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个问题,觉得甚有意思啊,但因为在外面,没法查阅文献,就很不专业的答了一下,今天看到大家的评论,就查阅了一下专业文献补充一下哈,但原谅我没有那么多精力补充那么多,我会放几篇参考文献在后面,中文的,关于英文可以参考那些中文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真心希望能有专门研究这一块的来回答。。)
昨天说的数觉貌似是一个很不专业的称呼,今天看了最近的文献,其实中文把这称为“感数”。
感数(subitizing,直译为瞬间看出数目)即通过视觉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小数量集合数目(一般在3-6 个项目以内)的能力。有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目测能力。一旦物体的数目超出感数范围,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加工策略——计数。实验室中怎么确定这种现象的呢?给被试呈现1个刺激,被试反应的很快,正确率当然也是100%;当增加到2个刺激、3个刺激,被试的反应时开始增加,当也只是增加50ms而已,正确率依然是100%,而当刺激数目增加到3个以上(这个数字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是4或者更多),被试的反应时会增加200ms以上,同时正确率也开始下降。这种现象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了,从而这种现象也出现了一个名字:感数现象(与计数不同)。此后的很多研究都是将感数和计数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感数现象吧。
感数能力先天就具有的,4 个月大时,婴儿就可辨别一个与两个物体,两个与三个物体。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以及黑猩猩、老鼠等动物同样具有区分小数目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也具有后天发展的可能,因为发现这种感数能力具有年龄差异(对4-6岁的儿童的研究发现)。
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很多,但至今还没有很完善的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每一种解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想要具体解释的请看下面的参考的文献吧。
有研究者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 那些能够分辨2 个和3 个天敌的野生动物在生存与繁殖过程中有更大的优势; 相反, 能够区分92 个和93 个天敌则不会有如此大的生存意义。所以我们对小数具有如此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和辨别能力。
还有研究者认为自于对熟悉模式的再认:
当被试看到以线性方式排列的项目时他们就会报告“2”,以三角形方式排列的项目时会报告“3”。比如,当我们看到两个苹果,这两个苹果一定是呈线性排列,我们对线性排列这种模式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能快速反应这是两个苹果而是三个或个。当呈现三个苹果呢,这是不是又与我们熟悉的三角形模式相对应。但当苹果数量在3个以上时,模式就不能够给我们提供信息了(我们脑中找不到与之匹配的熟悉模式了),那我们就该启动计数策略了。
这种解释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如果我把三个苹果呈线性排列时,你是不是还是反应为:3个苹果。二按照上述的假设,这呈线性排列啊,那应该是2个苹果才对啊。所以就有研究者提出熟悉的模式虽然有助于识别点数,但它并不是导致感数现象的关键因素。
还有其他的解释如比较成熟的FINST假说牵涉了很多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又没那个能力几句话把它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大家看文献自行理解吧。
参考文献(请忽略掉格式的不标准。。。o(╯□╰)o)
1、4- 5 岁幼儿感数能力的发展
2、感数的认知机制:从注意到工作记忆
3、感数——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4、小学生和成人不同注意条件下的感数与计数加工的比较研究
............................................................................................................................................
上面是更新的内容
这其实就是有名的“数4现象”。美国数学家T·丹齐克对对数4 现象作了深入研究后指明:人类进化到蒙昧时期(包括少数动物在内), 就有了一种特别的能力, 他把这种能力称为数觉———“普通文明人的直接视觉数觉,很少超过四… …”所以数4现象是指人类的视觉数觉阈限为4。
另外,数觉阈限内的数4, 它不是用连续加1来实现的, 而是无序的, 因各部族进化程度不处于同一水平, 有的部族是3 , 有的部族是2, 最多一般不超过4。数觉4 与算术演算的自然序列的“4” 并不能相混淆,前者属于形象思维范畴, 后者属于抽象思维范畴。所以,看到四个苹果并不是数出来的,人类的计数能力在很晚才发展起来,在发展计数能力之前,人类有天生的 “数觉”能力,并且人类的数觉阈限最大是4(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人的阈限会高于4)。
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现“数4现象”,比如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体的古诗集。并且这种现象在全人类中都有存在。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一是强调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为了反应这种数觉的先天性,而是真有文献研究这个问题(论古诗四言句式的源起与感觉记忆)。
后面经过更多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数4现象被归入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系统的感觉记忆范畴(也成为瞬时记忆)。前面有回答提到这一点,这里主要是跟视觉感觉记忆有关,而视觉通道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图像记忆。具体不深入讲了。。。
回答很简单,主要是想给想深入了解的人提供一个线索吧。
我刚做完癌症手术治疗,就遇到三个严重问题:
一
在山东省立医院做宫颈检查,检查完医生啥结果也不说,过了几天来取了tct报告,显示正常就回家了。
一个月后阴道流血来找医生,医生才告诉我还有一张活检结果没取,取了后发现是特殊类型,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生存率低。
我才发现当初门诊医生就知道有菜花状肿瘤,却没告诉我。医院既然发现特殊类型癌一个月了,竟然不通知病人!这种癌一个月就有可能从早期变成晚期,而且取报告的病理科小姑娘态度非常敷衍,你多问一句都不想搭理你。
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告诉我可能是癌,如果病理出来后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可能会提前一个月做手术,生存率不至于这么低!脉管已经有了癌栓,浸润超过2/3
二
我在山东省立医院做的手术,病理的免疫组化p53结果竟然是错误的!已经过其他医院多个病理科主任确认。这么大的医院,免疫组化都能搞错,真是不敢想,到底是不是关系户在里面混啊? 这是我的p53照片,正确的结果应该是野生型
另外,我的病理拿到山东省肿瘤做会诊,也没有看出来p53有问题,呵呵。
三
我到山东省肿瘤医院找一位妇科主治医生做放化疗,我很谨慎的不敢多问他问题,生怕烦到他,即使这样他也不怎么搭理你。
中间因为报销的原因要去另外一个城市打免疫再回来继续治疗,已经提前跟他说好了,但是回来后短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资料也不给你(我的一些资料他还拿着,比如基因检测报告等)。
这医生脾气真够大的,连我的p53错误都没看出来,去另外一个医院人家一眼就怀疑有问题(基因检测tp53无突变)。
既然医生不接我了,我只能到妇科其他医生继续放化疗,可是人家一看是冯医生的病人都不接我(说怕影响不好),让我只能回去找他,被迫无奈,我只能转院放疗。
得了癌症,才知道现在的医院有这么多问题。如果当初门诊医生就告诉我有菜花状肿物,可能是癌,我可能提前一个月手术不至于这么重。
加了病友群,发现不少病友的病理报告分期不对。比如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应该是三期,但上面却写一期,病理科不应该是很严谨的工作吗?无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