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0
教科书版的《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确还是有漏洞的,我们只要问个问题~若说化雪会吸收能量导致气温更低的话,甚至低于下雪的时候,雪水不是应该结冰么?那么,为何雪还在化呢?
教科书告诉我们,当寒潮的前缘与暖湿空气发生接触的时候,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热胀冷缩而质量不变),便会使得暖湿空气向上抬升,一直升到高空去,使暖空气中的水汽迅速凝华成为「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增大成为“雪花”降落下来。而水汽凝华为雪花,也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这就使下雪前以及下雪时的天气并不很冷的主要原因。另外,当雪停下来天气立刻变得晴朗起来,因为天空失去了云层的屏障,地面开始向外散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时温度就逐渐降低;加上积雪在阳光照射之下开始融化,融化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根据实验,1 克 0℃ 的冰融化成 0℃ 的水,要吸收 334.4 焦耳的热量,所以大片积雪融化的时候,被吸收掉的热量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人们就觉得天气冷了一些。
其实,「感觉」冷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不直接反应气温的高低,空气潮湿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也不是问题的本质原因。那为什么空气潮湿人就感觉更冷呢?深究下去,这其实仍然是一个物理问题,关于物质的「比热」,比热就是一种物质每克每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焦耳)。水是已知物质中比热最大的,当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水蒸汽介质含量高,空气的总体比热远大于没有水蒸气的其它气体,空气传导热量的效率也更高。空气通过人体皮肤带走能量,化雪时的冷湿空气带走人体能量的效率要高于下雪时的干燥空气。试想,零上几度的水汽与皮肤接触,升温到皮肤表面的三十几度,它要吸收大量能量。吸收了能量温度升高的空气分子(包括水蒸气)运动性增强,随着空气流动(分子运动)不断散发出去,又有新的冷空气补充进来,人就容易冷得发抖了。如果是干燥的空气,人体只需提供极少热量就可以使温度升高到体表温度,所以我们就「感觉」在同样低温下,空气潮湿(化雪)时更冷了。
分类:科普 >>物理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