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NASA 火星探测器「洞察号」登陆火星,有哪些看点和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洞察号成功登陆火星,205天跨越4.8亿千米深入你的心!


洞察号火星着陆器在2018年5月5日出发,花了205天时间、飞行4.8亿千米,今天(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1月26日)成功降落火星表面!

洞察号抵达,人类距离成为一个能跨越行星生存的物种,再近一步。


一、人类火星探测简史


太阳系有个宜居带的概念:在这个区间内,可能稳定存在液态水,能够孕育生命。当早期天文学家们提出这个概念时,他们认为地球母亲和她的邻居金星、火星,都有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与地球看起来个头和质量都非常接近(相差在10%左右),成为我们最大的幻想,中国古代把她叫做启明、太白,西方还叫她为爱神维纳斯,甚至科幻小说中都把她当作人类踏出地球第一选择。在人类进入苏联与美国的太空竞赛时代,苏联押了国运赌上金星探测,结局非常悲惨:金星只是个周身400多摄氏度、气压是地球92倍、二氧化碳含量96.5%(地球仅为0.04%)的太阳系最大炼狱。

火星、地球与金星真实比例对比(图自:NASA)


火星看起来是个小不点(仅有地球15%),距离地球更远,通身由于广泛存在的氧化铁变得荧荧如火,在西方成了瘟疫战争之神,在东方荧惑守心也是最为不祥的所在。事实上火星的情况也不理想:大气压只有不到地球1%、没有磁场保护、平时零下几十度,但夏天能到20-30度、两极拥有海量的干冰和水冰,比金星实在好太多了。美国押宝了火星,不仅实现了第一次飞掠任务(1965年水手四号)、第一次环绕任务(1971年水手九号)、第一次成功软着陆(1976年维京海盗一号),还成功击败了苏联。

可是随着这些早期探测器的研究,大家惊奇的发现:火星的心已经凉了,她的体积质量太小,维持不住自己的温度,在快速丢失大气、磁场、水分,变得孤寂不已。且在探测她的过程中,人类也损失惨重。


二、火星探测,很痛苦,也收获很大


火星距离太阳更远,轨道周期为687天,每隔780天才能和地球会合一次,这意味着人类每隔2年2个月时间才迎来一次探测窗口。


洞察号火星着陆器霍曼转移轨迹


这并不是唯一的阻碍,人类的科技依然很弱,很难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即便用强大的火箭前往火星也需要老实遵循一个叫做霍曼转移的方式:走完一个外切地球轨道、内切火星轨道的半个椭圆,时长为6-11个月不等。即便洞察号赶上了15-17年一遇的火星大冲(距离地球最近),依然用了6个多月时间。如果未来载人登陆火星,甚至需要等待下一次窗口才能回来地球,总时长在3年左右。

在过去的60年内,人类探测火星只有50%左右成功率,像洞察号一样尝试最简单的火箭反推方式、但不幸着陆失败的,都有苏联的火星2号/3号/6号,美国的极地登陆者号/深空二号,欧洲的小猎犬2号/斯基亚帕雷利号,简直惨不忍睹。

可是,后来成功的探测器却在火星获得了让人吃惊的回报:水手9号发现了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和最长的水手峡谷,全球勘探者号发现了冰川、湖泊和水沟存在的痕迹、奥德赛号发现了广泛存在的地下水分、火星快车号甚至发现了巨大的地底湖泊、好奇号发现了甲烷类有机物存在的直接证据,在今日洞察号成功之前,仍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探测器已经高达6部。

但它们没有一个能深入火星土壤,感受她的心。

因而,人类火星研究还差一个核心内容:火星的心,到底是不是凉的?


三、洞察号,为打开你的心扉而来


为补充之前火星探测任务没有做过的事情(探测火星的内部地质情况),洞察号主要携带了最先进的行星地震仪(火震仪)和热流侦测器,深入火星内部。笔者曾跟NASA相关负责人交流过,单是热流侦测器就需要通过独特的打井式结构设计在数月时间内像一个小甲虫一样不断往下挖,最终钻下5米左右。未来时间内,它的主要工作将是揭开火星内部热流的神秘面纱,感受她的心。火震仪也将感受火星内部一丝一毫的震动。

洞察号将会“深入地底”,研究那里深藏的秘密(图自:NASA)


