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不美的问题,稍微解释一下:当代首饰不是只有追求世俗美这一条路的,这一点来说跟所有当代艺术都是一样的。“美”作为一个审美概念,是非常多样的。壮硕美,病态美,宏伟美,玲珑美,都是“美”。华贵美也是“美”,“机械和冷硬”也同样是种“美”,而出众的工艺、结构和概念创新本身也是审美的点。
更新一个师承这位理工老爷的设计师的作品,这位设计师也是Friedrich Becker Prize的评审,个人对他做过专访,也从他那里了解和很多理工老爷的生平事迹。详细请看:
专访上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606552
专访下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82463
过百了,谢谢大家支持,重新整理了一个动图版本,详见:低调而伟大,金工巨匠——Fredrich Becker
竟然没有理工老爷Friedrich Becker!!!德国Düsseldorf高等学院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还有自己同名的设计奖Friedrich Becker Prize每3年颁一次奖。
这老师傅绝对是理工男中的战斗机,曾经航空工程师,后来觉得 “嗯,你珠宝整天闪来闪去也是个静态的玩意儿,看多了也是审美疲劳”于是,就特么让珠宝动起来了……动起来了……动起来了……来感受下这浓浓的德味儿
用装逼的话说就是他老人家
“将时间作为第四维度引入到了珠宝首饰设计中。”
这老师操心的不光是造型看起来美不美,更考虑运动起来是什么样子。
对首饰设计了解稍多一些的同志可能被下面这件作品的精巧惊艳到过↓↓↓↓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是不是觉得这位设计师的作品跟上面老先生的作品跟本结构就一!毛!一!样!只是造型不同?
妹有错,这个设计师Micheal Berger就是今儿这位老师傅的入室弟子,一脉单传,连Micheal工作室里的设备都是继承自自己的亲师傅。关于Micheal Berger的专访请戳这里:首饰设计师Michael Berger访谈(上)——名匠与高徒 - 一鸣 丨 Exquisite Making - 知乎专栏。
老爷子的屌也体现在,他TM把所有可能用在首饰上的机械结构都搞了个遍……丝毫不给后人留活路……(哪怕是自己的亲徒弟)
“管他自主运动还是用手掰动,反正能占的坑全给他占了”
老爷子的屌还体现在,积极改进金工技艺,比方说自创个镶嵌法什么的。“听说你萌镶嵌都要个宝石托,算了,我就来个无托的吧,闪就要闪到极致”
于是……
这玩意儿就是呵呵有名,不对,是赫赫有名的张力镶嵌!1960年代老爷子为德国Niessing珠宝公司开发的合作产品,然而去查的话,在浩如烟海的广告软文与介绍里,只能查到这么一句描述”1960年代由Niessing珠宝公司的雇员Friedrich Becker开发“……欺负我理工老爷的呆萌天真……
哦对了,看到前面回答有人提到我陈世英大师发明了用宝石相互衔接进行镶嵌的技法,当然也是创举,我也特别崇拜陈大师,但不得不说这其实就是张力镶嵌的另一种应用,而Friedrich Becker这么玩的时候陈大师刚刚出生……
请感受下这种精确度……
除此之外老爷子还搞雕塑,摆件,什么好玩搞什么…涉猎如此广泛的首饰设计师也是昧sei了
所以你看,理工生操起珠宝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然而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理工老爷,确实太低调太低调,极少见诸于媒体报道,私写了一篇老爷的人物小传,有兴趣可做扩展阅读
低调而伟大,金工巨匠——Fredrich Becker
图片来源:Pintereast+自己拍摄藏书
欢迎关注YimingEM
一个特别设计的公众号
不可否认珠宝首饰早已从一门手艺变成了艺术,每个优秀的珠宝设计师都是艺术家。但这不是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话题。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饰品能否纯艺术化,能否抛开实用性去探索它的艺术表现力和纯艺术品那种精神层面的力量?
下面介绍的这些饰品,你可能不会愿意去佩戴它们,但相信你们会像我一样被它们深深吸引,进而关注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Daniel Ramos Obregón 的这组作品是饰品融入当代艺术思维的好例子。
“Outrospection · The Body and Mind ” 更像是一组可穿戴装置艺术作品,这些饰物是对舞者躯体的延伸,也是关于灵魂与肉体的哲学思辨。
这系列的研究始于哲学家Roman Krznaric提出的“Outrospection”概念,并由此延伸出创作框架。但在设计里我也试图探讨另外三个重要的关键元素:伪装表现、藉服装或物件对自我的修饰行为,以及SM文化。我从这些文化背景里挖掘与行为相关的元素,也会继续在其它创作里深入探讨。——Daniel Ramos Obregón
模特/舞者:Lukasz Przytarski 摄影: Jorge Perez Ortiz (http://cargocollective.com/danielramoso)
—
“Another Skin” 来自艺术家 Akiko Shinzato 的概念珠宝。人们通过整容、节食来改变自己的外表,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有意识的塑造自己的某种形象。换句话说,人们渴望自己的形象可以被修改和管理(http://akikoshinzato.com)。
—
The ADI LEV 设计工作室创作的概念和实验首饰“The Shape of Ink”,灵感来自纹身艺术和身体改造。(http://adilevdesign.com)
—
Aoi Kotsuhiroi 的饰品设计,使用了真正的头发,有一种别致的哥特式美感。
Aoi Kotsuhiroi 是现居法国的日裔首饰设计师,据说她本人像她的作品一样神秘,几乎从不露面。她使用头发、未经打磨的天然矿石、皮革、骷髅元素的创作令大多数人望而生畏。但也有人为之着迷,这种近乎原始的美学冲击直接而又强烈,让人联想到土著、部落文化和巫术。
—
美国珠宝设计师 Dukno Yoon 也推出过一系列奇妙的概念首饰作品。他融汇自己钟爱的机械美学,设计了这些指尖上的机械翅膀。当手指活动时,巧妙的机械传动装置会带动翅膀优雅的挥动~
(实际上,这里有很多优雅的动态图片。因为知乎不支持GIF,你可以到我订阅号上的原文查看:
阅读原文)
Dukno Yoon 出生于韩国,他从首尔的Kookmin大学毕业之后,又去美国迈阿密大学深造,最后拿到了首饰金属加工工艺的硕士的学位。
Dukno Yoon 的作品是饰品,有着超脱的设计感;也是动力学雕塑,有着超现实的艺术感。这些会飞的饰品也在与它们的佩戴者们进行着亲密无间的感情交流,带上它们你是否也会幻想自己翱翔于天际?
