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初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是:难。
为什么说难?因为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书(实际上现在也有N本关于构图的书了),我要用很短的篇幅向大家介绍如此庞杂的构图系统,难!
所以,我的这个回答就不向大家介绍具体的构图方法了,我只给大家讲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非常简单,但谁能具体的说出构图的作用?人们常说构图是照片的骨架,但骨架的作用到底在哪里?骨架支撑起人,所以构图支撑起画面,那么,构图是怎么支撑起画面的?构图为什么能支撑起画面?各种构图是如何支撑起画面的呢?
其实,再往下深入,你会发现,【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复杂与深奥的。
一: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先给大家看一幅照片
大家告诉我,你看见这幅照片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在哪里?
我想,绝大部多数人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都是停留在远方的万缕霞光那里。
再给大家看一幅图
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在画面下部的海螺,但不仅限于此,你还会观察到远方的霞光,实际上,你在欣赏这张照片的时候,你分了两个步骤,拥有两个层次,而摄影师可以通过他的构图来影响你的观测顺序和观测层次,这就是所谓的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再比如:
大家告诉我你的第一视觉落脚点。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停留在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
再看这幅
这时候大家的第一视觉落脚点应该是在花海中的小径,然后顺着小径延伸到天空。这亦是摄影师通过他构图的变化来告诉你:来,你应该这样看!
通过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构图就是摄影师的武器,你要通过构图来告诉观者: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
无论是前景构图,延伸线构图,透视构图或者渐变构图,实际上都是在起着这样一个作用:来,你应该这样来欣赏我的这幅作品!
这就是第一个作用:构图能主动引导观者。
二:构图能主动表明主次。
有时候我们仅仅告诉观者该怎么看还不够,我们还要告诉他们:来,我的这幅作品的主角是这个!
大家随便浏览一下下面这张图片,然后回想一下画面留在你脑海内的东西
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那盆摆在左下角的花草,然后是大环境(准确的说是那把伞)
大家再看这幅图
留在大家脑海内的东西应该只有两样:一盆花草,和另一盆花草
这时候你是愿意人们记住大环境呢,还是记住另外一盆花草呢?这完全由摄影者决定,也就是说,你能通过构图去决定你的主次内容,让观者记住哪些信息,然后过滤掉哪些信息。
三:构图能主动表达情绪。
给大家看一幅图
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平和与美好
再看这一幅
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是尖锐与不稳定。
画面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下图采用倾斜构图,加剧画面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这就是构图的第三个作用:主动的传达情绪。
你要告诉观者:我这幅图片想传达的是喜悦,或悲伤,或落寞。画面内容是情感的一部分,而构图亦是。
再比如:
这幅图就是纯风景,表达的是自然的美,没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
但这一幅的构图颇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并且能十分迅速的集中人的视觉焦点)。
你到底是想要传达自然之美,还是苍茫寂寥的感觉,构图可以帮你。
————————————————————分割线——————————————————
所以,当我们明白构图的三个作用:主动引导观者,主动表明主次,主动传达情绪
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构图无非是在做这样几件事:
你要这样看这幅图,我这幅图的主角是他,我这幅图想要表达的是这个。
我们用三分构图,是为了不让主体过于集中,让画面有层次感和主次感,用居中构图,就是为了让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而黄金构图既有引导观者的作用,还具有表明主次关系的作用等等。
图片虽然不能发出声音,但我们用构图替我们向观者发出声音。
所以,我最终的答案就是:
当你在构图的时候,你要思考的是:我是要引导观者去看图,还是想要告诉观者这幅图的主角,或者是想通过构图向观者传达情绪,当你选中其中一个或数个的时候,你再去想具体的构图方法。比如通过引导线构图来移动观者视线,通过三分法来平衡主次角色,通过倾斜构图来表达强烈情绪等等。
总而言之,构图实在是博大精深,但当你知道你想要的效果是什么的时候,比掌握一万条具体的构图法则都来得重要与容易。
——————————————————再分割————————————————————
给别人预览了这个答案后,有人问我:什么构图更美呢?