此外,洞察号还将携带一个小型双星编队飞掠火星,它们仅能执行飞掠任务无法进入火星轨道,不过它们将验证最新的深空探测实时通信和新频段通信技术,这次火星着陆任务能几乎第一时间传回地球(事实上还是经过了数分钟的延迟,这已经是最低限度)就是它们的功劳。随后它们将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宇宙深处,从此殒命。

这种黑科技也造价不菲,即便洞察号是基于2007年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平台发展而来大大减少了研发费用和相关成本,但由于后续的所有新仪器和发射费用最后还是高达8.3亿美元,让人不禁对火星探测的费用再次咂舌。

NASA也没有浪费这个千载难逢的科普机会,在洞察号出发前曾经经过了轰轰烈烈的征名活动。NASA宣布在洞察号任务的芯片储存区间里留出一块给所有愿意“前往”火星的人:你可以注册下自己的名字。NASA收集了超过240万个名字刻进洞察号的储存器里,跟着洞察号一起飞向火星,并将永远留在那里。



笔者的船票


你在么?


四、今天的死亡七分钟着陆,到底有多难?


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也在6000万公里级别,这已经意味着至少400秒的往返通讯延迟,而实际着陆时距离更远、时间远大于此,跟月球着陆仅2秒多的通讯延迟可谓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航天器着陆过程必须全部自主完成

洞察号抵达时没有动力大幅度调整轨道,只能立即冲入火星大气,从开始进入火星大气边缘到最终火星着陆,只有7分钟左右时间。火星大气稀薄,但由于速度巨大意味着摩擦依然能产生很多热量,且热量会不断在航天器表面积累,依然能够抵达惊人的1500多摄氏度。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火星的降落难度甚至超过地球。

困难从来不是航天科学家们畏缩的借口,他们会穷尽一切技术完成征服火星的任务,将着陆火星分成了几个主要步骤(实际上有1000个左右细节步骤)。

靠近火星: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探测器抵达火星附近约3000千米,期间探测器保持与地球的联系,最后一遍确认各个系统正常工作;

着陆器分离:着陆部分依然携带通讯和辅助装置,在1000多千米高处二者完全分离。自此之后,洞察号“失联”,剩下的15分钟路程必须靠自己走;

调整姿态:仅仅7分钟后,洞察号就已经飞到了火星上空125千米处。它开始向着陆目标进发,期间姿态控制喷气发动机工作,严格控制着陆轨迹角度与方向。它的计算机开始快速计算以目前这个角度入轨时产生的热量,以免超过隔热层能忍受的极限;

冲进大气:调整完角度后,探测器开始以近5500米/秒速度冲击进火星大气,七分钟的“死亡之旅”正式开始!

核心降落步骤(图自:NASA;译制:Haibaraemily)


海水与火焰:在50千米高度处,探测器隔热层热量达到巅峰,它的温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摄氏度,而此时它必须依靠隔热层复合材料升华而快速释放热量。不过不用担心,在各种高科技和隔热层的巨大牺牲下,洞察号所处的温度仅为10度左右,这个温度下人类还需要穿着毛衣,一点都不热;

大气减速:隔热层与大气的疯狂摩擦和牺牲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个昂贵的探测器,在这个过程中大气也实现了减速效果,着陆器速度降到400米/秒左右;

降落伞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仅11千米左右时,由几十根线连接、50米高、10余米直径的巨大降落伞打开,探测器受到了近10倍的重力加速度。

再见隔热层:在距离火星地面仅10千米时,此时的空气摩擦对于着陆器已经不再是挑战,光荣完成任务的隔热层将会被抛离。它在刚才的几十秒内,被烧得不成样子,现在终于成为整个探测器第一个抵达火星的部分。虽然它的结局是直接摔得粉身碎骨,不过这个第一也算是对它辛勤工作的最后奖励!

雷达工作:抛离了隔热层仅仅5秒后,暴露出来的雷达们立即开始急速工作,它们需要时刻紧盯目标着陆区域,认真检验当前着陆器所有状态,监测实际情况与原计划目标着陆地的匹配程度,以传递给计算机正确的信息作出调整,工作速度慢的话探测器可能就直接坠毁!

