、妹妹、朴社长是一种人

务实、冷漠

这种人虽然性格上会被人说现实

但是事实上这种人成功的机率确实会大

就好像绿茶婊大家都不喜欢

但是很多宅妹找不到男朋友确实也是有一些个人问题在的

敏赫第一次来送了一个假山石礼品

看似价格不菲

但是他说他爷爷喜欢收藏这玩意

所以他这个礼物其实并不是特别珍贵的那种

就好像过年你去朋友家

顺手从家里众多别人的礼品里拿两盒过去一样

但是这反映了敏赫上门带礼物这种处世方式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

不管他用不用心

登门拜访带礼物总是没错的

这可能也是跟家里人学的

但是儿子可能在这个家庭里就学不到这种东西

另外敏赫家庭应该也是普通中产

从他骑个小摩托可以看出来

但是他考上了大学

还要出去留学

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朴社长一样的人物

而且他去留学这件事也很有意思

虽然他跟儿子两人都说了

等朴家闺女上了大学要跟她谈恋爱

当时有了留学机会的时候

敏赫毫不犹豫的就决定先去留学

虽说他找儿子去当家教是为了不对自己构成威胁

但是这个想想就靠不住

但是跟朴家闺女交往这件事当下并不是那么重要

出去留学对于他的利益更加重要一些

但是儿子那边连婚礼都已经畅想上了

他甚至都考虑过找演员来假扮父母这么不着调的事情

但是却从没想过朴社长能让他娶自己闺女吗?


但是并不是说儿子就是那么一无是处

从他随机应变的通过了女主人的旁听

并且顺利拿下朴社长女儿

顺势把妹妹弄进来当老师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他还是挺聪明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

就算不出后来的那些事故

他被原生家庭扭曲拖累也会慢慢改变他

不务实想走捷径这些

已经是开始表现出来的特征了


最后再说一个点

这片子去年上的

今年小丑上完之后

片尾儿子那个不受控制的笑

虽然跟小丑症状原因不同

但是用不受控制的笑

放在底层身上玩反差还真是通用套路啊


其他的也没啥可说的了

大家都能看出来那些隐喻就不写了

还有一些我没太看懂的地方

就是第一次家教结束后太太付钱的时候

减掉了两张

却有对他说因为物价还多给了工资

没太明白什么意思

有人说太太虚伪

但是儿子又不是傻逼

比如说好了1000,你给800,然后还说漂亮话

我觉得这个不是正常人能办出来的事

还有哥们分析说事太太跟敏赫有不正当关系

这个我也不敢完全就说没有

但是太太面试时候说的那些话吧

我觉得有别的意思在里面

比如说”成绩不重要,水平要到敏赫老师那样“

结合儿子后面旁听时候大胆的反应

我觉得这是有钱人家要求老师

能更多教给孩子一些社会法则,比如自信、气势

要远比成绩来的重要

还有一种就是太太有点故意装气势

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我总觉得来个陌生人上来就给人性暗示太不正常了

那这个减两张钱到底是啥意思呢?

希望有人一起讨论一下

或者有没有人了解韩国补习的大概价格

或者说韩国补习有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我查了半天也没查到


啊啊啊,说到这还提一个点

就是关于朴社长夫妇傻不傻的这个啊

我觉得有钱人傻这种设定只会出现在无脑偶像剧里

朴太太说证明不重要还是拿起来看了儿子的文凭证明

付钱的时候减了两张

连前管家能多吃一个人的饭都知道

想起了面里有韩牛自己坐下吃了

这些都能看出来他们不傻

而且从后面果断解雇管家和司机上

也能看出来人家杀伐果断跟傻不沾边

至于金家人觉得有钱人傻

我觉得那是他们自己想多了

就好像你今天app上下单了一个保洁

只要来了一个保洁阿姨给你把屋子打扫干净了

然后你就付她钱就是了

这是付钱买服务

非常常规的操作

但是

实际上你下单的是保洁阿姨A

但是保洁阿姨B想办法调走了保洁阿姨A

然后顶替她来你家打扫

然后把钱拿走了

晚上保洁阿姨B跟老公说

这些有钱人啊,真傻

所以说 朴家人到底哪里傻了?

他们在乎是谁给他们提供保姆和司机服务吗?

他们只在乎服务达不达标

还有一个比喻就是

你是一个非常好的美甲师傅

在城中村开店做一次美甲收费80

然后有一天有个机会你跑去给杨幂做了个美甲

杨幂给了你2000

请问是杨幂傻吗?


user avatar   michael-jackso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就这个问题跟我妈讨论过。

我说我这么要强这么独立,怎么可能找得到对象,现在男生都喜欢软软的什么都不懂的瓶盖都拧不开的笨笨傻傻的妹子呀,比如我表妹那种╮(╯▽╰)╭

我妈说:其实吧。。。。。如果我真的是那种什么都不会,什么事情都要你爸来做的女人,你爸早就跟我离婚了。

我妈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那种温温软软的妹子会很讨喜,但是过日子,如果什么都要依靠男方,短时间可能还好,几年过下来,早就烦了。而且生活中那么多事,那么多问题,如果女方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要添乱,这日子要怎么过。

