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16日,苏联蹼泳运动员沙瓦尔什·弗拉基米罗维奇·卡拉佩特延碰上了一起事故,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翻进了湖里。
卡拉佩特延立刻投入到救援工作,以30秒钟一个的速度,连续30余次潜入水中,共救出30人,其中20人生还。代价是他浑身插满玻璃碴,伤口被污浊的湖水严重污染,引发败血病,肺被毁了,他苏醒之前,昏迷了45天。从此告别运动生涯。
这还没完,1985年2月19日,他遇到了一次火灾,义不容辞,他又一次冲进火场救人,被严重烧伤。
Shavarsh Karapetyan,1953年5月19日出生于瓦纳佐尔。是一名苏联亚美尼亚蹼泳运动员,11次世界纪录保持者,17次世界冠军、13次欧洲冠军和7次苏联冠军。
一定要为我女神惠若琪答一发
当她宣布退役的那一刻
真的觉得这个姑娘真了不起,也太不容易了
这个91出生的姑娘,人漂亮,家境也好,父亲是上市公司的高管,母亲是数学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比排球运动员更轻松更光鲜的职业
她小学三年级接触排球,15岁就进了江苏省省队
07年进了国家队
虽然年轻,但是实力不容小觑
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比赛
10年参加比赛,倒地救球时左肩受伤。后来还是坚持上场。赛后诊断,左肩关节韧带撕裂,需要手术。手术很成功,肩关节附近打了6枚固定钉,留下了三个伤疤。不得已休息了大半年
归队后又和其他队员一样训练一样参加比赛
其实她12年状态已经有些不好了
15年亚锦赛,是小惠作为队长第一次拿到洲际赛冠军。
然而就在大家无比期待在15年世界杯的赛场上看到她时,小惠身体又出现了问题。室上性心动过速。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分析,说可能是因为训练过度。因为这姑娘无论是比赛还是平时的训练,都一点也不含糊。
12年小惠在赛场上有时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15年是彻底爆发了。
后来又动了几次手术。
在被认为是奥运会前的热身赛的女排大奖赛上,惠若琪的表现不是太尽如人意。当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说她不行了,打不动了。甚至有人质疑为什么选她参加比赛
不过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举国沸腾。那场比赛看的我热泪盈眶。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比赛前6个月,她还在动手术。
奥运会结束后,小惠表示过有退役的想法。她还年轻,但她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她在球场上战斗了。只是没想到那么快。18年2月3日,惠若琪宣布退役。我从来没像那一刻一样无比强烈的觉得这个姑娘真不容易。繁重的训练,一身伤病,还要面对质疑,这个姑娘还是用成绩向人们展示了她的实力。
硕士毕业以后,她又成为了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的2017级博士新生。
离开了她曾经挥洒过汗水的球场,愿她以后越来越好。
————————————————————————
小惠要结婚啦。祝福她,愿她以后的人生平安喜乐。
「带血盛放的樱花」羽生结弦
201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海站,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在自由滑赛前热身中,与中国选手闫涵不慎相撞,身体多处受伤,侧卧在冰面上一度不能动身。
经过紧急处理,他黑发红衣,头打绷带,嘴角挂血,坚持继续参赛,虽多次跌倒却终不放弃。
在这次赛事中羽生结弦延用了之前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选段作为自己的比赛曲目,那是一首非常凄美的歌,但最终的效果却因他的受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壮与震撼,因而,这一役后被冰迷称为「血色魅影」。
赛前,选手们做最后的准备练习
当冰场的围挡打开
羽生结弦
跟随在加拿大越南裔选手身后
第二个滑入场地
按照自己的习惯
在滑行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做复杂动作练习
一个漂亮的跳跃后,镜头聚焦并追逐着正在高速滑行的他
突然,镜头中一片抖动混乱,羽生结弦与另一个高速滑过的选手中国选手闫涵相撞
一切如电花火石
而由于体重轻
他整个人完全失控地俯身向下撞到了冰面上
