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就没喜欢过学生会这种组织。一群孩子假装自己是大人,假装运营着一个假装重要的假部门。
好死不死,从小到大倒是和各种学生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中学生会,两个初中同班同学竞选主席,两个人的海报都是我做的。结果竞选过程中横生枝节,候选人A说候选人B的演讲是抄自己的,拒绝接受败选结果。然后闹到校长那边,校长大笔一挥,这届双主席。两个人过程中撕破脸皮,我们被迫站队,这事谁对谁错,各有论调,我自己作为局中人,也不敢说自己多么客观。但是那时候起我就意识到一件事,学生会就是个笑话。
本科学生会,大概是能力最强的一届学生会。那个学生节做的真是牛,绝对是专业级别,水准没话说。但是里面这个气氛,真的让我感觉到进了政府部门。只要和学生会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没放松过,所有人脸上都挂着专业而令人不适的面具,所有人都在叫学长「哥」和「姐」。对于我这种字典里没有这两个字的人来说,真是一种煎熬。郁郁不得志,做了一年便不做了。
研究生的经历大概符合题目要求了,我在Cornell读的master。
在Cornell的经历基本上让我成为了CSSA一生黑。
我读书的第一年CSSA还可以,接机和迎新做的都不错(我认为这是CSSA最重要的职能),人气基本靠一个social非常厉害的副主席撑着。中间也不是没有差距,我去CSSA办的唱歌比赛唱歌,然后决赛时候某CSSA评委发现自己女朋友分数比我低了一分还是两分,就把自己的分数改了一下,正好踩着我进了最后一轮。这种小事我是不太放在心上的,后来朋友告诉我我也就一笑置之。都是玩嘛。
但是第二年发生的事情,让我出离愤怒。
第二年迎新之前CSSA改选,史无前例地有两个主席团竞选(是的,神奇吧?之前都是等额选举)。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多党良性竞争嘛。结果选举前一天,某当时CSSA实权内部人士在网上爆料,候选主席团A各种错过ddl,各种不靠谱,各种抄袭啥的。一时间各种消息沸沸扬扬漫天飞舞。第二天,候选主席团A毫无悬念地输给了候选主席团B。
本来这都是CSSA内部的事情,我们就吃个瓜看个热闹。可巧的是,在这件事之前,我刚刚把我自己建的新生群的群主转给了主席团A的一个成员,因为他当时是CSSA的人士,我觉得新生群群主让一个CSSA的人做比较名正言顺。
结果这个成员由于败选,心中不忿,拒绝把新生群转给新上任的CSSA主席团。不仅如此,其手中有的微博帐号、论坛、网站密码,一律拒绝交接。直接导致之前所有CSSA的社交媒体资源全部没交接,新CSSA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如果那个时候参与过迎新或者来美国读书的人大概了解,那时候是QQ群,而QQ群是获取各种信息的最好途径。在前一年的时候Cornell就出现了两个新生群,导致各种东西乱七八糟,所有问题都要回答两次。所以那一年我在极力避免这件事。我一边和新CSSA的人沟通说不要建新群(那时候时间很晚了,老群已经成型了),一边和这个老CSSA的人斡旋,说起码给人家一个管理员。
结果给了一个管理员,三天就给撤了,说是她没经过他允许,乱发公告。
我当时心里真是在骂街。不说别的,这群是我TM一个人建起来,一个人维护,一个人回答问题,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给你群是给CSSA个面子,凭什么就成了你的群了?你好意思么?要脸么?没过几天,一个从未在群里发言过的女生忽然变成了管理员,打听一下了解到,似乎是这个群主的女朋友。
是的,CSSA的内部就是这样的,任人唯亲,自私自利。新生的命运可以被他们当作谈判桌上的筹码,也可以当作用过的擦屁股纸。
那一年的迎新,我在两股势力的夹缝中勤勤恳恳地做着,我没有名号,没有职称,不是什么长,但是我敢摸着良心说,2013 2014 2015年这三年的迎新,我一个人做的比CSSA加起来都多。有哪个CSSA的敢出来反驳一下么?