—
人类最初以物易物,后来又把贵金属和稀有矿物、珠宝当作货币,与此同时也把它们佩戴在身上。首饰的“炫富”属性是否自它们诞生起就存在?我不得而知,但当今世界,货币倒是成了衡量首饰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关于明星们走红毯的报道上,总少不了贵重首饰的报价。
艺术家 Lauren Tickle 的这组作品直接使用纸币雕刻而成,它们的原材料和那些名贵珠宝一样昂贵,做工也精美绝伦。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否也像认同其他珠宝一样认同它的价值?
现在,金链汉子们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些饰品佩戴时不仅尽显土豪本色,还更加轻量优雅,预防颈椎病...
—
深受喜爱的视觉文化自媒体“尖峰视界”期待您的关注(微信ID:Apextaste / 新浪微博:尖峰视界)
谢邀,多图预警……(网图侵删)
题主的这个问题范围有点太大了,如果真的要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写本书了吧。(可能一本都不够)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大神也不愿意过来回答的原因吧,因为要说的太多,答不尽意。
首先,楼主的问题是最出色的珠宝“设计”有哪些,所以这里先要明确的是在珠宝领域里面设计和艺术的区别,只有把这两者做个区隔才能回答好的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趣的是,珠宝本身是一个特殊的领域,珠宝的诞生离不开宗教,离不开标榜权利和财富,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了(当代珠宝更重设计轻材质)。
下面介绍的即属于商业珠设计的作品,也会说一下主打“艺术珠宝”的几位设计师。
———————————— 要开始扯淡了的分割线 —————————————
(先说一些小众点的品牌,后面再说大牌的。)
Antoniobernardo(安东尼奥·贝尔纳多)
(我心中的大师之一)
生于巴西,年轻时在瑞士学习钟表制造,后来学习工程学,把自家车库当作工作室,研究十多年后开了第一家店。作品风格非常国际范,教科书一般的对结构,形式和质感的把握,是当代珠宝设计的典范。他把材质本身的“光泽”当作”宝石“的设计理念,帮他拿到了IF 红点等国际大奖。
安东尼奥 的作品,钻石和彩宝用的都比较少,K金的表面处理也相当克制的使用拉丝、喷砂等来强调材质本身的质感。点线面的运用、机理之间的对比、表面颜色的对比这些基础原理却成就了作为‘设计‘本身的美感。不搞什么奇怪的符合噱头,让产品本身就散发出一种美感,这是大师值得尊敬的地方。
(上面这个作品,只用线和面表达一种立体世界的秩序感,简单的造型却让人百看不厌,是经典的设计。)
他的可拆卸戒指也独具匠心,不用任何螺丝刀就能把戒指拆成好多块。
形式,玩味感和结构,都做到了极致。
一个素金的手镯,大面积的部分做出拉丝的效果,中间的点睛之笔的凹槽部分用高光处理,一眼望去会造成那是一块儿”宝石“的错觉。乍一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于”简单“以至于平常人不会去这样思考了,反而忽视了材质本身的内在之美。
这位大师的作品还有很多,喜欢的可以自己去官网看看。
Angela Hubel
来自德国一位大师,Angela Hubel (安吉拉·胡贝尔)她是我刚进入珠宝设计领域的时候就一直敬仰的大师,作品的经典程度也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她认为珠宝作品应该是一件雕塑作品,并且变成人身体的一部分,舒适度(人体工程学)和装饰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她对人体工程学的认知总能让我感受到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她们对生活非常敏感,勇于怀疑!并且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思考和努力。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是啊,我第一眼看上去也是这么想的。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手?特别是常常用来佩戴戒指的无名指。
(对比图-版权所有)
在做戒指这类东西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设计师会进入一种设计定势,就是做一个平直的圆圈儿,因为戒指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就是圆的。没有人会像孩子一样去观察自己手的形状,握拳时候的舒适度,这就是大师跟普通设计师的区别,从思维方式上就不会用定势去思考问题。
NIESSING
来自德国的NIESSING,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品牌,内敛而极致;有一种安静的美感。工艺做的也很“德味儿”,他们做了很多戒指;婚戒类的作品,以至于设计师圈子里直接称呼“德国婚戒”的就是这家了。
不记得这款戒指具体叫什么名字了,它讲述的是“爱如流水”的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独立却又无法分离。是一个感人的设计。
这件作品对主题的理解+借用水的波的造型+极致的工艺,都做到了一个高度,所以当时这个戒指拿下很多国际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这个戒指的隐喻是:我的一部分将永远是你的。通过简单的颜色对比,和材质机理的借用明快的表达我中有你的感觉。
他们还有很多不错的设计,有兴趣的可以去他们网站上看看。(另外他们家的网站也因为出色的展示效果拿下过大奖)
未完待续…………