血液顺着额头和下巴流了下来,他双手捂住脸颊抱倒在冰面上,疼痛传来,他的右脚微微抖动着,背部不止地颤抖
过了一会儿,他才努力地尝试将自己翻过身,平躺在寒冷的冰面上,只穿了一件贴身的演出服的他看起来身形是那么的单薄
他用手捂住下巴上的伤口,屈伸着一条腿,胸廓的起伏愈加明显,最终两只腿痛苦地蜷缩起来
而当工作人员匆忙赶来
询问是否需要担架
倔强的他
忍受不了被抬出去的羞耻感
谢绝后,站起身
自己走了出去
赛后诊断
他浑身7处有创
头部、下颚、腹部、左腿不同程度受伤,右脚关节扭伤
但当时只是做了基本的医治
并没有打麻药而只是用“订书机”一样的医用设备缝合了伤口
他便又回到赛场旁
脸色可见的苍白
他仰起头
望向天花板
仍然努力地流露出微笑
但想到以后可能再也不能滑冰了
突然哭了起来
却在抬头的瞬间又恢复了坚强
教练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身体:
「以身体为重
不要逞强上场」
但此刻
羽生结弦
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大丈夫、死ぬまで」(没关系,至死方休)
喝了口水,神情愈加平静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从动漫里走出的自信少年
突然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焦急地询问了好几句:
「闫涵,闫涵呢?」
随后去找了闫涵确认他的安全
重新上场
教练继续劝说
但是
羽生结弦已经听不进去这些了
神色愈加坚定
转过身面向冰场
仰天吼了声:
「跳」
在冰场上那个眼神
悲壮而决然
比赛开始
起势,依旧是那个如风的少年
揭面罩,从容而优雅
他仿佛就是个天使在冰场起舞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若不是他为了足周坚持四周跳却因为真的没有力气而多次摔倒
我们都无法相信他在忍受着胸腹和腿部的巨大痛苦
明知滑行会更疼
他依旧坚持
明知跳跃会摔倒
他终不放弃
虽然受了伤,但羽生结弦的乐感依旧,他的每一次转体、跳跃都和《歌剧魅影》里的旋律莫名契合
乍开始,伴随着魅影用歌声向克里斯提娜发出召唤,他也在冰上起舞:
「吾乃汝之音乐天使。来到我身边吧,音乐天使」
举手投足,不失魔幻但却富有张力
之后,当进入夜之乐章,魅影的诉说娓娓道来
羽生结弦用饱含深情的滑行带着我们去感受其中流露的对爱、音乐、黑暗的执着与赞美
逐渐地,音乐进入了尾声
羽生结弦也做出了最后一跳,旋转、落冰
然后
重重地摔落在冰面上,那样的无助,却正如魅影在接受了克里斯提娜一吻后的醒悟,落寞而又孤独
我们祈祷着
终于,当魅影唱出「现在结束了,夜之音乐」
羽生结弦挣扎着站了起来,滑行了一段后,伸直了双臂,望向天空,仿佛最终魅影融入了无尽的黑暗,除了一张面具不再留下其他
然后,在摇摇欲坠中,旋转,再旋转,再旋转…而旋转终会停止,夜色散去,当时光不再,荒野中的孩子,你还好吗?
歌声中藏着泪水,无比真诚。而羽生结弦也像水般,柔软而坚韧
四分四十秒的演出
8次起跳,5次摔倒
不完美,却有着生命的力量
一曲终了,落幕
面对漫天落下的维尼
他微笑着向全场鞠躬,向冰场鞠躬,留下在场上最后一刻的优雅
而此时
失去了寄托了的他
身体却早已没有了气力
蹒跚背离冰场的路上
脚步踉跄,一瘸一拐,让人心揪的仿佛下一秒就会摔倒
到了场地外,他身体几乎是瘫倒教练身上
演出并不完美
但最终
他依旧拿到了银牌
离开场馆前,此时,因为血液循环速度下降,他的痛感越来越强了
但依旧不忘带走自己用过的纸巾
然后,在旁人的搀扶下
坚强地
一步一步
走出场馆
回顾全场
正如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陈滢曾对他的评价: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场比赛
都是带着全力以赴的心态去
结束前他的造型让我想起了樱花:
「樱花绽放之前
就要抱着凋零的决心」
命运对勇士低语:
「你无法抵御风暴」
勇士低声回应:
「我就是风暴」
—————————————————————————————————————
2018/3/2补充:
这两天,根据各位知友的反馈对这篇回答做了修改,主要包括:
1、删掉了部分略有模糊的图片,重新上传了动图,包含一些演出动作的中景、远景动图和全部八个跳跃动作的动图。
2、修正了部分错误表述,例如羽生受伤后是美国队队医用“订书机”一样的医疗设备缝合伤口而非传统缝合;羽生的脐尿管残余是在两个月后的全日锦标赛上才检测出来的等。
3、有对《歌剧魅影》较为熟悉的知友指出回答中对羽生音乐表现方面的解读不足,答主去查阅了相关资料细化了这一方面的描述。
4、增添了部分细节,譬如羽生在受伤后谢绝了场地提供的担架选择自己走出去;最后离开场馆时依旧不忘带走用过的纸巾等。
5、订正了部分别字和病句,优化了部分语言表述。
