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去视觉中国下面搜了一下,连明星图片都很全!
这是打个标就要收钱么?
明星本人知道么?
哪位通晓法律的给讲讲,这种图片应该是版权明确归明星本人或经济公司的吧?
这种图片视觉中国收费的法律基础何在?
补充:看到有答案提到了Getty。而Getty最近也惹上了官司,因为盗用公共图片以告代卖,告到了正主头上。他现在被起诉要求赔偿10亿美元。我4月14日时已经更新在文中中部摄影师的部分,但因为答案越写越长,在这里点出来。后面还有相关法律条例分析。
以下原答案:
最新央视报道,央视评论: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毒瘤。基本定性了。详见微博:
没有人真的不尊重版权。我以下所说的都是指他们滥用职权。利用《著作权法》来谋取私利,甚至强行钓鱼碰瓷敲诈。版权保护应该更利民,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使用者。可以选择买断或者取得授权。有渠道,有方法,有明细。
没有人不期望有一个良好的版权环境,怕的是有人钻空碰瓷盈利而已。这只会破坏版权保护环境,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本身也对版权无比的尊重,没人想开倒车。
图片正版期限内授权本身就不贵(一般分单月,季度和一年的授权),即便买断也就三位数的事情,最多也是四位数(家纺服装类会贵一些,好的图案买断上万)。大家讨论的是他们利用版权保护去碰瓷。不是去开倒车破坏版权保护。
如果版权保护不能保护作品,不能让大家了解作品归属,而沦为一些机构用来盈利的手段,这将失去法律的初心。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谁也不希望看到法律成为某些公司盈利模式的工具。
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版权,都是代理著作权。然后呢,给你电话,让你选择和解或者吃官司。如果选择和解,一张图5000起步,你以为你付费了就可以了?之后你会收到越来越多这样的电话。因为第一张图就是试水,确认你会和解,就会越来越多。
他们会先搜图,再电话联系,然后穿越执法,追溯费用。他们根本不靠版权盈利,因为你在他们自己的网站根本搜不到说你侵权的图。侵权的图片根本就混在免费公共的图片中,甚至还经过他们修图处理过。你想买无门,是否被告就只能靠运气了。
所以将一张没有任何版权标识的图混在一堆免费公共的图片中,钓鱼消费者,甚至直接跳过步骤看你的图中是否有还没注册版权的。这个已经成为了一条成熟产业链。已经和最初版权保护的初衷完全不同。
从2014年开始,视觉中国加大了对作品侵权案例的诉讼力度,2017年达到最高水平。
案件和解率估计为1-3%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在和解费用上无法达成一致。
一审服从判决率为70%,二审服从判决率为28.2%。
案件类型占比:绝大部分属于民事诉讼,80%为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例,无刑事诉讼案例。
当他们发现敲诈更容易时,他们根本不会走正道的。就好比别的答案中,有人问黑洞的图多少钱,有人问国徽的图多少钱,他们依旧会说,因为能诈一个是一个。
再说一下摄影师的利益,他们真的是在维护版权嘛?可能有的只是拿摄影师来为自己盈利,商业模式以官司为主。
微博博主@程序员的那些事:补充Carol Highsmith 的起诉报道链接:http://t.cn/EXbWzVX
无独有偶,这边也网上也有其他对于法律的分析,以下图片均来自微博:
我和视觉中国类似的北京河图公司打过交道,问他们索要版权,他们并没有,而且很“坦诚”地说不愿意和解他们就去注册版权,然后告我。
那问题来了,你能找到图片来源自己去先注册吗?理论上可以的。但后来他们聪明了,还经常翻墙在外网淘图,拿了代理权后进行图片“修改”然后钓鱼碰瓷。你根本找不到图片来源。
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利用法律漏洞把敲诈当作盈利手段。
下面是和一个朋友聊到他们的时候顺带提一下。期望更多人可以关注到这个事情。除了视觉中国,我还知道北京河图也是如此。