我一个真正干活的人,在所谓的「政治」斗争中,为了做好事情,两边都不能得罪,两边都要陪笑,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得想办法调和两股势力的矛盾,这是CSSA应该带给学生的么?
所以从2015年开始,尽管我已经不在学校了,后面几届的新生QQ群我没让别人当过群主。
当然,人也有老的一天,今年迎新我已经退居二线了,看新生群没有Q群,我怕大家不好找入口,又特意开了一个,在微信群宣传了一下,就被踢出来了。
这就是CSSA的状态,在该履行义务时视而不见,在该执行权利时义正词严。
我当时在老群里大笑,说真是老了,谁能想到我也有被新生群踢出来的一天?新生们在看着我之前收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的时候,知道不知道,给他们写这些资料的老学长被CSSA新官上任的小卫兵一脚踢出了群?
别的不敢说,光说迎新,Cornell的校友里恐怕找不出一个比我付出的多的人了。
这就是我的底气,也是我看不起CSSA的原因。那么多人整天内耗,满身的官僚主义,实事你倒是干啊?你这么有本事,怎么还没有一个编外人士干的多呢?
这几年在SB工作,也经历了UCSB大概四五届的CSSA。很遗憾,对CSSA的看法并没有任何改观。
参加过几次CSSA的活动,内心的OS基本都是,这TM什么玩意。
春晚作为VIP参加过一次,可以说惨不忍睹。舞蹈是不错的,因为是人家舞社自己排练的。唱歌基本是几个唱的还不错的人来卡拉ok的。关键是舞美,压根没有。我虽然不喜欢清华学生会的氛围,但是我是牢牢记着当年10个人一起挤在屋子里念流程的场景的。音台灯台追光大道小道,话筒是全部编号的,每一次交换用哪个麦克都是定好的。所有的舞台剧的灯光和道具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没有场地就在屋子里念稿子,所有东西都熟记于心。至今仍然记得我在灯台做副手,灯早开了两秒钟,吓了个半死(不过舞台总监平时很严格,到了实战一直是鼓励的状态,没有骂人)。那才是干活。这边的这晚会,神马玩意。
唱歌比赛也去过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小姐姐,找的伴奏是那种毫无前奏纯清唱开始的,结果小姐姐调就没准过,节奏也没进去过,大概重新来了七八次,下面观众一脸懵。在本科卡拉OK大赛的时候,作为选手就上台彩排过两三次。
还作为嘉宾参加过一次所谓职业发展的什么交流会。交流会上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一个创业的小朋友。小朋友穿着西装,非常帅气,大谈特谈创业的不易。我当时在台下特别想问问他,他的家庭背景如何。
在CSSA最令我失望的那一年,CSSA微信公众号里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CSSA友商」开头的。像极了一个营销号。
我又有什么资格批评人家呢?
我从16年开始,每个学期大概在UCSB讲两到三门课。每节课每周两个小时,全部免费,连停车费和油钱都是我自己掏。从去年开始,我在UCSB办Colorfight,自己给他们做平台,甚至自己搭钱弄奖品,就为了他们可以更早地接触到有趣的编程。
我投入到UCSB学生身上的时间,大概是比CSSA里面的几乎所有人都多的。
这届CSSA还是有些起色,在我说想做一个免费Resume workshop的时候,他们立刻把已经订好的教室给我用;在我说我上课管他们要教室的时候,他们立刻着手帮忙订教室。至少从这点上看,他们开始真的给学生做一些事情了。
感觉自己说的有点离题了,变成了一大堆的吐槽和抱怨。
说回来吧。
我认识一个Cornell本科生,她每个学期25-26分。什么概念呢,我们读master的时候,17分大概是我们认为的上限,21分就是神仙级别了,可以不用睡觉的。就这样的学生,哪儿有时间去搞什么政治斗争?折腾什么CSSA?