特向所有提出建议的知友表示感谢,同时因为人员较多并没有一一列出知乎名,希望得到理解。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场事故完全是意外,正像@参商指出的:“两人背向滑行,速度都很快,转身发现已经来不及了”,中国选手闫涵在这场事故中也受了伤,同样,他在这次比赛中继续参赛并以第六名完赛,他和羽生的运动员精神都值得我们赞扬与敬佩。但是,因为这篇回答主要是在写羽生,所以在文章中我并没有详细阐述闫涵的情况,部分知友可能因此产生了误解,特此致歉。
再次,我以一个柚子迷的身份向大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致以诚挚的谢意,并欢迎大家继续指正。
正如有人曾说的:“羽生结弦,感谢能在你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你”,因为这个回答的本意是在讲“哪个时刻你觉得运动员真的很了不起”,所以我才选择了血色魅影这个很多冰迷都不愿回忆的时刻来写而非他的一些或许更精彩、更有趣、更易吸引人的方面。无论我们是因为什么喜欢上了羽生结弦,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羽生在这个时刻所表现出的一样,真正做到“为了守护自己的梦想,勇敢跳跃,奋不顾身”@那一季你的微笑,虽然有些鸡汤,但其实也正是我最想说的和写这篇回答的初衷所在。
另外,我授权一切非商业形式的转载,并且不需要经过我的确认,但要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哦!
2018/3/6补充:
根据 @柚子孃 的评论:“脐尿管残余可以理解为先天性的,就是出生后脐尿管未完全退化为韧带,胎儿时期脐尿管是连接膀胱和脐带间的一个管状结构,用来排出尿液进入母体的,出生后闭合形成一个韧带样的结构 ”,所以羽生后来的脐尿管残余是这次碰撞造成的可能性不大,以往的新闻报道应该存在一定的误差,已将原文中的相关表述删除。
2018/3/24补充:
1、第一位出场的选手尽管是越南裔,但国籍却应该是加拿大,感谢 @澈水染象 的指正。
2、今天看了《歌剧魅影》的电影版,发现之前在关于配乐的表述上有一些不妥,对原文相关的地方做了一定的修改。
(完)
刷新一下各位的三观。日本前滑雪运动员今井梦露,在转行做了AV女后,现在又复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了。
今井梦露出身在滑雪世家,父亲是日本知名滑雪教练,哥哥和弟弟也是滑雪国手。今井梦露在14岁时曾获得全国滑雪冠军,被誉为日本天才滑雪运动员。
18岁时代表国家出征2006年都灵冬奥会时意外摔倒惨遭淘汰,因承受不住比赛失败和国民诘责的双重打击,心灵惨遭重创,从此堕落风尘,沉迷牛郎店等风月场所挥霍人生,最后穷到为了筹朋友份子钱,开始当应召女郎,最后整容下海,期间还曾多次自杀未遂。
至今共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婚姻维持不到10个月出轨不伦、第二次婚姻与不伦男也维持不到一年,期间多次流产,还罹患过宫颈癌等等。
就这样一位奇女子,在去年3月份再次复出参加了JSBA全日本滑雪板竞赛,不仅拿到了金牌,并且得分远远超过第2名的选手。
对于这次比赛的结果,她自己表示不是很满意,因为由于个人事务繁忙,赛前只能抽出4天用来训练。采访中也表示不想再拍色情片了,要开始积极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了。
日本格斗界泰斗:中井佑树
在1995年的一场比赛中,中井的一个对手是Gerard Gordeau。这个荷兰人以前就在几次比赛中屡次犯规,是一个臭名远扬的选手。他是ufc的远古时代的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规则,所以他的所以行为都是合法的。在远古ufc的笼子里,他一脚踢掉了图里的牙齿,其中的两颗留在了他的脚上。在决赛也罗伊斯格雷西的对战中,他咬了格雷西的耳朵,虽然最后被格雷西裸绞了。
他最出名的一战还是和中井佑树比赛上,他挖出了中井佑树的眼睛,不过即使如此中井佑树最后还是用足跟勾降伏了他。最后中井佑树只剩一只眼睛继续比赛,直到决赛输给了格雷西此次比赛是无差别级(没有体重的限制),中井的体重大约有70kg,Gerard Gordeau的体重却有100kg左右。比赛开始后大约过了十秒钟,那个荷兰人就做出了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用右手的大拇指直接插在中井的右眼里面。中井的右眼当场就无法睁开了,事后被医生诊断为永久性失明。但是当时他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右眼流着血还继续打比赛。那个荷兰选手依然用手指攻击中井的右眼,可是中井最后终于抓住了机会,赢得胜利。
第二场比赛中,对手的体重大约有115公斤,中井带着根本看不见东西的眼睛依然取得胜利。
他总决赛的对手是鼎鼎大名的四百场不败的柔术之神Rickson Gracie。Rickson Gracie他知道了此事,也有意不碰中井的眼睛,也不用任何击打技术,在地面使用巴西柔术的降服技术赢了他。