最后,我期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很多敲诈都是披着“合法”的外衣。其实,都是肮脏的诈骗。
最后插一条精选评论(评论区我已置顶):
版权是自动生成的,视觉中国不需要注册版权,是登记版权。有了登记证书,被告无相反证据,基本就是判他们赢。版权在我国与著作权同意,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财产权下有12项子权利和一项兜底权利。图片公司商业化维权一般是提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诉讼,根据案例库显示,2010年著作权法二次修正后,商业化维权愈演愈烈,其正当性遭到质疑。终于今天被团团点名了。版权保护应该,但借版权保护之名攫取不正当利益,应该取缔。
不得不匿。
视觉中国这件事比较复杂,比目前大家了解到的情况还复杂。
背景层面:
视觉中国成也背景,败也背景。
不少人猜测视觉中国的背景深厚,但不知道它本身就算半个央媒。视觉中国旗下的汉化易美在业内被称作CFP,CFP是China Foto Press的简称,而China Foto Press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的英文翻译。如果大家看过视觉中国创始人的简历,会发现他在就任视觉中国董事长前的职务,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总编辑。很多人以为他是辞职后创业,实际上,他连办公室都没有搬。
视觉中国为新闻图片而生,从创立至今,一直承担着中国合法媒体间的新闻图片流转任务,是官方加持的新闻图片共享平台。之前网上有人说东哥在号子里的照片怎么也是视觉中国的?当然是!普通人能弄到这种高度机密的照片吗?不关注新闻行业的人,可能觉得很多热点是被网友带起来的。然而,如果没有CFP、微博和媒体的配合,普通人上哪儿去要炒热点的流量?
这几天有报道指出视觉中国与Getty images的神秘关系。为什么Getty没有收购视觉中国而是给了视觉中国图片代理权?为什么视觉中国在资本市场圈了200亿却没有进入海外市场?为什么视觉中国收购了500px和Corbis后居然把核心资源让给了Getty?
我来讲两个故事吧。
1、Google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进入中国,所以百度做得很大。
2、Uber没有收购滴滴,但双方约定,滴滴放弃海外市场,Uber放弃中国市场。
视觉中国与Getty之间关系,现在明白了吧?
如果实际控制人不移民,不在贸易战关键时刻捅娄子,不把官司打得民怨沸腾,不背上增加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负担的罪名,或许视觉中国可以一直活得非常好。
资本层面:
以图片销售的一点微薄收入,视觉中国不可能成为上市公司。
但他有背景,有垄断能力,有一个擅长资本运作的大股东,又赶上了2010年左右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于是,借壳上市了。为了能在5年后的今天套现,管理团队不得不想尽办法把经营数字做好看,于是有了「将法务做成销售」这档子事。
一直以来,各机构对视觉中国的评级都很高,因为无论从市场还有政策角度,视觉中国的生意都稳赚不赔。
首先,中国图片行业有100-200亿的空间;其次,图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图片资源储备,视觉中国有背景、有Getty关照、收购了一堆历史图库,在编辑图片、创意图片、历史图库3方面都具有无法超越优势,垄断已成事实;再次,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虽然视觉中国的手段比较野蛮,但很难说它违法。
就这样,在解禁前一天,视觉中国的股价已经接近30元,公司估值已经高达200亿。如果不出这只黑天鹅,董事长可以套现20多亿,创始人也至少可以套现10亿。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出事了。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谁在最高点出了货?
