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贾府没有衰败,王夫人会成为像史老太君一样的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a-bao-1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看曹雪芹给贾母的定义,最胆小

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第39回)

以贾母的年龄,她应该早就见惯不惊才对。然而遇到家宅失火之类的事情,却害怕得要逃走,这像是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领导者的样子吗?

脂批本中的贾母是个非常感性以及耳根子很软的老太太。

这里邢夫人王夫人也说凤姐儿。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说的众人都笑了。贾母又道:“你放心,等明儿我叫他来替你赔不是。你今儿别要过去臊着他。”因又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尤氏等笑道:“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着人家出气。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曲的什么似的呢,老太太还骂人家。”贾母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因叫琥珀来:“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第44回)


——贾琏偷情、凤姐吃醋,在贾母面前闹出一场风波。只因为凤姐单方面陈述说贾琏“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贾母便不分青红皂白辱骂平儿“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亏得尤氏及时澄清误会,讲明了平儿夹在琏、凤夫妇中间无辜受屈的真相,贾母的判断才重回正轨。凤姐是贾母倚重之人,贾母平素里看平儿也好。只因为凤姐的几句添油加醋之言,贾母对平儿的印象就可以瞬间翻折。这样一个老太太究竟是一位明智、理性的“领导者”,还是一个并不善于治家理政,只沉迷于虚荣、享乐的“昏君”呢?

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说:“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他好和二爷一心一计的过。”贾母听了便说:“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刀。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因此渐次便不大喜欢。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下踏践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


——这次贾母又因为几句风言风语,瞬间翻转了对尤二姐的态度。她初见尤二姐时,尚夸她“更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凤姐)俊些”。如今便转了心思,贾母这种态度,直接导致尤二姐被凤姐、秋桐等逼死。虽然说这个罪过主要是在凤姐等人身上,但贾母的偏听偏信,判断力、决断力均很差,不也是暴露无遗了吗?

晴雯病死后王夫人汇报情况,贾母嘴上说喜欢晴雯然后就没有表现了,可笑的是晴雯的安葬费还是王夫人出的,所以贾母的喜欢都是浮于表面的,王夫人喜欢袭人就多给她月钱提拔她做大丫头,贾母呢?她对晴雯有什么表示吗?无非就是人死了后说几句体面话而已。

贾母爱面子、图虚荣,而不顾家族长远利益的地方比比皆是。而关于这一点,就最集中地体现在了贾母对儿孙的教育理念之上:

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第56回)

——贾母最为看重的并不是儿孙们发自内心、表里如一的奋发图强、上进有为,而是“与大人争光”。只要“生的得人意”、“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能够满足贾母的虚荣心,则宁可“背地里纵他一点子”。

当然了,贾母这话主要是针对宝玉来说的,也可以算是捎带上了黛玉。而宝玉年幼,黛玉此时尚未成为贾府的媳妇,他们都不必为眼下荣国府的衰落负责。但贾母对凤姐的倚重和宠爱,其实也是遵循此种思维理念。而在这一点上,贾母的作为和不作为,对荣国府的急剧衰亡影响十分巨大。众所周知,凤姐是荣国府的一线当家人。她在竭力维持贾府的风光、体面的同时,背地里也干过不少贪得无厌的坏事。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受赃婚逼死人命,以及违法私放高利贷两件。日后荣国府被抄没,这两件都极有可能是最重要的罪名之一。对于受赃婚一事,作者说:“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第16回)王夫人是作者定义的“天真烂漫之人”,她固然不知情,贾母又是否知情呢?如果贾母不知情,显然她也算不得贤明。如果贾母知情而故意纵容,这就罪过更大了。不过,从以上贾母的心声来看,她对凤姐的种种劣迹恐怕是介于知情与不知情之间。即她知道凤姐背地里多半是在捞钱,但基于对凤姐的宠爱而宁可“背地里纵他一点子”,只要凤姐操持好荣国府的大小事,维护好她史太君的虚荣和享乐就好。至于凤姐不仅捞钱,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逼死人命的地步,贾母就真不知道了。直到日后发展到两府尽被抄没的地步,贾府诸人才追悔莫及。而史老太君本人呢?很可能在此塌天大祸降临之前,她老人家就已经驾鹤西去了。

贾母不顾荣国府长远利益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明知贾府已经陷于经济上的窘境,却仍然贪图奢靡享乐,而不肯带头节俭。对于贾母的奢侈生活,书中有很多具体描绘,笔者不再赘述。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贾母应对荣国府经济危机的举措是如何因小失大。这就是凤姐找鸳鸯偷借贾母的体己,以应付各方面开销一事。对于此时,平儿有一段评述:
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他私情,其实他是回过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纵闹了出来,究竟那也无碍。”凤姐儿道:“理固如此。只是你我是知道的,那不知道的,焉得不生疑呢。”(第74回)
——平儿很正确地指出,鸳鸯是不肯背主的忠婢。凤姐之所以能够成功私借到贾母的体己,其实都是基于贾母的暗中默许。从贾母暗中默许的情况来看,荣国府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财政窘境,她史老太君一定是清楚的。所以才会玩弄心眼,佯装不知,暗中帮助凤姐渡过难关。然而,从荣国府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贾母的这些小心眼,充其量只能算敷衍之术,全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宝钗对王夫人的建议了:
“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家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第78回)
——从根子上砍掉不必要的靡费,并且以身作则,带头过简朴生活。如此上行下效,才能维系贾府经济于长远。但贾母却见不及此,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使得宝钗的建言完全落空!加上前面对凤姐等人的放纵,荣国府走到内外交困,彻底灭亡的地步贾母功不可没!


user avatar   zolin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能,王夫人可没贾母那好命。

太长不看版

有的人以为贾政王夫人他们是富二代,其实贾母和贾代善才是捡现成的富二代。什么叫捡现成的?就是哪怕啥也不会站在风口也照样能飞。

贾母嫁的是贾代善,是贾府真正的二代扛把子(一代是贾源),自己儿女都活到成家立业生娃了,性格上走肾不走心,死个把儿孙也无碍,顶得住。在她当媳妇儿的时候,她是师从自己的婆婆、贾源的老婆,前人栽树她直接乘凉,上有大咖带排位,下有科班接盘侠,只要不是个废物,自己这一代顺顺当当混到老太太去享福妥妥的,顶级资源养出来的人,当然招人喜欢。

王夫人嫁的是贾政,没什么真本事的三代,还不能算是荣国府正牌,师从贾母这个大儿子养废了就跑去跟二儿子的婆婆,树荫都得紧着婆婆用,自己辛苦培养个贾珠还死了(元春也多半死在她前面),受不了刺激,于是从不拿大的爽利二小姐,变成后来那个样子。

有的人以为红楼梦第某回后,贾府才开始衰败,之前的烈火烹油都是贾母的功劳。其实贾府红楼梦从第一回开始就已衰败,之后的回光返照是仗着前期王夫人以及后期王熙凤勉强持家。

王夫人要是想变成贾母,首先她得和贾母一样有牛逼公婆和爹妈,毕竟贾源和媳妇儿是白手起家把资源全都过给贾代善的,史家也是兴盛时培养的姑娘。而贾母和贾代善培养的是身边围绕着“沾光”“擅骗人”的贾政和一个没啥好说的贾赦,这两代资源差太多了。

其次王夫人得和贾母一样,具有一颗儿子死了无所谓的豁达胸怀,不能颓废,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享受享受。

然后她还得保证家里还有钱造得起。

平庸资源里挣巴的人,她倒是想当王太君呢,没机会啊。

假如贾府没衰败,也就是说贾政很有本事、四大家族也都蒸蒸日上不互相牵连,贾珠不死,元春不倒,那王夫人或许有机会保持爽利的二太太人设到老,有王熙凤、探春、宝二奶奶助攻,搞不好贾府比贾母时期更发达。