中井虽然最后比赛中打输了,他从此以后开始虚心学习并练习巴西柔术。
让人震惊的是,中井为了这种运动的发展,为了不让观众认为mma特别危险,而故意隐瞒了打瞎了右眼的事实,五天后还戴着墨眼镜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问他:“今天您戴了墨镜,听说您的眼睛还在充血… ”中井回答说:“没事!我知道有人想看我的脸,今天请原谅!”
后来中井专门练习巴西柔术,在日本设立了名字叫“PARAESTRA”的武馆,培养了日后大红大紫的青木真也等许多选手。
有不少人说中井佑树是武道精神的继承人。因为他对那种行迹恶劣的选手没有提出不满,遵守比赛规矩,最后以高强的武功和不屈不饶的精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跟那种只会说话,爱发议论,实际上却没有实力的人就是不一样。以柔克刚,以小胜大,人品又好的武术高手,是最让人服气的。
要是对缠斗/MMA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专栏:
不定期更新各种干货
2018年9月16日,柏林马拉松,基普乔格跑出了2小时1分39秒,夺冠并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这一成绩,将原纪录提高了1分18秒。在分秒必争的马拉松世界里,这是一个惊人的差距!
破世界纪录的时刻是了不起的,他的成功是人类运动极限的又一次突破。但在个人看来,更了不起的时刻出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多年如一日的自律、专注、坚韧和刻苦,刻在他的血液里。
基普乔格怎么做的?
现年34岁的基普乔格来自长跑大国肯尼亚,他被广泛视为是马拉松项目历史最佳运动员(GOAT)。他有着丰富的大赛经历,始终保持着卓著的成绩:
2001年,16岁。基普乔格遇到了他的伯乐教练帕特里克·桑,开始进行正规的田径训练。在那之前他并没有进行过正式的田径训练,只是在上学放学路上每天跑4英里(约6公里)。
2002年,17岁。基普乔格在世界青年越野锦标赛夺冠。
2003年,19岁。基普乔格先是在世界青年运动会上以破纪录的成绩赢得5000m冠军。在更大的舞台上,他开始为世界所瞩目——巴黎田径世锦赛5000m夺冠,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位5000m选手——1500m世界纪录保持者艾尔·奎罗伊(转项5000依然是神一样的存在)和万米之王、5000/10000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凯内尼萨·贝克勒。
2004年-2012年,开始专注田径场地赛的基普乔格在2004年为肯尼亚赢得了奥运会5000m银牌,2006年他又赢得了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5000m第三名。2007年田径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基普乔格三次赢得了5000m项目的银牌。
2012年,28岁。基普乔格开始循着格布雷西拉西耶、贝克勒等等前辈的脚步,从场地跑转项路跑。然后他参加了自己的首场半马比赛,跑出了59分25的成绩,这是世界上第二快的半马首秀成绩。
2013年,29岁。基普乔格顺理成章地参加了自己的首马——德国汉堡马拉松。他以打破赛道纪录的成绩赢得冠军,成绩是2小时5分30秒,这一纪录保持至今。同一年,他跑了号称世界最快马拉松赛道的柏林马拉松,这是他的马拉松大满贯首秀,2小时4分,亚军。只是输给了打破世界纪录的基普桑。
2014年,30岁。而立之年,基普乔格在芝加哥收获了自己的第一场马拉松大满贯冠军,成绩2小时4分11秒。
2014至今,后续参加了7场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全部夺冠。2016年,顺带拿了里约奥运会的冠军。2017年,他在Nike的Breaking 2活动中,跑出了人类历史最好的2小时25秒的马拉松成绩(不被认可为世界纪录,非比赛)。2018年柏林马拉松,以2小时1分39秒,创造全新的世界纪录。
"只有自律的人,才会在生活中真正获得自由。如果你不自律,那你只会是情绪和激情的奴隶。"——基普乔格
看过越多的天才陨落,越能体会到自律的难能可贵。
不只是马拉松,还有篮球、足球甚至于更多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在有所成就之后因为不自律而快速陨落,尤其对于那些出身贫穷的顶尖运动员来说更是如此。从我们熟知的著名球星罗纳尔多、阿德里亚诺,到NBA的奥多姆、阿里纳斯、梅奥等等。而反观那些严格自律的运动员,比如詹姆斯、纳什、C罗等等,持之以恒的自律,让他们得以持续闪耀。
当你功成名就,你是否还有动力变得更好?