再见降落伞:通过降落伞又继续工作1分钟左右后,整个着陆器的速度终于降到了仅有60米/秒。虽然这个速度在地球上跑完人类百米依然只需要1.6秒,但它已经比刚开始的16倍声速好了太多。巨大的降落伞在完成任务后带着上部保护层脱离,剩下的旅程只能靠着陆器自己完成。

反冲火箭工作:离开降落伞后,着陆器依靠底部强大的反推火箭工作开始减速,着陆器内部装有较大的燃料罐,减速到逐渐悬停并缓慢下落。在着陆过程中,着陆器底部的各种雷达、激光和传感器等辅助系统快速工作,需要最终极其仔细检查地面情况,避免乱石堆、斜坡、沟谷的特殊地貌,否则探测器极有可能由于着陆姿势不对而前功尽弃。由于巨大的燃料罐和反推火箭(相对着陆器本身体积)、各种传感系统都装在着陆器底部,导致这种着陆器的着陆腿必须很长,还要最大限度降低重心,更需要小心。

降落瞬间:发动机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否则推力会导致洞察号立即翻转过来,前功尽弃。同时,发动机底部如果激起过多粉尘,也可能对核心仪器产生致命的影响。

最后,终于落到火星!

今天洞察号在着陆后几乎第一时间就发回了首张火星表面照片。

洞察号拍下的第一张火星照片,可以看到防尘罩上(将被抛掉)依然留有反冲火箭最后工作激起的尘土(图自:NASA)


洞察号:205天跨越4.8亿千米深入你的心,火星,你准备好了么?


user avatar   haibaraem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硬核看直播指南。看点都在这里了。     


PS:登陆成功之后的情况更新在最后了~


出品:科普中国@中国科普博览

制作:haibaraemily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NASA的新一代火星着陆器洞察号将于北京时间明天(11月27日)凌晨登陆火星


洞察号使命是探测火星的内部结构。如果说好奇号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火星地球化学家和地质学家的话,那么洞察号将会是火星第一位伟大的火星地球物理学家。(前情提要:NASA洞察号发射升空:火星探地黑科技,太阳系的时光机




这也是本次2018火星发射窗口内的唯一一个火星任务,那么这次着陆有哪些看点和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洞察号将如何着陆?


不同于月球,火星有微弱的大气层(不足地球的1%),虽然不多,但总好过没有。所以火星探测器的着陆过程中还是会充分利用这一点点大气层来缓冲减速


着陆火星的探测器需要经历上千个步骤,但大体来说都有这么几个主要阶段:


  • 着陆舱与巡航段分离
  • 进入大气层
  • 打开降落伞、扔掉隔热盾
  • 与降落伞分离
  • 缓冲着陆
  • 开始传回讯号、打开太阳能板(如果有的话)


洞察号整体机身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直接继承了之前的凤凰号着陆器,它的着陆过程也和凤凰号几乎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参考凤凰号是怎么着陆的。

凤凰号的着陆模拟动画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0441482825191424

凤凰号的着陆模拟动画。来源:[1],剪辑:尞祡


嗯…隔热盾+降落伞+反冲火箭,非常old school的着陆方式了…已经用了50多年…


当年好奇号用了空中吊车黑科技主要是因为它实在太重了,有将近一吨…而只有不到400公斤的洞察号当然就用不着这么费劲了…摊手…



恐怖7分钟


说起来,NASA在着陆火星方面一直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成功率,但直到今天,着陆火星依然是一件极其危险、生死难卜的事儿,即使是NASA也不敢掉以轻心。


从1960年人类第一次尝试发射火星探测器以来,到洞察号之前,一共有14次火星着陆任务成功进入了火星大气层,但只有7次任务成功着陆并顺利开展探测工作——成功率只有50%


即使到了着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很多的近20年,也依然有NASA的火星极地着陆者号、深空2号,欧空局的小猎犬2号、斯基亚帕雷利号的遗憾失败


具体到这次的洞察号。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火星表面,洞察号的这一着陆过程大约会持续6分45秒(比花了7分12秒的好奇号要短一点点,除了着陆策略的差异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号的着陆点的地势比洞察号要低上近2000米[2])——这也是传说中的“恐怖7分钟”(7 Minutes of Terror)[3],因为这一过程的上千个复杂操作都只能在预先设置好参数之后完全由探测器自主完成,甚至中间有几个阶段信号都会中断。


成功或者失败,都只能等到探测器着陆之后传回了信号才会知道——远在地球上的人类除了等待之外,无能为力


毕竟从探测器刚进入大气层之前传回的信号,最快也要8分多钟之后才能到达地球——那时候无论成败,都已经尘埃落定。

不过呢,目前为止这7次成功的任务全部都是NASA的…这也算是一种实力背书了…成功与否,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拭目以待吧。



洞察号将着陆在哪里?