我认识的UCSB学生,倒是很多在CSSA的,但是我身边熟识的水平不错的UCSB学生,似乎没有一个在CSSA的。美国名校的本科生,水平都是很高的。美国一般学校的本科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想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越名校的本科生,参与CSSA的人越少吧。
倒也不是说所谓学霸就没有社交了,我的义子董泊宁是我在UCSB见过的水平最高的学生,他现在是IEEE的主席。一个正经的校级大型工科社团的主席,手下都是老美。这才有点意思。
清末赴美幼童,在学业还未完成时就被勒令回国,为何?因为领事大人觉得这帮孩子越来越没有规律了,对朝廷大员丝毫没有敬畏了,多么危险的思想毒草啊。
一百多年过去了,还要用这一套吗?
你们搞统战可以理解,手段能高雅一点呢
CSSA 每年拿大使馆的钱,办的事也是富有中国特色。尤其是某些晚会,组织演出等等恍惚穿越回国的感觉,每每最后还有一个参赞或者其他使馆人员,发表中英双语演讲。
一个毕业了很多年的老CSSA混子来回答一下吧,利益相关, 英国UCL 2011-2012 CSSA主席。不是美国,但是勉强算名校了。
西岸某校CSSA因为某事件我做电话采访。
该会长说,我们是正局级机构,除了CCTV和新华社一概不接受地方媒体采访。
正局级单位?
谁给你的编制?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
谁出国了还专门找一个由big brother圈养的团总支部管着自己……(附带国内学校团属学生机构的全套江湖)
社交不丰富、生活不幸福、需要母语环境抱团取暖、需要祖国温暖和每天寄到家的人民日报(可能是欧洲的cssa的特别福利)充值红领巾信仰、对没事儿进出领馆/*联办出席晚宴感到人赢、对表情包海报栏圣战感到荣耀的人,可能有几率需要。但是较早融入公民社会(以及家里比较有钱)的名校本科生在其中毕竟少一些,而出去读研的以及去了稍微差一点学校的就不好说了
ps,请搜搜墙外新闻,了解澳洲、美帝、夯港的cssa的精彩的演出,欧洲的差一点,也就是每天寄巴黎印刷的新鲜的人民日报而已
他们是不是这边给经费的?不参加他们的话,他们会弄死你吗?
CSSA不就是留学生党支部么,贼蠢。
04/2019 update:某学生会成员发话:毕竟领事馆已经发话了,而你没有这个渠道。而且我的目的就是向领事馆举报你。(真是猪队友)
非名校强答,原因很简单,中国学生会已经成为了某些人邀功请赏的工具。我被学生会官方在大庭广众之下围攻,能不厉害吗?还能找到某“东海岸学生会主席”, @波士顿留学生 来知乎当打手。尽管我没有去过东海岸,但是他似乎比参与者还了解内情。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没有参加事件、就说我是在造谣?
坐标密苏里大学,虽然不是啥名校,但好歹也有一个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
update2:本地报社已经采访
update:学校已经发文承认错误,宣布道歉,那些说我不敢怼校方的人呢?
闲话少说,这个学校读书过的都知道,2016-2018年入学的所有中国新生强迫参加由领事馆,国际中心和密苏里大学CSSA联合举办的China Day Program,参加者要手持ID签到,不参加者,学校将在选课账户上给你一个Hold,意思是你不能选课。这是来自中国学生的“特殊优待”,其他任何国家学生,包括本土学生,都没有这个“天恩”。据说偶尔还能一睹中国驻美大使馆驻芝加哥领事(正厅级)的“天颜”。能不诚惶诚恐吗?
我大中华号令一下,连美夷大学都要诚惶诚恐宾服。说不让选课就不让选课。自然“天使”的CSSA成员也要官大一级压死人。请看对话:
有不知好歹的P民问不去能不能补,然后CSSA的钦差就说了,人家领事(正厅级)亲自来,能不能单独安排你们自己掂量吧。你要有那么大面子也行!