商业层面:
受背景影响,视觉中国一直是家畸形公司。就像紫禁城里的皇子,看上去什么都可以做,但做什么都放不开手脚。在这种情况下,视觉中国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从新闻领域进入图片行业,是一个相当精妙的切入口。在版权意识极其薄弱的十年前,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只有在新闻行业才能跑通,新闻图片获取难度低,销售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做得好可以获得官方加持。果不其然,在新闻图片领域立足后,视觉中国迅速与Getty达成合作,拿下中国区代理权,占领商业图片市场。从此,在中国图片行业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大哥地位。
上市之后,视觉中国的每一次收购都很有章法。从比尔·盖茨手中拿下Corbis,获得历史图库稀缺资源,进一步巩固资源优势;投资并购500px,获得全世界最优秀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资源,从源头上垄断图片供给。
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股东结构不利于公司发展。大股东只问资本,不问业务,最终把一家上市公司搞成了家族企业;小股东精于业务,专注生产,但在战略层面没有太大话语权。
如果不受背景的掣肘,股权结构健康,上市五年后的视觉中国,有钱有资源,放在国际上都是能打的。只不过,如果没有背景和大股东,也就没有200亿市值的视觉中国。
法律层面:
这些天,不少人从法律层面探讨视觉中国的所作所为。其实,它做的大多数事情在法律层面都无懈可击。否则,胜诉怎么可能这么多。
关于售卖国旗照片是否违法,是否有权售卖黑洞照片,是否可以把锅推给上传者和审核环节,侵权赔偿是否构成敲诈,网上有很多看法。虽然大家列出了不少理由,但几乎没有人可以确定视觉中国是违法的。大家之所以争论不休,是不愿意相信法律会保护敛财的人。
但有时候,法律就是会保护敛财的人!
知识产权保护法存在的意义在于鼓励创新,而鼓励创新的代价,是提高全社会使用先进生产要素的成本。在制定这部法律时,国家需要面临一项艰难选择: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是应该让新产品层出不穷?还是应该让全社会广泛使用次新的产品?
结论是: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潜台词:就算让碌碌无为的穷人们过得艰难一些,也要让不断创新的资本家过得更好
当然,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在我们这里还是会考虑穷人。所以,视觉中国崩盘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美国,结局不会是这样。
道德层面:
与背景、资本、商业、法律相比,道德永远是最微不足道的。
但在我们这里,道德一种很好用的武器。
最后谈谈我对图片行业的看法。
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讨论知识产权不能围绕法律和道德,而要围绕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影响。
之所以要保护图片知识产权,是因为优秀的图片具有价值。在图片稀缺的年代,这种价值容易得到认可,也客观存在;但是在影像泛滥的今天,这种资源不再稀缺,很多普通图片甚至可以说是一分不值。因此,很多人从心底认为它们不再需要得到保护。
视觉中国之所以把法务当销售,是因为正常的图片销售收入不足以支撑公司发展。这一状况不仅出现在知识产权观念落后的中国,还出现在美国,Getty最近几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作为一种商品来说,图片已经相当难卖。抛开法律和道德不谈,如果一件商品到了如此不好卖的地步,真的不应该考虑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吗?
视觉中国扑街的背后,是中国图片产业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身。如果把Getty比作图片行业的信用卡,中国目前亟需拥有的,是图片行业中的移动支付。
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意外打开了视觉中国这个中国图片霸主的经营黑洞。
自媒体纷纷吐槽“苦视觉中国久矣”,还有舆论质疑:国旗、国徽的著作权也归视觉中国了吗?各大公司官微也来了一段集体大合唱:我家的东西,怎么成了视觉中国家的?