还能不为外界牵绊,保持朴素、专注、自律、刻苦的习惯?
基普乔格做到了,一做就是17年。
所以,他成了马拉松历史上的最佳运动员,也成了职业运动员之楷模。
来自 悦跑圈APP 的其他回答你可能也爱看哟:
她叫丘索维金娜。
最近的一次报道中,是她参加了蒙特利尔的体操运动会。不过她没有再站上领奖台。
现在已经42岁,并且参加过7次奥运会的她还在筹备参加2020年的运动会。
而如今的运动赛场上,虽然她化了妆,穿着紧身衣,身材娇小,但是,和同场竞争的花季少女们相比,她真的是大妈,甚至可以称为奶奶。
1991年,她在印第安纳世界锦标赛上夺冠时,这些体操选手还没出生。
体操是高难度、高风险的运动,年龄超过25岁的选手都少见,更不要说40岁的中年妇女了。
而她每次站在助跑道上,依然一脸坚毅。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她选择的是全场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前手翻前团两周的“普娃跳”。这个动作史上仅有6人完成。
40多岁的女人,胳膊腿已经发硬,她哪里还有机会呢?
果然,她落地没站稳,一个滚翻站了起来,赢得巴西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这个妈妈级的体操选手,最终获得跳马第七名。
而这只是她让我们看到的,很微不足道的一面而已。
丘索维金娜出生在前苏联。
1991年她在世锦赛夺冠,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赢得团体金牌。之后,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由于她是国宝级明星,乌兹别克斯坦专门给她发行了邮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她选择退役;第二年,和一位摔跤运动员结婚;1999年,儿子出生。
2002年,噩耗突然降临。
3岁的儿子被诊断患白血病。这是一个治疗费用昂贵,极难治愈的疾病。儿子危在旦夕,母亲心急如焚。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倾家荡产,卖了房子和汽车,但是,钱远远不够。
可是她除了翻跟头不会别的了,27岁的她作出一个惊人决定:
复出!挣奖金为儿子治病!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她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两枚金牌。
从此,接下来的几年,国际大赛上总会出现一个妈妈级选手身影。
挣钱,挣钱,她舍命争先,奖金虽然不多,但却是给儿子交治疗费的唯一途径。
祖国乌兹别克斯坦医疗条件有限,为了儿子存活,她独自带儿子前往德国治疗。德国人在同意给孩子治疗时,提出一个苛刻条件:改变国籍,替德国参赛。
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为了给儿子治病,她什么都豁出去了。
在2006年的体操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接连斩获奖牌。
2008年底,她的跟腱断裂,当时,她已经33岁。
儿子依然需要维持治疗,依然需要大笔的治疗费,于是,2011年体操欧锦赛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丘索维金娜不老的身影。
伦敦奥运会,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儿子活下来。
“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目前,19岁的儿子病情已经稳定,但丘索维金娜依然没有退役。
不需要她再为了生计而拼杀赛场的她如是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我继续比赛不是为了生计了,而是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当我来到赛场时,我感觉就像鱼儿遇到了水。”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但舍身救子的故事重复千遍也不嫌多,尤其是数年前,她的那一句话:“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奥运精神是什么呢,体育精神是什么呢,坚持,拼搏,奋斗,将运动融进生命。
此刻,我意识到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运动员,将这样的精神一遍又一遍诠释。
真的很了不起。
1985年8月9日,金·布伦南(Kim Brennan,以下简称Kim)出生在一个运动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她的父亲马克斯·克罗(Max Crow)曾经作为前锋在澳式足球联赛登场,她的母亲苏珊·克罗(Susan Crow)在体育机构有过一段成功的管理经历。