经过长达四年的考察和探讨,洞察号最终选定了北半球埃律西昂平原西部这片平坦的赤道区域,距离好奇号的探测区也很近。


但是呢,预计着陆区只是一个椭圆形的范围,也就是说,洞察号实际会着陆在这个圈圈里的哪个位置,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着陆阶段是探测器完全自主着陆的嘛。


所以洞察号究竟会着陆在哪里,只能等到着陆之后传回了更多信息才能知道



机器人总动员


半年前,和洞察号同时发射的还有两颗立方星,叫做MarCO-A和MarCO-B,这也将是头两颗造访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的立方星


它们还有更萌的昵称,分别叫做“瓦力”和“伊娃”。两颗立方星都是采用压缩气体的方式来在太空中完成推进的,和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一样[4]。


两颗立方星长这样…


哦不对,上错图了…是长这样…


这两颗立方星要做什么呢?


它们的使命是在洞察号着陆期间承担洞察号和地球之间的通讯中继工作,在第一时间向地球传回洞察号的着陆状况甚至洞察号着陆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洞察号着陆10分钟后,地球上的我们就可以收到第一张洞察号拍摄的照片了!


瓦力和伊娃能成功完成任务吗?只能等待明天才能揭晓答案了。




五方联动


那么地球上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知道洞察号的着陆结果呢?这将是一场五方联动的盛会。




如果瓦力和伊娃给力的话,着陆10分钟之后就可以知道了。


如果不那么顺利呢?也没关系。


洞察号着陆之后也会立刻向地球发回无线电信号,差不多着陆后8-10分钟后,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马普所的射电望远镜就可以接收到信号并传回NASA。通过传回的多普勒频移信号,我们可以知道洞察号是否顺利减速到了0,也可以知道洞察号的通讯系统是否完好,不过更进一步的信息则还需要洞察号更晚些时候才能向地球汇报了[5]。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也会在洞察号的整个着陆阶段对洞察号进行跟踪,充当洞察号与地球的通讯中继,只不过它不能像瓦力和伊娃那么及时地传回信息。如果顺利的话,地球上的我们可以在北京时间7点之前收到来自MRO的讯息[5]。


洞察号着陆约20-30分钟后才会打开太阳能板,而着陆5个多小时后则会与在轨的火星奥德赛号轨道器取得联系,后者也同样会充当通讯中继的角色。如果顺利的话,地球上的我们可以在北京时间9点30分之前收到来自奥德赛号的洞察号是否顺利打开太阳能板的讯息[5]。



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揭晓,明天凌晨3点半不见不散~


想要早起看直播的朋友们收好传送门哦:

mars.nasa.gov/insight/t


————————

2018/11/27 晚更新登陆成功之后的情况:



致谢

本文感谢知友 @鸑鷟鹓鶵@太空精酿@尞祡 对本文提升所做的帮助~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1] YouTube | Phoenix Mars Lander-Launch & Landing Animation

youtube.com/watch?

[2] What to Expect When InSight Lands on Mars

planetary.org/blogs/emi

[3] Curiosity - 7 Minutes of Terror

jpl.nasa.gov/infographi

[4] NASA Engineers Dream Big with Small Spacecraft

jpl.nasa.gov/news/news.

[5] NASA | How NASA Will Know When InSight Touches Down

mars.nasa.gov/news/8385




  

相关话题

  美国太空部队确认中国云海一号(02)卫星解体与空间碎片碰撞有关,具体情况如何? 
  中国未来将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你期待吗?有哪些技术难点? 
  什么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9号的yf130发动机比美国的猛禽发动机领先多少? 
  SpaceX 星舰 2 月 10 日发布会上公布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20年后,你所在行业的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休,我打捞上来出售,构成什么罪? 
  如何看待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美国拟出台沃尔夫条款永久禁止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中国需要采取对等措施,拒绝美国及跟随美国的盟国吗? 
  如何看待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前一个讨论
怎样欣赏印象派的画作?
下一个讨论
男生穿衬衫帅气还是T恤帅气?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