但这些“如果”都存在的话,王夫人肯定就不是你现在题目里描述的那个样子了。就好像贾母如果生在贾府衰败、儿子早亡、亲戚被抄家的模式里,未必还能继续做你喜欢的史太君。贾府兴盛于贾母当闺女当媳妇儿,转衰于贾母当妈当奶奶。所以问三代能不能像二代一样阔,这要看二代有没有给三代积累财富。

贾母过的痛快,那是她公婆给力,王夫人过的不痛快,那你得问她婆婆贾母啊。看红楼梦的时候老把自己脑补成贾宝玉是要出偏差的哟。


声明

各位不要急着维护贾母,今天如果有人提问骂了贾母一顿,我也会第一个出来说“贾母是古代人你不能只用现代思维看待她blablabla”。我回答这个问题是要表达“贾母不是个完人”,所以列举的多是缺点。至于缺点是怎么造成的,我只是没展开,不是不知道。

王夫人和贾母处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开局。你不知道王夫人当老太太时什么样,也不知道贾母当太太时什么样。贾政是没死,贾政真死了贾母也未必还是现在的贾母。反之贾珠要是不死王夫人也未必还是现在的王夫人。史家人都是心宽豪放的路子,史太君就是可以哈哈哈到老,但心窄受刺激的王夫人也没罪不是?心宽的背面也有冷漠,心窄的背面也有情深呢,这都看怎么比怎么说了。

再说一遍,这个回答是为了说“贾母并不完美”,所以大可不必把贾母的一言一语都当成金科玉律,认为人人都该效仿之。我本人是最喜欢史家人的性格的,贾母这命运我可羡慕了。但是我还是要说,在贾府兴衰过程中,贾母及同辈二代并没有起到那么积极的作用。你可以说他们怎么主观上应该被给予理解,但不能否认他们客观存在的缺陷,这对于每个红楼人物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咱不能对贾母就予以充分理解,对王夫人就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不公平的。


原答案:

红楼梦里无完人,贾母有贾母可爱的地方,但认为贾母就是十全十美的角色,这是不对的。

(贾母的优点以及王夫人的缺点我这里就不展开了,捧贾母踩王夫人的很多,不差我一个。)

贾母是个极重个人利益的人,典型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你觉得她老年这么好那么好,那是因为她一路爬到以孝为先又没破产的贾府顶端了。她出身高,一嫁人就是鼎盛时期的荣国公正妻,从成亲那一刻开始她的命运就是注定的:只要自己不死只要贾府没夭折,她以后肯定是老祖宗。

人到无求品自高+天性看得开,这不是完美,这是运气,她就是在适当的时间坐到了最爽的位置上。

原著里很多情节你要细品的话,贾母这个人也是颇有微妙之处的。

比如,她在子孙问题上永远可以做到不受任何影响。也不能说这就有什么不对,只是贾母和一般母亲比起来是真的心大。儿孙甭管亲的旁的、远的近的,死就死了,对她来说伤心是可能的,但是伤心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垮”倒不是说你必须得当场晕倒,而是说贾母几乎连个心理阴影都没。

贾敏是她儿女里最疼的,这岁数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般的爹妈多少也要伤感个几年,然而贾母见到林黛玉才哭了几会儿啊,转头就没事儿人一样了。林黛玉在贾府那么久,贾母甚至没和她再提过贾敏一次,对林家更是全程只有一句“林家人都死绝了”。

贾珠是她亲孙子,壮年身亡,搁一般老太太顶得住吗?王夫人反正是顶不太住,看她哭贾珠就知道阴影不小,贾母什么事儿都没有,身体、精神,打击度整体为零。

隔壁贾敬隔了一层更不必说了,死没两年连忌日都给忘了。

贾母为什么年岁高身体好天天乐呵呵的?因为她对很多事儿都不走心啊。儿孙她喜欢的就拢过来使劲宠,宠孩子固然有祖母的慈爱,但同时也是她自己的消遣乐趣所在。不喜欢的就边儿呆着去,亲儿子亲孙子都一样靠边站。你要能好好活着呢,你就去承欢膝下,哄老祖宗开心,你要命不济死了呢,死就死了,贾母也不至于为你神伤太久,哭晕啊、崩溃啊那些反应,都不存在的。这说好听了自然是乐观坚强,说不好听了呢?

有人说古代人夭折率高孩子多所以贾母看待子孙死亡态度不一样,没错,这就是造成了她对子孙不走心的原因之一。理解是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叫别人来学习嘛。

前头那还是意外死亡案例,你再细品她对迎春的婚事什么态度:

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是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因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迎春本来就不得贾赦夫妻疼爱,能在婚事上尝试性保护她的其实只有奶奶贾母。贾母和贾政夫妻都知道孙绍祖不是好东西,贾政至少努力劝阻过贾赦几次,贾母这个老娘连一句话都没说,贾赦听不听的,起码您试试啊?知道婚事不好,也知道迎春性情,结果来个“天意前因、何必多事”。贾母这里头要能多说几句,迎春逃出命的机会就多增几分,就算说了也没用,起码迎春临死也能念点儿好吧?

还有续书剧情贾母对林黛玉“没心肠”这一段,我可没见人辩解说“不要用现代思维要求贾母”,贾母抛弃黛玉这种剧情设计你们看的时候不是气死了?虽然我不认为贾母会对黛玉OOC级冷漠,但贾母确实在前八十回有这种“天上飘过五个字儿这都不叫事儿”“儿孙自有儿孙命搁我又能怎么滴”的性格倾向,我不知道她对黛玉之死会怎样,反正她对大部分子孙都没怎样。


对待家庭矛盾,贾母的思路基本就是维稳,看到危机隐患,贾母的态度基本就是装瞎。

本身嘛,因为孝道,有什么不好的事,底下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惊动她的,所以对她来说,不说就等于没有。如果真到了她跟前儿了,那就和稀泥呗,不管谁对谁错,眼不见心不烦才是重点。

为什么要维稳呢?因为不稳就会影响老祖宗的心情,你心情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祖宗不能心情不好,你家里怎么撕吧都行,跟老祖宗面前就得给我家和万事兴。凤姐和贾琏打起来,贾母让凤姐必须接受贾琏道歉,是怎么说的?

“凤丫头,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

凤姐平日操劳全家上下的事儿,生日宴上老公出轨、咒自己死、拿着剑追着自己喊打喊杀,她恼不应该吗?贾母不知道凤姐占理吗?贾母不知道贾琏的行为配不上大家公子的做派吗?但知道又怎么样,她不会真严肃起来让贾琏改。凤姐呢,逗老太太高兴的主儿,你要是不高兴,你就是让贾母不高兴。所以为了贾母高兴,你有天大委屈也不能不高兴。

同样的逻辑到丫鬟身上更是如此,平儿莫名其妙挨打冤不冤?太冤了,贾母说什么呢?

“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

袭人一向对宝玉细致入微,府里上上下下都公认,人家亲妈死了少伺候宝玉一天,贾母就说这话:

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

鸳鸯伺候贾母更贴心,亲妈死了贾母甚至都没放鸳鸯去奔丧,鸳鸯不在贾母就心情不好,所以鸳鸯想不想回家给母尽孝有什么所谓?反正你不能走,你得在这儿伺候。

有人又要说了,这是现代思维看贾母,她这个时代就是不可能给女性出头更不可能给奴才出头。没错啊,所以说贾母对待下人和其他人骨子里有区别吗?王夫人要向贾母在这方面学习什么呢?

贾母本人也是时不时会警醒一下,比如说甄家被抄,她心里明白得很,然而她什么态度呢?