【构图本身】实际上是不存在美丑的,构图是一种方法,一种抽象出来的思维,它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能说三分构图法美,不能说对比构图法美,甚至连黄金构图法本身都不能称之为美,当你把黄金构图展现在我面前,按着我脑袋对我说:这还不美吗?我也只能抱歉的回答:对不起,这只是黄金构图示意图,并不是黄金构图本身,一旦黄金构图本身被我们窥探到,它便马上消失于无形了。所以只有当这些构图法与具体的景象相结合时,才会有一个美的存在,但构图法本身并不存在美丑之分。
这个问题我来晚了。
首先我实名反对一谈起构图就只摆出三分法、对称、十字形、水平线、曲线型、三角形等方法的答案,它们看似很好地归纳了各种构图的情况,同时也有许多看起来很美的照片来印证,实则过于片面。原因在于,这些法则都只关注拍照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而“位置关系”只是构图议题中的一部分。
(全手机拍摄,画质党勿喷)
-
回到问题。回答分三部分:
摄影构图的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构图?
摄影构图的原则——构图有哪些原则?
实现摄影构图的语汇提要
-
构图一词在英文中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构成是同一个词,就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件作品。对于作曲,这些东西是音符、乐句、乐段;对于作文,这些东西是词语、句子、段落。构图是 “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布局,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可以说,构图是有些抽象的概念,是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三分法、对称、十字形、水平线、曲线型、三角形等)位置关系的。
举个例子先。
这张用手机拍摄于柏林的照片,就有些难以解释其中元素的位置关系。而是用到了这样的语汇:以动衬静,用运动的列车衬托了作为主体的两个人;以及用黄色背景衬托的鲜明黑色人物形象。作为拍摄者,这幅照片的构图更多体现在了虚实和色彩上,实现的方法则是快门速度以对色彩的观察上。
▲ 韩松,柏林,iPhone 7p
可见,构图是个多维的,甚至有些抽象的概念。我认为,构图主要是研究这些问题的:
一幅照片中有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的?
这些东西表达了什么意思?
所以说我更愿意说构图是“经营画面”。
-
我有一些自己的经营画面的原则,可看做是自己的“构图标准”,以供参考。
1)关键位置值得被首先关注
例如对称轴、水平线、中心点,当然也包括三分点等位置,这些位置在画面的几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结构重心,天然容易被关注,把主体放在这些位置很容易强调出来。所以三分法和中心式构图并非不对(上面强调了“只”),而是我认为其本质在于扼住了关键的几个位置。。
▲ 三分点,中心点
▲ 处在对称轴的位置
▲想拍下女孩儿和一只鸟,可是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呢?或许“关键位置”是很好的选择
2)视觉平衡原则
就像杠杆一样,一些画面看起来舒服,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画面上的东西是平衡的。例如画面左边有个东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右边最好有个东西能帮我们“拉一拉重量”会看起来舒服一些。“重量平衡”并不是一个构图的目的,而是经营画面需要体会的一种感觉,要尽量对这种感觉做到可控。
▲ 对等的平衡
▲ 不对等的平衡
▲三个人物,有大有小,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画面似乎都会有些不稳。它们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
3)联系原则
大多数的摄影场景都不止一个元素,而经营画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表现元素之间的某些联系,这样有利于凝聚画面,让我们觉得他们是一个整体。这种联系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例如重复、对比等等,也可以是抽象一点的,例如意义上的。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找到重复的元素是最简单直白的“联系原则”了
▲ 树的影子和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关系,这也是一种联系。
4)意图原则
归根结底,我们经营画面还是要从自己的表达意图出发,找到画面的兴趣中心,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非一开始就想我要用什么法则什么手法来表达——那是结果,不是目的。
▲ 这是要表达什么?