像我妈这种女人,不仅自己工作上家庭上都可以处理得很好,还对我爸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爸能在学校不用趋炎附势巴结领导,甚至还可以因为校长不公平的对待直接拍校长的桌子跟校长对骂,还一点事都没有继续当先进当优秀教师,年年带重点班,教书教的好是一方面,跟我妈在教育局工作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曾经也有个老师跟校长有矛盾,后来被找了个借口调到农村的学校去了,而我爸骂了校长这么多年,从来没谁敢把他怎么样,顶多是没有升职的机会了╮(╯▽╰)╭)

我爸真的是典型的书读得迂腐了的那种人,特别清高,完全不懂变通,因为看不惯他们年级组长,他们年级的活动从来不参与。有一次他们校长开会碰到我妈,就跟我妈说,x老师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啊,不合群。我妈回来根本都没给我爸说,就偷偷告诉我了。
而我妈就是那种像水一样的女人,什么地方都可以淌过去,石头扔下去也只是泛起一点涟漪,包容我爸的一切,呵护着他的自尊心。而我爸也知道我妈很有能力,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特别尊重我妈,偶尔闹脾气都像在撒娇。曾经有别的老师说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相敬如宾。

我一直觉得理想的夫妻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就像《致橡树》里那种,我跟你肩并肩站在一起,不依附你,也不会攀附你,更不会一厢情愿的奉献或者施舍,我们共担风险,共享繁华。

真羡慕啊。

真想找一个我妈那样的人。


========================分割线=========================


看评论感觉好像大家都觉得我母亲罩着我父亲,我父亲高攀了我母亲的感觉。
可能是我表述的问题吧,其实,你们想,我妈这种人,会去找那么特别废的男人过一辈子么╮(╯▽╰)╭

我爸当年高考,是全地区数学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考的重本(那所学校现在也是211,985),整个人心高气傲的不行——但是通常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被人打,多少还是有点本事的。

四川人嘛,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打牌,我爸其实打得很好,因为他记得住牌!他能算牌!这简直就是外挂嘛!但是他很少打牌,一年中可能就过年那会陪家里亲戚玩几把。平时的娱乐活动,除了守着电脑打无比幼稚的小游戏,他没事,就!做!高!考!题!
市面上大部分教辅资料,都可以在他书架上找到。

我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对那种强迫学生补课的老师都是有了解的╮(╯▽╰)╭但是我爸他呀,最讨厌补课,每次有学生家长找他给孩子补课,他都给人家说:上我的课,课上四十分钟认真听就可以了,不需要补课。

他教的班,数学成绩从来都是年纪第一第二。

学生都很喜欢他,大概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讨厌一个:不拖堂,不骂人,不补课,有耐心,好脾气,认真教学,不请家长的老师。【我爸比学生还讨厌拖堂,下课了比学生跑得还快】

跟之前那个校长的矛盾也是,那个校长总是喜欢搞个大工程,从中牟利,完全不在教学上花功夫,所以我爸特别讨厌他和那几个学校的中高层领导,才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的。
后来校长被双规了,判了十几年,中高层整个换了一拨,我爸又开开心心的去参加教研活动了╮(╯▽╰)╭
春天桃花开的时候还会跟他们去爬山。。。。。。。ORZ

说这么多其实想说我爸是个特别认真特别聪明的人,绝对不是不会社交的书呆子那种。

应该说,我父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真诚,不做作,不媚俗,没有太多的欲望,不关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理想主义者。用我妈的话说就是象牙塔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

而这个象牙塔,很大程度上功劳要归我妈,我妈因为工作的关系,跟全市的所有中小学校长啊主任啊都很熟。可以说我妈把社会阴暗的那些东西,挡在了我爸看不到的地方。

这点真的太难得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就是太宠我爸了,一直都是那种,出了事也没关系,我帮你想办法、帮你解决,再顺便嘲笑一下你 的那种。

然后我爸就是有点傲娇的那种,其实可心疼我妈了。我妈做了什么菜,问他好不好吃,他每次都说一般,还行这样,但是到外面去吃饭,他每次都说,还没你妈做的好吃(≖ ‿ ≖)✧就是这么口谦体正直。

最后附上致橡树。我啊,是真的觉得这种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并肩前行、共同成长、精神上的契合 是最理想的相处模式了。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user avatar   153454272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人基本没有特别地说自己很爱中国,很爱中国文化,但能从他的视频里看出他是真的对中国文化很了解,而且郭杰瑞也没有刻意贬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比如他去印度的视频,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好的或者坏的方面都是印度当地人自己表现出来的,而且他也尽量避免不谈政治话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我最喜欢的外国up(可能是因为郭杰瑞本身就很有钱的原因,他不需要捞金,本身教育也很好,所以不会出现其他up那种开淘宝店出问题或者草粉这种黑料)


user avatar   bu-ting-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梵高生前还没卖出过两张以上的画,不佩叫大师;北斋多次把名字卖出,不佩叫大师;今敏的作品也不卖座,也不佩叫大师…手冢治虫公司经营不善,应该被拉下神坛……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


user avatar   xiao-ke-72-17-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相关话题

  港剧《刑侦日记》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影《寄生虫》(寄生上流)有哪些细思极恐的地方? 
  《冰与火之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情节?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有哪些不易发现的细节? 
  历代的《三国志》里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新白娘子传奇》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视剧《开端》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点? 
  如何看待现在网上认为《寄生虫》不配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论? 
  《三体》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资治通鉴》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下一个讨论
《生活大爆炸》里的哪一幕是你忘不掉的?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