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贾母听了正不自在,恰好见他姊妹来了,因问:“从那里来的?可知凤姐妯娌两个的病今日怎样?”尤氏等忙回道:“今日都好些。”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甄家是贾家亲戚,两家又有金钱往来,贾母也是过来人,里面的危险她一点也看不到?但是她不愿意把这事儿放心里,宁愿心思都放在一时的歌舞升平上。

再有,贾府的实际经济状况,到后期精米都不够吃了,贾母能不知道吗?不知道她怎么会默许鸳鸯和凤姐挪用她的存货呢?不知道她怎么会默许王夫人大批裁员呢?但就算知道王熙凤都得四处典当周转了又怎么样,就算知道连丫鬟都养不起了又怎么样?贾母会因此主动提出来开源节流吗?要知道有孝顺这面大旗,她自己不提的话绝对没人敢削减她的开支啊。

别说减少用度了,你就说贾母为了图高兴和显大方,替多少人养孩子玩儿吧?只要好看的都养到身边来,贾府给掏钱,来一个养一个,来两个养一双,她和宝玉倒是都嗨皮了,贾府的财政顶得住吗?——在钱这个问题上贾母和她宝贝孙子宝玉的态度其实是一样的:千金难买我高兴,少谁也少不了我的就完了。

还有就是我在很多答案都提到过的一点,贾母因为贾赦要娶鸳鸯而发飙,乍一看好像是生气贾赦欺负鸳鸯,其实她说的字字句句都是“你们胆敢算计我!”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仔细看看,这里头有鸳鸯什么事儿?一篇话下来,鸳鸯不过就是个毛、丫、头罢了!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你不能和贾母抢东西,贾母喜欢的东西也好人也好,她给你是她给得高兴,她不给你,你就不许要。你要了不是说你这人猥琐恶心糟蹋鸳鸯,而是你不把贾母放在眼里。贾母的愤怒不是因为心疼鸳鸯,而是心疼她自己呢!

这用马伯庸的话说就是:领导不介意你糊弄底下人,但是领导很介意你糊弄他。

无论是对子孙后代,对家庭还是对下人,贾母晚年的观念都是连贯一致的:别给她找麻烦,让她永远养尊处优,其他都好说。

你们觉得贾母脾气很好待人很nice,那首先是因为她自己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她对丫鬟好,因为自己身边的丫鬟都是最精良能干守礼的,肯定不会跟小爷们调情,她不用劳神教育。她有好东西分给孩子们,宠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自己不缺好东西,能给你的说白了就是她无所谓的,她觉得自己必需的东西,你要一个试试,骂不死你的。

她一高兴让把谁谁谁留下,凤姐就得去筹钱发份子,这些执行操作贾母又不管,凤姐干活贾母博名。你看林黛玉就不傻,看得出这里的事儿,她不跟贾母提什么燕窝,因为贾母一提要求,干活的都是底下人,人家不敢恨贾母但可以赖黛玉多事嘛!宝玉就不管这个,林妹妹不提他就去找贾母提,底下人骂谁不骂谁他也无所谓,反正他和贾母听不见。


关于贾母的治下。

我知道好多人鄙视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行为,我也不认为这事儿办的漂亮。但咱话说回来,红楼梦里贾母是躺着享福呢,自然不去操心内务,不操心内务,自然就不必得罪下人。

可谁又告诉你们贾母年轻时管家一定不狠绝了?你看看贾母治赌这一波行云流水的操作?

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
……黛玉、宝钗、探春等见迎春的乳母如此,也是物伤其类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贾母讨情说:“这个妈妈素日原不顽的,不知怎么也偶然高兴。求看二姐姐面上,饶他这次罢。”贾母道:“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贾母说的“再有别事”是什么事儿?不就是怕出了绣春囊这种事?她难不成就宽容大度,从轻处理了?她鼓励下人互相告发,不懂得利用心耳神意?惩罚措施连打带撵,连坐管家,逮着小姐的奶妈那就更好了,拿来杀鸡儆猴效果加倍,求情都不行。(题外话,林黛玉还曾反过来赏钱做赌资呢。)

这是整本书里贾母少有的铁腕剧情,论下手狠不比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差不是?窥一斑而知全豹,她都是经过的,自然是当家的时候也有出错漏、让下人拿捏糊弄的时候,这么大年纪了提起刁仆来还颇有点咬牙切齿新仇旧恨的劲儿,她有没有从严从狠肃清过她那个时代的“大观园”,有没有撵过“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的人,谁知道?如果有需要,她未必就干不出来。

有人可能会说,贾母和王夫人不一样,贾母都是据实处理,王夫人只会冤枉好人。我看那也未必,贾母听风就是雨的剧情也不少。

王熙凤和贾琏闹矛盾,她先骂平儿,要不是尤氏给平儿解释,平儿怕不是就凉了:

“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

她骂平儿是因为她信凤姐说的话,她觉得错怪了平儿是因为她听信了尤氏说的话,那平儿到底是好是坏,她也不会刻意去查,主子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答案区有其他朋友也提到了贾母是怎么在霸凌尤二姐上添油加火的,这秋桐是什么东西,跟贾母那里编排一番,贾母还不是照单全收?

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说:“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他好和二爷一心一计的过。”贾母听了便说:“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刀。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因此渐次便不大喜欢。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下踏践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

贱骨头比小娼妇何如?就这样的一个模式,谁能作保说贾母年轻时手里就没出过冤案?王熙凤处理柳五儿时怎么说的?“苍蝇不抱无缝的蛋”,都查清是冤枉了还要革出不用呢,惜春轰入画那叫一个狠,嫂子们给说情都不认呢。这思路代代相传,贾母在王熙凤、王夫人的年纪,又真能有几分不一样?


再说到教育子女和选妻妾方面。

荣国府一直有个很迷的地方,就是贾赦的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贾政贾赦、贾珠宝玉,这两代都是一个读书一个瞎玩,王夫人为什么严管贾珠溺爱宝玉,理由是比较明确的: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

虽说溺爱宝玉王夫人也同样有责任,但起码因果时间线成立。大儿子好好教育的结果死了,怕小儿子走了后路,跟老太太一起护犊子,所以纵坏了(那也比贾赦强多了)。要是贾珠不死,宝玉不得老太太溺爱,王夫人教导宝玉可能也是读书路线。

贾赦和贾政就比较奇特了,扶不上墙的是大儿子贾赦,难道这是他生性卑劣无药可救?

另一方面呢,贾源夫妻作为爷爷奶奶,是喜欢读书好的孙子的:

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

我一直有个想法,贾赦小时候未必十分不堪,只是读书不如贾政。他俩的爷爷贾源既然最疼贾政,那贾代善、贾母夫妻也有可能顺风倒去重点关注贾政了。贾赦所受的偏心待遇是起于幼年也未可知,如果身为长子自幼被弟弟踩在下面,钻了牛角尖自暴自弃,那他变成后来的德行也就不新鲜了。

再说贾政他爹教育他读书时,他爷爷奶奶多半不会出来阻拦,贾母当时还是儿媳妇儿,公婆的意思是不能违背的。所以贾政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是要归功于他爷爷的方向明确。

这么一对比,贾母的俩儿子,小儿子比大儿子优秀,是因为祖父鼓励小孙子读书。王夫人的俩儿子,小儿子不如大儿子优秀,是因为祖母纵容小孙子玩乐。贾代善教育贾政,贾源是支持的,贾政教育贾宝玉,贾母是拒绝的。

都是当祖父母的,贾母和贾源对嫡孙的教育思路不同。而同样作为母亲,王夫人纵坏宝玉算是有外因的(贾环也好歹是受了赵姨娘影响),贾母把贾赦带成那样为哪般至今都是个谜。我也不想揣测太多贾母的教子之法,但说实话我看不出贾母的教育水平。

给儿孙选妻妾这一点也是,我其实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贾母喜欢晴雯就代表晴雯做姨娘一定比袭人强呢?