吐槽归吐槽,但是不能搞情绪化,不能毁掉中国近几年来好不容易提升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得回归法律的标准,厘清问题所在:哪些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升之后必然带来的“用图不便”?哪些是以视觉中国为代表中国图片霸主“占山为王”带来的问题?把讨论“带上道”,才能促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进步。
让我们就事论事,从法律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问题。
第一种情况,《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创新、创造性的劳动。视觉中国直接将他人的logo图案做了矢量图、打上水印,其中没有“创造性劳动”,当然不能享有著作权,视觉中国拿这个“盖戳卖钱”本身就是对著作权的侵权。
第二种情况,广义上的“二次拍摄”, 一些官微编辑不理解:自己家的楼、自己家的产品被拍摄做成图片之后,怎么成了人家的知识产权?难道不是应该对方给自己钱吗?其实,商品、大楼本身并不产生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反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是付出创新性劳动的,包括光线调整、明暗对比等,所以“二次拍摄”会产生著作权。
那么,拍摄厂名、产品是不是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呢?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保护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商标权保护的是商标的独占性,保证消费者能够避免混淆,法律禁止的商标侵权手段主要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拍摄带有商标的产品,并不侵犯商标权。相反,因为拍摄是创造性劳动,反而产生了著作权。
至于摄影作品和一些商品的外观专利的冲突,也是一个道理。一些公司官微吐槽“自己家的东西成了视觉中国家的”,恰恰说明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短板。
第三种情况,肖像权和摄影作品著作权之间的冲突。这次很多公众人物、明星站出来吐槽:自己在一些公开场合的照片被摄影师拍了之后,卖给了视觉中国,自己一分钱都拿不到。肖像权和著作权属竞合关系,搞活动让摄影师来拍照,如果不是事先著作权归属的话,那位照片著作权就是摄影师的。
但是,30年前的《民法通则》就明确规定:未经公民同意,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其肖像。所以,在这方面,视觉中国明显揣着明白装糊涂,打着著作权的旗号四处维权、诉讼,但是完全不顾被拍摄对象的肖像权的侵害问题。
尊重著作权,不意味要“尊重”视觉中国的经营方式;吐槽视觉中国,也不能损害来之不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视觉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讹诈,比如,黑洞照片的著作权人已经开放版权,视觉中国却假模假式对外收费,事实上视觉中国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占为己有”;二、视觉中国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从之前随便侵权、盗用图片,摄影师欲哭无泪,到如今全民吐槽视觉中国的“过激”经营方式,这说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只是还得探索出著作权保护和传播的权利平衡点,这次讨论是一个好机会。
本文来源:央视网 作者:沈彬
昨天大家都在拿黑洞照片玩梗
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你们这些吃瓜群众
有没有想过
或许律师函已经在路上了
因为有群众发现
原来这张图片的版权
在视觉中国那里
有人好事去问了
视觉中国的客服人员
得到的答案很明确
购买后才能使用
黑洞照片
是全世界十三个天文机构合力
耗费两年时间才成功问世
怎么就成了你的私有财产了呢?
然后我又去搜了一下
发现很多你平时习以为常的图片
其实版权都是视觉中国的
标价500-2000一张
比如爱因斯坦吐舌照
日本投降历史瞬间
甚至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
下面还标着现价
此外,各家公司也纷纷发现
自己家的logo不知道啥时候
也成视觉中国的了
吓得河南共青团
在头像上声明
”视觉中国别偷俺头像“
更魔幻的操作来了
有艺人反应
不仅自己的照片没授权
就出现在了视觉中国网上
而且自己下载还要收费?
包括人家设计的学术期刊封面
也挂在视觉中国的官网上收费
当事人都震惊了!
此外,知乎上还有人反映
用NASA拍的照片
视觉中国也要上门收费的
总之全世界都是视觉中国的
我不死心的问了下视觉中国客服
人家给的回复也很直接
”我司所有图片都需要购买!“
JoJo里有种超能力
能把所有相机拍下来的人关起来
视觉中国也有一个超能力
能把所有相机拍下来的东西拿去卖
视觉中国牛逼到什么地步?
就连法律明确规定
不能用来宣传的中国国旗国徽
视觉中国也挂的500一张
万物起源都是视觉中国
就问你厉害不厉害吧?
然而,虽然视觉中国
自家图库里面的东西没搞清楚
但他们拿这些图
搞钱的力度还挺大
视觉中国在财报中自我标榜:
他们开发了一套鹰眼系统
24小时巡逻执法
追踪技术行业领先,让人称奇
去年8月视觉中国还向投资者表示
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用户
比去年同期增长54%!