从小在如此良好的体育氛围下成长,Kim会走上运动员生涯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说她了不起,并不是在某个时刻,而是贯穿于她的整个运动生涯。Kim从400米栏开始与运动结缘,因受伤转战赛艇,她利用业余时间拿到墨尔本大学以双学位(传媒/法律),在一间律师事务所就职,兼顾上班与训练的布伦南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摘得单人双桨的金牌。
“你能做的就是尽你所能”——这句爸爸教导她的话,融入了她的整个一生,也鼓舞着她从低谷走上巅峰。
Kim的运动生涯从400米栏开启,16岁的她在2001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中首次亮相,便以59秒28的成绩获得银牌,被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此后的两年间,Kim在澳大利亚田径锦标赛(奥运选拔赛)上两次获得银牌。
其当时的最好成绩仅次于澳大利亚400米栏名将贾纳·皮特曼(Jana Pittman),40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排名国内第二。
Kim好似被上天眷顾一般,优秀的运动天赋、出众的身体条件、一战成名,前景一片光明。但意外却悄悄地来临,繁重的训练导致其腿部患上较为严重的应力性骨折,医生遗憾的告诉她可能无法参赛。
那一年,19岁的她才刚刚崭露头角,却被宣告了田径生涯的谢幕。
Kim的父亲曾经和她说过:“你能做的就是尽你所能(The most rewarding thing you can do is to do your best)”,Kim也将其奉为其人身信条。
2005年告别田径赛场的Kim没有因此放弃运动生涯,努力进行着康复运动。
在维多利亚体育学院的健身房中,Kim进行着当时她唯一能做的运动——划船机。一名赛艇教练注意到她,并且邀请她到赛艇俱乐部体验。
那是一个墨尔本冬天的早晨,天气有点阴,凛冽的寒风将水面吹起阵阵波浪,这可不是一个适合赛艇的好天气。
维多利亚体育学院的赛艇教练约翰·克罗普(John Cumper)将Kim带到泥泞的船篷外。“她会对这里影响深刻的,要么爱上它,要么讨厌它。”克罗普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
这是Kim第一次接触赛艇,甚至是其20年来她第一次尝试驾驭一艘船。
尝试当然以失败告终,所有的力量仿佛石沉大海般,唯一带来的就是舟艇的晃动。教练这样评价Kim最初的尝试:“仿佛是一名醉醺醺的海员在驾驶着船”。
不过很快,Kim在赛艇中找回了自信并且爱上了这项运动,后来她以VCE成绩99.95分(排名前0.05%,大约前20名)的高分进入墨尔本大学并且加入了学校的赛艇精英俱乐部。
Kim出色的运动天赋(修长的四肢+田径运动的经历+优良的遗传)让其迅速脱颖而出,代表维多利亚州参加国家范围内的比赛,收获颇丰——
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赛艇锦标赛,斩获两枚金牌——
在训练之余,Kim的成绩也没有落下。2010年她从墨尔本大学以双学位(传媒/法律)毕业,成为当年的荣誉毕业生,并且获得了 Joan Rosanove QC 纪念奖(颁发给排名最高的女性法学的奖项)。
优秀的法律成绩让Kim在赛艇运动之余,很轻松的找到一份商标代理律师职位。由于恰好临近奥运训练开始增多,她不得不压缩工作时间,每周都在律师事务所与训练场所之间来回。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工作和训练时,Kim这样答道“这是一个无关体育的精神挑战,工作给了我训练的动力。我也很高兴知道当我离开运动时,我完全可以走上另外一条职业道路。”
或许是受田径运动生涯受伤退役的经历,才让Kim有了如此想法。
之后Kim还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共同推进运动员商业计划,来帮助运动员将运动上的能力转换为商业。
赛艇运动生涯一帆风顺的Kim,荣誉殿堂里早已摆满各大奖牌,但还差一块奥运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横扫国内各大比赛的Kim搭档莎拉·库克(Sarah Cook)参加双人赛艇比赛,却意外的被挡在决赛外,仅仅收获半决赛第四名。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时,这一段的经历也被 Kim 认为是最艰难的一段路,甚至当时想过结束赛艇运动生涯。在许多年后的采访中她提到——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只想着冠军是不够的,每一个人都想赢。所以我将更多的视线放在怎么去达到我的目标,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目标(冠军)。”