先不说晴雯,这赵姨娘,有人待见她吗?红楼读者粉谁的都有,没有粉赵姨娘的吧?

赵姨娘是谁给贾政选的?我不能说整个主意都是贾母拿的,但起码她得参与下吧?甚至这么不招读者待见的王夫人和邢夫人,不也是贾母过手娶的儿媳妇?(王夫人年轻时的样子是很符合贾母喜好的,贾母也算不到王夫人抗打击能力不行嘛。)

贾母眼光那么好,好的不得了,给亲儿子不也就选个这?赵姨娘年轻时候她不香吗?难道是因为她烂嘴混账才选她?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事实证明当年眼瞎了?赵姨娘和贾环坑了宝玉多少回啊,贾母要是知道了估计恨不得穿越回去把赵姨娘掐死。

当然我不是说晴雯岁数大了一定变成赵姨娘,我是说贾母的标准不是真理,她也有走眼的时候。不能因为她说晴雯好,就得出“王夫人不选晴雯是败家脑残”的结论。

实际上你要是站在王夫人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王夫人选妾的标准才是真的为宝玉的成人生活做打算的。贾母选晴雯是奶奶宠孙子,找个漂亮好玩儿的给宝玉,哄他高兴就行,宝玉开心贾母就开心,至于宝玉会不会因为得了个漂亮姨娘从此不下床,这不是贾母要考虑的问题。

王夫人是当妈的给儿子找姨娘,找的是贤惠踏实的,能伺候好宝玉的日常起居还能敦促他发展事业。袭人又不丑,针线也不差,伺候人到位还懂事儿,当妈的喜欢怎么了?这是什么审美的问题吗?宝玉能因为姨娘漂亮而为官做宰吗?

选正妻呢?贾母一代给贾政做婚姻安排上可正经走的是联姻路线,选的是王家二小姐,年轻时性格好,娘家有钱,到位之后生儿生女都没耽搁(贾赦就没这待遇)。到宝玉这儿,如果王夫人站贾府未来发展的角度,黛玉和林家的情况确实助力不大。黛玉的钱就算有点儿也都填窟窿了,老太太出嫁妆是左手倒右手,解决不了亏空,另外娶个自带母家财富的当然更有利于宝玉多造几年。再者黛玉是美人灯,管家996肯定干不了,孩子估计都未必能生下来一个,花不少钱折腾完婚礼搞不好没两年就出殡了,贾府哪儿还顶的起这开支?钱花秃噜了亏的还不是宝玉嘛?

贾母支持宝黛恋是很多人喜欢贾母的原因。但宝黛二人合适了,未必整个贾府也受益。撇开私人感情不谈,贾母支持宝黛恋是否就一定更符合贾府利益?何况贾母可从没有向贾政和王夫人明示或者暗示过要娶了林黛玉。她要不然是不舍得宝黛太早成家,想让他们多陪自己几年,要不然是有其他考虑,这谁也说不好啊。


至于贾母怎么“对下层阶级的人关心”嘛,首先她对下人的态度,前面已经说了,好的时候是挺好,找茬也有之,撵人打板子也没少。其他的下层人么,从清虚观的小道士到刘姥姥,有一个算一个,贾府的善良都是建立在施舍之上的,为什么要施舍,因为要积德祷福啊。这样的家族你天天跟外头欺负老弱病残那是丢人现眼的事儿,偶尔遇到几个机会,乐得不施恩呢?

但是对下层人偶尔好一下是因为要推进社会公平吗?当、然、不、是,人家是为了给贾府积分,好换贾府的阶级地位永不断绝啊。

对刘姥姥好本质是什么,是哄贾母高兴,对小道士好本质是什么,是当时要祈福,如果刘姥姥不好玩,或者小道士打碎了重要的祈福道具,贾母还会不会那么温和,这就也难说了。

王夫人赶走晴雯,不妨碍她没事儿去庙里捐钱救济。贾宝玉心疼漂亮丫鬟,自己被雨淋了那也是起脚就踹。贾母也一样,她连真挚关心王熙凤的心情都未必做得到,何况对真正的底层人?贾赦娶一堆小老婆,你觉得贾母会心疼那些姑娘?她就算批评贾赦,说的也只是他“不懂保养自己”嘛!

说真的,咱没机会看到贾母狠的一面,并不见得是她至纯至善,而可能是因为她动手的岁数都过去了,如今老了,大部分脏活儿又都在她看到前被晚辈处理了。到这个地步了,谁还有必要上赶着扮恶人呢?


对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贾母平时保养吃什么。

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

这个牛乳蒸羊羔,贾母说是没见天日的东西,知道是啥吗?

是还没出生就被剖出来的羊胎。昂贵,而且血腥的滋补品。

一个怕吃肉会冲撞菩萨,然后吃剖羊胎补身子的老太太。

想成为她,不容易哦。


额外说一下管家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贾母和王夫人是夺权的关系,或者认为贾母还在手握大权,这是把贾府完全当成公司了,不是这样的。

清代贵妇管家的规则不复杂:叫“太太”的那个来管家,“奶奶”是实习管家,“太太”带着学习。等你升级成“老太太”的时候,你就坐等“太太”、“奶奶”们排着队伺候你就成了。

“老太太”们是不必“掌权”的,她们只需要依据清代极度鼓励的“孝道”就可以获得最好的待遇以及必要的话语权。如果让都荣誉退休了的母亲继续操心管家,那才是不孝。

至于姨娘那种角色根本没有任何管家权力,让姨娘管家的贵族传出去怕不是要让圈里笑话死,所以正常情况下当家主妇也不存在和姨娘们争权的情况。

贾母生来就是做正房嫡妻的,而且已经混到老祖宗的位置了,孝字当头,她什么都不用管,谁管家都得紧着伺候她,孝敬老祖宗这是整个社会的礼仪规则。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行了,凡你想要的,只要供得起,家里都要给。所以贾母根本不可能和王夫人去争竞什么管家权,如果王夫人这一层管不好家,搞到需要贾母来帮衬,那才是给贾母添堵的行为。

王夫人自己才是贾政这一支的正牌当家主妇(贾赦那房是邢夫人),也是“自嫁来就注定以后是老太太”的,在宝玉成为新一代“老爷”之前,管家责任本来就在她手里,而不是在贾母手里。王夫人早就管过家,凤姐没来的时候、贾珠没死的时候、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的五年前,就是她在管。贾母头些年过得舒服,也有王夫人的辛苦。

王夫人后来把管家事务都交给凤姐是因为管家很麻烦,她也没心气儿管了。有人帮你管且管得好,王夫人这太太也做得舒服省力。自己的活儿有凤姐代劳,再等宝玉成了家、老太太归了西,自己熬成婆变成“老太太”,有了孝道光环,王夫人就也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等新“太太”来伺候了,但凡有能躺赢的路数,谁还抢着管家去啊。

你们看着王熙凤好像管家很爽的样子,那是她本人好弄权揽事儿,就这样最后也没落好呢。李纨当佛爷难道生活待遇不好了么?份例还不是该多少有多少动不动就加倍?她不帮管家谁还能借机作践她不成?荣国府里有情绪的也就是邢夫人了,但那是因为这涉及到两房地位高低,这种不满是贾母偏心造成的。如果贾母喜欢贾赦,让邢夫人正经当管家大太太,她搞不好也第一时间甩锅给王熙凤。

管家不仅不是美差,某种意义上还是十分的苦差。太太们管家要做到用有数的收入满足上上下下几百口子的份例开支,下人的工资,各房的花销,社交的礼单,老辈的旧例,都要解决,解决不了缺斤短两就是丢人。各府往来赠礼,人家给一你就得还二,不然就是现眼。供不起下人了裁员一波?不到万不得已了谁好意思这么干,传出去没法混了。

钱的事儿弄好了还不算完,太太们还得防范那些在府里有根基的下人,制衡和控制他们,让他们服服帖帖全心全意给自己府上干活儿。这个是太爷的老奴,那个是老爷的奶妈,管多了是不给长辈脸面,不管他跟你捣乱,把这一坨处理好要耗费大量精力和心血,还经常内外不讨好。

上述这些难度看原著王熙凤怎么996福报就知道了。——对年轻的贾母、现任的王夫人、隔壁的邢夫人、当前代理的琏二奶奶、未来的宝二奶奶来说,这家本来就是当家媳妇儿的,你有义务管,管好了那是应该的,不升职不加薪,管不好那是你没本事,逮谁都能背地说你不是,这就跟赵姨娘怼探春一样: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王熙凤灰心同理,一帮人屁也不干还天天跟她指手画脚,那还不如自己也撂挑子,当个只知道花钱的奶奶有什么不好?