乖乖,不想上的就不用去,想上的话必须得去,很简单的
CSSA的权利能大到让学校臣服,就问你怕不怕:
我本事与世无争之人,本不愿意介入争端,然而让强制所有中国学生都参加,还是让我感觉到了不快。毕竟凭啥只有中国学生参加,而其他国家学生不用参加?难到中国学生是低能儿不成?这不又是乳化了?没有了保姆,活不下去?还有带ID签到是什么鬼?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喝酒的场合才查ID吧。
于是我根据当年反“种族歧视”第一案,写了一篇文章,在当地华人圈流传:
“隔离且平等”的死灰复燃?评论密苏里大学强制中国留学生新生教育
最近有一件事情,老生不知道,但是在新生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即密苏里大学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新生,都要强制参加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以及中国驻美大使馆芝加哥领事馆举办的“China Day Program”,即新生教育活动。参加者需要携带ID,若不参加,密苏里大学将要在其MyZou账号上设置一个Hold,无法自由的选课。此事从2015年开始实行,实行之初为自愿参加,但不知为何,从去年开始遂成为官方强制参加。目前尚不清楚若坚决不去,是否会被学校所开除。
此事在新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联想到近日政局变化,首都衮衮诸公,有关中国学生和学者,颇有微词,不乏有“中国学生会在美国的大学建立组织”之辞。这些到底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我不清楚,在此尚且不论。本次评论从族群观念出发,也无法接受。窃以为,强制单纯中国留学生集中学习,本质是美国种族隔离历史上”隔离且平等“的死灰复燃。
众所周知,60年前,密苏里州还是一个允许种族隔离的州。当时的观念还是”隔离且平等“,即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为白人和有色人种分开提供服务,两者形式上平等。黑人和白人都能入学,坐车,看剧。但是彼此上的是不同学校,坐的是不同区域的位置。“隔离且平等”看似很合理,同时照顾到了不同族群,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不平等。在美国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的判决书中,就有如下的文字“…所谓隔离且平等,必然导致最后的不平等,因为隔离措施本质就是一种不平等…”
密苏里大学作为公立教育的旗舰,历史上又是州内最先提倡废除种族隔离的单位,理应提供平等的教育和训练。而将所有中国新生强制集中学习,本质就是对平等的破坏。如果对中国学生需要强制的教育,那么是否要求美国本土学生,印度学生,巴基斯坦学生,中东学生,墨西哥学生,加拿大学生和欧洲学生进行同样的强制的教育?如果是,为什么不能打破国家的间隙,统一训练。或是分成各个小班,由学生自由选择?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过于纠结政治正确。然而,礼坏乐崩往往都是从小事开始的。2015年反对种族歧视运动,以及随后的预算缩减,最初都是源自于学校对一些小事放任不管,任其发展,最后群情激愤,矛盾激化,不可收拾。
故作此文,诸位有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亦请不吝赐教。
然后呢,写完文章的当天晚上我正在某餐馆吃饭,忽然间,涌进来7-8个人,将我团团围住,开始拍摄我吃饭的视屏,当先一女子,胸别校徽,上前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学生会主席,说我上面的文章是污蔑学生会。是谣言,让我对言论负责,并说转发500条要坐牢。好像他们所处之地,不是美夷,而是祖国大地一样。
更可笑的是,餐馆老板(韩国人)不知何是,但发现包围我的人中,正好有当值服务员之男友,于是就问她在干嘛,结果该服务员说,他们在“面试”我。
乖乖,压力面试吗?
不过所幸韩国人也不是傻子,看我面色凝重,来者不善,遂报警。
厉害啊,厉害!惹不起啊!惹不起!
更深入发掘,发现这个中国学生会的前主席,现在学生会的实际指挥者,密苏里大学的国际中心的官方页面,好牛啊!
此人2009-2016年7年,6年是学生会主席、莫非一直没换届?并不是,其中有一年的主席,还曾和我一个办公室过。
贵会logo:
EST.2014。嗯,2014+6=?我莫非穿越了?