聪明的你可能已经猜到了
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用户
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呢?
打官司啊!
不一定要真告上法庭
吓的你屁滚尿流的来签年框就行了
搞自媒体的都知道
视觉中国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机构
它常常能做到掘地三尺
把你过去三四五六年的
动辄几十上百张图片全部挖出来
然后按照一张图几千的标准
一封律师函告你几十万的赔偿额
小公司直接整破产
之前煎蛋网就曾经因为
被视觉中国起诉,差一点搞破产了
就算财大气粗的大公司也肉痛
之前经纬创投的张颖
就曾经怒斥视觉中国
属于版权敲诈流氓
你们可能不知道
搞自媒体作为图片使用大户
被视觉中国告的有多惨
有的被挖出四年前的陈年老坟鞭尸
有的更是直接把公司注销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公众号
都专门雇漫画师来画插图
或者直接用动物表情包
因为 狗!没!有!版!权!
PS:作为一个表情包博主
你们总嘲笑我的图特别的糊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
这正是我的苟且偷生之道啊!
其实除了视觉中国
还有很多类似的图库网站
其所作所为比视觉中国更为夸张
比如说非常有名的全景网
曾创下9个月告684次的惊人记录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全景网络公司法务部门
针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行为
进行维权诉讼产生收入
这项收入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
分别达到3688万和3567万
毛利率100%
最高增幅达到6166%
还有河图公司
新京报评论就控诉河图创意
穿越式执法,拿了版权之后
再回溯去年的案例说你侵权了
扯淡的是这些图库网站
都爱说自己的商业模式是版权银行
也就是说,类似于一个购物车
让人们去选购图片
但问题是他的商品
不在自家货架上面摆着
而是满大街满地都是
和各种免费的东西混在一起
你只是想随便搜一张自行车的图片
他家的高价的图片就这样
混在各种无版权自行车图片里
没有水印没有标识没有标价
你除了祈祷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躲开
你说这是版权银行还是钓鱼执法?
比如这个蓝牛仔影像
百度一搜全是各种骂他的
一个知乎网友表示
蓝牛仔影像连律师函都不发
隔一年起诉,就打你猝不及防
如果这种商业模式得到推广
那真是太可怕了
说的好像这种商业模式
还没有得到推广似的?
视觉中国,上市公司
去年三个季度营收就7.01亿
其中图片版权增值服务占了5.73亿
最让我震惊的是
视觉中国老板接受采访时
回应卖国旗国徽版权的事情
竟然轻描淡写一句
这个是用户上传的,撤销了
但你们用这些照片要钱的时候
可是还开发了一套
那么牛逼的鹰眼系统
还发了那么多律师函的啊?
那就请老板正面回答一下我的困惑
你们的图库里
还有多少根本不属于你们的图片呢?
你们每天不间断巡逻执法
满世界发律师函
挣得的那7.1亿的服务费里
又有多少是用这种手段收来的呢?
泻药,宝宝们别怕,千万别怕:
首先,这里有一张比“视觉中国”90mb更大更清晰的180mb的TIFF图
免费下载,收好不送,有事儿找我(百度盘):
知友ckm提供的ESO官网下载地址:
https://www. eso.org/public/images/e so1907a/
那为什么我敢给大家提供高清版呢?
因为这是ESO,欧洲南方天文台授权给我和全人类的。
换言之,如果视觉中国找到我,我就去找ESO,完美。
这就是版权游戏:
只要你找得到一家敢于对版权负责且免费提供给你图片的机构和企业
那你就能摘清楚关系,尤其是这种疑难杂症型图片版权,根本不知道找谁要啊!
那换句话说,视觉中国“卖”这张图有问题吗?