如果你只想享福却不愿意付出的话,就贾府这种环境,只要有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且有能干的帮忙,你逮着机会大撒把没什么不可以。“管家”是身份决定的,跟着婚姻而来,想收想放都凭太太自己。只要把贾母伺候好,别辱了孝道,别给她添堵,你底下怎么搞,贾母根本懒得管也不想管。

我们不知道王夫人正当年是怎么管家的,看贾母后期的性格,她未必不是和王夫人一样,看晚辈能接手就自己享受去了。

王熙凤跟那儿拆东墙补西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家里造钱的多,算账的少。贾母自己就不是个省事的,她所谓“凡百的事情能减就减了”,说破天也就是不至于过分奢侈,真正核心服务项目哪一项能短了贾母的?王夫人这一级的也不能差了,邢夫人没事儿就狮子大开口,小爷小姐们的零花钱一分也不能少,还经常赶上贾母一高兴就替别人养娃,最后搞得只能找茬裁丫鬟,还得在大观园搞承包制。

这贾府的运转,在外是贾政这代没才华,在内是祖宗忒多养不起,这一内一外,和贾母都没丁点关系吗?贾政勉强还能顶住贾母最后的享乐,贾宝玉可能就顶不住王夫人了,但贾母在乎王夫人以后会怎样吗?她要在乎就不会包庇宝玉这么到处浪(偏偏她是老太太,只要她让宝玉闹,贾政就不敢使劲管)。她其实不在乎,她死了以后爱谁谁,自有祥瑞护贾府呗。

王夫人能跟贾母一起死吗?不能,王夫人还没轮上当老太太呢。那你说王夫人接这摊子,她能有命变成贾母吗?


user avatar   jin-lei-si-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悲伤,刷网课选了红楼,章末测试我居然只拿了88……果然人老了记忆力下降的厉害



…………………………………………………


哇(⊙o⊙)哇,特别惶恐,我第一个回答这么多赞(≧▽≦)/

我其实一直有关注后续,但一直在组织措辞,实在是紧张……

真的很感谢大家啊,红楼我会继续一遍遍刷的,争取能再添加点回答(ง •̀_•́)ง





不会的,王夫人虽然和贾母一样都是大家族的小姐,但两人的深度差的太多。

贾母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喜欢享乐的老太太,但这不代表她不知道她的儿子媳妇子孙们暗地里干了什么不能声张的事,她只是不愿管罢了,虽然贾母乐善好施心胸宽广,但惩治起下人们手段雷霆,虽然看似在大观园里无忧无虑,但外交时候的手段和语言依旧是暗芒涌动。这样一个双商在线的老太太如何不令人钦佩又尊敬。

然而王夫人,姿色平平,没有像贾母一样的眼光独到的审美,她的打扮也是平平,做事只能算不出岔子,说话更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对待下人更是严苛至极。贾母有一次因为下人夜间玩忽职守赌博而动怒,理由充分令人心服口服,王夫人对宝玉房中丫鬟们大清洗因袭人暗地告状,理由蹩脚又牵强。

这两次的事件反映出王夫人和贾母的眼界差的太多,贾母是对整个大家族的重视,因为下人的过错会损害到家族的利益,王夫人看重自己儿子房内丫鬟有谁逾越,二者谁更像当家主母而谁更像上不得台面的小妇人自然一目了然。


user avatar   wei-q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贾母是支撑整个家族的中流砥柱。 举几个例子。

  1. 王熙凤生日贾琏偷欢,王熙凤大闹导致贾琏拿剑要杀王熙凤,到了贾母面前瞬间摆平。 就是说王熙凤的地位是贾母在撑着。
  2. 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直接被贾母顶回去。 贾赦内心多有不满,但是贾母在他不敢发作。

但是王夫人不一样,王夫人是个有破坏性的力量。可以类比的就是金瓶梅里面的吴月娘,看上去平时很正直的样子,也信佛。 等西门庆死后,她也在努力维持这个家,但是家就是败在她手里。 首先她看不顺眼的人就要清除掉。这一点王夫人和吴月娘如出一辙。


user avatar   lucifer-2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整个贾府,对于贾母的领导才能,能望其项背的人只有王熙凤和贾探春。贾探春甚至略胜于王熙凤一筹,恩威并施,她玩的比王熙凤6。王夫人嘛。。。


user avatar   lin-miao-xi-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生活情趣,审美,高雅兴趣,对生活独到的见识方面真的是望尘莫及。

狠毒专横,故步自封倒是比贾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勾心斗角方面可以称得上高明,比如撵走晴雯这一章可见一斑。

插句题外话,晴雯和袭人都是贾母派过去服侍宝玉的,说白了就是贾母的眼线,时刻留意宝玉的一举一动。可这袭人告密,彻底投靠了王夫人,她看重袭人,给她升职加薪,又设计先斩后奏撵走晴雯,最后才对贾母说,我看她分外淘气,又懒,又得了女儿痨,就让她下去了云云……

你看看,亲爱的婆婆,你派过去的人,我多重视啊,给袭人升职加薪,我多么孝顺您啊,是不是呀?是吗?别忘了,贾母可是一下子损失了两员大将,王夫人一箭双雕,贾母这么厉害的老太太,却只能哑巴吃黄连,“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唉……贾母心里此时恨不得掐死这个女人……

她这样的手段真的是比贾母高了多少段位!谁再说她无才无德,没有用处,傻了吧唧的,我就第一个不同意。

最后,她肯定不可能成为贾母这样大富大贵,享尽荣华富贵而寿终正寝的老太太。她罪孽深重,很可能不得善终。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对不会!王夫人和史老太君相比,差了一万个赵姨娘、邢夫人!

我看原著,只看了脂砚斋系统的八十回,电视剧未看完,我的感受,最讨厌的就是王夫人,堪称红楼梦第一大反派。

先看王夫人的内心性格:

这个女人成天吃斋念佛,表面上看心慈面善,实则内心虚伪、自私冷漠至极,甚至可以说歹毒(因为她基本上视人命如草芥,根本不在意他人的性命。)佛祖都要为这个女人感到羞愧。

她不喜欢林妹妹,但也并不见得多喜欢宝姐姐和侄媳妇兼侄女儿的王熙凤,除了她自己,她唯一喜欢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宝贝儿子贾宝玉了,当然,也是以她自认为很好的一种方式喜欢。

另外,王夫人就连孙子贾兰也并不很放在心上,这么一个无情无义、冷漠自私的人当了家,这个家会成什么样子?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王夫人对宝姐姐和王熙凤的态度:
对宝姐姐,首先我并未发现二人文中有多少感情交流,根本就没表现出喜爱之情,就算她确实有意让宝姐姐嫁给她家的宝贝疙瘩贾宝玉,也不过是在她的观念里,觉得宝姐姐比林妹妹要好,而且是她姊妹的女儿,亲外甥女,今后婆媳相处时,更能制住宝姐姐而已。

其次,我再问一句,诸位有见过几个真心喜欢儿媳妇的婆婆?十个有八个都是敌人吧!