然后还是贵会官网:
都说好的6年chair呢?怎么连名字都没有啊?
更牛的是,居然是中国学生会的Co-founder。密苏里大学中国学生会80年代就有了,难道此公还是婴儿就是founder了?或者改一个名字,就叫co founder?
白字黑字,婴儿时就建立功业,壮年时将所有中国留学生命运握于手中,对不听话的轮番攻击。
牛人不混CSSA。牛人不混CSSA。牛人不混CSSA。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核心社交圈,以华人为主。我有一个独特的社交原则:绝不深交参加过CSSA的中国学生。这是经验之谈。加入学生会的时间越久,级别越高混得越好,我对此人的防备防范心理就越强。
打个比方,如果说中国学生会是一个巨大的臭气熏天的粪坑,那么学生会主席就是粪坑中最大的绿头苍蝇。对垃圾的环境越感到适应,某种程度上越证明了你的愚蠢和失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只要稍微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你就不会对大学社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反而会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才会是一种常态,整天呼朋唤友结队成群的人,心理是极度不成熟的,因为他不具备摆脱垃圾社交圈的能力和方法,意识不到大学时光的宝贵性,只会随波逐流,在毫无意义的浑浑噩噩中打发消磨时间。
归根结底,参加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会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CSSA在美国大学的地位,说难听一点,约等于蝼蚁般的存在,基本上没有任何校园影响力可言。99%的成员都是华人,没有白人,没有黑人,没有印度人。除了极少数真心热爱中文,抱着学习目的入伙的ABC亚裔美国人,剩下的全是咱中国同胞,这不叫抱团取暖叫啥?CSSA本质上就是一个中国人自High的组织呀。
其次,加入中国学生会CSSA,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你非要把跟那些不学无术耀武扬威热爱推销电话卡吃回扣的纨绔子弟吃喝玩乐,也算作是一种“结交人脉,拓宽视野”的途径,那我也无话可说。CSSA那群人除了自以为是举办各种无聊的垃圾活动和聚餐,还会干什么啊?欧不对,还要泡妞。对对对,这才是最重要的,可不能忘记。
根据我的长期观察,部分中国学生会的猥琐败类,每年暑假最最热衷于在各种新生微信群QQ群,热情吆喝接机服务,要求新生提供各种微信号和照片,看到姿色不错的学妹,几个人甚至吵得不可开交,看那阵势,简直恨不得拳脚相加拼个你死我活。
CSSA各种恶臭油腻的勾当,在留学圈早就是臭名昭著,一个组织30个部长,几十个副部长,人人当官,从上到下散发出一股不可救药的腐朽官僚主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组织里呆上几年,你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所谓的狗屁能力?反正我是相当怀疑的。
相信我,当你大学毕业,简历上写着金光闪闪的“CSSA中国学生会主席”,真的屁用都没有。与其浪费时间混CSSA,不如多关注其他的大学社团,或者在校内打工,多做校外实习,这些东西很有价值,值得你花时间和大精力投入。要知道,哪怕是仅仅做一份校园tour guide的工作,对你个人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社交能力,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帮助。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把学费每一分钱的价值都读出来,这才是你在美国读书应该考虑的事情啊。
以上是过来人的经验,希望你能听进去。
最后再补一句,我建议大家在外求学,少跟当地的华人组织接触,因为关于这一点,我本人是有切肤之痛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当初还差点被人拉近美国的传销组织,还有那帮华人教会的,动不动就给人传教,烦不胜烦。总而言之,出国在外,尽量与华人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最好。具体的下次再跟大家说说,本人将会长期输出美国留学干货,敬请关注和期待。
感谢各位的支持。
英美澳加本科申请,研究生申请,美国转学留学申请,添加私人微信:xiaoshunli798
长期输出教育,留学,演讲,两性情感干货。
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舜利(xiaoshunli7988)
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