▲ 这才是真正的意图
例如,同样是拍车窗外,这一张照片的意图是“湿漉漉”的雨天,那么我会用各种展现湿漉漉的元素,如水珠等来强化主题,模糊的人物意象只作为衬托;而另一张照片,我想要表达的是窗外的人物,尽管也是有水珠的玻璃窗,但人物的形象要更丰满了。
▲ 水珠是意图表现的重点,人物是衬托。
▲人物是意图表现的重点,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满水珠的车窗只是“画布”一般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没有专门陈述构图法则,而是反复强调了三个原则。《摄影的艺术》提出好的构图需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统一的思想,简单性。他们不谋而合,道出了经营画面的原则,这是更高屋建瓴摄影构图真谛真谛:
5)要有一个主题
回到构图的定义,它需要有“统一和谐的整体”。写文章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哪怕是散文,也讲求形散神不散——当然这是另一个境界了。会有朋友说,我用手机摄影拍照,不就是图个乐,拍“好看”自己高兴就行,用不着设定什么主题啊思想啊什么的。其实主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我们有意识无意识都会遇到。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下方的女子和演奏倍大提琴的男人,因此他们比例最大。
6)要有合适的方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题
这是《纽摄》三个原则中的第二个,也是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书中列举了许多方法,主要有通过布局突出重点(其实就是三分法、中心式等“关键位置”)、通过物体大小比例突出重点(额,越大越重点,甚至可以大到惊人)、通过画框搭建来突出重点(和框景式构图类似)、以及通过光线来突出主题、通过汇聚线条来突出主题(类似于引导线构图法)、通过母题重复来突出重点、通过动作来突出重点等。相比单纯说引导线构图,我认为这个原则说到了本质。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江湖上的构图法则都能在纽摄里面找到一些依据。只不过再次提醒大家,用到一些法则的时候,想想用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小小的人影是我想重点突出的,因此他出现在铁桁架间隙是最好的拍摄时机,影子的方向也暗示了这个画面的重点。在这里“框景”和“引导线”共同作用,强化了主题 。
7)画面要简洁
《纽摄》提到了我们要让画面简洁,尽量减少干扰主题表达或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元素。《摄影的艺术》也提出了简单性,并且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图越简单,越容易控制和指引读者的注意力。近年在手机摄影票圈刮起了“极简摄影”的风,从画面展现的角度,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端正、简单、干净利落而地拍好一个东西,表达好一个主题,往往能呈现出人意料的效果。
▲奥地利边境的风力发电厂,我觉得地面部分有些大,画面还不够简洁
▲裁掉了一部分地面,只表现风车,主题更突出了。调高了一些饱和度,让风车的剪影更加突出了,画面更显精神和简洁。
我有一些自己的经营画面的原则,可看做是自己的“构图标准”,以供参考。至于如何实现上的构图原则,这就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了例如:
反差和影调 点线面 图案 质感 机位 景深 快门速度 正负空间 平衡
等等等等,有机会跟大家细细聊开。
2017.7.1更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以郁金香为例来谈构图,列举了八张照片,可以看到不同的构图所用到的摄影语汇是很丰富的,有元素位置关系,色彩,焦距,景深等等多方面。
———————————
2017.8.3- 知乎 Live - 手机如何拍出优质的街头摄影
公众号:原画册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托马斯就从这张最近G7峰会刷屏的照片中,以及几张同一时间地点拍摄、含义却大不一样的照片里,来分析下摄影构图的核心法则。
话说这次“斗图大赛”,发起人还是川普同志。昨天10点多,美国白宫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首先发了一张G7会议的内部照片。
托马斯在新书《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中提到过:“技术服务于形式,(构图)形式服务于内容”。
为什么要从摄影师连续抓拍的N多照片中,独独选中这张构图,想必是内容上蕴含深意。要知道以前的峰会画风可是这样的。。。
对于美国版的这张构图,托马斯自己的解读是这样的。
画面中央附近,唯一坐着的川普,如同帝皇般被簇拥着,毫无疑问是摄影师构图时主要突出的人物。而图中川普的眼神和嘴角恰好组成了一个鄙视、不削的表情,简直是王之蔑视,意味深长。
想必美国的选民们看到这张照片定会欢欣鼓舞。因为图片的构图和内容,处处体现着美国处在世界中心,在贸易争端中占尽上风的意思。欧洲众国全部低头向下,好像已经被川皇虐成了渣渣。
好的照片自己会讲故事,而构图就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果不其然,网友们看完之后纷纷“心领神会”。。
10分钟后,作为欧盟两极之一的法国第一个坐不住了,法国总统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亮出图片反击。
这幅图片中,法国总统马克龙位于画面的三分处,在构图中有很重的分量,高亮的面部和手势更是异常抢眼。
不过说实话,这个场景最中央的,其实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如果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做任何处理,画面中心、穿着蓝衣服、气质不凡的默大姐肯定会成为照片的主角。
可这是要发到法国媒体的照片喂!怎么能让他国总统抢去了风头!