别管宝姐姐是不是她的外甥女,一旦嫁进来,就是她的敌人!

对王熙凤,在我的记忆里,王夫人更是多次让王熙凤难堪,因为二者是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的,王熙凤之所以能掌权,更重要的原因在史太君那里啊!王熙凤讨贾母欢心!

王夫人对宝姐姐和王熙凤的态度更是可以互相印证,同时也非常能反映王夫人的性格。

她作为姑妈并不喜欢侄女王熙凤,第一是因为她非常自私,即使是如此亲密的亲戚关系,她也不怎么在乎,第二是因为有利益冲突;

所以她作为姨妈真会多喜欢外甥女宝姐姐么?宝姐姐以后真嫁给宝玉了,那可是儿媳妇,是敌人呢!

所以,如果王夫人成为贾府最高掌权者,就她这个性格,她配与史太君相提并论么?

说完性格,再看其行事手段和风格。

1、王夫人如何对待金钏儿的?

2、王夫人如何对待晴雯的?

3、王夫人如何对待彩霞的?

4、王夫人如何对待芳官等几个丫头的?

这里具体说一下,王夫人原本是要将这些丫头们交给老婆子们发卖处置的,那些老婆子们都很高兴,几个丫头则是很怕,苦苦哀求准许她们出家做姑子。

所以,诸位猜猜要真是跟那些老婆子们回去,会有什么后果?会被发卖到哪儿?

有些人似乎是认为跟着老婆子们回去比做姑子的结果要好,还说这结果是芳官等人自找的,我真是呵呵他一脸!

你以为那些老虔婆是什么鸟贱货?能把这些小丫头子们怎么处置?十有八九是卖到妓院、窑子里面去而已!

所以,我对王夫人极为恶心,她的所作所为让我遍体生寒。

再说她干出抄检大观园这种事情,可以证明她愚蠢到了极点,比邢夫人,赵姨娘还要蠢,刑夫人没啥权力,是小蠢小坏,王夫人就不同了,她是大蠢大坏。

探春说的很好,家族败坏都是从自己内部开始败的,别人还没来抄你家呢,你自己倒是先抄上了,这是怎样的傻逼才能干的出这种事情?

这完全没脑子嘛,抄出来或者没抄出来结果不是一样么?都会败坏贾府的名声,还特么的自作聪明的听从王善保家的那个傻逼婆子的意见,晚上悄悄地去抄,这种大户人家,人口众多,还有悄悄地抄家的可能?结果呢,第二天尤氏就知道了!后来王夫人也自觉没脸,闹了笑话,真特么的搞笑。

对了,王夫人顺道还逼走了宝姐姐……

宝姐姐:这鬼地方实在是不敢呆了,别人都抄了就姐姐这不抄,这不是明摆着让人怀疑么?还有,以后出了事不都盯着姐姐这里看么!赶紧跑路吧!有这么个傻逼姨妈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简直是猪队友!

最后总结:要是贾府没有衰败,让王夫人这么个又蠢又坏、情商极低、内心冷漠自私且视认命如草芥的女人当了家,她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像史老太君一样的人的,相反,就是贾府没衰败,以她的水平,百分百也会给折腾衰败了!

补充一点:为什么说王夫人当家会把贾家折腾败了呢?

很明显啊,她虽然没脑子,耳根子也很软,容易听人家的挑唆,但是她做事风格却是相当狠辣、不留余地、不计后果的,她不喜欢的、看不爽的,就要果断而坚决地非人道毁灭,芳官等人、晴雯、金钏儿都是被如此对待的,更狠毒的是,晴雯是贾母的人,她都要、都敢先斩后奏,直接在晴雯病中将她赶出去,将晴雯送上了死路。

诸位想想,要是史老太君来处理这些事,会怎么处理?

在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当家,你可以行事果断,赏罚分明,但同时你也必须顾及到各方的脸面和利益。

而且,不管是对谁,就是一个小丫头、一个粗使下人,也最好留有一丝余地,别太狠毒了。

可王夫人呢?居然回回都不计后果地将人往绝路上逼,这家能不被她折腾散架么?

看看人家贾母是怎么为人处事的?有像她这么狠么?

其实王家的几个女人都是这个样子,就是普遍地视人命如草芥,做事不留余地,一出手对方非死即残。

实际上王熙凤和王夫人手上都有不少人命,光是书中明示的就已经叫人不寒而栗了,就是最温和的薛姨妈,其实都有几分这样的性格:被薛蟠惹急了,竟然直接就要将香菱卖了,香菱这种做过小妾的女孩子还能卖到哪里去?


王熙凤比王夫人强的地方就在于她还有一定的智商和情商,她只对她认为惹得起的人如此,比如被她杀人灭口的那个家伙(好像是没杀成,手下阳奉阴违,不愿意沾染人命官司),比如贾瑞,比如尤二姐,比如收了人家的钱,拆散一对未婚夫妻,害了两条人命......

但惹不起的人她还是非常谨慎的,东西两府有权势的人她就不惹,能放一马就放一马,对这些人她基本做到了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比如贾珍,贾蓉,弄尤二姐过来的主力,王熙凤就没有使什么毒计,他尤其不爽珍大哥,但也只是指桑骂槐地骂,遭殃的只是尤氏。

但问题是,她对她认为惹得起的人太毒太狠了,几次三番要人性命。

可形势是变化的非常快的,别看那些下人、穷人现在动不得你,但他们是记在了心里的,一旦你落难了,一定会狠狠地踩你,以报昔日之仇,虽然前八十回没有王熙凤的结局,但想想都知道,王熙凤的下场一定非常之凄惨,她被休、进监狱(古代进监狱的女犯人,想想都知知道是什么下场:因为在古代,一般的良家女子,若非大奸大恶,是不进监狱的,女子一旦进了监狱,就不要想着清白了,一定会被狱卒奸淫)、一个破席子卷了尸首扔乱葬岗埋了都是很可能的。

也多亏了王熙凤不经意间行的一件善事(刘姥姥),才救了她女儿巧姐,否则连带这唯一的女儿都得在妓院窑子里遭一辈子罪。

王夫人是没当家,要是是她当家管事,下场不会比王熙凤好,当然,王夫人能力也不如王熙凤,怕是想管也管不好。

最后,我认为宝姐姐和探春倒是有可能成为史老太君这样的人,尤其是宝姐姐,要是她真嫁进贾府,成了管事人,可能会做的很好。


———————————————————————————

顺便说一句,我看原著,并不觉得贾政有多虚伪,相反,我觉得他只是故作姿态地假正经,这不是贬义,我的意思是他是迫于世俗压力,有意收敛自己的本性。

他实际上和林如海一样,应该是清高风流、浪漫理想之人,但却不得不隐藏自己的心性,我记得书中提过,他年轻时候似乎也是像宝玉一样的风流性情中人,其实有时候他的真实性格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千万不要把王夫人和他相提并论,王夫人配不上他!

其实在贾政眼里,王夫人甚至还不如赵姨娘,别看赵姨娘似乎也很蠢,但相比王夫人,却灵动可爱的多。

而且,贾政也是很爱宝玉的,小时候觉得他对宝玉太不近人情,太严苛,太封建家长,后来年纪渐长,看了原著,觉得并不是如此,譬如他有时候对宝玉表现出来的富有灵性的才华很是欣喜,你看大观园里他对宝玉试才提对额,当时一口一个畜生、业障、无知啊什么的,其实心里暗喜,最后那些匾额、对联什么的,全部是用的宝玉当日所拟的,证明他实际上是很欣赏宝玉的。

同时,贾政也是很关心晚辈的,譬如大家一直忽视的贾兰,就只有贾政一直惦记着,还想着以后给宝玉和贾环送两个小妾丫鬟,尤其是他对林妹妹也是极好,大观园最最好的景致潇湘馆就是贾政分配给林妹妹的......