因为ESO是按照CC4.0协议提供的图片,
换言之,商业使用是它们允许的,
同时,在联系视觉中国以后发现,
它们没有售卖这张图片,但只提供给相关具有新闻媒体资质的企业使用
公众号不在此列......
然而问题在于,
即便这张图片没有售卖,为什么它们搞得自己像是有版权一样呢?
另外,视觉中国和Getty image有关,可是它爸爸都没把这张图放在自己图库里,,,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蠢了。
二更:
我再谈谈图片版权的问题吧。
目前情况是这样的:图片版权代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侵权行为,或欺骗行为,具体如下:
1)在没有严格确权的情况下,售卖供应商(上传者)提供的图片。
2)售卖并声称其对版权失效的,无版权的,公有领域的图片拥有版权或代理权。
3)严重的肖像权问题,如将为获得肖像授权的摄影图片销售并授权为商业用途。
第1点是业务能力低的表现;第2点是单纯的坏;第3点也是坏。
我们可以这么说,有些公司一方面打着维护版权的大旗,各种诉讼、索赔,唬人,另一方面又完全漠视著作权法、漠视国际公约。然而企业主,甚至是大公司的法务根本不懂这一块,有时也是因为懒的去学习,最终导致这些版权代理无法无天。
举个生动的例子:
日前,有人问我某已故百余年的捷克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有没有版权,我回答他没有,可以直接用,它不放心去咨询了公司内部的法务,对话如下:
法:有人声称自己有版权吗?
朋:有啊,好几家基金会,都说自己有版权。
法:那挑一家看上去正规的?便宜的签个授权书?
朋:为什么啊?!要是没版权,为什么要给人送钱?你怕别人告我们吗?
法:不是,不是,涉外版权很复杂,他们可能更专业,你说捷克应该是没签伯尔尼公约,如果当地规定时效比我们长的话,我们就真侵权了。
我:那到底签没签公约?
法:应该没签,否则它也不能说自己有啊,而且多家都声称自己有,这个版权就很复杂了,保险起见……
我:你看世界知识产权协会官网,捷克20年前就签了……
朋:所以,这样的话,有没有版权?
法:嗯……我觉得还是找家签一个吧,毕竟大家都这么做,最保险。你说呢?
注明:以下内容当我瞎说,另开一题一起讨论:
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想都不想地就去买那些假的版权。问题来了,他们花了多少钱?
这个生意真的好赚啊~不是吗?
外国供应商这块吃我们,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不懂,又有时崇洋媚外,觉得产品加个老外授权更洋气和正宗,也显得自己很懂版权。其实就是花钱买个联名,这也就算了。
最恶心的是,国内有渠道垄断者,通过垄断销售渠道,联手外国所谓版权所有人的机构倒逼国内制造业、文创产业生产者,缴纳所谓的高昂版权费用。是谁我不点名,怕出事儿。
不得不说有些无耻。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网站上可以下载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
为了这张图片的授权问题(注:页面上署名不是ESO,而是EHT协作组,让我有疑虑),我专门写信给ESO,回复是按照网站许可证执行。也就是说,署名EHT Collaboration后,可以做商业和非商业使用,无需事先申请授权。
附:ESO的版权政策
Unless specifically noted, the images, videos, and music distributed on the public ESO website, along with the texts of press releases, announcements, pictures of the week, blog posts and captions,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nd may on a non-exclusive basis be reproduced without fee provided the credit is clear and visible. Details on how to interpret this are given below for those who need further explanation.
老仙进场,彻底凉了。。。
我只想讲一点……
从现行的著作权法来说,版权即著作权,著作权的获得形式不是通过声明而是创作和转让。
也就是说,那个什么Copyright xxx是用于标识,而不是获取。当然这个标识是唬人这个另说,但是你要说它获得了版权这就太!搞!笑!了!
难不成我下面写个Copyright就把知乎页面的版权都获得了?
而且这事儿怎么看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怎么看,毕竟请看页面右下角:
不说了,我找知乎维权去了……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