于是机智的编辑从连拍的一串照片中,偏偏选中了这张默克尔面部被挡的照片。纵然你再有魅力,也无法逾越“人肉仿制图章”的掩盖,妥妥成为了被去掉的杂物。
而在美国版图片中位居中心,不可一世的川皇,在法国版照片中则变成了“龟缩在小角落”,“瑟瑟发抖”的听法国总统训话。
而这张构图的最大赢家无疑是马克龙,聚光灯下为法国利益据理力争的照片,想必又会给这位帅哥总理吸引众多粉丝。
托马斯在《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 - 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减法》一文中说过: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会干扰主体、不符合主题的元素,我们要把他们从画面中减掉。能衬托主体、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元素,我们反而要把他们加到画面之中。”
很显然,同样的时间地点,要表达不同的主题,突出不同的主体,自然有了美国版和法国版构图。
不过这还没完,随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团队发布的照片,则彻底引爆了社交媒体。
这张构图中,摄影师以桌子为界,巧妙的把画面中的众人分成了三组。
桌子左侧的欧洲众首脑,姿势前倾,咄咄逼人,是会谈中毫无疑问的进攻方。
桌子右侧的川普,孤独一人,姿势后倾,呈现出防御姿态。表情显得疲惫而无奈,明显是这场谈判中孤军奋战的防守方。
桌子背后的众人,以日本首相安倍为例,愁眉紧锁,目光似乎没有放在攻防两方身上,看来是比较打酱油的角色。。
果然很快,各国媒体就以“美国 VS 世界”为标题,搭配这张让人叫绝的照片,生动的总结了今年7国峰会的主旋律。
除此之外,画面构图中还有一些德国摄影师的“小心机”。
德国版的照片,自然构图中重要的画面中心附近被分配给了默克尔。而且默大姐霸气的双手撑着桌子,身体前倾,好像要带着欧洲众小弟围殴川普。
默克尔左侧,是法国总理马克龙,更靠边的位置和幅度更小的身体前倾,好像意味着在这场美欧大战中,法国的配角攻击手地位。
搞不好是为了报法国版图片中,默克尔被挡脸之仇。这幅图中法国总理也被挡住了半只脸,不过好歹还是露出来一些,说明在德国人心中,法国人的支持还是挺有分量的。
最惨的就是英国首相梅姨了,虽然在桌子左侧,被划归为了攻击方。不过处在画面最边缘,而且脸部被“人肉图章”完全挡住,几乎处于被忽略的位置。
看来英国人长期跪添美国,以及不久前的脱欧行动,让德国人很是不爽,甚至怀疑英国人是美国发展的“地下党员”,直接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
此图发出后,彻底引爆了社交网站上的狂欢式解读和围观。可能觉得盟友之间的气氛太过尴尬,路透社之后又传了一张照片。同样是欧美领导人分居两侧,不过此时大家面带笑容,似乎争端有所缓和。
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因为摄影师的取景和构图不同,所表达的故事以及含义竟然千差万别。
虽然上面的个人解读有些过度。不过同一场景下,不同利益方摄影师所完成的不同构图,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深意,无不体现了摄影构图的最核心法则:
摄影构图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明白我们要突出的主体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构图服从于内容,构图表现和强化照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