———————————————————————————

补充:关于抄检大观园是不是邢、王二人斗法,我认为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

确切的应该说是邢夫人故意派人挑拨着搞事,要让王夫人难堪,要看她的笑话:老祖宗不是看中你姓王的么,那我就让大伙看看,你王夫人治下的贾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藏污纳垢的所在!

最先,傻大姐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拿去,且看邢夫人当时是何表现:“心内十分罕异,揣摩此物从何而至,且不形于色,且来至迎春室中。”(“揣摩,不形于色”,这应该是开始谋划诡计了

接着下一回,那个绣春囊便被王夫人拿去责问王熙凤,不用说,是邢夫人给她的,看王夫人当时的表现非常激烈,又是“含着泪”,又是“泪如雨下”,还说“不亏你婆婆遇见,早已送到老太太跟前去了”,王熙凤辩白了一通,王夫人说“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说是前日从傻大姐手里得的,把我气了个死。”(邢夫人应该是指使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地说了一通有的没的怪话了,王夫人的确感觉非常难堪。

那么那玩意到底是谁送来的呢?下文就说了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可王善保家的是个什么东西邢夫人会不知道?

王善保家的故意提起王夫人极不喜欢的晴雯,然后一通挑唆,竟把晴雯叫到跟前来,惹得王夫人火气更大,接着便提出了“趁夜抄家”的妙计。

文中说“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调唆着邢夫人生事。”这已经很明显了,这妙计虽不能百分百确定是邢夫人想出来的,但是邢夫人想必是知道她这个耳目是个什么东西的,派王善保家的来王夫人这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果然,王善保家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要去抄家,王夫人是这么回答的:“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我觉得王夫人也是有几分要在邢夫人面前自证清白的意思,或者说是要自证权威。

综上,邢、王两位太太的确是在斗法较劲,王夫人也的确是有几分被邢夫人赶上架的意味。

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了王夫人本人的意愿,我觉得之所以会抄家,王夫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主要因素,毕竟她的权威远大于邢夫人,她不拍板决定,光靠邢夫人搞些幺蛾子,想抄家是没那么容易的。

正是因为王夫人早就看大观园园内那些女孩子们不爽了,园内有很多晴雯这样的“妖精”、“骚西施”勾引、带坏她的宝贝疙瘩,是以她也是想借此机会狠狠地整治一番的。

于是,这两位太太之间的各种心思、斗争、算计或是结合自我利益的考虑,便共同促成了这次自抄自家傻叉行为。

这两人都是典型的自私自利、毫无远见和大局观念的傻叉,头发长见识短在她们俩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邢夫人只想着怎么让王夫人好看,至于那个挂牌儿媳妇,以及对荣国府乃至整个贾府造成的影响,她毫不在乎。

王夫人只想着借此除掉不利于自己宝贝儿子“健康成长”的小浪蹄子们,顺便让邢夫人看看老娘我的权威和手段,至于其他,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综上,你说王夫人会成为史老太君一样的人么?这不只是对下人狠不狠的问题,这是有没有脑子、有没有智商、有没有大局观念的问题。这么自私没脑子的人掌家,尽想着怎么隔三差五地跟妯娌斗斗法,甚至不惜牺牲整个家庭的名声和利益,这家不加速完蛋才怪呢~


最后,再强烈推荐下《红楼梦》原书——《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user avatar   zhu-feng-46-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大家族里,王家的姑娘是最low的。

贾家:四春、贾敏、林黛玉(基本是贾母和贾敏教养出来的)

史家:贾母、史湘云

王家: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

薛家:薛宝钗、薛宝琴

古代大户人家的姑娘,是很体现家庭教养的,因为她们基本不出门,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她们的学识、见识、气度完全仰赖于出身。

所以看看这个名单就能看出四大家族的氛围是很不相同的。

教养出的女儿,气质也都不一样。

首先,相比起其他三家女儿能诗会文,王家女儿竟然大字不识。

其次,市侩,这点在现代不算什么,但古代大家族里可是大毛病。

最后,手里有人命的,只有王家女。即使是薛姨妈,言语中也常表现出轻贱人命的态度。

之前回答问题时,有人反驳我王夫人,说王夫人吃斋念佛……

别逗了,人家王熙凤好歹敢说“不信阴司报应”,坏也坏得坦坦荡荡。

王夫人吃斋念佛,手下大丫鬟却三分之二没得善终。金钏投井不用说了,玉钏很聪明啊,哭都只敢偷着哭,这才得了双份月钱,保住了自己,彩云是最大的丫鬟,结果被迫嫁给个瘪三,这瘪三名声在外,王夫人不知道?好吧就算她不知道,伺候她的大丫鬟的终身归宿,她都不打听打听?这份冷漠难道不说明问题?

顺便说一句,手下没得善终的,也只有王家女。

王熙凤手下,平儿说过,死的死、走的走,只剩下她,而她也明说过,不敢跟贾琏有接触,至于挨打,也不用说了。

薛姨妈怎么对香菱?香菱被折磨成那样子,眼看要活不成,她张罗着发卖……还是薛宝钗暂时救下了香菱。

总之,王家势大,红楼故事中确实是四家中最兴旺的,但底蕴却是最差的。

王家女儿当主母,肯定是不如其他三家女性的。

而王夫人,实话说她都不如王熙凤。

还得再顺便说一嘴

如果有认为王夫人不虚伪的,我只能说你生活得太幸福了,一个人说什么和实际上做什么很可能完全相反。

举个例子(被提醒说这部分是电视剧的剧情,原著里没有,恩,那就在这里说明一下,这部分是87版电视剧剧情,但还是挺符合王夫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的)

林黛玉初入贾府,王夫人给她介绍众姐妹,介绍到探春,王夫人犹豫了一下,林黛玉赶紧接口“我属羊”,王夫人才接着说“这是你探春妹妹”,这说明什么?王夫人不知道林黛玉多大。

可能有人觉得这没什么,那么试想一下,你家人口简单,你丈夫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小姑子远嫁,过世了,小姑子的女儿要接过来养在你身边,你难道连这个小女孩多大年龄都不知道?你可不是现今的职业妇女每天忙得要死,还要买菜做饭伺候孩子,你是个每天吃斋念佛一大群佣人的大闲人,你只有一个小姑子,她什么时候生孩子你不知道,也不关心,那这个孩子来投奔你了,你连问问她多大都不乐意费心吗?

说句题外话

其实王夫人和贾政两口子,几乎可以说是红楼里争议最大的两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这俩简直不能再虚伪(我真心认为87版编剧大牛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两口子简直是贾府一股清流。

真挺有意思的。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

其实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非常像历史上的乾隆(晚年版)和嘉庆,一个本着“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的态度拼命挥霍,一个拼着老命堵窟窿,但是才能不济,加之窟窿太大,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家族)衰落。

题主说,贾母见识很明白,恐怕未必吧!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贾母虽然疼爱宝玉和黛玉,但她真的为两个玉儿的未来仔细谋划过吗?

恐怕没有过!

宝玉本身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心性人品也不错,但是因为自小养在贾母膝下,结果几乎不读书,只在内帏厮混,仗着贾母宠爱无人敢管,这件事连嫁出去的贾敏都知道: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古代男子,有天赋的读书习武,走仕途道路;天资差的则学习庶务,管家置产。而宝玉在贾母的宠爱下既不读书习武,也不通晓庶务,简直比贾琏还废物。贾母就不想想,待自己百年之后,贾宝玉能不能撑起门户,自力更生?