4年后,调整好心态,2012年伦敦奥运会Kim重新启航。这一次不负众望,在双人双桨赛艇和单人双桨赛艇的比赛中分获银牌和铜牌。
不过未能获得奥运会金牌始终是Kim心中的遗憾。
2015年,Kim收获了爱情,与同为赛艇运动员的斯科特·布伦南(Scott Brennan)结为夫妇。
在丈夫的鼓励下,Kim准备尽全力弥补心中的遗憾。她如愿拿下2016年里约奥运选拔赛的冠军,成为参赛团的一员。
在三个半月的集训后,31岁的Kim向单人双桨的金牌发起了冲击,最终以7分21秒54的成绩夺冠。这一刻的笑容足以说明一切↓↓↓
这块金牌成为Kim的运动生涯添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为澳大利亚带来八年来赛艇项目的首块奥运会金牌。
在里约奥运会的一次采访中,由于集训3个月未能见面的Kim同他丈夫在全国观众面前来了一次大型“虐狗“现场——
Scott:
我为你感到骄傲,你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每一个人都这么说。
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都这么说。
但是我和你结婚的唯一理由是我非常非常爱你。
I am incredibly proud of you and you're an amazing woman and the thing is, everybody is saying that.
The whole country is saying it, probably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but there is a reason I married you and I love you very much.
在听到这段话后,Kim便止不住脸上的笑意,甜蜜回应道:
谢谢,怪让人不好意思的(脸红)。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马上回家见到你。
Thank you. That's so sweet. I can't wait to come home.
在之前的采访中,Kim 也提到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当他在我身边时,会让我止不住笑。
此时的他们应该牵着狗散步在公园内,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翘首企盼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时,Kim被授予澳大利亚的最高荣誉之一——澳大利亚员佐勋章(AM),授勋理由是其在赛艇运动中出色的表现、对精英运动员的帮助、里约奥运会的金牌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卓越贡献。
”你能做的就是尽你所能“,这句话仿佛融入在Kim的整个人生。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律师、无论跌入低谷还是爬上巅峰,金·布伦南始终牢记这句话并坚定不移的践行下去,这也成就了她今天的辉煌成就。
Kim Brennan 为 2XU 的签约运动员。
知乎机构号:2XU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王楠和郭跃如约会师。
另一个半区,张怡宁吊锤李佳薇率先进入决赛。以当时张怡宁佛挡杀佛的状态,王楠和郭跃就是在争夺银牌。
赛前,王楠的主管教练之一李隼(也是张怡宁的教练)一脸欣慰:30岁而且被癌症折腾的还有半条命的王楠,和小将郭跃一起完成了守区的任务。至于半决赛是输是赢,都已经无所谓。毕竟,当时国家队不放王楠退役,就是怕当时只有20岁的郭跃和李晓霞守不了区——奥运之前,郭跃还在广州被李佳薇剃了头。
但对三届奥运老将、女乒二代目王楠来说,她还想多享受一下乒乓球,更不想这么轻易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进决赛,会师自己的室友张怡宁。
面对小了自己十岁的郭跃冲击,体力大不如前的她玩起了脑子——她说不知道是癌症的问题还是年纪的问题,体能已经大不如前。
第一局被郭跃冲掉后,王楠不断的在前三板做文章,尽量不和郭跃打僵持球,有些需要大量奔跑的球,也战略性放弃。
就这么磨了四局以后,年轻的郭跃心态被搞乱了。而保留了大量体力的王楠,在第五局、第六局开始拼命搏杀——暴君一直以左手调动节奏见长,很少玩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没想到,面对玩起了暴力流的的老大姐,本身就是暴力流的郭跃反而不习惯了,最终崩盘,成全了二代目“出道决赛退役决赛”的佳话。
最后,如果女单决赛推迟一天举行而不是当天就打的话,我相信体力得以恢复的王楠,绝对在决赛还能和大魔王多僵持两局。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