其实贾家的家教还是不错的,老荣公养大贾政,王夫人养大的贾珠,李纨养大的贾兰,甚至赵姨娘养大的贾环都算是不错的,宝玉要是让贾政和王夫人自己带,未必会落得个愚顽怕读文章的结果。

还有林黛玉,林妹妹在四十多回时就已经及笄了,古代女子成婚早,定亲更早,往往十三四岁就会定下亲事。贾母真心宠爱黛玉,就应该为她早早坐定大事才对。小说中的紫鹃已经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时时想着为黛玉说亲事,而贾母呢?一点反应都没有

从某种意义上看,贾母就是把宝玉和黛玉当成高级宠物,只要能哄自己开心就行,他们的未来如何,贾母根本不关心。

还有贾家这么多年来一直走下坡路,贾母作为贾家的当家人,难道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贾母就像不关心宝黛的未来一样,她也一点不关心贾家的未来。不管家里发生什么,她该吃吃,该玩玩;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多么糟糕,下面的晚辈多么着急,她都假装不知道,依旧大排宴宴。

实际上,贾母才是荣国府衰落的罪魁祸首,贾家后来的烈火烹油,回光返照其实是王夫人和凤姐小心持家,元春晋封贵妃以及王子腾仕途得意的结果。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说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实就是贾母治下的贾家,毕竟后来的王熙凤还是很在意节俭排场,运筹谋画的。

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高赞答案 @Wanda 讲得不错,但还是有点问题。

读完这个回答,本来以为用错误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批评只存在大众和诗人之间。但是现在发现原来也存在于学院派和民间写作者之间

首先共识是浅浅的诗歌很垃圾。这点毫无问题,但是因为所用方法的不同,大家都觉得对方是傻*。

答主算是很精准说出了大众与诗人之间的分歧所在。但是不自觉用了学院派的方法批判口语诗。

答主肯定是认同我们批判某个东西,首先要理解它是怎么想的这一点。但是答主后半部分却开始用学院派的东西来批判浅浅诗歌的口语化倾向或者叫民间写作倾向。虽然浅浅肯定不能算正经民间写作者,而且甚至连自觉的写作者都不一定算得上。但是她的这些倾向很明显就是受口语诗的影响,所以如果答主认同这一点,并作为立论基础,就应该用口语诗的逻辑来批判,否则就是文章逻辑的不自洽。

答主说现代诗歌追求超语言的东西,对吗?对于现代主义诗歌,自波德莱尔起,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口语诗这里,就不全对了。口语诗追求超越,但追求的是在于语言内部对语义的超越。它的基础自然是对前代诗歌的批判(辩证法意义)。

现代主义诗歌超越语言,是怎么超越的呢?最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真理”,也就是不管诗歌本身包含了真理还是暗合了真理(答主应该很了解西方文论,就不赘诉),最终要达到某种终极意义,这个东西存在于诗歌之外。这和西方人的基督信仰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有关,这就是知识社会学的范畴了。

但是真理本身还是一个宣称,某种程度上宣称就是语言,所以现代主义超越语言但是最终回到语言(甚至没有超越语义),这是一个悖论。

杨黎认为语言不可超越,因为诗歌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语言。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语义,就是超越语言的能指,最终达到语言的能指。

废话主义是代表,代表了口语诗倾向的最纯粹最激进的形式。

具体如何超越的,就不赘诉了。

简单来说,口语诗不关心真理宣称,只关心语言的超语义部分和具体经验(而非抽象经验与真理)。

所以口语诗人认为浅浅的诗歌垃圾,是因为在语言上就不好,在具体经验上也不深刻。

当然答主你应该也很了解口语诗,可能只是立场上相信文学要达到真理。

答主的回答逻辑通畅,文笔优美 例证丰富,是未来的学术之星。

浅浅的诗,就主要作品来看,比余秀华,许立志要差一些。通俗来说,算是中国三流以下的诗人。

语言上稍显稚嫩,对经验的切入太过肤浅,都是问题。

而且好像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感觉就像对各种诗歌风格的模仿,然后模仿了口语诗就不幸被骂上了热搜。

------------------分割线-----------------------------

其实简单点说这是一件很魔幻的事,网友终于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用一套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次,他们居然用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了一个形式正确的答案。就好像你在一个有强迫症的程序猿面前一顿乱敲键盘,结果敲出了一段可以运行的代码。作为诗人,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的心情就像这个程序猿一样糙蛋。

用故事来说,假设豆花自古以来就是甜的,大家从小吃到大,从没有吃过咸豆花。然后有一天A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咸豆花有搞头,就搞了,他们觉得味道居然意外的甜美。然后在一个小圈子里吃。

过了一阵子,有一个刚学做菜女孩B,看到了一些人的咸豆花,虽然吃了一些说不上来它为什么好吃(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甜豆花好吃),但是开始做了。它没有得到A他们配方的精髓,只知道要加盐,所以做出来的味道没有多好吃。

然后B的咸豆花被一些人知道了,他们觉得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说B根本不会做菜,做的肯定是黑暗料理。有一些人尝了尝,发现的确不好吃。另一部分听说不好吃,就跟着说不好吃。

这其实就是浅浅事件的寓言版。A是口语诗歌的开创者们,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参与者们。甜豆花是原来的诗歌,就像发展出咸豆花一样,第三代诗歌运动发展在批判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发展了口语诗。糖和盐,其实就是两种诗意的发生方式,它们完全不同,就像糖与盐赋予了豆花完全不同的滋味,两类诗歌也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他们的相同点只有豆花,在诗歌里面,我们叫他诗意。

B就是浅浅,所有人都知道B做的饭很难吃,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浅浅的诗写的很难,但是逻辑是不一样的。一部分认为B做的很难吃是因为他们认为豆花只能是甜的,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而另一部分认为B做的难吃,是因为她调料放的有问题,没有合适的比例,因为这些人自己会做咸豆花。大众往往都是前者,他们在语文教育中接受的对于诗歌的定义,就像豆花只能是甜的这种想法一样成为了他们的思想钢印。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定义早就被最新的诗歌写作者所颠覆了。

甜党和咸党不分伯仲。而大众站队往往相当整齐,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大家都接受了语文教育,我们早已被唐诗宋词教给我们的东西固化了认知,或者是被某些名气大的吓死人的外国诗人,或者是深受文青喜爱的大众出版诗歌固化了认知。

但是问题更关键的是,告诉你诗歌要想象丰富,要押韵,要文笔优美这些你容易接受,因为他们是形式简单的断言。而告诉你诗歌可以追求超越语义,诗歌诗化生活经验,你就不容易接受,一来这些东西与你固有的认知相冲突,二来不是简单明了的断言。并且最可怕的是,我们会用自己的人知不断的塞选自己认为是诗歌的诗(虽然大部分大部分时间都不读),于是你神奇的发现,我的观点没有问题,因为没有反例。

咸党永远无法说服甜党,口语诗永远无法被作为浪漫主义信徒的大众接受。




     

相关话题

  同样是八面玲珑,为什么平儿的风评比宝钗、袭人好? 
  《红楼梦》里为什么众人称林黛玉为林姑娘却称薛宝钗为宝姑娘? 
  为什么红楼梦重点在王熙凤与邢夫人婆媳关系而不是邢夫人与王夫人妯娌争端? 
  《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做了哪些虐死单身狗的事情? 
  依照前八十回的提示,平儿是什么结局? 
  周思源、周汝昌、马瑞芳、刘心武谁讲的《红楼梦》好? 
  抛却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贾家的败落到底原因在哪? 
  王熙凤和薛宝钗如果发生争斗谁会赢? 
  贾琏出差,王熙凤每日与平儿胡乱睡下,脂砚斋为何说“奇”? 
  黛玉的母亲为什么没有和其他的三大家族联姻,而是嫁给了林如海? 

前一个讨论
在坏人得逞、无赖横行的社会,我们被教育要善良包容忍让,谁信谁吃亏,谁“坏”谁受益?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薛姨妈一家对黛玉的好?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